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临终前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后来孙权称帝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孙策临终前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后来孙权称帝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4/1/26 2:29:46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们便会想到孙权,认为是孙权带领吴国由弱变强。可殊不知,吴国真正的奠基人,其实是孙权哥哥孙策孙权与孙策乃同父同母亲亲兄弟关系,二人年龄只相差七岁。

孙策为江东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却在后来发兵北上之时,被弓箭所伤,随后不治而亡。临死之前孙策并未把位置传给儿子,而是坚持传给弟弟孙权,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孙权称帝之后,对孙策后人并不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孙权临危受命

孙策被刺伤过后,很快伤口感染,病情严重,连太医也束手无策。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孙策必须提前交代好身后事。国不可一日无君,首领之位应当传给谁成为当时首要难题。

对孙策而言,由自己儿子孙绍继位,显然是他最想看到的,可孙绍年仅两岁,就算日后不夭折,也会因为没有治国能力,而遭到大臣们反对。剩下两个人选,其一便是孙权,其二便是孙翊从史书记载来看,例如《吴录》,我们不难看出,孙权因为骁勇善战且性格沉稳,比孙翊更让孙策看中。

此外,孙策还曾带领孙权,一同参加征讨沪江太守的军事行动,这难道不是在培养孙权打造他的军事能力吗?由此可见,孙策一直认可孙权,所以孙权也就理所应当成为了孙策继承人。

对于孙权来说,孙策不仅仅是一位哥哥,更是一位恩人,如果没有孙策看中,孙权也不会有机会创立后来吴国,更何况,孙权有后来成就,很大原因是因为哥哥孙策为他早早铺路,不仅统一江东,还给孙权留下周瑜等谋士,在孙权成长过程中,周瑜起到多大作用我想不用多说吧。

因此,按理来说,对待恩人,理当加倍还之,更何况孙权乃一国之君,必须起到表率作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此对待孙策后人

孙策有一子三女,女子在三国时期并不受重视,即便貌美如貂蝉,也同样只能被当做离间董卓吕布的工具,因此,历史书籍,对于孙策女儿少有记载。孙策唯一一个儿子,便是孙绍。

对于孙绍,孙权在称帝之后,先是册封他为吴侯,后又改册封为上虞侯。或许很多人不清楚古代封侯代表什么含义,会以为这是对孙绍赏赐,其实,上虞侯乃至吴侯,与孙绍地位并不匹配,孙权这一封赏,有其内涵存在。

想要了解孙权内心,首先要从孙权对哥哥孙策追封来看。孙权之位乃由孙策传来,因此孙权作为皇帝,孙策就应该被追封为太上皇,可如果那样做,就等于向世人表明,孙策儿子孙绍,也拥有继承皇位之权利,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很可能以此推翻自己,这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孙权将孙策追封为长沙王,向外界表明孙绍并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可是,长沙王乃世袭爵位,即便孙绍不能做皇帝,有长沙王身份在,也相当有权势,如果孙绍借此发展,等到势力逐渐壮大,同样有可能威胁孙权皇位。因此,不难解释,为何孙权要重新册封侄子孙绍为吴侯,甚至改封为上虞候。

综上所述,从孙权对孙策后人态度来看,孙权放恩负义,不顾孙策知遇之恩,实属小人。那么,事情真相果真如此?

真相剖析

孙权打击孙绍,营造出吴国由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错觉,只为皇权稳固。这种说法如果站得住脚的话,那么如何解释孙权看中周瑜呢?

孙策在父亲孙坚早年参加北方平定黄金、董卓治乱等军事活动时,跟随母亲迁居舒,并在当地结识豪绅贵族,周瑜便是其中之一。父亲去世之后,孙策便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完成统一江东大业,而周瑜,则作为孙策伙伴和谋士,留了下来,并在此后发挥出重大作用。

孙策英年早逝,将位置传递给弟弟孙权,周瑜也受孙策嘱托,辅佐孙权成就大业。如果孙权不希望让外界认为,自己能开创吴国,是靠哥哥孙策奠定基础的话,那他就不会在赤壁之战之后,大肆夸奖并赏赐周瑜,而应该将其冷落,任命其他人做谋士,更不会在周瑜死后,有悲痛欲绝之心。

那么既然孙权并未有如此想法,他又为何如此对待侄子孙绍呢?

其实不能说孙权绝情,从吴国局势分析,孙权已经尽可能做到最好了。当年孙策舍弃儿子,传位孙权,孙权也已通过追封长沙王,向外界表达出了对孙策的尊敬,至此已经足以。

毕竟孙策当年传位,是由于儿子太小,不得不选择孙权,其目的主要是想要孙权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目标,孙权最终不负所托,成功称帝,就已经是对孙策最好的回报了。

其次,说孙权冷落孙策儿子,也大可不必。考虑到国家稳定,孙权不得不这么做。假设孙权追封孙策为太上皇,侄子孙绍因此拥有皇族身份,万一有乱臣贼子,模仿曹操,拥戴孙绍称帝,做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对吴国来说,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退一万步来看,即便孙绍对皇位不感兴趣,孙权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多久,一旦自己去世,自己儿子继承皇位过后,很有可能会因为忌惮孙绍身份,设计杀害孙绍,这样一来,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没有报答哥哥恩情,还断送了哥哥唯一的儿子。所以说,孙权对侄子已经十分不错,冷漠无从说起。

