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入关后京官南逃,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做了哪些事?

清军入关后京官南逃,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做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85 更新时间:2024/1/21 6:04:28

在当时,选择并不困难,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和大顺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人处于民族大义而不愿意投降清朝。清朝吏部左侍郎在奏疏中写道:“大清入来,规模宏大,安民和众,恩已着矣。而京官南去不返,似怀避地之心;高人决志林藏,似多避世之举。”很多原明朝官员在清朝入关后或选择南逃投奔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或者做个隐士,不愿意配合出仕。

清军

人才是一个政权的最重要的资源,而这些明朝的京官虽然其中很多人腐朽不堪,但是却也是清朝所急需的人才,因为清朝刚刚入关,要统治关内如此之大的地方,必须要有一套庞大的官僚系统来支撑。清朝原本的朝廷规模明显不能满足现状的需求,而明朝的京官则是清朝朝廷最佳的人才补充,所以能否笼络这些明朝京官的人选,决定这清朝的成败,“此兴朝第一急务也”。那么作为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摄政多尔衮是如来笼络这些京官的人心呢?

首先,多尔衮做了一件让明朝从上到下都颇为“感激”的事情,进入北京后的第三天,多尔衮便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寺备帝礼具葬。”多尔衮以为明朝崇祯皇帝讨贼复仇为旗号,命官兵、人民为崇祯皇帝服丧三日,还命礼部等部门准备以皇帝的礼仪厚葬崇祯皇帝。这些表面的工作无疑“收买”了很多人心,让很多明朝官民放松了对清朝和多尔衮等的戒备心理,甚至以为清朝真的只是来为明朝复仇而已,并没有占据关内的想法。增加认同感,这是多尔衮的第一步棋,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第二步,继续任用原明朝政府和大顺政权的官员,而且官职只升不降。清军进入北京城之后,多尔衮则不拘一格,四处张贴告示,“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这一举措很好地保留了原来明朝的行政体系,能够帮助满族的官员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对弈稳固清朝的统治大有帮助。因为很多在京的明朝官员在自成进入北京之后,都选择了归顺大顺朝,所以为了打消这一部分官僚的心理负担,多尔衮明确宣布:“凡武官员军民人等,不乱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而且这些官员在清朝朝廷之中的官职只升不降,原本在明朝或者大顺朝的任职,在清朝朝廷之中的职位不低于前面两者之高者。

明朝官员

第三步,多尔衮则给予这些官员们实际的经济利益,大顺朝入京后,实施“追赃助饷”运动,很多官员的家庭财产和田产等都被大顺政权收缴,很多人甚至在严刑拷打之下倾家荡产。清军进京后,多尔衮宣布一切田产“归还本主”,“前朝勋戚赐田、已业,俱备照旧”。那些在京官员们在得到了这些实惠之后,怎么可能还不对清朝统治者感恩戴德,至于什么民族大义恐怕已经不在考虑之列了。

多尔衮

在多尔衮的几招之后,在京官员基本已经被稳定住了,他们很多人放弃南逃,也不再隐居,而是选择与清朝统治者合作,在新的朝廷之中任职。1645年正月,吏科都给事中的一份奏疏说道:“去岁(1644年)五、六月间,人心粗定,引避者多,寮署一空,班行落寞。乃摄政殿下宽仁好善之意,播于远迩,暨圣主膺篆御图以后,瑞叶天人,然后东西响应,多士云集,乃有今日,岂易易哉。”

由此可见,当时人心不稳,多尔衮颁布了多项稳定人心的政策,这才稳定住了人心,也稳定了清朝新兴的政权,而这个过程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参考文献:《南明史》

更多文章

  • 雍正死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为此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临死把皇位真正传位给了谁,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什么

    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存在了几千年,天子之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让很多人心生向往。历史上最有名的争夺江山事件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雍正在这场角逐中胜出,但是这也让他对于手足之情多了许多猜疑。在他统治期间,大清朝出现了难得的盛况,但始终未能摆脱夺嫡的阴影。他临终之际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

  •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四子”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红楼梦暗示雍正夺位,康熙传位雍正真实事件,雍正夺位成功完整版

    清朝是我们现代人最不愿提及的朝代,因为它让我们祖国受辱,让我们饱受欺凌!可是近些年清廷剧却在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一些历史剧比如《康熙王朝》也让我们对清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朝皇帝中功绩最大的当属康熙和乾隆,康熙是清朝康乾盛世的奠基人。然而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反而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雍正才是康乾盛

