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舌尖上的春秋战国之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舌尖上的春秋战国之吃货的世界你不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2/5 22:08:34

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

整个春秋战国,有不少吃货的故事。关于吃,作为人生之大事,圣人亦不忌讳,孔子说三月不知肉味,孟子说鱼与熊掌,诸侯国君虽是山珍海味,也有各自钟情之食物,他们都是绝对的吃货。郑国灵公时期的“染指于鼎”、廉颇的”尚能饭否“、晏婴的”二桃杀三士“,都是因为吃而惹出来的春秋动乱。

只要诸侯们愿意,他们可以把任何动物变成美食,这其中也包括人。齐桓公作为仁义霸主,吃遍天下美食觉得舌之无味,后来还清蒸吃掉了易牙的儿子;晋文公困顿饥渴之际,也是吃掉了介之推的大腿。

[var1]

天子举以大牢

吃货们的执念是非常坚定的,不要小看吃货的执念,为了吃好喝好,诸侯国君们不惜网罗天下名厨,搞出个宫廷机构,是为御膳房。《国语》中有“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不同阶级都有不同的饮食标准,但天子诸侯就没有这种限制,比如吴王僚就喜欢吃鱼。

当然,诸侯们作为资深吃货,表面上还得尊重礼乐制度,他们不仅自己要吃,还得让祖宗们跟着吃。《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人重视祭祀,而祭祀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吃,祭祀仪式结束后,王室贵族聚宴,才能吃到高等级的食物。

《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天子诸侯们要吃到自己喜欢的美食,还是不那么容易的。于是春秋战国的诸侯们特别喜欢会盟,因为诸侯会盟,开大会小会,其中少不了的环节就是吃。葵丘会盟、召陵之盟、渑池会皆为如此。

[var1]

盛况空前的宴席

诸侯犒赏三军也是吃,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举办庆功大会,就曾摆上丰盛的宴席。据说当时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可谓盛况空前,表现出的是晋文公这个吃货的豪迈之情。

在春秋战国,吃货诸侯们,因为吃往往影响历史进程。比如晋灵公酷爱吃烤熊掌,有个屠夫因为烤熊掌没有烤熟,败了晋灵公的味口,就直接被杀掉了。这也成了赵氏家族弑杀晋灵公的理由之一。晋灵公没有遇上好厨师,楚成王就不同了。他被叛军包围,临死前还想着吃熊掌,也是个十足的吃货。宋国有个华元,跟楚国交战时,临阵前煮了一锅羊肉汤,因为没有给驾车的人吃,遭到嫉恨,战场之上驾车的人竟然直接拉着华元冲到了敌军丛中,导致他被活捉,宋军大败。那个驾车的人,也显然是个吃货。

更多文章

  • 秦王得到陈轸要背叛的回复后为什么不杀陈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轸的简历,大秦帝国陈轸简介,陈轸谓秦惠王曰翻译

    [var1]张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诬陷,张仪对秦惠文王说陈轸对秦国不是真心的,借着与楚国的沟通交流,有意到楚国去,而楚国的国君也对陈轸很看重,所以陈轸不可留,要不就杀掉吧。张仪的话对秦惠文王的触动还是很大的,想陈轸在秦国不说位高权重,但是涉及到背叛的事情,哪个君主都不能忍!秦王就直接找到陈轸询问:说

  • 春秋战国时期,如果把鲁国给孔子治理,能不能成为强国?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国孔子,孔子和鲁国关系怎么样,孔子在鲁国的改革措施

    [var1]在齐国以最高礼节欢迎鲁国国君的仪式上大发淫威,乱杀无辜。把齐景公和晏婴弄得措手不及。这一下齐相晏婴彻底认清了孔子的丑恶嘴脸。这是孔子政治上最大的失败。通俗的讲就是孔子这个人在政治上最起码的连“敌我”都分不清。居然还日夜做梦想当“周公”,我看他孔子跟周公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只会在自己家里白日

