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的时候,当时的刘邦还只是项羽帐下的一员小将,跟着项羽一路西进讨伐,入咸阳烧毁阿房宫斩杀秦王,一路高歌猛进最后也算是大获全胜。事后项羽给每个跟随自己的将领们封官进爵,刘邦也搞到了一个汉王的头衔。封地就是巴蜀和汉中等地区,当时的都城为南郑,但是刘邦当时并不满意,就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楚汉之争的故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就跟当时他自己封的汉王刘邦两个势力,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以项羽败北,刘邦胜利并且建立自己的西汉王朝。刘邦的胜利,不得不说川蜀地区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帮了很大的忙。
在后来的三国时期,刘备也曾经以巴蜀地区为自己的根据地,却最后以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告终。在都城的选择上,刘备选择的是成都,刘邦选择的是南郑。那么,同样的巴蜀地区,刘邦和刘备的定都地点为什么完全不同呢?这里面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选择呢,欢迎看视频的你在评论区一起讨论,这里小编先说说自己的见解。
首先,刘邦当时之所以定都南郑而不是成都,肯定考虑到了后期进攻关中地区的时候,能有足够的方便条件。刘邦对项羽封赏他的头衔非常不满,当时选择忍气吞声直到后来时机成熟,才领军起势攻入汉中烧栈道断掉往东的道路。这看上去是在表示他无意在向东进军,而这其实是他迷惑项羽的诡计而已,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蓄势待发。
公元206年,当时齐国王室内部出现纷争,刘邦感觉这是一个大好时机,立刻率军东出重重返关中,很快击败招降了不少项羽的势力,拉开了他和项羽之间楚汉之战的序幕。
按照这个情形,如果刘邦当时不是定都南郑而是定都成都的话,那这行程距离可就远了,想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根本行不通,况且路途遥远必然也会提高运输以及行军的成本。
再看看刘备这边,当时之所以选择成都没有选择汉中,是因为当时的汉中是多家争夺之地,不适合他一家作为都城。
刘备曾经花了2年的时间发动战争,就为了夺取汉中这块地方,自封汉中王并且在公元221年宣布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在那以后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就基本形成了,虽然刘备又消灭曹魏之心,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曹魏的势力在他几倍以上,刘备当时要做的首要事情是先求自保蓄势待发,而不是讨伐曹魏完成自己的大业。那么这个时候要是定都汉中,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只会让自己的都城很快落入曹魏的手中。
同样的地方是没有错,但是各位主子的心思不一样,选择自然也都不一样,在考虑顺序上也各有千秋,一个是家大业大就是为了方便征战的,一个是势力尚弱首要是先求自保的。有这2种完全不同的考虑,定都的选择上自然会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