  • 清朝把汉人降将分成四个等级, 结果差点断送到手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把汉人分为几等,清朝汉人的官衔谁的最大,清朝汉人是怎么崛起的

    第一等 入关前投降的武将 代表人物:洪承畴、三顺王、祖大寿等在满清入关之前,已经与明朝战斗了几十年,在这期间有不少人投降了清朝,有在关外与清兵作战,最终被俘、被围后投降的,例如洪承畴、祖大寿等,也有一些主动投靠清朝的,比如说被称为“三顺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这一类人被称做“辽人”,辽人在

  • 清朝已灭亡107年,14万皇室成员去了何处?从事这一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室最后去哪了,清朝灭亡的贵族都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的人去哪了

    清王朝的统治延续了非常多的时间,他们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清王朝诞生过很多勤政的皇帝,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雍正皇帝,当然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也是一样在人们眼中非常勤政,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问题。 不过,清王朝还是没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清王朝走向了衰弱。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

  • 清军进攻潼关, 李自成部下投降, 次日却被多尔衮弟弟杀死在宴会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多尔衮李自成大战,李自成守不住潼关,陕西总兵李自成

    山海关战役 随后清军进入北京城,当年九月,多尔衮将顺治皇帝从关外接到了北京,于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即位典礼,此举表明清朝将以统一全国为目标,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以抢掠为目标。在顺治皇帝举行完即位典礼后,多尔衮便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以摧毁李自成的大顺朝为目标,另一路则向南准备消灭明朝的残余政权(此时,明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米19,娶英国老婆生下三子,后人现状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詹世钗子女,最高3米19詹世钗,詹世钗晚年生活

    说到巨人,有不少的人会想到出现在影视动画中的巨人形象,比如在哈利波特中的海格,他就是巨人族的一员;又比如在漫威世界中的绿巨人,他也是体型庞大的漫威人物之一。这些巨人形象在影视剧、游戏和动画中屡见不鲜。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那么巨人真实存在于生活之中吗?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期还真有一名巨人出

  • 清朝城府最深的皇帝,一上位就杀掉拥立自己登基的大臣,不是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最冷酷无情的皇帝,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清朝最心狠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很多的宫廷政变,都是由于皇帝本人的处事不明而引起的,比如说唐朝开国初年,为唐朝打下大半个天下的李世民本来就应该成为太子,但是李渊硬是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而康熙晚年的时候,他早就应该立太子了,但是却迟迟不立,于是九子夺嫡也就难免会爆发。 康熙本人有35个儿子与20个女

  • 清朝七品知县送错300两银子,八年后连升三级,成从一品的封疆大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七品知县300两白银,清朝七品县令俸禄,清朝七品官员真实照片

    吴棠出生于1813年的安徽省明光市,家庭环境有点困难,而且不是一般的困难,家中常年不能点灯,所以年少时候喜欢读书的吴棠,基本都是只能靠着月光以及雪色反射出来的光芒读书(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至于为什么不在白天阳光下读书呢?因为他白天需要替家里干农活搞生产。 不过吴棠确实是具

  • 清朝一穷小子成皇帝,送乡亲18缸咸菜,乡亲扔17缸后才懂他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败家子的悲惨命运,清朝一乞丐临死前说的话,清朝时村里出个秀才不得了

    以至于在很多年后,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都能够非常自然地,描述清朝时候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韦小宝,能够凭借看过的“将相和”之类故事,便在罗刹国中混得风生水起还被成功封王。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清朝也确实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叫做郑信的穷小子在泰国成功地成为了皇帝。 郑信出生于1734年,此时是清朝

  • 清廷初到北京, 多尔衮为何想退守关外, 只有一位亲王镇守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晚年的政局,范浩正永平城大战多尔衮,历史上的多尔衮是一个怎样的人

    1644年,一块巨大的馅饼砸中了身在关外的清廷,北京城破崇祯自杀,吴三桂被逼反,向多尔衮献上山海关,力邀多尔衮出兵关内,这让多尔衮喜出望外。而且更加令他惊喜的是,大顺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山海关一战之后就放弃北京溃逃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北京城就这样神奇的到了多尔衮的手里。 但是此时的北京其实是一个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