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又是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的?

世人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又是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1/23 16:01:16

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也是近现代史上一个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人物。同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曾经见到过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李鸿章仅仅是第一次见面,就对她有了一番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极其准确。那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的评价到底是什么呢?

摇摇欲坠的晚清时期,曾经令朝廷引以为傲的八旗军,早已失去以前那种战斗力,让他们溜溜鸟、喝喝茶还行,其他事情基本都干不了,更别提上战场作战。那时的清朝,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全靠汉人出身的大臣顶着,其中就包括褒贬不一的李鸿章。

上百年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如牛毛,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极力肯定他的功劳,给予非常高的称赞,比如伊藤博文将他看作偶像,德国海军将领称他为东放俾斯麦,慈禧甚至将李鸿章比作“再造玄黄”之人,如此夸奖实为罕见。

而另一种评价则认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等,都是李鸿章签订的,他的这些行为注定留下骂名。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别人的那些或好或坏的评价只是参考,李鸿章晚年称自己是大清糊裱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尤其在对汉臣不信任的清廷,李鸿章能有后来的成就,全凭自身不懈的努力,以及审时度势的眼光。他从六岁入私塾读书,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除了父亲之外,曾国藩对他的影响颇深,两人有师生情谊。

咸丰六年,李鸿章的老家庐州被太平军攻破,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奔赴南昌,此时曾国藩刚经历过惨败,正是用人之际,立马将他召入自己府上担任幕僚。虚心好学的李鸿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为他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与左宗棠等人相识。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李鸿章创建淮军,算是拥有了自己的班底,日渐得到朝廷的重视。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淮军的功劳不小,李鸿章的名气随之提升,但直到此时,他还没有见过皇帝和太后,不是不想见,而是资格不够。

公元1864年,李鸿章奉旨来到京城,接下来就要入宫面见小皇帝同治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按照流程,李鸿章向太后汇报最近的工作,紧张到差点忘词,也得到些许的赏赐,然后就离开了。

回到家的李鸿章,回忆着刚才第一次见到慈禧的场景,在跟家人的聊天中,他用8个字评价慈禧:“似有韬略,却无大才。”从慈禧之后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足以体现李鸿章犀利的眼光,那8个字的评价很到位。

标签: 清朝李鸿章慈禧

更多文章

  • 卢慕贞:无才无貌的民国正牌国母,放手只因不想成为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卢慕贞

    民国旧时代的女性命运是坎坷的,她们全力为家庭付出的结局几乎是被丈夫抛弃。张琼华是这样,孙荃是这样;有着民国国母之称的卢慕贞也是这样。她对孙中山的爱是无私的、隐忍的,她愿意为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放弃自己的婚姻甚至一切。可惜她这般付出只能给自己一点慰藉,因为孙中山先生对于只有敬意没有爱意的人,只有动容没有

  • 吴三桂反清若成功,历史该如何描述他的经历为其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吴三桂

    吴三桂起兵前,头戴方巾,身穿素服,在永历陵前,亲自酹酒,三呼再拜,恸哭不止。熟悉内情者自然会觉得吴三桂过于虚伪,但按照《吴三桂大传》一书的解释,吴三桂的眼泪并非全然不真诚,“三桂的这番举动,是对他降清后所作所为的自我否定。人往往在遭到重大挫折或失败时,才反躬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三

  • 蒋介石为何软禁张学良54年?临终前他告诉儿子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民国,蒋介石,张学良

    民国时期,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俩人也是好兄弟,因为有张学良的帮助,蒋介石的总统位置也坐的更稳一些。只是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就被老蒋给软禁了,直到去世都不忘叮嘱蒋经国,张学良不能放。就这样,张学良被软禁了54年,而蒋介石为何软禁张学良的原因,直到临终前,才告诉儿子。众所周知,西安事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目的?为了切断一切反清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闭关锁国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与世界脱轨,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国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时也是经过考虑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赞同这项议案。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是有目的。闭关锁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范国内的反清势力同南洋的反清势力结合。清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加上后期土地兼并严重,

  • 揭秘:清朝皇帝一般说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皇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之所以能统治中原与其汉化有关。这个王朝在东北发了财,皇帝精通满蒙汉是很平常的事。他们更常说哪种语言?事实上这件事和清朝皇帝的不同。以满语为主,少量汉语。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面对这么大的汉族,他一定有学汉语。在朝大厅里也有许多汉朝大臣。所以顺治皇帝应该

  • 光绪帝到底为什么要同意变法?戊戌变法后会实行立宪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光绪

    光绪帝到底为什么要同意变法,实行立宪制呢?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光绪继位后,慈禧实际上才是清王朝的一把手,皇帝只是个小孩子,直到光绪十三年,这一年光绪皇帝才开始亲政,也就意味着慈禧把持朝政日子的结束。但是,慈禧对光绪的控制,却没有停止,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使得

  • 民国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不是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国

    民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不过,就算民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其实也不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民国是一个乱世作为一个乱世,其形态更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代、南北朝、三国这样的时期。为什么说它很像这样的时期呢?其一,民国是割据的时代。历史上的乱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各种诸侯割

  • 嘉庆亲手赐死和珅之后,为何会说出那样客观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嘉庆皇帝继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赐死和珅,这件事他想做了很多年了,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对和珅恨之入骨,想着总有一天要除掉这个人,而他最终做到了。其实嘉庆杀和珅也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新帝登基,但是国家财政却告急,乾隆年间虽然也有着盛世的美名,但是国库却不像表面上那样充足。毕竟乾隆才能

  • 乾隆在位六十年,为什么还是没能选出最好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掌权实际时间最久的皇帝。自己主动禅位,但嘉庆皇帝上位以后,他又当了几年的太上皇,说明乾隆对嘉庆还是感到不太满意,为什么乾隆在位60年还是选不出最好的接班人呢?其实乾隆能做的选择很多,但都被他自己给错过了,都说乾隆是一位痴情的皇帝,但太痴情可能会把其他事情给耽误了。皇帝选太子是一

  • 光绪和慈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慈禧连死前为何都要带走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慈禧,光绪

    光绪自小都被慈禧太后威慑与胁迫,他的人生经历是十分悲惨地,因为光绪的人身自由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其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慈禧的手中。那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从光绪被抱进皇宫那天起,慈禧就已经开始筹划操控光绪的阴谋。光绪的童年时光无疑是充满了绝望,没有一点欢乐可言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