结语

综上所述,孙策让位给弟弟孙权,实乃无奈之举,除了孙权,已经没有更好人选。而孙权后来对待哥哥孙策,以及孙策后人,虽算不上最好而饱受诟病,但对于当时的孙权来讲,已经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由此可见,评价古人,一定要站在古人的立场与角度,脱离历史环境,永远得不出客观结论。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刘协一生最无奈的两句话,一句让曹操惧怕,一句让皇后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什么水平,汉献帝刘协死前的诗

    而开国之君的后代们则大多没有经历过坎坷,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就连很多亡国之君,也是在享受半生后才耻辱地丢掉国家,比如宋朝的徽、钦二帝。但凡事皆有例外,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他的整个皇帝生涯都是在耻辱和惊吓中度过的。汉室倾颓,有贼逞凶汉献帝从小就经历过太多挫折,他出生后不久,生母就被何皇后害死,为了让

  • 涨知识了!春秋战国时期打仗竟然有这么多“奇葩”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时期打仗的奇葩规矩,春秋战国打仗历史,春秋打仗是有规矩的

    [var1]就说在打仗之前,那可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双方得客客气气的先下个战书,约定好打仗的时间地点,去送战书的使者还会有专门的宴会招待,歌舞升平,好不热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好朋友来家里了。另外开打的时候还得数一下战车数量是不是对等,对方要是出八辆战车,那么我方就不能出十辆。等车辆造型摆好以后,双方还

  •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大权在握之时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五霸齐桓公被饿死,春秋五霸之齐桓公为何会饿死,齐桓公饿死文宣帝

    [var1]没有人怀疑帝王会挨饿,更没有人怀疑帝王会被饿死。但我国历史上确确实实有一位帝王是被饿死的,而且,还是在皇宫里被饿死的,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想喝口水也喝不到。更甚,他被饿死的时候还大权在握,国内既没有农民起义,也没有外族入侵。全国一片歌舞升平,凡是会写文章的,不管大V、小V都在极力思考如何

  • 战国时期,3个方面为你解答,魏国为何在在魏惠王时期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襄王时期的魏国,魏国在战国初期有多强,战国魏国是怎么崛起

    战国初期登上霸主位子的魏国追溯本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当初自己的封国毕国被灭了之后魏国的最先就投奔了晋国,之后成为晋国权贵。在当年就曾有占卜大师预测魏国祖先之后的后代必将发展壮大。也正如这次预言一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并向周天子讨要侯爵,成为了周朝名

  • 汉惠帝善良仁慈,6个儿子被功臣等人杀掉,但功臣也没有好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惠帝四个儿子谁杀的,汉惠帝6个儿子,汉惠帝为何英年早逝

    看到母亲吕后把戚夫人处理成人彘,汉惠帝十分难过,说这不是人干出来的事,从此不理朝政,纵情美色。于是吕后就大权独揽。汉惠帝年轻时病故,汉惠帝的长子登基为帝,吕后就成了摄政的太后。吕后大封吕氏王,还杀害了几位刘氏王。可是功臣们不敢怒不敢言,等到吕后驾崩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和刘襄三兄弟(刘邦的长子刘肥的三

  • 蜀汉被灭时,罗宪、霍戈、姜维和东吴,握有重兵为何没去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戈和罗宪,姜维为何不去攻打东吴,姜维为什么不重用罗宪

    蜀汉亡国之时,蜀汉兵权掌握在姜维、诸葛瞻、霍戈和罗宪之手。绵竹之战时,诸葛瞻惨败给了邓艾。但诸葛瞻死后,姜维、罗宪、霍戈,以及东吴都握有重兵,为何没有率兵救援成都?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夺取了曹魏政权后,曹魏内部不满他的人,不断起兵反抗,这让司马懿和其子司马师,一直忙于平定内乱,无暇顾及蜀汉和东吴。

  • 关羽被杀后,刘备为何没有立即伐吴,而是拖延一年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死后几年刘备伐吴,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打东吴,刘备起兵伐吴是为关羽报仇吗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公元220年是个不幸之年。首先,集团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就在刘备得知荆州陷落、关羽被杀消息的同时,东北部的上庸又出现了问题,守将孟达率领部曲投降了曹魏。之后,曹丕派夏侯尚、徐晃率军夺取了上庸诸郡。刘封逃到成都后,受到了刘备的谴责,最终刘备含泪赐死刘封。由于曹魏进攻并夺取了上庸诸郡,

  • 汉武帝早年和匈奴不死不休,为何晚年说不打就不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其实汉武帝还真的并非完全的放弃了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大汉都没有取得胜利,李广利曾几次出击,结果不尽如人意,就连他自己都投降了。所以,在几次战争之后,汉武帝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讨伐。第二战争是非常耗费时间和金钱的,汉武帝之所以在早期能够如此频繁的发动战争,主要是之前文景之治带给他的

  • 三国演义中,为何张飞见吕布破口大骂,而关羽会尊称一声吕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飞吕布关羽大战,吕布关羽张飞哪个厉害,三国中张飞能打过吕布吗

    吕将军的出处说起吕布,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骁勇!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传,吕布直接被塑造成了三国第一猛将,不过虽然吕布在武功上受到了众人的称赞,但是在个人品德上,他却遭到了众人的唾弃!原本吕布的义父是丁原,结果他为了一匹赤兔马,竟然选择了背叛丁原,你说背叛就背叛吧,三国时代,背叛主公的事情也不少见,当年徐

  • 周朝从盛世到衰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朝从哪一代开始衰落,周朝的盛世局面,周朝啥时开始衰败

    周武王姬发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那时,周成王只有13岁,不能处理政务。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行使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直接称呼周公旦的名字,只称周公。周公旦 周公周公尽心尽力辅助成王、管理政事、但还是遭到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的猜计、他们在外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