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功成身退的“退“大有学问,范蠡归隐,张良不要,最妙当属孙叔敖

功成身退的“退“大有学问,范蠡归隐,张良不要,最妙当属孙叔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2/5 22:08:53

商鞅受封于商地,结果车裂以殉;吕不韦受封十万户最后自杀;韩信先受封齐王,再受封于楚王,最后却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伍子胥力挺夫差继任吴王之位,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可谓惨到极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吗?翻开史书还有一大堆。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var1]

这句话的核心只有一个字:退。

退,大家都知道。

退简单吗?

退是一门艺术,很不简单。这是今天知常容想与大家讨论的话题——怎么退,最妙的退又是怎么样的。

退不容易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秦王要求他去打赵国,他说自己干不了,推辞了。这其实是一种退,这种退怎么样?

这是扫君王的面子,后果自然很严重,最后白起死了,当然是非正常死亡。尉缭劝秦始皇花三十万金离间诸侯,秦始皇觉得有道理,对尉缭很敬重,想重用尉缭。

结果尉缭觉得秦始皇这个人不可共事。

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就选择退,逃跑,结果还是被秦始皇强起,最终结果无人知晓。

退并不是你想退就能退得了,人入江湖身不由己,

只要君王觉得你有用,你退了,那就是不给他面子,扫了他的颜面,这个后果很严重的。

尉缭如果不是李斯从中调解,估计已经被秦始皇杀了。

[var1]

那怎么办?

范蠡归隐

勾践打败夫差,血洗当年灭国为奴之仇恨,他的心态已经完全扭曲了。曾经的压抑因为这一次的扬眉吐气而完全爆发。范蠡很快感受到危险的气息,他陪勾践受苦,最后却抽身而去,这已经是非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但就算是这样,也不容易。

《史记》中记载: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適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硃公。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他改名易姓了,而且是不断地改名易姓,这是不是有点像藏头露尾一样。

为什么这么做,显然是怕勾践报复。

所以用逃的方式退,代价是很大的。

《国语》中将逃之前说的更详细。灭吴之后,范蠡对勾践说我不回越国了。勾践很吃惊,接着就有威胁的话出来了:

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国语·越语·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范蠡说你想怎么做就做吧,我按我自己的意志办,最后无人知道其去向,当然也有传说他根本没有走,而是直接和西施一起被沉湖了。

[var1]

张良的不要

逃是很辛苦的,到张良的时候,逃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

因为越国的势力在吴越一带,而西汉的势力是普天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不想做臣子,想归隐,当然会猜你的动机有问题。

张良用的方法是不要。

刘邦曾经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分封天下之时,刘邦对张良很客气,要封他三万户,而且这三万户由张良自己挑,这个太超规格了。当年樊哙作为刘邦的内弟兼死党,从底层一起混出来,立下这么多战功,也就受封五千四百户,受封地也是刘邦指定的舞阳。张良受封的是他的五、六倍。

能不能要?张良这么聪明自然知道这块肥肉一旦吃下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他说不要。

[var1]

正因为不要,所以汉初三杰中他的下场最好。韩信受封楚王,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被杀,萧何享受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最后不得不自污下狱,才换回安全。张良因为没有要,自然没有被折腾。

张良不但没有要,而且还摆出一副不理尘世的做法,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

有用吗?

只要你还有用,这些做法就没有用。

刘邦要求他带病辅助太子,吕后强求他必须为其谋划,后来帮助吕后成功后,他说想学赤松子去云游,吕后不同意。

这又让我想起唐朝的李泌,一部《长安十二时辰》让李泌这个人名被很多人熟悉。李泌想归隐,结果唐代宗强迫李泌吃肉,娶妻,赐府第,目的自然是为了让他留下来帮自己。

[var1]

张良的什么都不要,其实"不要"的也很辛苦,很艰难。当然因为不要,相对来说杀身之祸就避开了,同样还需要如履薄冰。

孙叔敖的要

知常容观历史,发现最妙的当属孙叔敖,他的"不要"水平在我看来达到了登峰之极。

孙叔敖是楚庄王的国相,他去世比较早,好像不到四十就去世了。楚庄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楚王,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为强大楚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孙叔敖有好几次被封地,结果每一次孙叔敖都拒绝了。后来孙叔敖去世之后,楚庄王很怀念。他看到优孟很像孙叔敖就想让他当国相,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孙叔敖的份量。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史记·滑稽列传》

孙叔敖为什么生前不要封地,因为他知道以他儿子的实力很难保住这块封地,他是大功臣,自然受封的是好地,这是他拒绝的原因。

不过他不要之时留下一后手,那就是他知道他儿子以后会生活不下去,就提前设计好路子,让他儿子在极度贫困之时通过优孟讨要封地。

事实真如他所料,当他儿子开口向楚庄王讨要寝丘这块在楚国人看来不详之地,楚庄王很爽快地答应而且给了四百户的封地。

孙叔敖完全可以生前向楚王叫寝丘之地,楚王会答应吗?

