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魏国的十二位名将,你最崇拜的是哪位魏国战神?

三国时期魏国的十二位名将,你最崇拜的是哪位魏国战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86 更新时间:2024/1/31 0:39:59

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十四岁时,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曹操征陶谦留惇守濮阳,期间陈宫反迎吕布来袭。曹操从徐州归还,从征吕布时被流矢射中左眼。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为曹魏军屯之邹型。曹操迎献帝后以夏侯惇为河南尹。官渡之战时夏侯惇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曹操破邺城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从征孙权,曹操班师,留夏侯惇统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守居巢。曹操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后来,夏侯惇被升为前将军。曹丕即位后拜为大将军,后个月后去世。

2、典 韦 (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典韦是曹操的大将,他的武功也确实很厉害,但三国中对他评价之高,可能是因为他那副侠义心肠,勇冠三军,知恩图报、快意恩仇的个性。

3、许 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三国志》评述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许褚在警卫部队的部下也曾有数十人官封将军。

4、张 辽 (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

5、徐 晃(字公明),五子良将之一,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可谓别具一格。

6、张 郃(字儁乂(yi)),五子良将之一,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7、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一块箭靶的红心本就不大,又插上了四支箭,但夏侯渊仍能夺射红心,足显其“妙才”之实力。精准的射法也是其在曹家众将中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

8、曹 仁 (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

其实我很喜欢曹仁,他确实是被低估的将军,如果他能力不出众,曹操不会如此信任曹仁,委以重任,长期担任曹魏原荆州地区和东部战区的总司令。曹丕继位后,曹仁又任大将军,后为大司马,相当于曹魏军政最好长官,也说明曹仁能力不俗。

曹仁长期的部下陈娇评价“将军真乃天人”,虽有拍马屁的成分,但我认为非常到位。

9、曹洪 (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随曹操将领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舍命救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洪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时,杀何曼、袁谭、郭图等人,咸有功劳。后引军助夏侯渊、徐晃、张郃镇守西线。曹洪性格急躁,马超袭关中时,曹洪与徐晃并为前部,却因禁不住挑衅而失关。然而后来搏战马超,再次救得曹操脱离险境。曹操命其领御林军。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进封野王侯,并与曹休掌典禁军。

10、乐进 (字文谦),五子良将之一,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作为一开始就追随曹操的名将,他也算得上曹操嫡系了。孙权进攻合肥时,城中有乐进、张辽、李典三将,按战绩来说善于冲锋陷阵的是乐进和张辽,可曹操的指示却是:“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护犊之情昭然若揭。

可惜的是,乐进死的比较早,事迹保存的也不全。陈寿也感叹“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另外,乐进之子乐綝果毅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算是五子后代里比较有出息的了。死于诸葛诞叛乱,追赠卫尉,也没给他老子丢人。

11、李 典(字曼成),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12、于 禁 (字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后被关羽水淹三军,投降关羽,魏国早期重要将领。

于禁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理性到让人觉得可怖。在他眼中法就是一切,军法就是他的胆和他的教条,他可以杀死老友昌豨,就因为军法明言:围而后降者不赦。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以理性的思考和教条为基本的。这样一个缺少感性的人,和许褚又是剧烈的反差。许褚和他一样明理,可以喝退外藩重臣曹仁不入内室,但他对曹操和曹家的感情是强烈的,是挚诚的,是独一无二的。但综观于禁的前半生,你会发现,你让他服侍袁绍,他也是这样的毅重,你让他服侍董卓,他也会这样毅重,他对于曹操,并没有那份独一无二的感情。

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樊城之战最后的表现:理性的于禁思前想后,发现没有为了曹操而死的必要啊!他不是曹操的亲人,曹操对他没有特别的知遇之恩反倒是他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年,理性如他更不相信杀身成仁这种话,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说他是个爪牙而不是良将,他并没有一个将军该有的“气质”,他完全像一个公司的职员,只是做好本职的工作,但是工作不会大于生命,所以最后他的决定就是:投降。

更多文章

  • 韩信用兵如神,又曾是项羽侍卫,项羽为何弃之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用兵如神的天才,项羽竟然弃之不用,要知道当初韩信可是项羽的侍卫,他没有可能不知道韩信的才能。如果项羽能起用韩信,那么后来成功的可能就不再是刘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项羽失去了这样一位人才呢?第一,两人性格不同。项羽是那种善恶分明,性格豪放的人,对于他看不惯的事情和人都会毫不保留

