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元代军队凶猛无比,所占领的领土更是广袤无垠。从亚洲到欧洲几乎战无不胜。《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中说道“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这也就是世界对这个民族的最大感受。然而这个让世界惊惧的民族实际拥有的骑兵不过才20万,那他是怎么实现入侵多个国家的呢?
01
这还是要从蒙古军队的生存环境说起。蒙古军生存在蒙古高原上,高原环境比不得平原,那里食物不够充足,资源也比较匮乏,所以蒙古人一出生就得参与训练,否则很难在高原上存活下来,也正是蒙古人这样成长方式,才让他们的每一个子民都具有强大的力量,都能像一个军人一样参战。蒙古族内部十分混乱,很难有统治者能够统治很长一段时间。
▲蒙古人骑马图
所以蒙古人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打仗了,这也造就了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除了在真实战争中参与战斗之外,这些蒙古族人一出生就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作战,骑马射箭肯定是少不了的。在骑马上蒙古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些蒙古人都擅长骑双马,在训练成功之后,他们能从一匹马跳到另外一匹马上。
▲蒙古军队行军实画图
这样不仅克服了他们马的爆发力弱的问题,更是将行军速度提升到了极致。因为蒙古军这双马的战术,曾经被中西方人比喻成鬼魅,他们的速度实在是快,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达到这样的速度。所以不管是西方的笨重骑兵,还是中方的城墙防守,都无法阻挡这个民族的踩踏。
02
因为蒙古族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蒙古高原,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一个野蛮的民族,而事实上他们的军事系统比我们想象的都还要先进。在蒙古人进攻之时,我们通常只会注意他的攻击力有多强,却忽视了他们其实也有很强的防御力。像他们所穿护甲的防御力比当时的西方更加先进,而且蒙古人所穿的丝绸也能缓冲敌人所射过来的箭的威力。
▲古代士兵所穿的防护装甲
即便是箭刺进了肉里,他们也能将之拔出来,不受感染。这样强大的防御力也是蒙古军所向披靡而死伤很少的原因。蒙古军更为先进的就是他的骑兵通讯队。打仗之时刺探敌情十分重要,但有时候探子刺探好敌情却无法及时送回来,这很有可能会使己方军队失去先机,而蒙古军所建立的骑兵通讯部队,正完美的克服了消息的延迟。
▲古代社会的围城战争
他们每一次都卡准最佳时机,给予敌人迎头痛击。不过,蒙古人虽擅长迂回、围城战斗,甚至利用这种战术打下大片江山,最后却在南宋那里吃了50年的苦头。南宋最终还是没有挡住蒙古的千军万马,沦为蒙古的领土。说到蒙古围城,就不得不提蒙古以战养战的战略。围城所需要的军队、物资,一点儿也不比真正打仗少。
03
不过蒙古从来不会担心物资的问题,他们不能从所围困的城市获取物资,但他可以去侵略别的城池,来获取所需。这些城池不仅能给予他足够的粮草,甚至还能给他提供一定的兵器,到最后攻占这座城市时,蒙古军队所使用的攻城武器已经五花八门。而守城人员所使用的武器即便能克制蒙古某一种兵器,却不能克制所有兵器,最终也只能败亡。
▲蒙古扩张时期的版图
一个横扫欧亚大陆的民族,人人闻风丧胆,最后为何会被明军打败呢?其实成吉思汗早就有预言。当时的蒙古,打下了太多江山。作为蒙古核心领导,他们会被分配到各个地方,而他们所建立的铁骑,也因为年代的变迁而慢慢消失,蒙古贵族更是只知享乐不知进取,蒙古无人再能主持大局。
▲成吉思汗本人实画像
且当时最大的原因还是地盘太大,他们的精力有限,很难将所有领土治理妥当。这也是他们刚刚变弱,各个地区就开始反抗的原因。且这些汗国不仅是反对元朝政权,更是汗国内部爆发内战,元朝岌岌可危。其实对于元朝所面对的局面,成吉思汗早就说过,如果马儿不再吃草,他们迟早会灭亡。
结语
果不其然,最后元朝碰上了比他们当初更强的明朝铁骑,被逐个击破,最终灭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诗或许正是元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国家没有贤明的君主,灭亡也是迟早的事。
参考资料:
《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
《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