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王灭商,为何不对纣王斩草除根,却为三监之乱埋下隐患

武王灭商,为何不对纣王斩草除根,却为三监之乱埋下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3/12/7 18:33:31

《史记》关于周武王姬发灭亡殷商以后,是这样记载的:武王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又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

从这段记载里说得就很清楚了,武王灭商,只是把纣王帝辛打败并逼迫他自杀了,按史书上的记载,武王除了首先安排殷朝的遗民外,还让召公把箕子从牢里放了出来,又让毕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在处理好这一切后,武王又让南宫括把纣王放在鹿台仓库的钱财,以及钜桥粮仓的粮食,全部分发赈济百姓。

在撤兵回西岐之前,武王还专门修缮了比干的坟墓,把象征纣王权力的印信等物公之于众。他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来打败纣王的,现在纣王死了,我也该回去了,大家该干嘛还干嘛。

回到西岐,武王就开始分封诸侯,首先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赐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国,赐封帝的后代于蓟,赐封舜帝的后代于陈,赐封大禹的后代于杞。然后分封有功谋臣,第一个受封的就是姜子牙,封在营丘,国号为齐。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国号为鲁。封召公奭于燕。

为了监视武庚的行动,武王还特意把自己的另外三个弟弟叔霍、叔鲜、叔度分别分封到殷都的周边,建立三个诸侯国,分别是邶、墉、卫三国,他三人也被称为“三监”。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古代君王的做法,一般灭亡一个朝代,其它人可以不管,前任君王的族人起码直系亲属都要斩草除根的,可武王却没有这么做,不仅没有杀掉纣王唯一的儿子禄父也就是武庚,还让他继续治理殷商的遗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从武王分封上述封地就能看出来,他是个开明的君主,在治理西岐的时候,就提出了替天行道,为民请命的主张,他这种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在当时还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安抚殷商遗民,又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管理,是要告诉天下,武王伐纣是对纣王无道的征讨,而跟殷商百姓无关,保留原有殷商遗民包括纣王的儿子,恰恰安抚了人心,赢得了称赞。

第三,分封先朝君王的后裔,进一步显示武王崇德报功,能够起到鼓舞人心,赏罚分明的目的,而把自己的弟弟和有功之臣分封到中原各地,则是为西周天下着想,当时北有戎狄,西有西狄,东有夷人,南有南蛮,把最亲近的人分封到各地,有利于相互制约,形成连片局面。

最后,虽然对殷商遗民进行了集中管理,还给武庚找了个管理宗祠的活干,但武王并没消除对殷商遗民的约束,他让三个弟弟叔霍、叔鲜、叔度辅佐武庚,并在他的封地附近设置了诸侯国,则是有意安排的监视行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武王这么分封安排,对先祖有交待,对百姓有安抚,对西周下步有打算,可以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这么做的。

但是,人过百形形色色,武王在世的时候,诸侯们也好,武庚也好,大都威于他的威严和德行,心里想造反也没人跟随。可武王死了后,情况就不同了。虽然武王分封的安排做得周密妥当,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漏洞。

试想,把自己的父亲给打败自杀了,这个仇换谁都不会忘掉的,况且纣王就这么一个儿子武庚,至于封神榜上说的殷洪殷郊是后人编撰出来的。早在纣王没死的时候,殷商王朝也是存续了六百年的历史,他治下的方国也是有很多的,武王虽然把纣王帝辛打败了,但其它方国却依然对殷商王朝抱有浓厚的感情。

武王让武庚管理宗祠,客观上又给他联络殷商旧部提供了方便条件,而且商周时人们对祭祀的事又相当重视,不得不说这里面埋藏着多少预谋。所以,当武王死后,那些暗地里不服气的方国都活跃起来,借祭祀先祖的由头不去大周,转而朝拜武庚,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

好在,武王手上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姜子牙,他虽然远在山东,可心里却向往着伐商时候的风光,所以对当国君没什么兴趣,武王死后,他看到成王年龄太小,怕要出大乱子,干脆把国君让给了儿子吕伋,他自告奋勇到朝中辅政来了。

又有人问,周天子不是还有周公、召公管着吗?其实姜子牙也是有点私心的,周成王是他的外孙子,武王的老婆是他的女儿邑姜,武王死了,他的女儿和外孙管理着大周,他当然要去管点闲事。

亏得姜子牙有先见之明,他回到朝都,看到一些方国不来朝拜,又看到武王的两个弟弟也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甚至还跟武庚串通一气,他不得不暗中准备力量,终于,等到武庚跟监视他的管叔鲜、蔡叔度一块,领着叛乱的方国从各地向西周进发时,姜子牙亲自率领大军迎头痛击。

这场被称为三监之乱,也叫武庚之乱的平叛之战,一打就是三年,说明双方的战斗力还是旗鼓相当的。但最终姜子牙率领的西周大军取得胜利,武庚被杀,三监也贬为庶民,跟随叛乱的殷商旧民,一律贬为奴隶。