  • 韩信率5万精兵灭敌20万,创造军事奇迹!为何至今被很多人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打仗没有败过吗,韩信背水一战用了多少兵马,韩信为何打仗这么厉害

    公元前204年,平定了赵国的韩信此刻正准备进攻齐国。但是刘邦这边派出了说客郦食其已经成功说服齐王同意投降刘邦,韩信知道之后就觉得非常尴尬而且很气愤。自己辛辛苦苦打了那么久才拿下赵国50城,现在郦食其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就拿下齐国70城,于是他愤而发动对齐国作战。齐王杀了郦食其,随后向项羽求助。项羽立即派

  • 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无意成了现代人的常用语,喝酒的人都挂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死之前喊了三个字,韩信临死前大喊一声说了哪三个字,韩信死前三句话

    于是,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做了刘邦的大将军,统帅三军。韩信对刘邦是忠心耿耿,刘邦曾说,无论韩信做什么,都保他不死,这是何等的信任啊!可能是韩信过于理性,凡事从大局出发,即使是刘邦被俘,他也没有出兵。也许有人会说,韩信情商也太低了,自己的上司出了事,怎么能那么冷静,冷静的不正常。换作你是刘邦,如果你的

  • 刘邦、刘备、曹操、宋江武功不高,为何却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和宋江,宋江跟刘邦是什么关系,刘备比宋江厉害吗

    刘邦、刘备、曹操、宋江武功不高,为什么能笼络那么多英雄为他们服务?其实一个大成功的人,靠的不是武功有多高。就像很多人编程很厉害,却无法成为马云一样。武功某种意义上就是编程。历史上小说中之所以突出显示那些武功高的人,比如典韦,赵云,李逵,是为了故事好看。这就像我们听黑客红客的故事会热血沸腾一样。不过故

  • 曹操为何不准手下去追捕关羽,一句成语揭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

  • 三国时期的东吴,一大臣得罪皇帝,因为老婆的话因祸得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东吴大臣,三国东吴皇帝的关系,三国东吴的历史人物总结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凡是得罪帝王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吴少帝孙亮的哥哥孙休还是一位王爷时,曾在丹阳郡待过一段时间。而作为丹阳郡太守李衡曾多次按法律约束孙休,可是这位王爷后来却成为了皇帝。李衡得知后,吓得就想逃。曾经李衡多次为难孙休的时候,他夫人就劝过他,可是他

  • 刘备夺取益州后,刘璋和他的儿子们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是在刘璋死后取益州吗,刘备欺骗刘璋夺取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后刘璋怎样了

    那时候因为刘彰投降的举动,是让益州所有将军战士和百姓都非常感动,而刘备当然不能将刘璋留在益州,万一将士和百姓都投顺了刘璋,自己岂不是变得被动了起来。所以刘备就想了个办法,他把一个振威将军的职位给了刘璋,不过这个职位虽然是个将军,但并没有什么实权。还把刘璋原本的财产都给了他,派刘章去了荆州南郡公安,意

  • 《史记》中,司马迁抹黑秦始皇的两件事,如今全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记中司马迁是怎么评述秦始皇的,司马迁对秦始皇保持什么态度,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影响

    修史不是寻找绝对真相,既然沾上了一个“修”字,就必然有所取舍,尤其儒家修史,钟爱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不符合他们观点的爱国者都可能是坏人,符合他们观点卖国者却可能是好人。而司马迁又说得很清楚,他是成“一家之言”,以他的三观取舍内容。因此,司马迁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之人,记录民间传闻等,然后根据自己的三观

  • 曹操给荀彧送去一空盒子,荀彧打开后,为何立即服毒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身边的贤才很多,其中一部分都是荀彧为他带来的,荀彧虽然跟随着曹操,但是心里一直是忠于汉室的,他心里只能接受曹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努力,可是曹操却与他的想法不同,心里一直有着称帝的野心,不过一生没有踏出那一步而已。曹操在称魏王时,布置的和天子即将称帝的待遇一样,野心什么人都能看出,但是荀彧却无法接受

  • 陆逊为东吴鞠躬尽瘁,为何晚年会郁郁而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吴何人力挺陆逊,东吴陆逊晚年生活,陆逊在东吴的贡献

    三国之中吴、蜀较弱,两国相争势必让曹魏得利。孙权防御蜀汉不成问题,但他担心吴、蜀两败俱伤,他马上就写信给刘备求和。刘备已经迷失了心智没有答应孙权的请求,最终落得夷陵惨败,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他也因此一战成名。陆逊能够当上东吴大都督号令三军,除了他有过人的才华之外,还因他的身份。陆家是江东大族,自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