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万沙陀人为何能在中原建立四个政权?

揭秘:三万沙陀人为何能在中原建立四个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43 更新时间:2024/3/11 5:13:09

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很多游牧民族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时光中,被隋唐融合的鲜卑族,西夏党项族,建立大辽国的契丹,都曾有辉煌灿烂的历史。然而有一个民族,却鲜为人知,它左手依附唐朝,右手牵着契丹,合纵连横竟然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四个政权,统治中原56年,最后却突然消失。这个神奇的民族是谁呢?它就是沙陀族,沙陀人。

沙陀人仅用3万人口,建立了四个政权,分别是李存勖的后唐,石敬瑭的后晋,刘知远的后汉, 刘崇北汉。3万人沙陀人为何能在几千万汉民族中连续建立四个政权呢,沙陀人来自去哪里,又去何方?请继续往下看。

我们先来了解下沙陀人简史,沙陀族原属于突厥别部,后来纵横千里,来到中原地区建立了四个政权,分别是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这四个政权从公元923年后唐的建立到公元979年北汉的覆灭,沙陀族统治中原地区长达56年。

3万沙陀人为何进入中原,又为何能在拥有几千万人的中原地区建立四个政权呢?笔者经过查阅史料发现,不外乎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气候原因不是主要因素,对于五代时期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入中原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位,气候因素不可小觑,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认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大多都在寒冷期,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寒冷的气候,迫使他们向南转移到温暖地带,才能维持生存,而对于农耕民族汉族来说,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要远小于游牧民族。而对于沙陀族来说,内迁原因主要是由于战争所迫,他们是在吐蕃与回纥战火殃及自己的情况下,被迫选择。

二、与隋唐两朝开放的政策有关,隋唐两朝皇室的血缘与北方游牧民族有很密切的关系,隋文帝的妻子独孤皇后就是鲜卑族,她所生的杨广、杨勇都具有鲜卑血统;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也是鲜卑族,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是鲜卑族后裔;唐太宗曾倡导华夷一家的民族团结思想。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对游牧民族是持有平等、开放对待的态度,对于迁徙到中原的游牧民族,采取多种招抚政策,受到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对其首领给予高官厚禄,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上的奖励。在这种情况下,沙陀族突厥等游牧民族在盛唐时期大量迁入内地依附唐朝。

沙陀族战斗力强,游牧民族与内地局面相比,他们拥有不多的优势就是战斗力轻,游牧民族长期逐水草而居,善于骑射,身体素质好,并且血流里流淌着尚武精神,全民皆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为唐王朝立过很多大功,也被各个节度使所倚重。

三、唐朝兵制的改变,节度使和藩镇,让沙陀族有了用武之地

唐朝初年实行的府兵制,将田地授予士兵,将士兵固定在土地上,士兵不失业,将帅也无法拥兵自重,使的唐初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往往战无不胜。

《新唐书》:“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然而,由于边疆日益遭受到大食、吐蕃、突厥的骚扰,为了加强备御,快速反应,所有军政事宜都慢慢地集中在节度使的手中。这些节度使不但拥有土地,还有治下民众,钱粮税收都在掌握其中,其势力越来越大。当府兵制不断遭到破坏后,昔日的国有兵变成了将有兵,这些军队成了节度使及将帅的私人武装力量。

这些割据的节度使和藩镇,其权力成为世袭,或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他们有的干脆拥兵自立,根本无视唐朝廷政令,唐廷只是在形式上加以任命,根本无法左右节度使和藩镇的地方政权。

经过安史之乱和晚唐一系列动荡之后,五代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门阀制度被彻底荡涤,原有的旧士族非死即逃,这样一大批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武人登上了社会舞台。

五代政权多是由藩镇起兵夺得皇位的,梁太祖朱温是宣武节度使,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李克用的河东节度使,李嗣源是镇州节度使,李从珂凤翔节度使,石敬瑭则是由河东节度使起兵,并且引入契丹力量才建立后晋,后汉高祖刘知远也是由河东节度使起兵,后周郭威是天雄军节度使,五代四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汉、后周都是由节度使起兵,可见沙陀族能够建立政权与唐后期兵制的改变,节度使拥兵自重有很大关联。

