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皇帝为何能平定三藩,是周培公能谋善断,还是吴三桂去世的早

康熙皇帝为何能平定三藩,是周培公能谋善断,还是吴三桂去世的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36 更新时间:2024/1/17 17:26:38

本来这一年在康熙的工作计划里没什么大事要办,但是一封奏疏却改变了这一切。

写奏疏的人叫尚可喜,是清廷入关时封的四位藩王之一。四藩王中,定南王孔有德去世得较早,所以后人就把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王吴三桂还有靖南王耿精忠并称为“三藩”。

尚可喜当时之所以给康熙上疏,是因为当时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当时感到自己身体已经快不行了,所以就打算回自己的东北老家。如果他只是光打退休报告,估计也不会引起什么波澜,毕竟叶落归根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他的退休报告中,他提了一个“建议”,他希望自己退休之后,让自己的儿子继续替大清在南边戍边。猛一看这封奏疏,好像是老爷子还挺敬业,但实际上,他是舍不得自己在南边的藩地。

据记载,当时尚可喜属于“三藩”中实力比较弱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他手下也有上万的兵马,每年光靠坐地收税就不下200万两白银,而且他自己挣的不光不用交税,清廷还有额外给他及他的麾下开工资。

因此当时就有大臣提出,“三藩”留着没好处,还不如称老尚提出退休的机会,把“三藩”给撤掉。康熙当时虽然年轻,但是眼光却很长远,他也认为如果任由三藩发展“非国家利”。于是康熙在回复尚可喜时,就同意了尚可喜告老还乡的请求,但驳回了他希望儿子继续为清廷“分忧”地“建议”。

尚可喜本人比较好说话,康熙说撤藩,他就没再提要求。可吴三桂却并不想就此罢休,他十分羡慕前朝世代镇守云南的沐家,所以本打算让吴家和大清同休。但是尚可喜的这封奏疏,却浇灭了他的幻想,不过他也并没有听天由命。

吴三桂先是假意支持康熙撤藩,然后突然打出旗号,要反清复明。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在我国古代,你要是从北往南打,要比从南往北打回更容易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有很多,但比较关键的有两点:

第一,从北往南打,水网越来越多,物流运输越来越便捷,这就减轻了行军打仗后勤的成本,而且南方相对富庶,补给上不用犯愁,而反过来就不行了,越打后勤补给就会越吃力

第二,古代战场上,骑兵是个大杀器,而北方有利于军马的饲养以及骑兵的训练,而南方在这方面便不如北方,所以南方想要往北打,单就骑兵这一点,就吃了不小的亏;

那么吴三桂当年是在南方,他就不怕自己也会面临这两个问题吗?吴三桂一生戎马,他对这些事应该了如指掌,他当年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他自认为自己能克服这些问题。

首先,吴三桂麾下的兵马,很有一部分是他从北方带来的,这里面就包括一部分骑兵,而在吴三桂在南方期间,他也没有停下自己军队的训练,再加上他对清军的实力比较了解,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会吃亏;

其次,虽然吴三桂当年虽然名义上只是镇守云贵,但是他的关系网却不止于云贵两地,这些人有的早已经在北方扎下了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陕西提督王辅臣,他和吴三桂交情很深,后来吴三桂起兵之后,他一开始也是更偏向吴三桂这头。

除了王辅臣之外,吴三桂还有很多类似的朋友,他每年搜刮来的钱财,很有一部分被他用来笼络“朋友”,就连康熙在北京商量撤藩时,也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在他的多年经营之下,和三藩有牵连的官员,几乎占据了“全国之半”。

除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吴三桂还有一份底气。每年朝廷给三藩的“活动资金”差不多有两千万两,这些金银几乎吞掉了清廷税收的一半,而吴三桂等人还通过收关税,占据矿山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金银,所以当时的吴三桂,自以为自己在财力上应该足以保障自己的军需补给。

那么吴三桂既然这么“胸有成竹”,他最后又是怎么失败的呢?

据记载,吴三桂前期打得是顺风顺水,清廷的军马打了几次,结果连长江都没打过去。但是就在清廷没有进展之际,吴三桂却因为有病,而无法把心思都用到征战上,他的麾下及儿子又不给力,最后吴三桂就开始溃败。

那么如果吴三桂一直健康长寿,他是否真的可以如愿打败康熙呢?

答案应该还是否定的。

康熙在撤藩的决定下定之前,就已经对双方的形势有了研判,如果他没有把握,他可能就不会“冒险”了。在记载中,康熙当时一出手,就是一条组合拳,而不是光跟吴三桂在战场上拼命。

康熙当时一方面派人和吴三桂在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他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吴三桂的隐性实力。他当时直接杀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向所有人表态,我和吴三桂不可能和解,想当墙头草两边下注的,你们可要想好了

王辅臣作为平三藩最重要的砝码之一,康熙也是优先处理,结果在王辅臣老乡周培公等人的劝说下,王辅臣慢慢倒向了康熙一边,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对外宣传,冤有头债有主,我要搞的人是吴三桂,其他人如果以前站错了队,那么我也不会找后账

在这一番组合拳之下,还没等到康熙以全国消耗一隅打持久战,吴三桂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处境的不妙,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吴三桂就开始频繁生病,而不是他因为有病,才耽误了打仗。

