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为何那么多“剩男”、“剩女”?

宋朝为何那么多“剩男”、“剩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4/2/23 21:38:58

通过史料研究,发现宋朝的“剩男”、“剩女”问题的症结一致指向了一个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宋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延续了唐朝的科举制,其形式与唐朝大体一致,都是进士科最为重要。

在宋朝考中进士科的士子通常都可以官至宰相,也正是如此宋朝的进士科又被称之宰相科。在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并不算高,通常每次不过二、三十人,有时候更是只有几人、十几人。到了宋朝进士科的录取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每次录取进士,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也有二、三百人。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屡试不中的考生还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允许这些考生在遇到皇帝策试时,可以报名参加附试,也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特别开恩,恩赐出仕资格,委派官吏。

虽然录取率高,但是大批寒门子弟报考科举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科举制度带来的优越待遇。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靠武力夺权的,所以对于手下的武将时刻提防着,为了限制武将的势力,赵匡胤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宋一朝,文人的待遇极高。首先是官员的俸禄,有数据统计宋代官僚的俸禄是汉代的近十倍,比清代还要多出二到六倍,史载“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优厚的待遇,必然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皇帝对官吏奢靡生活的引导,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相比,宋人是最公开讲究生活享受的一个朝代。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官员们家里妻妾成群,而且还不断地豢养声妓。我们所熟知的北宋著名的文人、士大夫都有过关于他们豢养声妓的记录,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有段时间在鄱阳湖做地方官。在此期间看中了一个年幼的声妓,后来费尽心思地把这个声妓纳入府中。

正是因为进士科的改革,以及通过科举制入仕所带来的优质的生活,导致了所有阶层都将自己的儿子往士大夫阶层培养。不管你是农民、商人,还是城市手工业者,在他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往学堂。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科举这座桥,录取率自然而然就下降了。那些没有考入进士的学子,年复一年的回炉重考,很多人也因此而变成了剩男。宋高宗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叫做陈修的人“年七十三”才登科中举,然而尚未娶,看着自己的双鬓白发,不禁潸然泪下。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那些未中举的剩男何尝不是入错行,至于那些剩女则是因为怕嫁错郎。因为科举入仕带来的待遇过于优越,所以很多待嫁少女的意中人何尝不是那些中举士子,梦想着自己成为“官太太”。这一思想便催生出了一个有趣的场景,那就是“榜下捉婿”。在每一次发榜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大户人家一家人往往手拉手,大清早就出动“择婿车”,到发榜的地方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宋真宗时期,范令孙“登甲科,人以公辅器之”,宰相王旦立即“妻以息女”。宋仁宗时,有一个翰林学士初见欧阳修,一见到他,就觉得这个人不同寻常,预计将来必成大器,等到欧阳修考中进士,立即“以女妻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就像无数士子去考进士科,录取的却只有那么三、四百个。这么多大家闺秀订着这三、四百个又何尝不是供不应求。那些没有嫁出去的大家闺秀不甘嫁给寻常人,便等下一批进士,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剩女”。

更多文章

  • 姚广孝为何会成朱棣最信任的宠臣?他临死前唯一请求:释放一僧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姚广孝与朱棣的关系,姚广孝死前给朱棣说的什么,历史上朱棣和姚广孝的关系

    姚广孝于1335年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族,他从小聪颖好学,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样样精通。14岁的他却选择了改行-出家为僧,法名道衍,期间,姚广孝结识了三教九流的人物。并拜了当时的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之学。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入宫诵经,已是47岁的姚广孝被选中。然而,就

  • 因为这些原因,朱棣迁都北京,同时也给明朝留下了一大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上,明朝朱棣为啥迁都,朱棣为什么要把南京迁到北京

    我觉得,朱棣迁都北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朱棣对北京有感情北京是朱棣的老巢,当然是原因之一。他10岁就被封为燕王,20岁就藩北京。他在北京生活多年,当然更习惯于北方的生活,对北京也更有感情。而且他是从北京起兵夺取天下的,自然把北京作为大本营。2.南京风水不好,不适宜作都城事实上,明朝君臣觉得南京不

  • 太子朱标为救老师跳入河中,侍卫救回,为何朱元璋将侍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标死前朱元璋杀了多少功臣,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朱标死时朱元璋杀了谁

