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若望辅佐康熙登帝,两朝帝师为何不能安享晚年?

汤若望辅佐康熙登帝,两朝帝师为何不能安享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1/24 4:02:01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交流比较特殊的时期。西方传教士多有来华,进行传教活动。这些传教士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汤若望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来说,汤若望对文化交流以及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汤若望在中国的时间长达47年,对当时历法的发展和火炮的制作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汤若望在康熙顺治小时候,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可以说是身为两代帝师的人物。但是,在康熙年间,汤若望却差点被处以凌迟之刑,这究竟是为何呢?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少年康熙》这部剧,在这部剧中,康熙皇帝亲切的称呼汤若望为“玛法”,在满族的语言中,“玛法”的含义是爷爷。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康熙差点要杀了自己的汤爷爷呢?请容小编细细道来。

顺治七年,汤若望已经是清朝钦天监的监正。当时的顺治皇帝年仅13岁,他对汤若望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时常向汤若望请教,并任他做老师。顺治帝对汤若望非常信任。据记载,在1661年,顺治帝感染天花而病危,在最后时刻,顺治见了汤若望,向他询问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汤若望向顺治帝推荐了三皇子玄烨。他向顺治皇帝说,清朝需要一位能够抵抗天灾的皇帝。天花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汤若望说,天花人一生只会得一次,出过之后,这一生都不会再出天花。三阿哥感染天花痊愈,最起码一定不会再因天花而早夭。汤若望的支持也是康熙能够继承皇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康熙年少登基,因汤若望的支持,以及康熙本人对天文历法算法等方面的喜欢,汤若望成为了康熙的老师之一。年幼的康熙皇帝,以“玛法”来称呼汤若望。在康熙尚且年幼之时,一些朝堂里不满汤若望的士大夫极力排斥汤若望,并且得到了当时辅政大臣鳌拜的支持。其中,杨光先是弹劾最激烈的人。杨光先也同样任职与钦天监,从事天文算法的研究。反对者矛头对向的首先就是,汤若望等人传播的天主教。斥责天主教是邪教,再加上当时一些传教士以欧洲为中心的傲慢与偏见,彻底的激化了矛盾。

杨光先等人再次奏书,指控汤若望妖言惑众、历法荒谬、潜谋造反三大罪状。最后,朝廷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整理,决定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逮捕传教士,判处汤若望绞刑。当时的天相出现了汤若望所预测的彗星,再加上几天后,北京连续五天发生地震,也确实如汤若望所推测的相一致,指控汤若望的罪名有一项不成立了。当时的孝庄太后极力替汤若望开脱,最终汤若望免于一死。但当时的汤若望已经年过古稀,又遭遇几番牢狱之灾,事情发生没多久就病逝了。

汤若望的事件,其实是当时新旧历法之间的较量。这场争斗从顺治年间开始,历经两朝帝王,最终以汤若望的性命为代价,证明了新历法更为准确,为这场历法之争暂时的落上了句点。康熙八年,康熙皇帝正式亲政,汤若望才彻底得到昭雪平反。康熙皇帝将汤若望葬在利玛窦墓旁,亲自写下祭文,刻在汤墓碑的背面。上书“鞠躬尽瘁,恤死报勤,国之盛典”,代表了康熙皇帝对这位远渡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评价。

标签: 清朝汤若望

更多文章

  • 杨修为什么会被曹操所杀?是因为他的聪明害死了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东汉,杨修

    说起三国里的聪明人,曹操身边儿的杨修算一个,他在曹操身边儿当主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深得曹操的喜欢。最关键的是,杨修这个人能看穿曹操的心思,这就足以证明他到底有多聪明了。但是最后杨修却死在了曹操的手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因为杨修太聪明了,聪明到让曹操嫉妒,甚至是忌惮。那么事实真的是

  •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皇后?秦始皇的后宫是怎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的一生可谓是非常的传奇,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现在再去看那个王朝不由得钦佩嬴政的雄才大略,可是让我们心生向往的朝代,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难以解开的迷雾?秦始皇生活的年代谜团确实有很多,尤其是他的后宫非常的神秘,多年来秦始皇都不曾立皇后,历史学家也无法解释这

  • 秦始皇不是有立扶苏为储君的决心吗,秦始皇为何不早早颁发诏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朝,秦始皇,扶苏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但秦始皇祈盼的千秋帝业只存在了短短时间。沙丘之变就是秦国走下坡的关键事件,本来欲立扶苏为太子的秦始皇,却被赵高改了遗诏,扶苏被迫自杀,而胡亥得以继位为秦二世。在秦二世在位时期,偌大的帝国就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当中。虽然大秦帝国的倒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埋下

  • 朱灵被曹操厌恨,为何死后能够得以配享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魏,朱灵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曹操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公元233年曹操孙子魏明帝曹叡首次选定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陪祀曹操太庙,从233年到262年曹魏先后五次选定26人配享曹魏太庙,这些人当中有夏侯惇曹仁等宗室人员,也有张辽荀攸等外姓人员。五次配享太庙中公元243年第二次配享人数最多达到20

  • 内忧外患:是什么原因把孙吴推上了灭亡的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东吴

    东汉灭亡之后,国家陷入动荡,群雄并起,后来魏蜀吴逐渐建立,三国鼎立,孙权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在229年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盘踞长江一带。吴国政权是三国之中延续时间最长的,蜀汉政权在263年被晋灭,而魏国政权也于265年伴随司马

  • 曹丕篡位称帝之后,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曹魏,曹丕,汉献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

  • 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被盗墓者光顾,考古队也不继续开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秦始皇,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都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是相当重视自己的墓地的,在登基不久就有皇帝修建陵寝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的陵寝规模肯定不小,事实上,我们现在发掘的是一部分,其实还有一部分没有发掘,那就是地宫。虽然后来秦始皇的陵墓已经经过挖掘,也就是现在的秦兵马俑坑等等,但是都是已经知道

  • 曹操动过多次杀心,却至死都没杀掉司马懿,这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曹魏,曹操,司马懿

    司马懿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入仕的年龄却很晚,直到30来岁的时候才进入曹操的幕府。按说以司马懿的家世背景,要入朝做官那是很轻松的,而且他的机会早在建安六年,也就是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已经出现。曹操当时下令有意征辟他,可是司马懿却“辞以风痹,不能起居”,而拒绝了征辟,这实在给人有一点

  • 董卓讨伐战打了那么久,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东汉,董卓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呀,那故事可真是太多了。大家都知道,曾经的那个时代虽然非常的动荡,但是也可以说是英雄辈出的,产生了非常多的英雄故事,让大家即使到了现在也依然怀念着那时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已经距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但是只要一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人会对于那段历史很了解,而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有关于那个

  • 哪有什么鸿沟协议,刘邦只是要回人质而已,项羽还是太嫩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刘邦,项羽

    公元前203年8月,秋高气爽,楚汉双方阵营签订鸿沟协议。以荥阳的鸿沟为界,划出了楚汉的势力范围,鸿沟就是象棋里楚河汉界的原型。楚汉在荥阳对峙的两年时间里,西楚霸王项羽对阵汉王刘邦,简直是屡战屡胜,为什么此时甘愿与刘邦握手言和呢?项羽一直把刘邦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三次把刘邦打成光杆司令。第一次彭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