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分封时,为什么把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封到远方

西周分封时,为什么把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封到远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4/1/17 20:06:54

“小邦周”战胜了“大邑商”,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西周的统治者面前:即无力维持如此广大的疆域。那么,西周统治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那便是分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把同姓诸侯分封在王室周围和战略要地,以此来拱卫王室。那么,为什么周公被封到鲁、召公被封到燕、太公被封到齐呢?

周公封鲁

西周两次较大规模的分封是周武王和周公两次,虽然以后也陆续有分封,但无论是规模还是重要性,都不及这两次。而在分封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血缘亲疏来分封,少量地照顾到了勋亲功臣。而在这些分封的同姓诸侯中,为什么周公被封到鲁呢?这其实和周公东征有密切关系。

周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年幼,周公害怕诸侯不服,因此周公摄政。但周公摄政的举动,使得管叔蔡叔产生了误解,认为周公想要夺取最高权力。因此管叔、蔡叔和殷商遗族武庚勾结,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刚建立不久西周政权的稳定,周公开始东征平定叛乱。殷地三监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但周围响应叛乱的薄姑、奄等国还没平定。这些地方是属于东夷族建立的政权,和殷商关系密切。

为了彻底解决隐患,周公继续向东方挺进。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奄都是商王南庚阳甲的旧都,该地民众和商朝有难以割舍的联系,而且国势在东夷中是最强的。周军经过残烈的斗争才打败奄国,其中一部分奄国人民被迁往南方。而且为了报复奄国,不仅斩杀了奄国的国君,还烧毁了宫殿,把宫殿原址挖成一个大坑。由此可见,当初的周军对奄国是如何憎恨。打完这一仗,周军已经厌战,无力继续征讨。

但为了防止殷商势力卷土重来,必定分封宗室前来镇压。而奄国是周公平定的,因此封周公于鲁,都曲阜。只是周公还需要辅佐周成王,因此让周公的长子伯禽代替前往鲁国。伯禽到了之后,鲁地仍旧不安定,伯禽通过积极主动的武力征服和“变其俗,革其礼”的文化征服,最终才使得鲁地安定下来,担当起“为周室辅”的责任。因为此地的殷商遗民反抗依旧强烈且力量强大,还是周公平定的此地,因此周公分封于鲁。

召公封燕

召公封于燕,其实和周公的道理差不多。周公东征的时候,召公也带军参与了平定叛乱。在平定了“三监叛乱”之后,周公向薄姑、奄国挺进,而召公带领另一支军队,前去追击向北逃跑的武庚残部。召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武庚势力赶出了原本的殷商势力范围,这是召公分封于燕的原因。而且,北地的戎狄力量依旧强大,需要燕国维护西周北方的安全。

王曰:“太保(召公)!令克侯于燕!”

燕国东有孤竹,北有蓟,同时还能联系肃慎,燕国的位置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召公辅佐成王,也是让长子前去封国。燕国立国之后,通过和平的以及武力的手段,军事力量迅速发展,守住了东北肃慎到燕国,燕国到镐京的交通路线。燕国初期,燕侯频繁去镐京或者洛邑朝见周王,是西周王室北方的重要屏障。

太公封齐

除了宗室之外,西周还分封了其他功臣为诸侯,其作用亦是代表周朝前去统治。在这其中,以姜太公分封的齐国为典型代表。

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从这时起,齐国就有周王室赐予的“征伐大权”。征伐的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可见齐国是诸侯中的大国。因为齐地的莱夷等势力强大,且反抗周王室的统治,需要强武有力且富有奇谋的姜太公前去镇压、抚育。姜太公实行“尊贤尚功”的用人原则和奖励生产,使得齐国很快强生起来。在西周中期,齐国经常参与征伐淮夷的战争,确实实现了当初“夹辅周室”的作用。

综上所述,周公、召公、姜太公之所以被分封的这么远,就是因为当地的反抗力量太强大,换做一般人去显示不出西周的决心。再者,周公、召公曾平定了鲁地、燕地,把他们分封在那里也名正言顺。而且,这些地方都是战略要地,周王朝要想有效统治,必得派心腹重臣前去。

尤其是西周初期,对于北方和东方的力量不足,所以才会特别重视。但这也导致了,镐京西边和南边分封的力量不足,周人的势力在此没有得到强化。因此西周灭亡后,身处西方的秦国和身处南方的楚国得以强盛。

更多文章

  • 商朝为何叫“商”?甲骨文揭示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甲骨文商朝,商朝历史100字,商朝最新纪年表

    根据史记记载,帝喾与简狄之子叫“契”,在尧舜禹时建功立业,于是帝舜将他封在商地,赐姓子氏,于是他被称为“商契”。因此,商朝之“商”是根据封地而来,即先有商地,再有帝舜封“契”于“商”,最后才有商朝。那么,商地的称呼又从何而来呢?综合甲骨文、战国竹简等文献来看,“商”的由来其实很简单。为了取水方便,上