    宋濂是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才高八斗,不过当时已经告老还乡,结果还是被胡惟庸案牵连进来。照说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和谋反扯上什么关系,太子朱标也多次为宋濂求情,希望免掉老师的罪。不过朱元璋这个人生性非常多疑,抱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策略,坚持要杀宋濂。太子朱标最后见苦苦哀求也没有效果,最后就跳

  • 在宋代,高丽派往宋朝的朝贡使团,都有些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时期的高丽有多强,北宋时朝鲜使臣,高丽朝贡图

    一、高丽使团中有明确记载判官建隆三年(962)十月,高丽国王王昭:"遣其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来朝贡。”开宝五年(972),高丽遣使以方物来献:“进奉使内议侍郎徐熙加检校兵部尚书,副使内奉卿崔邮加检校司农卿并兼御史大夫,判官广评侍郎康礼试少府少监,录事广评员外郎刘隐加检校尚书、金部郎

  • 战国时期强弩射600步,明朝却只能射50步,是科技退化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50步弩射程,明代强弩有宋朝强吗,春秋战国时期的弩有效射程有多远

    其实对于《战国策.韩策一》和《天工开物》里关于弩的描述,虽然讲的是一个东西,但是描述的情况不再一样,这并不是科技退化了,而是其使用的方式不再一样。我们都知道,强弓劲弩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杀器,各国也竞相研发,以至于把劲弩的射击距离一再提高。到了唐宋时,劲弩的发展到了顶峰。战国中后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

  • 宋朝名臣检阅部队时,士兵们跪称万岁,名臣做了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名臣全表,宋朝皇帝对军人的评价,宋朝官员见皇帝呼万岁吗

    因为张咏手段出众,在治理蜀地的时候,受到了百姓将士们的一致拥戴,因为治蜀,张咏也成为了北宋名臣。北宋初年,四川之地曾经爆发过一系列的动乱,朝廷为了治理蜀地,也是费了不小的功夫,幸而张咏治理能力一流,在平叛的时候做出过卓著的贡献,当时的张咏任职益州知州,也是因此,张咏的名头在当地算是非常响亮的。虽然张

  •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靖康之变后南宋灭亡皇子即位建立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靖康之变的背景资料,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宋朝为什么会有南宋和北宋之分

    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全部集中于中央,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位置在北方,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宋朝本身并无南北宋之分,只是前一个宋朝被金灭亡了。宋朝有南北之分是由靖康之变造成的,北宋有9个皇帝

  • 诸葛亮刚打了郭淮一个神兵天降,张郃马上还了他一个千里飞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飞郭淮黑科技阵容,曹仁郭淮,诸葛亮和张郃谁更厉害

    一、不进则退关于蜀汉北伐,一直有人以为这是不自量力穷兵黩武,最终耗尽蜀汉国力,加速其败亡。这种观点其实不值一驳。所谓“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无非是魏晋方面人士出于“政治正确”的诋毁之辞,其中可能还包含着对诸葛丞相的恐惧,竟然反被某些人视为定论?东汉十三刺史部,魏占其九而有余:凉州、司隶、并州,幽

  • 旷世贤臣还是一代权相?诸葛亮这一生,留下的谜团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古今第一贤臣,诸葛亮一生事迹回顾,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毫无疑问,诸葛丞相是治国能臣。但他也是一代权臣。而且是大权独揽实际架空君主的“假皇帝”!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开府治事,领益州牧,只是名分上的一人之下,却是实实在在的万人之上;丞相一手掌控蜀汉主力军,是无可争议的最高军事统帅。刘禅常被称为幼主,但即位时已经十七岁,年纪不算很小。他也不见得昏庸无能,作

  • 探析:美国“后院”因何突然“起火”?三国同时出现内乱并非个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美国三国最新消息,美国后院最新状况,美国内乱视频完整版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的大国,美国的发展除了有自身的一面,但美国能在全球称霸,与其所在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从历史上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在美国本土发生过,而且美国发展在二战后非常快,不过美国的发展还要得益于南美洲的稳定,也就是美国“后院”的稳定。南美洲历来被美国视为“后院”,南美洲国家的稳定也简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