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本来与王位隔得很远,他找到一条怎样的路,最终曲折成功

忽必烈本来与王位隔得很远,他找到一条怎样的路,最终曲折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03 更新时间:2024/1/23 8:36:04

忽必烈

建功立业的思想,在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中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支撑蒙古帝国能够横扫欧亚,建立超级大版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同时,成为蒙古草原上的“王”,对于每一个黄金家族的子弟来说,都是他们的终极梦想。忽必烈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这样的梦想当然也是有的。

但是,忽必烈想要成为蒙古大汗,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他的前面横亘着几重大山。一是当时的王权在窝阔台的手里。窝阔台去世以后,肯定只能传位给他的子孙后代。这也是“老天牌”成吉思汗当年的要求。二是就算传到拖雷家族手里,忽必烈的上面还有个哥哥蒙哥,显然,传位也只能传给蒙哥,不可能传给忽必烈。而蒙哥获得大汗之位以后,就算要传位,也只能传给他自己的后代,或者传给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传给幼子和幼弟都是蒙古人的传统),作为老二的忽必烈,获得大汗之位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所以,按照传统的传位方式,忽必烈是不可能有任何希望的。

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就走了一条特别的路。忽必烈所走的特别的路,就是往汉地发展,依靠汉人的力量,帮助他取得统治地位。

其实,当时的蒙古人是反对汉化,反对和汉人联合的。他们就算是把汉人的土地打下来,获得了肥沃的田地,他们的梦想,也只是在这些肥沃的领土上,放牧牛羊,并没有想过要种庄稼。

耶律楚材

而忽必烈认识到,这是一种明显的短视行为。事实上,北方少数民族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往中原挺进,必须占有中原的庄稼地,并把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契丹族和女真族。契丹族通过往中原挺进,获得“燕云十六州”,因此他们才扎下根来。女真族通过向中原挺进,占领北宋大片土地,他们也因此扎下根来。所有这些,都给予了忽必烈很好的经验,他也因此把自己定位于往中原发展下去。

而且,他相信只要他有这样的定位,他就能够获得汉人知识分子的支持,获得汉族豪强地主的支持,他就绝对有强大的力量,就能够战胜蒙古本土上那些老派的贵族,使自己最终走上最高权位。

因此,忽必烈从少年时期开始,就极力结交汉人知识分子,这给予了忽必烈很大的帮助,使忽必烈能够学到很多的汉人文化,能够结识一大批汉人知识分子。而当时的宰相耶律楚材对汉地文化的重视,对汉人知识分子的引入,也给予了忽必烈很好的机会。

蒙哥上台后,由于看到忽必烈对南方事务的熟悉,所以派他去灭大理国。接着,又让他去总理漠南事务。忽必烈也因此获得大展宏图的机会,很快就取得了汉人知识分子,以及汉族武装的信任和支持。

直到这个时候,蒙哥才发现,他把忽必烈派到南方总理漠南事务,是一次错误的选择,因为这样极大地树立了忽必烈的威信,使他的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蒙哥对忽必烈进行了一番打击。

这种打击并没有深入进行下去,蒙哥就发动了侵略宋朝的战争。蒙哥当时想的是,只要把南宋灭掉了,他就成了中原之主,忽必烈就不可能有什么发展了。

(蒙哥)

可惜的是,蒙哥并不了解汉人文化,也不了解汉人的军事特点。

比如他的军事选择,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从四川往东,打到江南的这种战略措施,应该说是失败的措施。历史上从这里起兵把江南灭了的情况,寥寥可数。当年,刘备挟裹着强大的军力向东,想要征服东吴,却在夷陵大败,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训。但是蒙哥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还采用从这里往江南挺进的方式。最后的结果是,他还没打到江南,只在重庆钓鱼城战死了。

忽必烈不但了解汉人文化,也了解汉人军事,他从中原地区往江南挺进,逐鹿中原,最终他获得了成功。

当蒙哥去世以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阵。

阿里不哥作为一个老牌的贵族代表,既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没有汉人的文化背景,所以,对于他来说,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总之,忽必烈的成功,就在于他选择了向汉地靠近这样一种正确的道路。而忽必烈选择的这条道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也是非常有利的。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也是很大的。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等)

更多文章

  • 妲己背了千年“黑锅”?一件殷商文物出土,揭开了真实的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妲己历史面貌,揭秘妲己的真实面目,历史上的妲己是白色狐狸吗

