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最憋屈的皇后,救天子于刺杀却遭记恨,最终被其放任葬身火海

明代最憋屈的皇后,救天子于刺杀却遭记恨,最终被其放任葬身火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62 更新时间:2024/2/4 18:30:40

“人生莫作妇女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男权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可谓是一言难尽。不只平民女子身不由己,即使在富贵人家,甚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旦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同样难得好下场。

01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明世宗朱厚熜依然膝下无子。对于一朝天子而言,没有诞下皇子其皇位就不算彻底稳固,所以大臣们都开始为了帝国的继承人问题着急。朱厚熜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开始在民间选秀,最后在五十名符合标准的秀女中钦点九人为嫔。朱厚熜在这九人中最满意的要属方嫔。她不但相貌端庄、身材窈窕,而且双手雪白修长。据传朱厚熜有很重的“恋手癖”,所以独宠方嫔。随后,朱厚熜废掉张皇后,封方嫔继承皇后位,于是这位方皇后转眼间就成为天下身份最尊贵的女子之一。

▲方皇后画像

因为吸取了张皇后的前车之鉴,方皇后在宫中处事圆滑,从不轻易得罪人,对其他嫔妃都是以礼相待,颇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可是皇宫终究是个吃人的地方,与民间妻妾关系不同,后妃都有成为皇后的机会,所以相互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聪明伶俐的方皇后在这个大染缸中逐渐学会了如生存。但方皇后独宠的待遇没有持续太久,宁嫔和曹端妃先后得到朱厚熜的宠幸,对此方皇后十分恐惧,害怕步张皇后的后尘,但很难找到处置她们的机会。不过方皇后也没有等待太久,“壬寅宫变”就是她的机会。

▲故宫(明清两代皇宫)

02

朱厚熜是个崇信道教的天子,而且还迷上了丹道。为了长生不老,朱厚熜养了一大批道士为他炼丹,而且听信了很多道士的胡言乱语。比如他在道士的建议下,在民间选了很多美少女,逼她们服食丹药,以此来炼制仙丹。这些少女大多中毒死亡,少数能活下来的对皇帝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可能有看官会问了,朱厚熜自己不也常常乱吃丹药吗?怎么就没被毒死?这是因为道士们自己也清楚炼的都是什么玩意儿,药性猛烈的人吃了十有八九一命呜呼,于是给皇帝炼制的基本都是毒性尽可能轻的慢性毒药,因为不同皇帝对佛道两教的偏好不同,抱上了这么一个信道的皇帝谁都不希望他驾崩。

▲明世宗陵墓—永陵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由王宁嫔幕后策划、以杨金英为首的一众宫女悄悄展开了对皇帝的刺杀计划。此时朱厚熜独宠曹端妃,夜夜留宿在曹端妃的宫里。此前曹端妃已经给朱厚熜生下了常安公主和安宁公主。因为皇帝近期的行踪固定,大大降低了刺杀的难度,于是刺杀计划正式展开了。

03

那天晚上,朱厚熜进入曹端妃的寝宫后,宫女们一拥而上把他按在了椅子上,随后一名宫女用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勒住朱厚熜的脖子,想让皇帝窒息死亡。可是宫女太紧张了,绳子始终没有真正勒紧朱厚熜的脖子,于是情急之下这名宫女干了一件蠢事,不折不扣的蠢事——在绳子上又打了一个结。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扎口袋时如果连续打上两个结,那最后的结果就会成为死结。没错,宫女给绳子打上死结,这下彻底拉不动了。这时候宫女张金莲终于恐惧到崩溃了,她背叛了一众宫女,冲到方皇后的寝宫说明情况。方皇后震惊之立即派遣侍卫冲进曹端妃宫中,将曹端妃连同一众宫女全部拿下。

▲明世宗陵墓—永陵

此时朱厚熜一直没回过神来,方皇后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严刑拷打,顺藤摸瓜引出了背后的王宁嫔,最终将王宁嫔、一众刺驾宫女连同无辜的曹端妃一起处以极刑。

原来王宁嫔本来得到了皇帝的宠幸,但是皇帝移情别恋后就怀恨在心,失去理智的女人是疯狂的,所以她才不顾后果策划了这次行动,而且有意把火烧到皇帝宠幸的曹端妃身上。最后两人双双被处刑,也许在她的意料之中。

▲明朝皇后剧照

方皇后救天子于刺杀,并抓住这次机会除掉了两个大敌,但没想到朱厚熜却因此记恨上了她。毕竟朱厚熜和曹端妃正是恋奸情热的时候,骤然失去后更是倍感惋惜,而所有的怒火自然要由方皇后一力承担。于是多年后当坤宁宫失火时,朱厚熜明知道方皇后在宫中也冷眼旁观,甚至阻止太监侍卫救火,眼看着坤宁宫化为废墟,任由方皇后葬身火海被烧死,此等遭遇方皇后也堪称明代最憋屈、最冤的皇后了。