[var1]

不会答应。

如果答应,他就成了无道之君,因为没有一个君主会将不祥之地赐给有大功之臣。如果他儿子要,为什么楚王能给,这是表现楚王对有功之臣念念不忘的形象。

所以孙叔敖的不要一点苦都没有受,不像范蠡要隐姓埋名,也不像张良一样被逼站队,同时还可以恩泽到子孙。

孙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到汉朝,此时楚国已经灭国多年。

人的一生需要去争取,但有些争取到的东西想要放弃是很艰难的,像这些大智慧之人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这又让我想到一俚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

好处是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好处都能要的,因为有些需要大代价。怎么不要这么好处,怎么退,更是一门大艺术。争是艺术,弃也是艺术,人生本来就是艺术的。

有人常撞南墙,有人游刃有余,你的争与退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国(3):胡说——认证倗伯霸伯墓,无稽之谈作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国霸业在哪里,晋国古墓发掘全过程,晋国正史

    2019年央视《探索·发现》推出了4集“考古晋国——崛起之谜”。首先要感谢考古工作者,在保护国家文物,探索晋国历史方面的辛勤付出。这次公开讲解倗伯墓与霸伯墓,不再以同姓通婚否定他们属于晋国,也不再说西周中期偏晚存在毕国了,而是直接把倗霸两国提早到西周早期。他们为了维护倗伯霸伯墓的“研究成果”,竟然在

  • 范蠡为何知道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越王勾践的个人简介,越王勾践在后世的评价,勾践如何消灭吴国

    天不负有志者,越王勾践终于在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灭了吴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吴王夫差逼得自尽。此后,越国又会盟诸侯,奠定了东南霸主的地位。《荀子?王霸》中将他列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后世也都把他当作一位意志强大的英雄。[var1]在勾践发展壮大,逐渐扭转局势的过程中,范蠡、文种二人做出了重大贡

  • 秦国有个习俗,说出来很丢人,所以,商鞅才赶紧让老百姓分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葬在哪,商鞅想逃往魏国吗,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

    [var1]嬴非子一:习俗产生的原因。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就与秦的由来有关了,秦自前898年,善于养马的嬴非子在甘肃清水一带立国,此后基本上一直承担大周西部藩屏的任务,自立国以后,就同周边西戎部族争斗不休,秦统一天下以前,这种斗争或大或小,或间歇或连续,或如火如荼,或死灰复燃,基本上就没停止过。双方

  • 如果晋国没有被一分为三, 秦国还能够一统天下吗? 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扩张过程,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晋国可以与秦国争霸天下吗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还能统一吗?晋国要是不亡,历史肯定会被改写的秦国能不能统一那还真的不好说。有句话你听过没有?叫“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春秋差不多300多年的时间,晋国霸屏的时间是相当的长,整个春秋时期,就是晋国跟楚国争霸的擂台,而且晋楚争霸,大多数时间也是晋国占上风晋国在春秋晚期又分为了魏、赵

  • 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人生结局成了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桃花夫人个人简介,桃花夫人电视剧,桃花夫人小说好看吗

    [var1] 故事的女主人公有一个美丽的称号:桃花夫人。关于这个称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她出生之时本没有到桃花开的季节,但遍地的桃花都盛开了;一说她长得如桃花一般美丽动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她的一生都与桃花紧密相关。 一、桃花命里桃花劫桃花夫人也称息夫人,妫姓陈氏,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陈庄公的次

  • 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去六十七天无人收尸,原因是宠信了这几个变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生平,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01易牙是齐桓公最宠的近臣,他受宠的主要原因,是擅长菜品调味,烹饪技术高超。王充在《论衡·谴告》里这么说:狄牙(易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意思是说,易牙使用水、盐、火,就能把饭菜调和得酸咸适度、美味可口。用单一的水、盐、火就能调味,这是我们这些离开调味

  • 跟着孩子学古文—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到底啥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桓公鲍叔牙管仲对话,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管仲齐桓公之间的故事50字

    上课时候老师说:说到了齐国,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呢?同学们纷纷答道:鲍叔牙、管仲……这俩人我之前也听过,但是不知道是干啥的[var1]今天抽空科普了下,好跟孩子讨论讨论,在这里讲给你们听听加深下我的印象,大家在帮看看我讲的对不对话说当年齐桓公(姜姓、名小白,不是江小白哈)的哥哥齐襄王再位时,荒淫

  •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山海经》的角度看,为什么更让人们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禹治水的四个神器,山海经大禹外貌,大禹治水古代故事

    [var1]说到大禹,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大禹治水。虽然,大禹不能算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但其治水的事迹,却足够让后人敬仰,到现在已经是妇孺皆知了。即使只说他治水这一项功绩,也足够让人们对他心生崇拜。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样出现在很多历史古籍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就有“禹所

  • 秦朝灭亡时,虎狼秦军去哪了?曾经吊打六国,如今却被项羽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灭秦时五十万秦军主力在哪里,秦国十大顶级军队,秦军号称虎狼之君的根本原因

    秦灭的本质,就是秦国输给了曾经的老对手——山东六国。对此赵高可是深有体会,他谋害胡亥、改立子婴时,主张把子婴的称号定为“王”,理由也很充分:“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那么问题来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初秦灭六国就像虐菜,到了

  • 孔子原来是国外人?韩学者:是的!中国网友的话让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孔子,西方学者评价孔子,孔子是个什么样的学者

    孔子被我们尊称为孔圣人,他乃“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var1]然而,随着我们的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却也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起了嫉妒之心。国外就认为孔子是他们国家的,韩学者一本正经地拿出三大“铁证”,以证实他们所说的不是假的,怎奈,中国网友的一番话,让人拍案叫绝。国外的经济算是发达,但很可惜,文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