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次改朝换代的那一段由汉代秦的历史,到后来其实就是由西楚霸王项羽以及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之间的战争,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汉争霸”。项羽是楚国名将世家的后人,一开始占据“为无辜楚王报仇”的大义名分,再加上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五万楚兵战胜四十万精锐秦军的无敌威名,在诸侯中声威赫赫,奉他为所有诸侯的上将军,天下共尊之。
而刘邦一开始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之所以能够成为沛地起义军的领袖,是因为萧何等人作为文人不愿意冒造反领袖被夷灭三族的风险,所以不做这个出头鸟,于是找个理由就把刘邦给推上去了,想法就是等到事情失败了还可以让刘邦做替罪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邦却开始凝聚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了这个集团真正的首领,而且还率领着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大,成为了雄踞一方的大诸侯。
不过刘邦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却依旧无法与项羽匹敌,直到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召开以后,双方实力开始反转,项羽逐渐失去人心,并最终于公元前202年退守垓下,率领着二十八个人成功地从追击的上万汉军中突围,一直到了乌江,度过乌江就是他的家乡,只要回到那里他就依然有机会能够卷土重来,然而他没有,而是在乌江旁边毅然自刎而亡。
历朝历代的人们对于项羽乌江自刎这个事情议论纷纷,如杜牧、李清照等人都有诗歌进行评价,对此或者赞同或者反对,莫衷一是。不过我想对于项羽为何要自刎的这个问题,想得最多的肯定是刘邦,毕竟真正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平生最大的那一个对手,想必刘邦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多年,但是却直到临死之际才懂。 当年楚汉之所以相争,是因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于是各地诸侯蜂起,彼此之间打来打去,老百姓们早就苦不堪言,项羽纵然是度过乌江,再次召集人马过来大战,最终辛苦的还是天下百姓啊!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项羽之所以不度乌江,大概便是刘邦在生命尾声时说的那一句“天下苦战久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