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弱小的燕国为什么有胆量向齐国复仇?

战国七雄中弱小的燕国为什么有胆量向齐国复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64 更新时间:2024/3/10 11:16:06

[var1]

燕齐两国的仇恨始末

燕齐两国原本算不上世仇,甚至春秋时期齐国对燕国还有复国之恩。进入战国时期,田姓齐国就开始对燕国有攻伐之举。但燕齐两国的大仇还要从齐宣王说起:

公元前333年,将魏国的霸业打垮的齐威王去世,其子齐宣王继位。第二年就出兵伐燕,取十城,后来又将这十座城池归还了燕国。但也暴露了齐宣王对燕国土地的觊觎之心。

此后过了十二年,燕国国君燕易王去世,其子哙继位,史称燕王哙。燕王哙是个类似宋襄公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沉迷古圣先贤的禅让理论。他觉得应该信任和重用贤能才能使国家强盛,改变燕国弱小的面貌。

于是燕王哙对他认为的人才子之特别信重,不仅让他担任相国之位,还让他独断政事。此后更是要将王位禅让给子之,以效仿古之舜的禅让佳话。随后更是为了削弱太子,加强子之的实力,将所有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都交给子之,让子之代行国君之权。

对于燕王哙这种奇葩行为,他的儿子太子平非常不满,这就导致燕国国内出现内乱的隐患。而此时虎视眈眈的齐宣王就怂恿燕国的太子平让他武力夺权。有当时诸侯霸主齐国的支持,燕太子平果然上当,他在燕国发动夺权叛乱,结果被子之诛杀。

但是这场叛乱也让燕国国内大乱,齐宣王乘机发兵进攻燕国。处于内乱之中的燕国无力抵抗,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军追上剁成肉酱。由此燕国被齐国占据,但是齐军军纪败坏,大肆掠夺,导致燕人的反抗。加上赵、魏、韩、楚、秦等国组成联盟,逼迫齐国退出燕国。

随后赵武灵王将在韩国为质燕公子职送回燕国继承王位,也即燕昭王。从此燕昭王就将齐国视为复仇的对象。但是齐国当时的实力还远远超过燕国,因此燕昭王只能默默在国内励精图治,寻求复仇的时机。

这就是燕、齐两国的仇恨之源。齐宣王乘燕王哙的脑残禅让,挑唆燕国内乱,然后乘火打劫攻破燕国,燕人险些亡国,由此燕国与齐国结下大仇。

[var1]

燕国敢于复仇的根本原因:燕国自身实力的提高

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实力才是硬道理。没有实力你就是再想复仇也没有丝毫办法。那些被战国七雄逐步兼并的小诸侯国,就是因为自身实力的弱小才导致彻底灭亡的。而燕国能够向强大的齐国挑战并成功复仇,其根本还是自身实力的大幅提升。

招贤纳士:燕昭王与其父燕王哙都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选贤任能,但是燕昭王显然比他父亲更务实,更有政治智慧。他请求老臣郭槐向他推荐人才,郭槐向他讲述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于是燕昭王筑黄金台让郭槐居住以为示范。由此燕昭王善待重视人才的名声天下皆知。乐毅邹衍等人纷纷来燕国效力,燕昭王团结吸纳了一批人才,为强大自身国力积累了重要的人才资本。

改革内政:在招贤纳士的基础上,燕昭王任用这些人才开始改革内政。首先是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任用。其次加强对贫民的激励,类似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一样刺激贫民和中下贵族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矛盾。另外由乐毅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强化燕军的战斗力。

外交攻势:身处战国乱世,时刻离不开国际外交的运作。燕国君臣对此极为重视,因为齐国的强大,只有尽可能为齐国树敌,外加拉拢自身的盟友,才能以弱胜强完成复仇大业。为此燕国君臣制定了一个大计划,就是用宋国为诱饵,诱使齐国与诸强决裂,最终达到孤立齐国的目的。

通过招贤纳士,改革内政,再辅之以正确的外交策略,燕昭王励精图治二十多年,燕国国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尤其是击败东胡向北方拓地千里,国土疆域迅速壮大。为向齐国挑战,完成复仇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ar1]

燕国复仇的重要原因:齐国的骄狂和齐愍王的作死

燕国君臣的复仇计划实质上是一盘外交谋略大棋。这盘棋的核心是地处中原的老牌诸侯国——宋国。这个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个二流诸侯国,后来更是沦为几大强国的战略缓冲地带,因此也就苟延残喘的混到了战国中期。宋国的末代国君也是一个强硬派,四处挑事,但是实质上宋国是靠着几大强国之间微妙平衡才能占点便宜。

宋国周边的楚、齐和三晋诸侯都对它虎视眈眈,谁独吞宋国都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因此相互保持较为克制的态度。而同样作为强国的秦国也不希望谁独吞宋国,尤其是作为东西两强之一的齐国。这种微妙的战略态势被燕国君臣巧妙利用起来,燕国表面向齐国臣服,怂恿并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为的就是刺激楚国和以赵国为首的三晋诸侯,让他们对齐国的急剧扩张产生恐惧,达到孤立齐国的目的。

其次挑唆齐国背弃与秦国相互称帝的盟约,然后协助齐国组织的联军攻打秦国,致使秦国对齐国产生敌意。至此齐国在整个战国七雄中已经没有盟友可言,陷入极端孤立的局面。

但这一切齐国国君齐愍王却毫不在意,因为他灭亡宋国,击败楚国和秦国,已经让齐国的疆域达到顶峰,他正享受着历代齐国国君中最强大的君主的荣誉。而这一系列的胜利却掩盖了多年穷兵黩武和强势扩张带来的国力消耗和内部矛盾。国内民众因为连年的战事已经苦不堪言,暴乱一触即发。

