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的东吴,一大臣得罪皇帝,因为老婆的话因祸得福

三国时期的东吴,一大臣得罪皇帝,因为老婆的话因祸得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1/19 0:06:16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凡是得罪帝王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吴少帝孙亮的哥哥孙休还是一位王爷时,曾在丹阳郡待过一段时间。而作为丹阳郡太守李衡曾多次按法律约束孙休,可是这位王爷后来却成为了皇帝。李衡得知后,吓得就想逃。曾经李衡多次为难孙休的时候,他夫人就劝过他,可是他不听,这会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时他夫人习氏就给他出了注意,不仅没事,而且官升三级。那这个李衡的夫人给他出他什么注意,不仅没事,而且官至高位?

李衡,字叔平,原本家族在襄阳是个贵族,后来在汉末时候迁移到了武昌成了平民。他听说羊衜有识人之明,便前去拜访。羊衜见到李衡,就说此人日后能当大官,而习竺听说后,认为李衡是个潜力股,就将小女英习嫁给了李衡。

吕壹专权时,众人敢怒不敢言。羊衜认为非李衡才能打破,羊衜就推荐他个郎中。大帝孙权接见李恒时,李衡列举了吕壹的种种罪行。大帝孙权心声惭愧,便下令杀了吕壹,而李衡因此得到重用。

李衡之后就在诸葛恪手下任司马,后来诸葛恪被孙峻设计杀害后,他要求外调,管理丹阳郡。当时,孙亮的的弟弟孙秀在也在丹阳郡居住,李衡多次依法律约束他,他夫人也多次对丈夫进行劝谏,李衡没有听从。当孙休当上皇帝,李衡害怕了,并对夫人说:不该不听你的,造成如此困境,我打算逃到魏国去。英习说:不行,你原本是平民,荣得皇上厚爱提拔与你。你不感激皇上厚爱,做下无礼之事,现在担心新皇帝报复而逃敌国保命,即使到了北方,还有什么脸见中原的人?

李衡就问夫人,你有什么办法?李夫人说道,皇帝孙休在还是琅琊王时,十分注重自己的名誉,不仅心胸宽阔,学问广博,而且经常施德行善。如今刚登上皇位,正是在全国树立形象的好时机,不会因为你和他之间有过摩擦而杀了你。如果你感觉内疚的话,你可以学古人负荆请罪,向他承认自己之前的过失,请求降罪。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不会你,还会善待你,不是你能不能活命的事。李衡听了夫人的话,就去向新皇孙休请罪。果然如他夫人所想,李衡非但没有受罚,还升了官,并封为威远大将军。

李衡后来本想置办家产,在家附近种植柑橘树,深知自己夫人不会允许。于是李衡就背着夫人派人悄悄在武陵龙阳做宅并种植了数千棵柑橘树。当李衡去世时,他告诉儿子,你母亲在我想置办家产时表示反对,这才使家中捉襟见肘。不过,我偷偷的在别处种植了千余株柑橘树,龙阳汜洲有上千木奴,他们不向你要吃要喝,每年还能给你献上一匹绢,这些足够你们过活了。李衡去世的20天后,儿子就把此事告知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柑橘了。你家里少了十几户奴仆已经七八年了,一定是你父亲派遣出去建立宅院了。

你父亲总是称颂太史公的话,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我回答他说:人害怕的是没有德义,不愁不富有,如果富贵了还能安贫守道,这才是最好的,你说得这些又有什么用!到了吴国末年,李衡种的上千橘树也到了产果期,年年都有几千匹绢的进账,成为了一个富甲一方的人家。

李衡这个人与其说运气比较好,不如说他娶了一个好妻子。像李衡这样的没有后台的官员,真要是出逃到了魏国,还真的是会被人看不起。习氏看的出孙休刚继帝位要树立好形象,不会责罚李衡,所以这才会叫李衡去向刘休请罪。李衡的妻子习氏是个智慧女子,当儿子告诉他父亲的话,他马上想到了丈夫平日里给他说的话,那就是太史公说的,千树橘相当于一个侯爵的俸禄。因此她想到了以前家里突然少了许多家仆,立即就猜到丈夫说的木奴就是橘树。因为李衡种橘的故事,所以橘树又被后世称为木奴。李衡创办产业,不像其他人买田买房存大量的金银,而是种植回报颇丰的橘树,可见也是一个聪明人。尤其是,他的这种做法最终能被习氏所接受。不过,说到底他还是娶到了一个好妻子。

对于李衡和他夫人英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您的关注和评论。

更多文章

  • 刘备夺取益州后,刘璋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是在刘璋死后取益州吗,刘备欺骗刘璋夺取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后刘璋怎样了

