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两首诗里的蚕丛古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两首诗里的蚕丛古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65 更新时间:2024/2/17 20:55:13

李白家庭教育良好,五岁就读书,可以想见他是出生当地的地主贵族家庭。而且十几岁就和当地名流有交往,喜欢剑术,而且十八岁左右就已经游历了四川很多地方,这典型是贵族公子哥的行为,有传说他的祖上是李唐宗室,父亲曾经做过山东任城的官吏。李白之所以没有在正常科举的应试年龄考试,一种是宗室后人不需要考官或者不能,可以等待朝廷预留的一些轻松职位,另外一种,有人推测,这好动的李白可能惹上了官司和麻烦,没有考试的资格,所以他很早就有另一种身份,道士。

在这漫长的青春,李白在四川名山大川的游历,不说对四川完全了然于胸,也是难得的地理达人。所以多年以后,他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国,写了一篇雄奇的《蜀道难》,告诉对方蜀地奇特的山水,你若是没有强大的心魄和体力,我还是劝你算了吧。这首诗写得跌宕起伏,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浪漫的想象,但是很多人忘了,李白就是登山达人,旅游行家,他浪漫归浪漫,但用得着太多想象吗?那大部分是他亲自走过的路,要不然他身上老带着剑干什么?你以为是装酷啊!

《蜀道难》从开篇就谈到了蜀国的历史。当然很长时间许多人一定认为这是浪漫的胡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哎哟喂,实在是高而危险啊,去四川的道路非常艰险,就像是登天一样。

蚕丛和鱼凫,是古代蜀国的王朝,只是它们建立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知道了,传说有四万八千年,古蜀国没有和外面的世界有过交流,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朝,秦国丞相范雎修栈道千里。从太白山延伸一条小道,穿过峨眉山顶,砸山开路不知道死了多少壮士,才用天梯栈道,将四川和外界的路打通。

这应该是李白站在栈道前的实际感受,下面是万丈悬崖,脚下是木头楔进石壁搭建的栈道,如果年久失修,一步小心,从这上面掉下去的人,估计没有生还的希望吧。而这是李白所看到的唯一最快捷进入四川的道路。当然其他路也有,山路十八弯,问题是你耗得起时间和后勤补给吗?

我今天来谈的就是他开篇用了蜀国的历史典故。就算是唐朝人,对蜀国的历史也未必知道,但李白一口就说了,蜀国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最早的历史记载,是汉朝杨雄的《蜀王本纪》,他本身就是西汉成都人,写了古蜀国从蚕丛到汉朝汉宣帝的历史。里面谈到了在汉朝当时当地还有鱼凫庙。

那么李白的唐朝时代虽然有水路长江必经四川,水运发达,但是群山峻岭,未必是在繁华的交通带上,李白个人好游历,有好道,他带剑所去过的荒僻的地方,必然还残存着古老的传说和遗迹,所以蚕丛和鱼凫,是他确信的存在过。

所以他强调的是“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是不清楚,这个古国的起点。至少是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很久就已经存在了。

他说的四万八千岁,当然是有虚拟的成分,但是也不完全是,因为《太平御览》中说蚕丛立国三万四千岁,李白也不算太扯。因为上古人类是经历漫长的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和部落期。

蚕丛作为上古的一个部落还是可信的。当然也是因为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桑蚕丝绸的大产地。关于桑蚕的养殖,一个传说是中原黄帝的老婆嫘祖发现的野蚕,另一个传说,就是蚕丛这个部落最早在茂密的山林中发现了野蚕。从实际环境来讲,四川山地被发现利用野蚕的几率会更高。

实际唐朝很少有人提起蜀国这段历史,但是李白这首《蜀道难》,以雄浑壮丽的笔墨强调了这一段历史。我个人不认为是纯粹的浪漫和想象,因为加深这种印象的,只能是李白身在四川,以自己的感知和所见,确信历史的延续,有着对四川奇山异水的热爱,希望去的人做好身心准备,而不是被艰险难住。

毕竟四川在唐朝,属于边境,神秘,落后甚至荒蛮的地带,除了要防止吐蕃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内部少数民族的战争也非常多。而且唐朝将官员贬谪,多放在这艰苦的地方,比如刘禹锡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出自《送友人入蜀》

这应该是李白送一个朋友到蜀地做官。当然是不是他写蜀道难的那个朋友?很可能是。他曾经规劝过朋友,不要轻易去四川,因为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但显然这一次朋友是带着仕途任务调任去的,李白却也宽心。毕竟这是官方入蜀,装备与后勤都是有保障的,不会穷游。

李白写过多少诗?流传下来的肯定不全,“蚕丛”在这里再次出现,也就是说李白一直都在致力宣传古蜀的这段历史。至少我很少看到其他唐朝诗人写“蚕丛”。

听说你要去的那个地方,是古代蚕丛古国,我告诉你那里的路崎岖不容易行走。山就在你的脸边,而云从马头升起。这不就是写路在悬崖峭壁间吗?但是也有奇丽的景色,你看得到古代的栈道,看得见碧水绕过城池。

我知道你这次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我不再强调你的平安,祝你领略我家好山好水好风光。

后代的诗人用蚕丛来代替四川,基本都是因为李白,但是李白用蚕丛,是他自己内心对历史的情怀,而不只是掉书袋子的浪漫。

当然很多后世人会质疑蚕丛古国的存在。因为就算是李白看到过某些遗迹,漫长千年的时光也如荒草覆盖。

但是,三星堆的考古,揭开了文字之前的蚕丛古国文明的一角。那亮瞎眼的纵目青铜,至少证明这个文明距今有5000年。

回过头来看李白的诗,那不是浪漫的想象,那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呼喊。他无愧伟大的诗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更多文章