而这一切都在燕国君臣的谋划之中,在齐愍王认为无敌于天下的时候。燕昭王遣使联合秦、赵、魏、韩、楚等国相约一同伐齐。其中楚军驻扎淮南,在南方威胁齐国。秦、赵、魏、韩四国派兵与燕国大军会合,由乐毅担任五国联军统帅,一举破齐,齐军连战连败,最终国都临淄被占。齐国仅余即墨和莒两座城邑,其余都被燕国攻破。弱小的燕国终于在燕昭王君臣二十多年的努力下完成复仇。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荆轲刺秦失败,是因为他缺了他等的人么,还是因为其他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轲为什么答应刺秦,刺秦失败的荆轲,荆轲为何愿意刺秦

    [var1]坐在咸阳宫首席上的秦王看似面不改色,其实内心早就乐开了花,他刚刚指挥秦国大军踏平了赵韩两国,现在国内正在积极调养生息,屯兵备战燕国。现在荆轲带着巨大的诚意来主动向秦国势弱,嬴政心里其实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样不仅仅免除了长途征战的巨大物质消耗,也可以免除秦国将士的损耗。,这场本该别开生面的

  • 雍正赐给弘历一块白水煮的肥肉吃,弘历吃完后,为何就被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是怎样为弘历除去障碍的,雍正皇帝对弘历的态度,雍正死前为什么要照顾弘历

    这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康熙当时对雍正很看重,雍正也非常给力,他和老十三帮雍正干了很多的实事。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让康熙选雍正做接班人。在康熙犹豫的时候,弘历的出现让康熙皇帝非常喜欢,康熙出巡也要带着弘历,而且打猎也带着弘历,足以看出康熙对弘历的喜爱。其实康熙喜欢弘历的原

  • 为什么北伐军只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而不打阎锡山等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都被谁灭了,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谁最厉害,张作霖打不过吴佩孚吗

    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军阀!军阀其实都是来源于清末新军,不同的在于中央和地方,中央就是北洋新军,演变为北洋军阀,而地方就是地方新军,形成地方军阀如桂系军阀、滇系军阀。在袁世凯死前,孙中山就联合蔡锷等地方军阀发起“护国”“护法”等反袁反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袁世凯、蔡锷他们这一辈的死

  • 鼎盛时的洪秀全为何被击败?不是清军的强大,而是自身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秀全和清军谁厉害,洪秀全为什么不怕清军,洪秀全娶了2000多个老婆视频

    经过“太平天国”的撼动,清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之路。从规模上看,洪秀全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敢于在清朝这个庞然大物的屁股上狠狠地拽了一下,这一拽,让清朝感到了痛,痛到骨髓里,痛到发尖上。从一个落地秀才,到一个小学教师,最后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两年之内就从广西一路北上,席卷了大半个清朝

  • 被称“和珅专业户”,三婚娶小20岁娇妻,混血外孙跟儿子仅差半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9个老婆照片,和珅的九个老婆哪个最好看,和珅最宠爱的老婆

    这个位于北京中心地区的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个平常人不敢想象的地方,而且王刚还将里面装点的非常华丽,而且是极具品味的,并没有暴发户的气息,网友们纷纷感慨,王老师不仅演和珅出了名,戏外也活的如同和珅一般,也因此被称为“和珅专业户”。这位现年七十一岁的老艺术家,确实是个传奇人物,三婚娶小20岁娇妻老来得组,

  • 清朝的“二品大员”和今天的什么职务相当?这级别,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二品大员一览表,中国清朝二品大员名单,清朝二品官员是什么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依然存在,这也是大多数普通人能够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一般考取功名的才子都会进行殿试,随后皇帝给这些才子分配相应的官职,任职期间如果表现出色则有机会得到晋升,这也是多年以来的规矩。 不过即便在朝为官也有高下之分,清王朝的官僚等级体系极为森严,总共有

  • 清朝灭亡后,漂亮格格都嫁给了何人?后代很多都做了大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清朝最惨格格是谁,贝勒和格格们的后代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是满族人,清王朝对于皇族有着特殊的称呼,皇帝的女儿统称为格格,也就是公主。满清格格的生活十分奢侈,她们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更能接受最尖端的教育,是无数女孩羡慕的对象。不过清王朝在1911年被正式推翻,清朝灭亡后格格们的去向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她们中许多人

  • 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写8字,皇帝看后落泪:状元就你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最穷状元一览表,清朝科举状元真实故事,清朝最感人的状元

    基本上能够成为状元的人,在文韬武略方面都会有很杰出的成就,而清朝时候的这个状元,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状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这个人就是光绪二十一年的状元骆成骧。 骆成骧于1865年出生在云南,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唯有与父亲相依为命,但他的父亲不善处理财务工作,家境很快陷入困窘之中,以至于

  • 清军入关后京官南逃,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多尔衮的真正死因,范浩正永平城大战多尔衮,多尔衮在清军中的口碑

    在当时,选择并不困难,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和大顺政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人处于民族大义而不愿意投降清朝。清朝吏部左侍郎在奏疏中写道:“大清入来,规模宏大,安民和众,恩已着矣。而京官南去不返,似怀避地之心;高人决志林藏,似多避世之举。”很多原明朝官员在清朝入关后或选择南逃投奔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或

  • 雍正死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为此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临死把皇位真正传位给了谁,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什么

    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代存在了几千年,天子之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让很多人心生向往。历史上最有名的争夺江山事件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雍正在这场角逐中胜出,但是这也让他对于手足之情多了许多猜疑。在他统治期间,大清朝出现了难得的盛况,但始终未能摆脱夺嫡的阴影。他临终之际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