史书记载:“五代以来,领节旄为郡守者,大抵武夫悍卒,皆不知书,必自署亲吏代判,郡政一以委之,多擅权不法。”

由以上资料可知,在五代时期武人的地位很高,甚至达到了飞扬跋扈的地位;武人的政治地位还体现在对土地拥有上,他们依仗军事和政治优势,强占或豪夺土地,统治者们为了笼络武人也大量赏赐土地,使武人成为大地主集团,其经济实力更加强大。

这些武人,他们出身底层或者出身于游牧民族,心中没有儒家伦理观念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他们也没有门第,门阀观念,对于他们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拳头能够解决一切。在这样思想背景下,能征善战的沙陀族凭着强悍的军事实力脱颖而出。

标签: 五代十国沙陀人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称帝后有过多少男庞?这些男宠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武则天,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

    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延续的都是以男人仕途居多的社会,可有一个女人,靠自身和历史条件、特定的婚姻、个人能力,在我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耀眼的女皇历史,她便是武则天。即位称帝后的武则天养有男宠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过究竟有多少个男人被她宠幸过。她到底有多少个男宠呢? 武则天称帝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对朝野

  • 历史上出现最多太上皇的时期,总共先后出现六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太上皇

    大唐是历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时期,太上皇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宫廷斗争,一旦做了太上皇,则权力全失,是一种变相的废立之计,也基本上就被与人世隔绝了,做太上皇的日子并不好过,能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唐高祖李渊(图片来自网络)唐高祖李渊称帝以后,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元吉,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建成,后来李世民发

  • 明朝的经济那么的发达,为何崇祯却拿不出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崇祯

    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朝的经济那么发达,但是崇祯手里却拿不出银子呢?小编觉得这句话如果这样说,可能更恰当:正式因为经济繁荣,崇祯才没有银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小编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崇祯皇帝优柔寡断,没有对抗权贵集团的魄力以及能力。二是明朝政府完全没有应对商业经济的能力,明朝的统治阶级甚至没

  • 因为向明朝进贡而内斗的国家,为了朝贡进而发生了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日本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可谓内忧外患,抗元统一战争使国内民生凋敝,百业待兴,北面的北元政权是威胁明朝生存的心腹大患,而南面海疆倭寇问题又是新生明王朝的又一安全隐患,这时候新生大明王朝可谓腹背受敌,而此时国力又不能支撑两线作战,朱元璋的办法就是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进行自我保护,建立起一道比较坚固的海上长城,以

  • 明朝一和尚喜欢上16岁少女,知县写词讥讽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和尚

    300多年前仓央嘉措说了一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也感动了世人。只是其实这种无奈,或许并非只有仓央嘉措一人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出家人也并非只有他一个。当年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就曾判过一个案子,一位和尚因情杀人,最

  • 北宋时期的大臣都在纳妾,身为好男人的官员只有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北宋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发展是从野蛮到和平,而女人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越来越多的变化,刚开始时的社会是女性社会,女性拥有最高的权利和地位,慢慢进化之后,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这时的男女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开始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女人都围绕着男人和家庭生活。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皇权

  • 明太祖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何明朝却成为太监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元璋,太监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

  • 明朝才女招亲的对联是什么?别人又是怎么答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才女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所以历史发展是非常久远的,而对于在封建统治时期,女子是根本没有地位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婚配都由父母做主,很多父母有的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定下了婚事,至于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怕是再结婚之前都很难见到一面,到了年龄就直接嫁过去了,要是有点钱的还最起码能进个宫,被皇帝要是看上

  • 为什么东林党和天启皇帝会闹掰,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明熹宗,东林党

    要想了解东林党光辉形象,就要大概了解明末的三大疑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源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儿子,万历皇帝没有嫡子,他的长子朱常洛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也就是张居正去世的这一年,长子是万历皇帝和王姓宫女所生,出生后,万历皇帝

  • 崇祯在位时期都做了哪些事情,明朝灭亡的锅该不该由他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他亲身主宰了大明江山最后的17个年头。历代王朝兴替原属寻常,然而明朝的覆灭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怅惘之心。原因不仅仅因为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人封建王朝,而且还在于,作为最后一任皇帝的崇祯,绝非是末代帝王常见的无能昏庸之辈,而是一个竭尽全力奋斗图强的有为之君。史书记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