  •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楚庄王登位的前三年,为何不理国家政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庄王的悲惨结局,楚庄王墓为何在长丰,百家讲坛楚庄王

    [var1]一、楚国的经济文化在某些方面确实超过了中原地区我们知道,蛮、夷、戎、狄,在当时并不是以种族来划分,而主要以文化来划分。凡是居住于平原地区的文化先进的居民,往往称为诸夏,居于山区的文化落后的居民,则被称为蛮、夷、戎、狄。解放以后的大量考古发掘证明,楚国所在的江汉流域考古遗址的文化发展水平,

  • 战国最有头脑的商人,一手缔造两代秦王,用金钱和美女影响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最著名的商人是谁,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秦国历史上真实的商人

    [var1]当时秦国的太子是安国君(秦孝文王),此君非常宠爱一名姬妾,立她为正夫人,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虽然没为安国君生下儿子,但因安国君对她的宠爱迷恋,有很大的话语权,安国君即位后,正是她决定了太子人选。安国君另一位姬妾夏姬生子名叫子楚(庄襄王)。由于夏姬不受宠爱,所以子楚也不受重视,他被秦王派到

  • 战神谈起都忍不住夸赞,赵括不该背负骂名?赵国形势谁也无法扭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括图片,赵括在赵国的地位,赵括到底厉害不

    [var1]的确,相比于战国的多位名将,如孙膑、白起、李牧等,赵括在军事上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若非是纸上谈兵的丑闻,赵括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可长平之战的惨败是否与赵括有关,世人是否是只需要一个发泄怨气的出口?后人认为,赵括只不过是长平之战的背锅侠。赵国在以廉颇为主将对抗秦国之时,国力已经处于下风,

  •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受重创,燕国落井下石,赵国为何反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国怎么消灭赵国,长平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元气的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少有的军事大战,在战国乱世虽然爆发了许多的战争,但在那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都已经习惯了用战斗去解决,但是像长平之战那样耗费时间久,战争规模大的军事大对抗还是比较少见的。长平之战的结果也是异常惨烈的,长平之战当中,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斩首赵国降卒40万,这一举动震惊了当时的山东六

  • 舌尖上的春秋战国之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期吃货视频,战国美食大全,舌尖上的战国美食解密

    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整个春秋战国,有不少吃货的故事。关于吃,作为人生之大事,圣人亦不忌讳,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孟子说鱼与熊掌,诸侯国君虽是山珍海味,也有各自钟情之食物,他们都是绝对的吃货。郑国灵公时期的“染指于鼎”、廉颇的”尚能饭否“、晏婴的”二桃杀三士“,都是因为吃而惹出来的春秋动乱。只要诸侯们愿意

  • 秦王得到陈轸要背叛的回复后为什么不杀陈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轸的简历,大秦帝国陈轸简介,陈轸谓秦惠王曰翻译

    [var1]张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诬陷,张仪对秦惠文王说陈轸对秦国不是真心的,借着与楚国的沟通交流,有意到楚国去,而楚国的国君也对陈轸很看重,所以陈轸不可留,要不就杀掉吧。张仪的话对秦惠文王的触动还是很大的,想陈轸在秦国不说位高权重,但是涉及到背叛的事情,哪个君主都不能忍!秦王就直接找到陈轸询问:说

  • 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把鲁国给孔子治理,能不能成为强国?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国孔子,孔子和鲁国关系怎么样,孔子在鲁国的改革措施

    [var1]在齐国以最高礼节欢迎鲁国国君的仪式上大发淫威,乱杀无辜。把齐景公和晏婴弄得措手不及。这一下齐相晏婴彻底认清了孔子的丑恶嘴脸。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大的失败。通俗的讲就是孔子这个人在政治上最起码的连“敌我”都分不清。居然还日夜做梦想当“周公”,我看他孔子跟周公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只会在自己家里白日

  • 孟子对北宋有什么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子的影响,孟子简要评价,孟子政治态度

    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句话是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其主要意思是,君子看见活着的动物,都不忍心看着它死,听到其哀嚎,更是不愿意吃其肉!这句话奠定了孟子“仁术”的基础![var1]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其主要学说也就是“仁道”,也就是上文所诉

  • 魏武卒几乎战无不胜,为何不灭掉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何时灭魏,秦国灭魏视频完整版,秦国时期魏是现在哪里

    魏武卒的确起于李悝,李悝的改革是针对内政和制度的并使魏国真正强大了起来,后来秦之商鞅也是用李悝之法,而吴起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军事方面的。至于以5万魏武卒胜50万秦军主要是吴起的指挥能力强,如果当时白起或王翦提前出世,并对阵吴起的话,吴起还能不能活都是问题(不是说吴起不厉害,而是魏武卒对秦军其实没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