  • 孟子对北宋有什么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子的影响,孟子简要评价,孟子政治态度

    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句话是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其主要意思是,君子看见活着的动物,都不忍心看着它死,听到其哀嚎,更是不愿意吃其肉!这句话奠定了孟子“仁术”的基础![var1]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其主要学说也就是“仁道”,也就是上文所诉

  • 魏武卒几乎战无不胜,为何不灭掉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何时灭魏,秦国灭魏视频完整版,秦国时期魏是现在哪里

    魏武卒的确起于李悝,李悝的改革是针对内政和制度的并使魏国真正强大了起来,后来秦之商鞅也是用李悝之法,而吴起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军事方面的。至于以5万魏武卒胜50万秦军主要是吴起的指挥能力强,如果当时白起或王翦提前出世,并对阵吴起的话,吴起还能不能活都是问题(不是说吴起不厉害,而是魏武卒对秦军其实没有1:

  • 功成身退的“退“大有学问,范蠡归隐,张良不要,最妙当属孙叔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受封于商地,结果车裂以殉;吕不韦受封十万户最后自杀;韩信先受封齐王,再受封于楚王,最后却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伍子胥力挺夫差继任吴王之位,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可谓惨到极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吗?翻开史书还有一大堆。《道德经》中有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var1]这句话

  • 晋国(3):胡说——认证倗伯霸伯墓,无稽之谈作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国霸业在哪里,晋国古墓发掘全过程,晋国正史

    2019年央视《探索·发现》推出了4集“考古晋国——崛起之谜”。首先要感谢考古工作者,在保护国家文物,探索晋国历史方面的辛勤付出。这次公开讲解倗伯墓与霸伯墓,不再以同姓通婚否定他们属于晋国,也不再说西周中期偏晚存在毕国了,而是直接把倗霸两国提早到西周早期。他们为了维护倗伯霸伯墓的“研究成果”,竟然在

  • 范蠡为何知道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越王勾践的个人简介,越王勾践在后世的评价,勾践如何消灭吴国

    天不负有志者,越王勾践终于在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灭了吴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吴王夫差逼得自尽。此后,越国又会盟诸侯,奠定了东南霸主的地位。《荀子?王霸》中将他列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后世也都把他当作一位意志强大的英雄。[var1]在勾践发展壮大,逐渐扭转局势的过程中,范蠡、文种二人做出了重大贡

  • 秦国有个习俗,说出来很丢人,所以,商鞅才赶紧让老百姓分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葬在哪,商鞅想逃往魏国吗,商鞅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

    [var1]嬴非子一:习俗产生的原因。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就与秦的由来有关了,秦自前898年,善于养马的嬴非子在甘肃清水一带立国,此后基本上一直承担大周西部藩屏的任务,自立国以后,就同周边西戎部族争斗不休,秦统一天下以前,这种斗争或大或小,或间歇或连续,或如火如荼,或死灰复燃,基本上就没停止过。双方

  • 如果晋国没有被一分为三, 秦国还能够一统天下吗? 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扩张过程,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晋国可以与秦国争霸天下吗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还能统一吗?晋国要是不亡,历史肯定会被改写的秦国能不能统一那还真的不好说。有句话你听过没有?叫“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春秋差不多300多年的时间,晋国霸屏的时间是相当的长,整个春秋时期,就是晋国跟楚国争霸的擂台,而且晋楚争霸,大多数时间也是晋国占上风晋国在春秋晚期又分为了魏、赵

  • 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人生结局成了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桃花夫人个人简介,桃花夫人电视剧,桃花夫人小说好看吗

    [var1] 故事的女主人公有一个美丽的称号:桃花夫人。关于这个称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她出生之时本没有到桃花开的季节,但遍地的桃花都盛开了;一说她长得如桃花一般美丽动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她的一生都与桃花紧密相关。 一、桃花命里桃花劫桃花夫人也称息夫人,妫姓陈氏,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陈庄公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