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事实上,并不是秦国没有发动攻赵之战,而是在发动攻赵之战时,被赵国击败了。那为何赵国在第一年损失四十万青壮后,在第二年还能击败强秦,并造成秦国三十万人的损失?
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即发动攻赵之战,但与长平之战所不同的是,这次领军的不再是白起。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于是邯郸之战爆发。战争之初, 赵国因为在长平之战中死了大量青壮,损失了大量军械,邯郸的城民只能削木为兵,甚至在战争过程中易子而食,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投降,保卫战打的相当艰难。
[var1]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深知单凭自己不能抵抗秦国,于是合纵魏楚。“毛遂自荐”就是发生在这期间,赵国平原君率率20人前往楚国, 依靠毛遂的机智勇敢和对形势的精辟分析, 说服楚王援赵 。但在向魏国的求援过程中, 魏王害怕秦的虎狼之威,只派客将军辛垣衍来赵, 企图说服赵国尊秦为帝, 以解邯郸之困 。这种扬汤止沸的法子没被赵国采用,魏国也是因此迟迟不肯派兵支援。 在这个过程中,魏国又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发生——信陵君窃符救赵。眼见魏王不同意援救赵国,平原君使使者则对信陵君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且公子纵轻胜, 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邪? ”最后信陵君在劝说下下定决心矫夺晋鄙军, 窃符救赵 。
[var1]
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远水解不了近渴,魏楚援军迟迟不到,而秦则急围邯郸, 邯郸焦困 , 眼看快要撑不下去了 , 平原君日夜忧虑。这种情况下,平原君听从传舍吏子李同的建议,散尽家财,组织了三千人敢死队,为邯郸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
公元前257年, 魏楚救兵终于来到邯郸, 邯郸城内军民铭记长平之祸的惨痛教训 , 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齐力抗秦,配合城外魏楚联军展开反击,秦军大败,邯郸保存了下来。随后魏楚联军展开追击,在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再次击败秦军,迫使秦军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 随后韩国也加入了痛打落水狗的行列,此战过后,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var1]
邯郸之战造成了秦国约三十万人的伤亡,大大延缓了秦统一的步伐。迫使秦国将全面攻六国改为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针,而六国也是配合,各种猪队友配合,李牧被冤杀,齐国作壁上观,魏韩各种奴颜婢膝,所以只能说六国一半亡于秦,一半亡于自己,自己不争气,谁也救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