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禹如何传位于启?绝非简单的父传子,传承过程之复杂超乎你的想象

禹如何传位于启?绝非简单的父传子,传承过程之复杂超乎你的想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48 更新时间:2024/2/5 22:09:14

先说说禹是如何成为舜的接班人的?

在位时期,华夏大地发生了规模空前的大洪水,所有低洼处的土地都被大水淹没,只有海拔较高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没有被水淹,尧帝于是让人推荐能够治水的人,四岳推荐了禹的父亲来治水,尧最初认为鲧违背天命,不能用。

尧舜禹

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尧决定同意让鲧治水,鲧不仅是禹的父亲,而且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所以鲧和禹父子两都是黄帝的正宗子孙,鲧汉水9年时间,仍然没有治好大水。

后来尧帝选择舜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担任摄政之职,舜见鲧治水9年没有成效,于是在羽山诛杀了鲧,算起来舜是禹的杀父仇人,因为鲧无法治理好大洪水,于是被杀,这刑法是不是太过于严厉了?

《山海经 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说鲧偷窃了尧帝的息壤来治理洪水,没有经过尧帝的同意,结果被发现,于是尧帝命令祝融在羽山郊外杀死了鲧。这里所谓的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是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

大禹的父亲:鲧

这样解释似乎才符合鲧被杀的原因,虽然《山海经》的解释过于神话,但并非没有根据,《尚书》、《天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所以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尧去世后,舜就成为天下共主,舜就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他仍然要面对治水的难题,于是就让众人推荐可以治水的人才,四岳推荐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从四岳的推荐来看,在尧帝面前面推荐了禹的父亲鲧,在舜帝面前推荐的禹,可见鲧与禹满足两个条件:

1、有威望。

2、有能力。

当时还是五帝时代的洪荒时期,能够被四岳推荐的人,必然有着崇高的威望,否则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没有名望的话,别人根本不会知道你是谁,鲧是黄帝的直系后代(曾孙),是颛顼帝的儿子,这个声望绝对不低。

帝尧

四岳两次都推荐鲧、禹父子,说明他父子两人是有能力的,没有能力的人被推荐上来,也是毫无作为的,更是浪费时间,尧舜二帝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从逻辑上看,鲧治水失败绝非能力问题,而是其他原因。

当四岳推荐禹治水时,舜帝同意了,但禹却推辞了,他想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这些人也具备治水的能力,同时也有威望,契是商王族的祖先,后稷是周王族的祖先,皋陶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这些人全部是黄帝后世子孙。

禹为什么要推辞?

很简单,他的父亲鲧因为治水被杀,他能不谨慎吗?禹自己也不想因为治水被杀,只能先推辞,但是舜帝不肯,坚持让他治理,禹没有办法,于是承担起治水的重任,禹用了13年时间,走遍了华夏的山川大地,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不敢进入,经历过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把大水治好了。

大禹治水有功

当时整个华夏头等大事就是治水,由于禹治好了大水,所以他的威名迅速传遍天下,无人不知,舜帝晚年时间,在谈论继承人问题,曾提到了自己的儿子丹朱,是这么说的:

《史记 夏本纪》: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

这话的意思是: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桀傲骄横,只顾放浪游乐,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干淫乱之事,以致再不能继承帝位。对这种人我决不会听之任之。

舜这话的意思是说:他本来是要把帝位传给自己儿子丹朱的,只是因为儿子丹朱桀傲骄横、放浪游乐,所以才不能这么做。这话等于是说传承帝位的第一选择是父传子,如果儿子品德高尚的话,就能承继帝位了,可惜丹朱不争气,所以只能传给他人。

帝舜

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禅让制也是要打个引号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德亲兼备,所谓的德就是指道德,所谓的亲就是指血缘,有血缘关系道德又好的人就是第一继承人。

但在《竹书纪年》和《山海经》中提到舜的儿子丹朱,都是以帝来称呼的,然后还有舜囚禁尧的记载:

《古本竹书纪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如果属实,这说明舜取帝位是通过囚禁尧,以表面上的禅让,实际上的逼迫取得帝位的,而丹朱已经有称帝之实,舜是通过权力斗争取得帝位的,因为在尧的晚年,舜是执政者,是实际权力的掌控人,想要囚禁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尧舜禅让很可能是残酷的权力斗争

到了尧的晚年,也面临着禹的独大,禹当时担任司空,负责治水,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由大禹支配,而且舜还派禹率军攻伐有苗,禹打败了有苗氏,所以禹掌控权力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无论是《史记》还是《竹书纪年》都说舜是把帝位禅让给禹的。

