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登基成为皇帝后,为什么会一直被质疑是篡位

雍正登基成为皇帝后,为什么会一直被质疑是篡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43

最近又再次看了下《雍正朝》这部剧,里面有这么个片段让人看得血脉喷张,紧张之极。电视剧中是这样刻画的:在一个下着雪的夜晚,康熙皇帝躺在床上交代完后事,已经说不出话即将咽气的时候,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不惜大吵大闹甚至动起手来,一方说是传位四阿哥,一方说传位于十四阿哥。这真的是“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康熙皇帝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道是不是很心痛呢?最后,在十三阿哥带兵到来,隆科多拿着康熙遗诏,这才使胤禛顺利登极,即雍正皇帝。

这段整体刻画的“情节紧张,人物生动,气氛肃杀”,也是经典片段。虽说,雍正最后顺利登极,但是,关于他如何登上地位的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有人说是“篡改遗诏”,有人说是“伪造遗诏”,那么实际情况如何,至今无法还原。但我们还是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些可能性。

回到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淫乱等罪名被康熙废黜。从这个时候开始,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的大戏开始上演。因各皇子的争储严重影响到了朝政稳定,迫于压力,康熙不得不复立太子。但仅仅过了三年,就被康熙以“二阿哥悖逆”被再次废黜。

在这几股势力中:大阿哥胤禔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就同时被圈禁;二阿哥胤礽因被废,其党羽也被打落的所剩无几;三阿哥胤祉因喜好文墨,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但因属下犯事,也受到牵连,未成气候;其中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实力最为强悍,因八阿哥最会牢笼人心,所以在朝中狠得人心,所以在夺嫡中有很高的群众基础,其中核心有:八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

通过以上几股势力看来,四阿哥胤禛其实没有什么自己的势力。所以,在听到康熙的遗诏是传给四阿哥时,很多人是不敢相信的。所以,就有了“篡改说”,即把“十四皇子”改写为“于四皇子”。但这种传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清朝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成的,即使把汉字的“十”改成“于”可以实现(先不论古人是不是用简体字),但是满文和藏文怎么改呢?其次:当时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是相当严谨的。比如: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而不会出现如此草率的“四子或十四子”。所以,从上看出篡改遗诏的说法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有,因康熙遗诏原件的面世,进一步证实了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但这仍然被部分人所怀疑,认为这份康熙遗诏是伪造的,于是就有了“伪造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康熙遗诏不是在驾崩当天公布的,而是几天之后才公布,所以,就有人说是雍正联合手下烧毁原件,重新弄了一份假的。就是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

那么在“九子夺嫡”大战中,雍正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这就要看其他人有没有机会了,在康熙的皇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都因为性格,能力或做出某些出格的事失去的夺嫡的机会。尤其是八阿哥胤禩,因结党,威胁到皇权,为康熙所厌恶,最后还断绝了父子关系。因此有机会争夺帝位的就剩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了。那么,最后为什么胤禛能击败年富力强的十四阿哥,登上帝位呢?我想有大概这么几点吧:

首先:形象维持的好。康熙晚年眼看他的儿子们为夺嫡互相攻讦,结党营私,但胤禛却如同一股清流对康熙恭顺,对兄弟友爱。不管是不是出自真心,但至少在康熙生前维持了这种“伟,光,正”的形象。这是很加分的。

其次:能力足够。康熙晚年,胤禛管户部,管理的也是井井有条。即使在即位之后,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并在全国推出了“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利民的举措。

再次:意志坚定。康熙晚年,自己也意识到吏治腐败到不可不整顿的地步。通过观察,胤禛对吏治的腐败是相当痛恨。即位后果然大力整顿吏治,使得官场风气大为转变。

综上所述,我认为雍正即位是合法的也是必然的。但不管如何,雍正在位期间勤恳踏实,大胆改革,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损害了不少旧贵族的利益,我想这也是雍正一直被受非议的一个原因吧!

