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凡是得罪帝王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吴少帝孙亮的哥哥孙休还是一位王爷时,曾在丹阳郡待过一段时间。而作为丹阳郡太守李衡曾多次按法律约束孙休,可是这位王爷后来却成为了皇帝。李衡得知后,吓得就想逃。曾经李衡多次为难孙休的时候,他夫人就劝过他,可是他不听,这会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时他夫人习氏就给他出了注意,不仅没事,而且官升三级。那这个李衡的夫人给他出他什么注意,不仅没事,而且官至高位?
李衡,字叔平,原本家族在襄阳是个贵族,后来在汉末时候迁移到了武昌成了平民。他听说羊衜有识人之明,便前去拜访。羊衜见到李衡,就说此人日后能当大官,而习竺听说后,认为李衡是个潜力股,就将小女英习嫁给了李衡。
吕壹专权时,众人敢怒不敢言。羊衜认为非李衡才能打破,羊衜就推荐他个郎中。大帝孙权接见李恒时,李衡列举了吕壹的种种罪行。大帝孙权心声惭愧,便下令杀了吕壹,而李衡因此得到重用。
李衡之后就在诸葛恪手下任司马,后来诸葛恪被孙峻设计杀害后,他要求外调,管理丹阳郡。当时,孙亮的的弟弟孙秀在也在丹阳郡居住,李衡多次依法律约束他,他夫人也多次对丈夫进行劝谏,李衡没有听从。当孙休当上皇帝,李衡害怕了,并对夫人说:不该不听你的,造成如此困境,我打算逃到魏国去。英习说:不行,你原本是平民,荣得皇上厚爱提拔与你。你不感激皇上厚爱,做下无礼之事,现在担心新皇帝报复而逃敌国保命,即使到了北方,还有什么脸见中原的人?
李衡就问夫人,你有什么办法?李夫人说道,皇帝孙休在还是琅琊王时,十分注重自己的名誉,不仅心胸宽阔,学问广博,而且经常施德行善。如今刚登上皇位,正是在全国树立形象的好时机,不会因为你和他之间有过摩擦而杀了你。如果你感觉内疚的话,你可以学古人负荆请罪,向他承认自己之前的过失,请求降罪。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不会你,还会善待你,不是你能不能活命的事。李衡听了夫人的话,就去向新皇孙休请罪。果然如他夫人所想,李衡非但没有受罚,还升了官,并封为威远大将军。
李衡后来本想置办家产,在家附近种植柑橘树,深知自己夫人不会允许。于是李衡就背着夫人派人悄悄在武陵龙阳做宅并种植了数千棵柑橘树。当李衡去世时,他告诉儿子,你母亲在我想置办家产时表示反对,这才使家中捉襟见肘。不过,我偷偷的在别处种植了千余株柑橘树,龙阳汜洲有上千木奴,他们不向你要吃要喝,每年还能给你献上一匹绢,这些足够你们过活了。李衡去世的20天后,儿子就把此事告知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柑橘了。你家里少了十几户奴仆已经七八年了,一定是你父亲派遣出去建立宅院了。
你父亲总是称颂太史公的话,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我回答他说:人害怕的是没有德义,不愁不富有,如果富贵了还能安贫守道,这才是最好的,你说得这些又有什么用!到了吴国末年,李衡种的上千橘树也到了产果期,年年都有几千匹绢的进账,成为了一个富甲一方的人家。
李衡这个人与其说运气比较好,不如说他娶了一个好妻子。像李衡这样的没有后台的官员,真要是出逃到了魏国,还真的是会被人看不起。习氏看的出孙休刚继帝位要树立好形象,不会责罚李衡,所以这才会叫李衡去向刘休请罪。李衡的妻子习氏是个智慧女子,当儿子告诉他父亲的话,他马上想到了丈夫平日里给他说的话,那就是太史公说的,千树橘相当于一个侯爵的俸禄。因此她想到了以前家里突然少了许多家仆,立即就猜到丈夫说的木奴就是橘树。因为李衡种橘的故事,所以橘树又被后世称为木奴。李衡创办产业,不像其他人买田买房存大量的金银,而是种植回报颇丰的橘树,可见也是一个聪明人。尤其是,他的这种做法最终能被习氏所接受。不过,说到底他还是娶到了一个好妻子。
对于李衡和他夫人英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您的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