  • 李白三首蔷薇,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五言绝句十二首,李白十首好久不见诗,李白唐诗三句半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朝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41岁的李白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此之前,李白最主要的身份是道士。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李白最初是什么时候进入的道观,已经无可考,但是他绝非穷人家的子弟,五岁就开始读书,十五岁就有诗赋在当地社会名流间流传,只有一种可能,李白

  • 李世民死亡的真正原因终于揭开!专家:连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死亡原因,历史上李世民怎样死的,李世民是怎么灭亡的

    公元626年7月2日的时候,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长安城的玄武门附近设下埋伏,射杀了当时的贵为皇太子的大哥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之后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人有机反抗,还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以除后患。在同年的9月4日,其父亲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从成为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时刻

  • 董卓能废立帝王,为何会害怕袁绍的关东联军,甚至还打不过孙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为什么怕袁绍,董卓孙坚郭淮,董卓与袁绍之间的联系

    而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怒与反抗,在公元190年,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阳太守张咨和渤海太守袁绍等10余人都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从此便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不久之后,长沙太守孙坚率领豫州各郡军队征讨董卓,虽然孙坚在一开始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但在此之

  • 刘备这个儿子被称战神,遭到关羽妒恨,诸葛亮坚持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是诸葛亮害死的吗,关羽有多爱刘备的老婆,刘备后来为何与诸葛亮不和

    关于刘封这个人小编不知道大家对他是否有所了解,其实他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他与刘备是在荆州相识的,那时的刘备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膝下并无子嗣,再加上刘封这人品性与能力都还不错,深的刘备的喜爱,于是刘备就将他收为义子,后来便一直带在身边培养。刘封这人在军事上还是挺有天赋的,从小就力大无比,再加上喜欢练武

  • 刘邦直到临死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放弃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死时才明白项羽为何不肯过江,老梁说项羽刘邦,王立群讲项羽刘邦全集

    不过刘邦、项羽也是存在相似之处的,或许大家觉得他们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想争霸天下,在相同事情面前他们都有自身的英雄风采。刘邦刚成为皇帝时,他既面对着国家发生动乱后的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又面临着不断兴起的战乱,而后宫嫔妃之间对权力的争夺也成了威胁他统治的一个因素。后期因内部不稳,已经年迈的刘邦被迫再次参与战

  • 关羽斩华雄一战成名,为什么吕蒙杀关羽却并没加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蒙为啥会不顾一切杀了关羽,吕蒙为什么可以杀得了关羽,吕蒙杀了关羽有什么影响

    杀关羽是该杀,为什么不杀?如果你是吕蒙你会不杀吗?那是三国时期,各为其主,你和我不是一个阵营,那就是我的敌人,那就该杀,关羽是蜀国刘备阵营的,吕蒙是东吴孙权阵营的,两个不同阵营的人开兵见仗,不杀人怎么可能?不要说什么关羽是英雄就不该死,如果关羽杀了吕蒙,估计不会有这么多人说不该杀这类的话吧,不要说关

  • 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华容道,为什么还让关羽去华容道伏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曹操关羽华容道,诸葛亮向关羽说出华容道的实情,诸葛亮为什么偏偏让关羽守华容道

    本来看着曹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有等着做关羽的俘虏了,可是因为关于念着曹操曾经对他的恩情,竟然放了曹操一马,让曹操逃去。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对这情况诸葛亮也早有预算,竟是有意卖关羽一个人情,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愿与曹军为敌,这是诸葛亮愿意姐关羽之手放曹操生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孙刘联盟虽然与曹操对抗

  • 张士诚有“项羽之势”,为何却败于朱元璋?一样揽才、两样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的故事,朱元璋张士诚谁厉害,朱元璋把张士诚怎么样了

    在三大枭雄角力的初期,“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若士诚。”陈友谅号称最强,而张士诚号称最富。张士诚,小字九四,淮南泰州人,贩盐出身。后来,他因被当地富豪侵凌,恼羞成怒,率亲族及手下十余人,将这些富豪尽数屠灭,从此走上揭竿而起之路。公元1354年,羽翼丰满的张士诚称王。而元顺帝此时正疲于对付刘福通的红

  • 诸葛瞻临终前的自我检讨,道出蜀汉失利真正原因,失误的刘备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史书对诸葛瞻的评价,诸葛瞻战死蜀汉,诸葛瞻有机会扭转蜀汉灭亡吗

    四十六岁的诸葛亮老来得子,迎接来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其人自小聪颖过人,但可惜为人太过自负。这也是诸葛亮临终时交代,自己的继任者只有蒋琬费祎,而没有自己儿子诸葛瞻的原因。诸葛瞻7岁时,诸葛亮曾给哥哥诸葛瑾去信称:瞻虽聪明可爱,但只怕他过于早熟,将来难成大器。在对自己儿子的评价上,孔明可以说是独具

  • 诸葛亮首次北伐期间,未能拿下这两个战略要地,影响了战争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北伐详解图解,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全过程,诸葛亮三次北伐

    赵云与关兴、张苞三将围攻南安十天,依然无法拿下该城。诸葛亮率来到前线视察后,认为该城城防坚固,不易攻占,如果曹军趁机兵分多路袭击汉中,北伐大军的局势将面临险境。随后,诸葛亮问起南安郡附近的天水郡和安定郡的曹魏太守姓名,并对魏延、关兴、张苞等人做了战前部署。曹魏安定太守崔谅得知南安被围,担心北伐大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