标签: 清朝雍正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灭亡后清朝是如何对待这些太平天国女子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太平天国,女子军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有着上下五千年,而绝大多数都处在王朝统治时期。在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许许多多强悍的王朝,如秦始皇的秦朝,汉武帝的汉朝,唐太宗的唐朝等等。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经久不衰,当统治者无能或者国家已经没有挽救的机会时,动乱就开始了。官逼民反几乎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发生的事情,清朝也不例外。在清

  • 慈禧身边老宫女死前曝出惊天秘闻,慈禧竟是中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慈禧,宫女

    在皇帝身边当差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伴君如伴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那一刻丢掉自己的脑袋,因为皇帝能够掌握任何人的性命,手握杀生大权,不管是谁都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挑衅当朝皇帝,晚清最后一个统治者那就是慈禧太后,掌握整个大清的命运,因为慈禧太后太喜怒无常,导致身边的太监以及宫女轮着更换,身边当差之人不断的更换。

  • 康熙留下的3条祖训,看完真的很讽刺,就像一个笑话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康熙

    清朝在入主中原后,根据自身的治国方针和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出3条祖训,一、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宗灵位;二、后宫不得的干政;三、永不加派赋税。这3条祖训是康熙在位是定下来的,他的儿子和孙子尚能恪守,从他的曾孙嘉庆开始,这些祖训就成了笑话。首先来说第三条:永不加税,嘉庆皇帝刚即位后,四川湖北就爆发白莲

  • 溥仪退位诏书的小失误,差点断送中国一半土地,幸亏发现及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溥仪,溥仪的退位诏书,清朝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

    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终结于辛亥革命,清宣统三年起,先后15个省份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宣布脱离清政府。随着革命胜利逐步扩大,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覆灭。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社会。而溥仪的“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险些葬

  • 鸦片战争时期,毒害中国最深的不是英国,毒害中国最深的而是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鸦片战争

    我国近代史上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输出国均是欧洲列强,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鸦片毒害中国最深的国家却是日本。输入鸦片的好处有以下好处,首先可以大幅度提高收入,为满足侵华经费,和建立伪满政权所用。其次可以残害国人身体,消磨国民意志,从精神上意识上开展侵略。据统计日本在我国贩卖鸦片获利24亿

  • 叶落归根,袁世凯为何到死都不入项城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在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后,被摄政王载沣罢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等一切职务。由此,袁世凯隐居河南彰德洹上村(今属安阳市)长达三年,直至辛亥革命发生后再度出山。 1916年6月,袁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最后也归葬彰德洹上村。众所周知,袁世凯的老家是河南项城(今周口市下辖县级市)

  • 清朝道光皇帝:不允许嫔妃吃肉,年夜饭只有5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道光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我们一般都认为皇帝的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出生开始吃的就是山珍海味。事实上,几千年来几乎每任皇帝都是如此,但在历史上的清朝,却出现了一位非常抠门的皇帝。这位皇帝他的一生非常节俭,他就是著名的道光帝。道光帝是乾隆的孙子,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是一个很会享受生

  • 大清王朝最后一天的早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臣都没有三叩九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大臣

    说起古代的大臣上朝,我们知道的有很多的规矩。一旦弄错的话轻则影响仕途,重则失去性命。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以来,都是三叩九拜的礼节。这个古人最高的礼节,都是见到天子的时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场合才用的,一般场合没有这么多礼节。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一次例外,大臣上朝的时候不再三叩九拜。我们看

  • 李莲英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妹妹进宫待遇比妃子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李莲英

    在古代,礼节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都要守一定的礼节,这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但若是有了一定的靠山,有些人就不用理会那些条条框框。比如清朝时期的一个丫鬟,她在桌上坐着,而皇后妃嫔都在一旁站着,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讲一讲这个丫鬟的故事吧!晚清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知名的太监李莲英,他伺候慈禧很多

  • 汤若望辅佐康熙登帝,两朝帝师为何不能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汤若望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交流比较特殊的时期。西方传教士多有来华,进行传教活动。这些传教士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些传教士当中,汤若望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来说,汤若望对文化交流以及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汤若望在中国的时间长达47年,对当时历法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