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作霖去世后,为何过了9年才安葬呢?

张作霖去世后,为何过了9年才安葬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4/2/26 17:30:58

张作霖,字雨亭,奉系军领袖。张作霖自幼出身贫困,曾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后,他便投身绿林,做了一名绿林好汉。随后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清政府清剿无果后便将其招安。张作霖审时度势,答应了清朝的招安,随即还协助清朝剿灭了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来又消除了蒙患,大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张作霖的势力也在一次次战争中渐渐壮大起来,随即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后来与孙中山段祺瑞等人结成同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之后,张作霖率军入关,当了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当时国家最高的统治者。但是,此时的东北局势十分混乱,不仅有奉军这一支力量,还有日本人的关东军。张作霖想要经营好东北,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张作霖在位期间,日本人曾多次拉拢,但是都被张作霖给拒绝了。1928年,因为前线战事不利,加上东北地区局势出现变动等原因,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但就在张作霖返回东北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抵达官邸后去世,这便是历史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按理来说,人死后,过了一段时间就应该立即下葬,但奇怪的是,张作霖死后竟然长达9年才正式下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知道,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张作霖打算将在海城境内的张家坟茔迁到外地去。于是便委托自己的姐夫吴永恩去选择坟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之后,终于在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西确定好坟地选址,最后由张作霖出资,在此建立起了张家坟地。但因为此时的张作霖刚刚发迹,资金和精力有限,于是便只是对坟地稍加修缮。到后来,张作霖升任督军省长以后,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张家坟地。据说,在坟茔门前,竖立着两根巨大的石柱,石柱顶上还镌有狮子。总之非常之壮观!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之后,张作霖升任全国陆海空大元帅,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之后,于是便想在抚顺章党附近,选一处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万年吉地”(虽然这个词是针对皇帝陵地的,但此时的张作霖权势熏天,用这个词也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即便他不是皇帝)。为了建立起自己的“元帅陵”,他以北陵为参考,从北平西郊石景山隆恩寺以及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太等人的墓地运来一些石象生(石马、石狮子以及翁仲),总计有六七十件,其建筑非常的雄伟壮观。

但是不幸的是,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但此时的元帅陵还没有修建完成,所以只能将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可没想到,这一停便是九年。

1931年9月18日也,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占领了东北各地,此时的元帅陵也因此被迫停工,张作霖的安葬事宜也随之后推。

1937年的时候,张学良让吴永恩之子吴廷魁前往沈阳将张作霖的灵柩葬在驿马坊茔地,并叮嘱他一定要照管好张家的坟墓。吴廷魁回到沈阳之后,便开始与日本进行多次交涉,在双方商榷成功之后。吴廷魁便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将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火车站运动到羊圈子车站,随后送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虽然安葬仪式非常隆重,但最终还是没能葬入张作霖生前所青睐的“元帅陵”中。

标签: 民国张作霖

更多文章

  • 揭秘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传奇人生:民国才女成小三是如何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张学良,赵四小姐

    1912年5月28日,赵一荻在香港出生,又名赵绮霞,因在家中排行老四,故也亲切的叫她赵四小姐,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她也算得大家闺秀。1927年,她与张学良在天津蔡公馆初次相遇了,她十六岁,他而立之年。那天晚上她三个姐姐说要去蔡公馆跳舞,她好奇的缠着要跟着去,见到他潇洒帅气的走进来,犯了花痴。

  • 世人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又是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李鸿章,慈禧

    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也是近现代史上一个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人物。同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曾经见到过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李鸿章仅仅是第一次见面,就对她有了一番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极其准确。那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的评价到底

  • 卢慕贞:无才无貌的民国正牌国母,放手只因不想成为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卢慕贞

    民国旧时代的女性命运是坎坷的,她们全力为家庭付出的结局几乎是被丈夫抛弃。张琼华是这样,孙荃是这样;有着民国国母之称的卢慕贞也是这样。她对孙中山的爱是无私的、隐忍的,她愿意为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放弃自己的婚姻甚至一切。可惜她这般付出只能给自己一点慰藉,因为孙中山先生对于只有敬意没有爱意的人,只有动容没有

  • 吴三桂反清若成功,历史该如何描述他的经历为其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吴三桂

    吴三桂起兵前,头戴方巾,身穿素服,在永历陵前,亲自酹酒,三呼再拜,恸哭不止。熟悉内情者自然会觉得吴三桂过于虚伪,但按照《吴三桂大传》一书的解释,吴三桂的眼泪并非全然不真诚,“三桂的这番举动,是对他降清后所作所为的自我否定。人往往在遭到重大挫折或失败时,才反躬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三

  • 蒋介石为何软禁张学良54年?临终前他告诉儿子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蒋介石,张学良

    民国时期,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俩人也是好兄弟,因为有张学良的帮助,蒋介石的总统位置也坐的更稳一些。只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就被老蒋给软禁了,直到去世都不忘叮嘱蒋经国,张学良不能放。就这样,张学良被软禁了54年,而蒋介石为何软禁张学良的原因,直到临终前,才告诉儿子。众所周知,西安事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目的?为了切断一切反清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闭关锁国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国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时也是经过考虑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赞同这项议案。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是有目的。闭关锁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范国内的反清势力同南洋的反清势力结合。清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加上后期土地兼并严重,

  • 揭秘:清朝皇帝一般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皇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之所以能统治中原与其汉化有关。这个王朝在东北发了财,皇帝精通满蒙汉是很平常的事。他们更常说哪种语言?事实上这件事和清朝皇帝的不同。以满语为主,少量汉语。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面对这么大的汉族,他一定有学汉语。在朝大厅里也有许多汉朝大臣。所以顺治皇帝应该

  • 光绪帝到底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光绪

    光绪帝到底为什么要同意变法,实行立宪制呢?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绪皇帝才开始亲政,也就意味着慈禧把持朝政日子的结束。但是,慈禧对光绪的控制,却没有停止,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使得

  • 民国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

    民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不过,就算民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其实也不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民国是一个乱世作为一个乱世,其形态更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代、南北朝、三国这样的时期。为什么说它很像这样的时期呢?其一,民国是割据的时代。历史上的乱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各种诸侯割

  • 嘉庆亲手赐死和珅之后,为何会说出那样客观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嘉庆皇帝继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赐死和珅,这件事他想做了很多年了,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对和珅恨之入骨,想着总有一天要除掉这个人,而他最终做到了。其实嘉庆杀和珅也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新帝登基,但是国家财政却告急,乾隆年间虽然也有着盛世的美名,但是国库却不像表面上那样充足。毕竟乾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