通过上面分析判断,当初武王留下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治理殷商遗民,是为西周统治集团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收买殷商人心的重要举措。但武王虽然也做了监管的预防措施,却没有从根本上把武庚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转变过来,这才是三监之乱的根本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史明理,知史悟道。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

更多文章

  • 为何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万人后,却在第二年击败秦国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事实上,并不是秦国没有发动攻赵之战,而是在发动攻赵之战时,被赵国击败了。那为何赵国在第一年损失四十万青壮后,在第二年还能击败强秦,并造成秦国三十万人的损失?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国即发动攻赵之战,但与长平之战所不同的是,这次领军的不再是白起。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于是邯郸之

  • 重耳作为晋国继承者,为何要把王位让给他人?原来这是个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国重耳简介,重耳是怎样登上晋国王位的,重耳会回晋国当国君吗

    [var1]在晋国献公去世之后,晋国就发生了一场权力的斗争。晋国的中大大夫里克为掌控晋国大权,就进行政变杀害了献公宠妃骊姬以及她的儿子晋国公子奚齐。之后,晋国的几位君王有相继被害;导致晋国各个势力开始为晋国王位进行较量,晋国的混乱也就由此展开。这其中较量的各势力相互纠葛,复杂程度可谓是难以难以想象。

  • 太平天国坚持抗清的14年中,为何始终缺少战略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背后的血泪史,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教训,太平天国为何能坚持十几年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自开始的时候,便有着一个致命的缺憾,那便是,从始至终都缺少战略家。这中间的洪秀全、杨秀清显然,缺少明确的战略眼光。要不也不会在建都之初,便置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而不顾,选择同时进行北伐与西征。这样的表现,所映照的则是太平天国缺少一个固定的战略。当然,太平天国并不缺少将才,但

  • 正视历史,乾隆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乾隆被列为昏君,乾隆是第一昏君吗,乾隆早期算明君吗

    乾隆“宽严相济”的为政措施,给他的坐稳江山,取得巨大功业带来了巨量的福利。乾隆刚上台的前13年里,为政措施以宽为主,缓和了雍正时期的时候紧张、高压气氛,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实际上对稳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也是相当有成效的。乾隆13年后,乾隆施政以严。宽严相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乾隆25年到3

  • 雍正王朝中,躺担架上的老十三胤祥,靠什么控制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再有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本来那时候的秀才啊,举人啊,都不用当差和纳粮的,但是这项政策出来以后,不管你是谁,都需要交税,这次伤害的几乎是所有的读书人和官员以及满人。火耗归公这个政策主要是减免税负的,因为那时候运输粮食和银两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是算到老百姓头上的,所以各地方就胡乱多收税。而雍正帝即位后把这

  • 大清王朝灭亡后,百万的清军去哪了?有支部队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总之奢靡腐败就是满清撕不下的标签,而正是当局者的风气不正,连带着旗下的士兵也一并颓废,这才导致晚清面对列强入侵时,清军压根发挥不出战斗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洋人在中国为非作歹。不过据史书记载,大清朝在灭亡时,其实满清还有着百万大军,虽然整体战斗力不行,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也不可能跟着满清凭空消失,那么这留

  • 拥有3省将近20万军队,老十四胤禵,为何不敢推翻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清朝的老对手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迅速崛起,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并且开始进攻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当时,清朝忙于镇压吴三桂叛乱、平定郑氏集团,根本就没有精力反击准噶尔部。在最鼎盛时期,准噶尔部一路向东,直逼距离清朝京城700里的

  • 雍正皇帝为何要给鳌拜平反?康熙死前说:他若想反,大清早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没想到的是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曾经说过自己十分的佩服鳌拜,并且还让雍正给鳌拜正名。其实康熙继承皇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插曲的,因为顺治皇帝本来是想传给他的堂兄,但是幸好孝庄太后千保证万保证还让鳌拜等老臣成为辅助的大臣,这康熙才得以当上皇帝。因为曾经有多尔衮的事例在先,所以孝庄太后选择了四位大臣作为辅

  • 皇太极一步步掌控实权后,改“大金”为“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太极改国号大清,为什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死后大清最有权势的七个人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99,《清朝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努尔哈赤死后,按照汉族封建统治者的习惯,应该是他的二儿子、大贝勒代善继位,可是,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连,劝他让给有才能的皇太极。代善接受了儿子们的意见,并撺掇老五、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长子、二贝勒阿敏,共同拥立皇太极。皇太

  • 袁绍、曹操和孙坚他们身上共同的英雄特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和孙坚是什么关系,袁绍孙坚谁厉害,孙坚和曹操谁的实力强

    先看袁绍在这方面的表现。董卓控制了大汉皇帝和朝廷之后,想把少帝给废掉,召集群臣商议,袁绍不同意,结果在朝廷上直接翻脸!卓案剑吆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