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河南省汤阴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宋徽宗宣和年间,金兵南侵,岳飞应征入伍,投身抗金斗争,他勇敢奋发,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历任少保、河南北路招讨使、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他率领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岳家军,给金兵以沉重打击,是南宋抗金的骨干力量。岳飞坚持抗战,反对议和,被投降派阴谋陷害。虽然壮志未酬,但浩气常存。今天我们要赏析的就是他的作品之一——《满江红》。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潇而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这首千古绝唱的歌词,相传是岳飞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想到自己要为祖国报仇雪耻,收复河山的雄图大志难以伸展,在十分苦闷、愤慨和发奋的心情下写出的。它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对收复祖国河山不可动摇的雄心壮志。
起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的心情。诗人在一个风雨初停的傍晚,登高凭栏,北望中原,祖国的半壁山河,已经被女真统治者所践踏,这使他感到无比的愤怒,当时民族危机深重,可是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昏庸苟安,妥协求和,一味执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这位屡战屡胜的民族英雄,处处加以牵制。
“怒发冲冠”四个字,表达了他对侵略者蹂中原的痛恨,和对投降派百般破坏收复中原的愤慨。因而词一开始就象长江大河一样,奔腾如注地倾泻了词人满腔的愤怒心情。“怒发冲冠”这一夸张之言,突出了作者的愤怒情状,而他又把怒火和“潇潇雨”联在一起。在急骤的潇潇雨势的烘托下,使这位愤怒的作者形象更为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作者又巧妙地用一个“歇”字,耐人寻味地表明:“潇潇雨”虽然停止了,而愤怒之情还在继续着。这既显示了愤怒比雨还多,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进一步写出了作者愤慨之极,不能不有所发泄。他抬起头来,望着那万里长空,大声呼啸,其杀敌以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激动得实在难以平静!“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深刻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身材中的怒火已达到不可遏制的地步。“仰天”,表现出岳飞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对现实的多少愤懑不平!“长啸”,表现词人的激昂慷慨,充满了英雄的壮志豪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时的岳飞已经三十多岁,说三十,不过是举整数来说的,它表达了自己虽已战功卓著,但想到的是如何为国分忧为民族报仇雪耻。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建功立业。对于个人的功名,作者是把当作坐土一样微不足道的。下句“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转战数千里、披星戴月的战场上艰苦的生活“八千里”也是举整数来说,指遥远的路程,以“云和月”来表现日日夜夜在风霜雨露中行军作战。这就表现了作者一心想着的只是追云逐月,长驱直入,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志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表示了壮志未酬的感慨。
岳飞在《五岳词盟记》里说过:自从军以来,经历了两百多次战斗,但还没有能实现“取故地,上版图”的愿望。正因为壮志未酬,因此岳飞才提醒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是轻易、随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不要马马虎虎让宝贵的青春虚度,到了老年的时候,忏悔、悲伤也是在然的了。它既是勉励自己要珍惜有限的时光,更加奋发战斗,也是在勉励别人,都应当在这样艰难危急的时刻,发愤自强,抗击来犯的敌人。
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国耻未雪而年华虚度为可悲,闪烁着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这种“精忠报国”的气节,抒发为词作,充满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力量。就在这种悲壮、感人的气氛中,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发人深思,结束了词的上阕。
词的后半是英雄自己塑造的一位民族英雄的典型形象,虽然受到忠君思想的局限,但在当时金人南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下,他报仇雪耻为击破敌人而抗战到底的精神,是很有鼓舞人心的作用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宋饮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大举南侵,宋都开封被攻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同时被俘虏北去,北宋王朝也从此灭亡,这是宋王朝的奇耻大辱。所谓“靖康耻”,就是指这件事。“臣子”,是岳飞的自称。“长车”,即兵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当时被金兵占领,在词中借以泛指宋朝边境的关山,这几句是作者内心情怀的表达。
靖康二年,北宋王国的耻辱,还没有雪洗,他心中的仇恨何时才能消除?只有驾着战车向敌人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破,消灭了敌人,才能雪此心头之恨!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为报仇雪耻而愿长驱直入,直捣敌巢的英勇气概。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是对金朝贵族的蔑称,匈奴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也借指金人统治者。食肉寝皮,显然是极度夸张之词,但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切齿痛恨和决心消灭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天阙”指皇宫,“朝天阙”是朝见皇帝,表要踏平金人首府黄龙,迎接徽饮二帝还朝。这里,作者要从头收复那沦亡的江山,以朝见天子。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
词的下阕,作者把满腔难遏的仇恨化为强烈的愿望和果敢的行动计划。他不仅要直捣敌人的老巢—黄龙,还恨不得将敌人寝皮食肉。
这里的恨,不只是作为赵宋忠臣之恨,“臣子恨”反映出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的仇恨,他要报君仇,也不单是家一家之仇,而是整个国家民族之仇。“朝天阙”报答皇帝,这当然是他的忠君思想。但这种思想同时出现在“靖康耻,犹未雪”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越是慷慨激昂地要报君仇、朝天阙,便越显得民族气节的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满江红》这首词,通篇都是在强烈的抒情中表达词人坚决击败敌人,收复国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种奋发有为的雄图大志和忠心耿耿地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战斗的精神,既显示了一个民族英雄的伟大气魄,也概括了当时中华民族广大网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岳飞以他悲壮沉郁、慷慨激昂的歌声,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岳飞的《满江红》,把巨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压缩到短短的词篇里,动人心魄,使人振奋,激发着每个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今天重读到这首词,仍然使我们有“声满天地,气壮山河”的强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