但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禹逼舜夺取帝位的:

《韩非子 说难》: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另外舜帝去世地点是在鸣条的苍梧山,也就是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九嶷山,这里远离中原,已经是三苗的地盘了,这一点比较可疑,舜帝怎么会去那么南边的地方?于是有后人就猜测是禹把舜给流放了,但这个没有准确的记载,韩非子的说法是个孤例,而且离夏朝太过久远,《竹书纪年》都没说是禹逼了舜。

大禹

舜去世后,禹为舜服孝三年,然后把帝位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舜一共有十个儿子,禹的做法也是模仿当年的舜,这说明传位于儿子才是正统,要不然干嘛要让呢,禹躲到了阳城,结果天下诸侯都来朝拜禹,没有朝拜商均,于是禹即帝位。

到了禹的晚年,也要选择继承人了,禹最初选择皋陶为帝位继承人,前面讲过皋陶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也是东夷部落的首领,还是尧舜二帝时期的司法长官,更是大禹治水时期的重要助手,皋陶被后世称为中国司法鼻祖,可见皋陶在当时很有影响力。

但明显皋陶的年龄很大,史书上说他活了106年,这多少有些夸张,但从尧帝起他就担任司法长官了,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也就是说禹选择了一个年龄很大的三朝元老担任自己的继承人,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其他的意思?

皋陶

果然皋陶被选为继承人没多久,皋陶就去世了,于是禹又选择了伯益为帝位继承人,伯益也是黄帝的后裔,还是秦王族的祖先,也是大禹治水时的重要助手,也担任过执政官,禹去世后,伯益就效仿禹把帝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

结果这一次,伯益的情况与当年禹的情况完全不同,天下诸侯都来朝拜启,没人朝拜伯益,于是伯益就成了光杆司令,反而是启继承了帝位。

为什么伯益与当年大禹的情况不一样呢?

1、父传子的继承方式在当时的重要性超过了禅让制。

这一点文中也多次提到过,从黄帝开始,帝位就是在血缘关系中传承,黄帝把帝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少昊,少昊又传给了侄子颛顼,颛顼把帝位传给了侄子帝喾,帝喾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帝挚,帝挚把帝位传给了弟弟尧,这都是血缘亲族之间的帝位传承,哪来的禅让制呢?

伯益

就算是尧把帝位让给舜,舜反而要推给尧的儿子,这么一做,不是更让人相信帝位是父子相传吗?禹也做了同样的事,包括禹选择的继承人伯益也是,这都说明了父子相传的权力继承是很正常并且很重要的,禅让反正是不正常的。

2、禹选择的继承人伯益明显声望与能力都不如自己的儿子启。

伯益已经被选为继承人,并且为禹服丧三年,却不能继承帝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就是声望和能力不如人吗?如果伯益真有声望和能力的话,他就会像禹一样继承帝位,从这个结果来看,背面的意义就是禹选择的继承人伯益是有问题的。

至少伯益不如启,史书说的道德是一方面,帝位传承到这个时候,父子相承才是正道,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或者说禹在去世之前,就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启,才能让启在帝位之争不会失败,启有权力从一件事就能看出,启在继承帝位的第二年,就率军讨伐同姓的有扈氏,并打败了对方。

这说明启手中是有兵权的,没有兵权如何讨伐不服从的诸侯,如何让天下信服?从这一点来说,伯益是不如启的。

另外,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伯益在启继承帝位的第6年也去世了,这同样说明了伯益的年龄也不小了,禹两次选择的继承人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这是不是能说明禹是有私心的呢?一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儿子呢?当然这只是基于逻辑的猜测。

回过头来看禹传位于启,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没有被记载,帝王之位的传承绝对不是你所看到史书上记载的那样简单,背后暗藏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封神后,姜子牙虽然留在了人间,但临终前却飞升昆仑,成仙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子牙死后成仙,姜子牙成仙是哪一集,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死了多少次

    当封神完毕,诸神归位,姜子牙领取的“封神”任务便就此告一段落了。但见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一个不少,另还有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充当天庭门面,足见姜子牙封神完成得很圆满。可元始天尊呢,却仍然坚持姜子牙和仙道无缘的说法,所以姜子牙只好继续留在人间。封神大战,对应的是周生商灭,所以在封神完成的同时,人间的

  • 妲己纣王天天睡一张床却一直没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纣王叫妲己美人,纣王和妲己电视剧,妲己把纣王打入冷宫