    那时候因为刘彰投降的举动,是让益州所有将军战士和百姓都非常感动,而刘备当然不能将刘璋留在益州,万一将士和百姓都投顺了刘璋,自己岂不是变得被动了起来。所以刘备就想了个办法,他把一个振威将军的职位给了刘璋,不过这个职位虽然是个将军,但并没有什么实权。还把刘璋原本的财产都给了他,派刘章去了荆州南郡公安,意

  • 《史记》中,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如今全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记中司马迁是怎么评述秦始皇的,司马迁对秦始皇保持什么态度,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影响

    修史不是寻找绝对真相,既然沾上了一个“修”字,就必然有所取舍,尤其儒家修史,钟爱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不符合他们观点的爱国者都可能是坏人,符合他们观点卖国者却可能是好人。而司马迁又说得很清楚,他是成“一家之言”,以他的三观取舍内容。因此,司马迁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之人,记录民间传闻等,然后根据自己的三观

  • 曹操给荀彧送去一空盒子,荀彧打开后,为何立即服毒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身边的贤才很多,其中一部分都是荀彧为他带来的,荀彧虽然跟随着曹操,但是心里一直是忠于汉室的,他心里只能接受曹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努力,可是曹操却与他的想法不同,心里一直有着称帝的野心,不过一生没有踏出那一步而已。曹操在称魏王时,布置的和天子即将称帝的待遇一样,野心什么人都能看出,但是荀彧却无法接受

  • 陆逊为东吴鞠躬尽瘁,为何晚年会郁郁而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吴何人力挺陆逊,东吴陆逊晚年生活,陆逊在东吴的贡献

    三国之中吴、蜀较弱,两国相争势必让曹魏得利。孙权防御蜀汉不成问题,但他担心吴、蜀两败俱伤,他马上就写信给刘备求和。刘备已经迷失了心智没有答应孙权的请求,最终落得夷陵惨败,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他也因此一战成名。陆逊能够当上东吴大都督号令三军,除了他有过人的才华之外,还因他的身份。陆家是江东大族,自秦始

  • 赵云为何不受诸葛亮刘备重用?刘备四字说明原因,世人感叹太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为什么一语点破赵云不受重用,刘备临死前为啥要说赵云不可重用,赵云为何不受重用刘备不宠幸他吗

    其实刘备在请出诸葛亮之前,他已经他已经桃园三结义,身边已经有了左膀右臂张飞关羽了,后来又有了“五虎将”的保驾护航,所以后来这些人帮助刘备打下了江山,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是很受刘备的喜欢的,作为他身边最大的红人,诸葛亮的看人眼光一直不错,但是作为吧“五虎将”中的赵云似乎就不被诸葛亮重视了,他从

  • 贾诩和诸葛亮都瞧不起刘表,该成语道破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诩和诸葛亮,刘表贾诩,贾诩和诸葛亮谁最聪明

    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

  • 汉武帝后期的大将李广利真的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广利个人简介,汉武帝为什么着急杀李广利,汉武帝对付李广利

    从汉武帝晚年以来,人们将李广利视为靠妹妹李夫人的裙带关系上位的军事废物,,重用李广利也被认为汉武帝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现之一。那么李广利真的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吗?李广利开始带兵打仗的时候,他的妹妹李夫人已经去世多年了。而且在李夫人去世后不久,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李季便以为犯罪而被汉武帝灭族,李广利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攻击?原来还有这么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借箭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诸葛亮借箭后曹操会说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全段

    在中国四大名著当中,如果要评定受众最广的,有人会认为是《西游记》,但是在我看来《三国演义》才是受众最广的。即使每年都会在电视上重复看到《西游记》,但对于老百姓而言《西游记》也就只能说出和三打白骨精,还有什么大闹天宫几个寥寥可数的故事而已,但是谈到《三国演义》那情况就不同了。各种三国小故事都让人倒背如

  • 诸葛亮出师表中唯一称赞武将,夷陵之战全军而退,却惨死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答案就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扬了不少文臣,而武将只提了向宠一人。向宠为何会受到诸葛亮的大力称赞呢?向宠是蜀国重臣向朗的弟弟,向宠治军严明,在蜀国惨败东吴的夷陵之战,蜀国精锐尽毁,唯独向宠所率领的部队全身而退,连刘备也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在诸葛亮北伐时,向宠也越发的受到重用。公元2

  • 诸葛亮为何喜穿八卦衣、手摇鹅毛扇?原来和两个女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的八卦衣和鹅毛扇,诸葛亮的八卦衣,诸葛亮的鹅毛扇背后的故事

    不仅仅是电视剧中,我们在各种戏剧、图画中,看到的诸葛亮一般也是这种装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诸葛亮的这套装扮和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和他的师母有关,另一个则和他的妻子黄月英有关。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的师母所赐,诸葛亮在少年时代,从师于水境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不但受到司马徽的赏识,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