    我们从一件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可以看出,苏妲己并非是史料中记载的祸国殃民的女子,我们不能说商纣王因为非常喜欢苏妲己,就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在她身上。根据这些印刷出土的甲骨文描述:商纣王曾经平定了一个苏氏部落,当时苏妲己就是纣王从中得到的战利品之一,也就是说苏妲己也只是一个受害者,姬昌即位后,西伯侯迅速强

  • 武王灭商,为何不对纣王斩草除根,却为三监之乱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王灭商的重要证据,纣王为什么要杀武王,武王灭商的真实事件

    《史记》关于周武王姬发灭亡殷商以后,是这样记载的:武王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又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从这段记载里说得就很清楚了,武王灭商,只是把纣王帝辛打败并逼迫他自杀了,按史书上的记载,武王除了首先安排殷朝的遗民外,还让召公把箕子从牢里放了出来,又让毕公释放了被囚禁

  • 为何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万人后,却在第二年击败秦国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事实上,并不是秦国没有发动攻赵之战,而是在发动攻赵之战时,被赵国击败了。那为何赵国在第一年损失四十万青壮后,在第二年还能击败强秦,并造成秦国三十万人的损失?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即发动攻赵之战,但与长平之战所不同的是,这次领军的不再是白起。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于是邯郸之

  • 重耳作为晋国继承者,为何要把王位让给他人?原来这是个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国重耳简介,重耳是怎样登上晋国王位的,重耳会回晋国当国君吗

    [var1]在晋国献公去世之后,晋国就发生了一场权力的斗争。晋国的中大大夫里克为掌控晋国大权,就进行政变杀害了献公宠妃骊姬以及她的儿子晋国公子奚齐。之后,晋国的几位君王有相继被害;导致晋国各个势力开始为晋国王位进行较量,晋国的混乱也就由此展开。这其中较量的各势力相互纠葛,复杂程度可谓是难以难以想象。

  • 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缺少战略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背后的血泪史,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太平天国为何能坚持十几年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自开始的时候,便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便是,从始至终都缺少战略家。这中间的洪秀全、杨秀清显然,缺少明确的战略眼光。要不也不会在建都之初,便置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而不顾,选择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这样的表现,所映照的则是太平天国缺少一个固定的战略。当然,太平天国并不缺少将才,但

  • 正视历史,乾隆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乾隆被列为昏君,乾隆是第一昏君吗,乾隆早期算明君吗

    乾隆“宽严相济”的为政措施,给他的坐稳江山,取得巨大功业带来了巨量的福利。乾隆刚上台的前13年里,为政措施以宽为主,缓和了雍正时期的时候紧张、高压气氛,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实际上对稳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也是相当有成效的。乾隆13年后,乾隆施政以严。宽严相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乾隆25年到3

  • 雍正王朝中,躺担架上的老十三胤祥,靠什么控制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有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本来那时候的秀才啊,举人啊,都不用当差和纳粮的,但是这项政策出来以后,不管你是谁,都需要交税,这次伤害的几乎是所有的读书人和官员以及满人。火耗归公这个政策主要是减免税负的,因为那时候运输粮食和银两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是算到老百姓头上的,所以各地方就胡乱多收税。而雍正帝即位后把这

  • 大清王朝灭亡后,百万的清军去哪了?有支部队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总之奢靡腐败就是满清撕不下的标签,而正是当局者的风气不正,连带着旗下的士兵也一并颓废,这才导致晚清面对列强入侵时,清军压根发挥不出战斗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洋人在中国为非作歹。不过据史书记载,大清朝在灭亡时,其实满清还有着百万大军,虽然整体战斗力不行,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也不可能跟着满清凭空消失,那么这留

  • 拥有3省将近20万军队,老十四胤禵,为何不敢推翻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清朝的老对手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迅速崛起,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并且开始进攻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当时,清朝忙于镇压吴三桂叛乱、平定郑氏集团,根本就没有精力反击准噶尔部。在最鼎盛时期,准噶尔部一路向东,直逼距离清朝京城700里的

  • 雍正皇帝为何要给鳌拜平反?康熙死前说:他若想反,大清早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没想到的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曾经说过自己十分的佩服鳌拜,并且还让雍正给鳌拜正名。其实康熙继承皇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插曲的,因为顺治皇帝本来是想传给他的堂兄,但是幸好孝庄太后千保证万保证还让鳌拜等老臣成为辅助的大臣,这康熙才得以当上皇帝。因为曾经有多尔衮的事例在先,所以孝庄太后选择了四位大臣作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