结语

后来,明世宗朱厚熜为了避免不好的舆论,给方皇后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为她修建永陵,葬礼规模堪称空前。之后,朱厚熜追封方皇后为孝烈皇后,神主安放在奉仙殿中。从张皇后和方皇后的遭遇来看,朱厚熜是个“性情中人”,他不是冷血,相反恰恰是因为喜欢感情用事,所以才会用很拙劣的手段对付失宠的皇后,在后世留下不好的名声。

参考资料:

《太行路》

《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蒙古大军踏平欧亚,为何却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成吉思汗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吉思汗与蒙古决战,成吉思汗对蒙古帝国的掌控度,蒙古大军横扫欧洲打到了哪里

    从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元代军队凶猛无比,所占领的领土更是广袤无垠。从亚洲到欧洲几乎战无不胜。《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中说道“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这也就是世界对这个民族的最大感受。然而这个让世界惊惧的民族实际拥有的骑兵不过才20万,那他是怎么实现入侵

  • 宋徽宗被俘虏九年生下14个孩子,他经历了什么?真相很难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徽宗时期,大臣张择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国画《清明上河图》,画中生动形象地描述出市民生活的繁荣景象。但真实的状况,真的如同张择端描述的这样吗?实则不然,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最后甚至爆发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灭亡,皇帝被俘。而宋徽宗被俘虏九年生下14个孩子,他经历了什么?真相很难启齿。 宋仁

  •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在金国有14个孩子,是否代表他过得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被金国的谁俘虏,靖康之耻宋钦宗的后代,靖康之变宋徽宗

    出城以后士兵悄悄商量,皇帝年纪那样小,不值得自己献出忠心,还不如推选赵匡胤为皇帝。于是在第二天就给赵匡胤穿上黄袍,高呼“万岁”,史称“黄袍加身”。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封建社会也在改朝换代之中孕育出更多的文明。古代女子一直都地位低微,不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女子总是最容易受伤的群体,宋徽

  • 元朝遭遇毁灭的实情:看似出自朱重八之手,实则他就是个捡漏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觉寺和尚朱重八,元朝十大历史事件,朱重八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小说《三国演义》开篇就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人类总是渴望着统一和安定,但一个国家建立时间久了就会矛盾重重,人民会因为失去活下去的希望而出手推翻政府的统治。所以几乎大一统的王朝都是灭亡在人民手中。01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应天府见证了一个新王朝的诞生。朱

  • 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的另一面,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赵构怎么当上皇帝的,南宋皇帝赵构登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赵构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社科院主办的2022宋韵文化系列讲座,在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开讲。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何忠礼教授带来了他的《绍祚中兴:宋高宗新论》,为大家还原了一个更真实、生动的南宋开国皇帝,令人耳目一新。一直以来,宋高宗赵构都饱受

  • 明朝君臣撕逼,此人6个字让朝堂鸦雀无声,嘉靖赶紧提拔他当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嘉靖官员名单,明朝的二十四个大臣,明朝最敢直言的首辅大臣有哪些

    不过,靠后的名次使张璁无法谋到像样的职位,只能争取到一个不入流的礼部观政的闲职。无论如何,他总算进入体制,享受到了公务员的待遇。可是,论资排辈的官场令张璁很不爽。每天上班,一大把年纪的他跟在年轻人的身后,遭受冷落和鄙视,个中滋味实在难以忍受。张璁面临发展危机,不得不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

  • 中国古代和平与外交:宋朝“澶渊之盟”是否有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的外交措施是什么,澶渊之盟是宋朝耻辱之盟么,澶渊之盟对宋代的好处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无论战争或和平都不可能持久,因为战争中有和平,也有战争的影子。在中国,这个学说被称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整体与分裂的标志。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各大王朝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统天下,即便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也做

  • 代替藩镇制度,宋代地方政府机构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冗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我国古代地区治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并被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王朝,也是后来被誉为“承上启下”的王朝。宋代是一个多民族并存、多个国家并存的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使其在建国初期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区域治理是一国在同一时期的特点。宋代的地方治理方式表现出多元而统一的特

  • 8岁男孩被俘虏后,临危不惧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杀俘献祭,来告慰那些在抗元战争中死去亲人的臣民。但是这个8岁的男孩非常聪明,他临危不乱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那么,朱元璋最后到底杀没杀他呢?为消余孽,派军北伐蒙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两个朝代共同存在于神州大地上,那就是元朝和明朝。虽说元朝的后面是明朝,但是

  • 东安王朱季塛:一子晋封楚王,一子承袭东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此,楚藩宗室也不敢自专,由朱季埱的兄弟东安王朱季塛出面上疏,请求皇帝陛下对此进行圣裁。明英宗经过一番慎重考量,决定让与大宗关系最亲近的朱季塛来为朱季埱治丧,并要求他从旁监督王府相关人等悉心照料侄子,以待其成年袭爵。“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