    纣王这一辈子大多数都在作恶多端,不仅喜欢各种美女,即使是天生的女娲娘娘他都敢亵渎。尽管纣王是人间的王,能够统领天下。可对于天上的神仙来说,他不过一个凡人,一个凡人敢对神仙如此不敬,这恐怕是真的不想活了。于是女娲娘娘压不下这口气,觉得纣王这个人留不得,于是就派出九尾狐妖到苏妲己的体内,然后去魅惑纣王。

  • 为什么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分东周是怎么回事,商朝和周朝是并存的吗,周朝和东周是一样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把他们直接看成一个整体呢?首先,周朝人并不知道自己被分成了东周和西周,汉朝人也不知道自己被切成了东汉和西汉。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周朝,就是大汉。东西周、南北宋的分法,是后来史学界为了研究而划分的,其依据主要是分割事件、地缘格局、统治集团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血缘关系的传承等。从分割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对后世流变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子牙19岁照片,姜子牙撕烂大乔,老梁完整版姜子牙

    【出身东海之滨】姜子牙姓姜,氏吕,名望,号飞熊,后世多称他太公望。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姜子牙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东海之滨,另一说在牧野之地。《水经注·齐乘》载“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莒州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与东海之滨的说

  • 姜子牙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一代姜子牙重新封神,演员姜子牙真实身份,曾仕强说新一代的姜子牙封神

    网络配图说起姜子牙,此人虽然跟着元始天尊的时间不如燃灯道人,法力不如十二金仙。最后封神的事情却给了他,原来啊,这姜子牙的今生都是上一世的善果。话说看古开天辟地之后,这个世上修仙的正统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他们的师弟通天教主,他们广开门路,开始建立自己的教派。但是这其中以元始天尊最注重根基,当时从人

  • 西周分封时,为什么把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封到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周姜太公,西周召公最新消息,西周召公是什么职位

    “小邦周”战胜了“大邑商”,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西周的统治者面前:即无力维持如此广大的疆域。那么,西周统治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那便是分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把同姓诸侯分封在王室周围和战略要地,以此来拱卫王室。那么,为什么周公被封到鲁、召公被封到燕、太公被封到齐呢?周公封鲁西周两次较

  • 商朝为何叫“商”?甲骨文揭示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甲骨文商朝,商朝历史100字,商朝最新纪年表

    根据史记记载,帝喾与简狄之子叫“契”,在尧舜禹时建功立业,于是帝舜将他封在商地,赐姓子氏,于是他被称为“商契”。因此,商朝之“商”是根据封地而来,即先有商地,再有帝舜封“契”于“商”,最后才有商朝。那么,商地的称呼又从何而来呢?综合甲骨文、战国竹简等文献来看,“商”的由来其实很简单。为了取水方便,上

  •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庄王登位的前三年,为何不理国家政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庄王的悲惨结局,楚庄王墓为何在长丰,百家讲坛楚庄王

    [var1]一、楚国的经济文化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过了中原地区我们知道,蛮、夷、戎、狄,在当时并不是以种族来划分,而主要以文化来划分。凡是居住于平原地区的文化先进的居民,往往称为诸夏,居于山区的文化落后的居民,则被称为蛮、夷、戎、狄。解放以后的大量考古发掘证明,楚国所在的江汉流域考古遗址的文化发展水平,

  • 战国最有头脑的商人,一手缔造两代秦王,用金钱和美女影响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最著名的商人是谁,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秦国历史上真实的商人

    [var1]当时秦国的太子是安国君(秦孝文王),此君非常宠爱一名姬妾,立她为正夫人,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虽然没为安国君生下儿子,但因安国君对她的宠爱迷恋,有很大的话语权,安国君即位后,正是她决定了太子人选。安国君另一位姬妾夏姬生子名叫子楚(庄襄王)。由于夏姬不受宠爱,所以子楚也不受重视,他被秦王派到

  • 战神谈起都忍不住夸赞,赵括不该背负骂名?赵国形势谁也无法扭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括图片,赵括在赵国的地位,赵括到底厉害不

    [var1]的确,相比于战国的多位名将,如孙膑、白起、李牧等,赵括在军事上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若非是纸上谈兵的丑闻,赵括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可长平之战的惨败是否与赵括有关,世人是否是只需要一个发泄怨气的出口?后人认为,赵括只不过是长平之战的背锅侠。赵国在以廉颇为主将对抗秦国之时,国力已经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