在电视剧《康熙帝国》中,周培公在康熙平三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家在看完上述文字之后就应该能明白,周培公当时的确立了功,但是在战略上,他起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即使没有他,康熙平三藩也一定会完成。

更多文章

  • 命真好!他被蒋介石关了四次,每次都有人救,活了96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胡逸民参加过同盟会,算是追随孙中山的元老,还曾见证过孙中山遗嘱,在国民党内地位还是有的。但其一生在国民党内还真没当过太高的职位,因法律系毕业的缘故多是在司法部门工作。北伐时,胡逸民被任命为军法处执法科长兼监狱科长,执掌军队法纪。在此,他有了“北伐军中刽子手”的名号。在安源煤矿上他枪决了人人共愤的总经

  • 三国: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能算是三分势力之一吗?有人挡他的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刘备有多强大,赤壁之战时刘备的实力,赤壁之战中刘备为什么会赢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刘备集团也还不算三分势力之一。我这么认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刘备势力集团在赤壁之战后的数年时间里,还没有资格参与

  • 川蜀,刘备和刘邦川蜀地区安排的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与川蜀谁厉害,刘备为什么要攻占川蜀,刘邦和刘备的人才差距

    在鸿门宴的时候,当时的刘邦还只是项羽帐下的一员小将,跟着项羽一路西进讨伐,入咸阳烧毁阿房宫斩杀秦王,一路高歌猛进最后也算是大获全胜。事后项羽给每个跟随自己的将领们封官进爵,刘邦也搞到了一个汉王的头衔。封地就是巴蜀和汉中等地区,当时的都城为南郑,但是刘邦当时并不满意,就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楚汉之争的故事

  • 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对阵吕布、马超、许褚三人,哪组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战许褚他们两个谁赢了,为何许褚敢跟马超打却害怕赵云,张飞赵云马超谁最厉害

    事实上,关羽、张飞、赵云和吕布、马超、许褚三人的对阵组合,总共有六种,只要我们把这六种对战情况全部列出来分析一遍,便可以知道两个组合哪个更厉害了?第一种组合第一种组合是关羽对阵吕布、张飞对阵马超、赵云对阵许褚!关羽被称为武圣,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巅峰时期的关羽,曾击退了许褚和徐晃二人的联手,一回合

  • 宋朝一女婴出生时,不哭不笑,高僧看后却说: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一女婴不哭也不笑,宋朝出生的女婴,宋朝高僧典故

    一、四大美女皆美貌,结局悲惨终难逃世人皆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古代四大美女的美貌,却鲜有人知其悲惨的遭遇!沉鱼西施,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越国民妇,因在河边浣纱洗衣,连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绝世的容颜,都羞涩的默默沉入水底,而西施本来可以遇良人成婚配有着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可是却成政治的牺牲品,被越王勾践送给了

  • 《山河月明》铁铉告御状,掀起了朱元璋与旧日功臣算新账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铁铉判的是什么刑,朱棣为什么处死铁铉,铁铉守济南挂灵牌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句说凤阳的花鼓词,在《山河月明》中被少年朱棣哀叹出来,太子朱标听后勃然大怒。若不是朱棣在外恰巧遇到扮成小沙弥、九死一生上京告御状的铁铉,恐怕这触目惊心的事实仍被隐藏在暗处。在剧中,铁铉原本是明朝监生,奉命与同僚

  • 朱元璋发明一种酷刑,只是一张普通纸,却为何没人能抗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发明的十大酷刑,朱元璋最狠的酷刑,朱元璋发明了最残酷的酷刑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立志要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只是有时候事与愿违,朱元璋励精图治,却还是有贪官,而朱元璋对贪官恨之入骨,他发誓要尽除贪官,可惜贪官越除越多。朱元璋觉得砍头已经不足以威慑贪官了,因为这群人已经疯了,为了贪污钱财,甘愿成为刀下亡魂。于是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处罚办法,起名叫贴加官,有些影视剧中叫

  • 宋朝除岳飞以外,还有那些猛将能抵御金人?只有他得岳飞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大败金人十万大军,宋朝最厉害的抗金名将,北宋末年抗金名将岳飞

    历史故事当中,武将们骁勇善战的形象总能给大家安心的感觉,他们镇守一方,保卫国家,宋代出现过不少的豪杰,除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你还知道哪些宋代猛将呢?那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除了十分熟悉的人物之外,还有哪些杰出的宋代武将吧。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岳云,作为抗金名将的后代,他身上的热血和勇敢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岳

  • 你以为“张王刘李赵”是大姓?元朝末年这些汉族姓氏人差点被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真的杀张王刘李赵五姓人吗,张王刘李为何成中国四大姓,张王刘李哪个名人多

    而在汉族千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人口绝对优势的张、王、刘、李、赵,为汉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2007年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

  • 明朝一高人,遇见两个小书生,说:日后一个进士,一个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十大奇人,明朝进士徐仕均,明朝湖南进士名录

    上面所说的高人的事迹正史野史多有记载,不用笔者赘述,笔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另一位高人的故事,此人虽然没有刘伯温等人的知名度,但是他在品鉴人才这方面的确是独具慧眼,令人不得不服,此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刘伯川。根据史料记载,刘伯川是泰和(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士,生活在元朝末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