任何时代都躲不过衣食住行,都讲个美观。衣要漂亮,食要好看,住要敞亮,道路也要平坦。
民间如此,上层如此。天子诸侯们,更是如此。在不穿衣打扮方面,就显得尤其不同。
《论语》有载:“禹吾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春秋战国之时,除了胡人穿的服装以外,最后广泛为人们穿的服饰是一种叫深衣的服饰。不论贵贱还是男女,或者文武将臣,大多可以穿深衣。
在深衣以外,当时的周人还有一种衣服经常穿,名为玄端。一般这种衣服就是只有他天子诸侯还有贵族们才能穿的,是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穿的。所谓玄端,外形为方,所以名玄端。天子或者后来的诸侯们,也还有玄冕。王后则有繵衣。
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对于贵族们而言,深衣是可以长期穿的,真正遇见重大活动的时候,贵族们就会穿上玄端。至于庶民们,深衣也是可以穿的,但是不是经常,平时庶民们穿的是短褐,毕竟深衣不适合劳作。贵族不劳作,庶民可不能不劳作。
那时代的诸侯霸主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彰显自己的威权,也都会追求时髦新奇的服饰。因为玄端深衣这样的服饰过于大众,于是霸主们多会在装饰上下功夫,比如冠饰上就有很多标新立异的地方。
那时候的冠饰中,有很多鸟兽样式的冠,有像獬豸冠、鹖冠、鹬冠、鵔鸃冠等。这些冠饰也随着时代的演变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大多也都流传下来了。
楚王曾戴一种冠饰叫神角獬豸冠。獬豸兽是上古时代一种外形似羊的神兽,典籍中曾有:“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獬豸兽在楚国人眼中,所代表的就是公正。《后汉书·舆服志下》:“执法者服之…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楚王,有这个权力。
三晋之赵国,则有一种冠饰叫鹖冠的。古书中记载,鹖是一种勇猛的鸟,两鸟相争必至其中一鸟斗死才会罢休。赵国人自推行胡服骑射以后,就对这种鸟非常崇敬,赵武灵王甚至常常用这种鸟尾巴上的毛羽来表彰勇士。
春秋战国之时,与鸟相关的冠饰相当流行。除了鹖冠的,还有鹬冠与鵔鸃冠。这个所谓“鹬”,就是“鹬蚌相争”的“鹬”,是一种善于捕鱼的鸟类。《左传》载:“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宋,好聚鹬冠。”
总体说来,天子诸侯和贵族子弟们,大多喜欢佩戴巍耸的高冠。不管是神兽形状的冠帽,还是鸟兽形态的冠帽,都是如此。楚国有“切云冠”“通天冠”,齐国有“巨冠”,都象征着通天之意。
除此之外,贵族们佩戴高冠,还会有所装饰,比如有的帽子就带有玉饰的弁。那时候有说“会弁如星”“琼弁玉缨”,可见贵族冠冕之美观。
《释名》:“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春秋战国之时的人们,二十岁以上就可以戴帽子,而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戴帽子,至于庶民子弟则没有佩戴帽子的权力,庶民子弟职能佩戴布巾。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