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包拯一生清廉,为何还设了疑冢?专家打开包拯墓后叹息

都说包拯一生清廉,为何还设了疑冢?专家打开包拯墓后叹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57 更新时间:2024/2/17 4:48:19

自古以来,人们讲究入土为安,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于身后事的重视甚至要超过生前之事。上至公贵,他们的墓穴中,经常会放置着数量众多价值巨大的陪葬品,下至于一些穷困家庭,当自己长辈去世之时,不惜卖地也要为自己的长辈办一个好的葬礼,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身后之事的重视。

然而自从三国时期曹操为筹措军费而设置摸金校尉,自此以后盗墓成风,无数王公贵族的坟墓遭到了挖掘,破坏。于是为了防止坟墓被盗窃,有的人选择设置疑冢来隐藏自己的真实墓穴。而设置这些疑冢的人大多是身家富贵之人,墓中藏有珍宝,所以才会被盗墓贼盯上。人们都说包拯一生清廉,那么他为要设置疑冢呢?专家打开包拯墓之后不禁叹息一声。

对于包拯,可谓人尽皆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都不陌生,在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心目中,包拯无疑是个恐怖的存在,因为包拯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将接受法律的审判,而对于那些平民百姓而言,包拯则是他们心中的神明,为民请命,伸冤做主。

包拯的陵墓在1987年的时候迁徙到了包河东南面,占地面积有1500平方,他的新陵墓是由我国的著名古建筑学家潘谷西设计建造而成的,自建造好之后每日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拜祭这位清正廉明的的清官。那么包拯最初的墓地在哪里呢?

关于包拯的墓地原址究竟在哪里在考古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的人认为原址在河南,毕竟包拯在开封做官,也有的人认为在合肥,因为包拯的出生地在安徽合肥,许多专家因为包拯的墓地在哪里而争的面红耳赤。

关于这个话题,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直到1973年这件事才算是有了一个彻底的定论。合钢二厂因为厂子需要扩建,所以需要对厂子周围存在的陵墓进行迁徙,也正是在这次的迁徙过程中,发现了包公墓。

在这里一共发现了十二座的包拯家族墓,而在其中就有一座是包拯的墓,在墓志中还详细记载了包拯的生平经历以及在包拯死后如何被运回家乡合肥的过程。这次的挖掘彻底的对之前考古专家们所争论的问题做出了解释,包公墓的原址在合肥。然而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但是专家们却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为何包拯的墓像是被草率的迁徙过呢?

专家在挖掘这个包公墓群的时候,在包拯与妻子的合葬墓中专家察觉到了蹊跷,在墓中专家找到了两块墓志铭以及一堆杂乱的尸骨。看到这样的景象,专家不禁产生了疑问,那就是为何这些遗骸杂乱不堪?

专家们为了找到答案,对这个墓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随后专家们在这个墓穴的西南角发现了一个疑似被“官盗”的墓穴,所谓的“官盗”指的就是某个政权安排的有组织地有计划地盗墓,比如曹操曾设立专门的军队进行盗墓。在这个墓穴中,专家出土了一件十二神佣,这件神佣的出土考古界证明了这里就是包公墓的原址。

在宋朝,朝廷对于官员们的陪葬品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十二神佣在宋朝则是只有两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来陪葬。因此这个在包拯家族墓群中发现的十二神佣只与包拯的官员等级相匹配,所以这个墓是包拯墓无疑。

而包拯墓被“官盗”过,根据专家们的推测,很有可能是金兵干的事。根据史书记载,金兵入侵庐州,对这里所埋葬的宋代官员们的墓穴进行了挖掘,尽管在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很有可能包拯的墓是在那个时候被金兵挖掘了。

而金兵之所以挖掘这些官员陵墓,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墓中的陪葬品,以此来筹集军费。在三国时期曹操就为了筹集军费而设置摸金校尉一职,对汉朝陵墓大肆挖掘,所以才会有后世的汉陵墓十有九空的说法。

而关于包公墓设有疑冢的说法, 是因为包公墓因为战火被破坏之后,包拯后人将其陵墓进行迁徙,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后世之人去包公墓拜祭的时候墓中没有包公,渐渐的就产生了包公墓有疑冢的说法。

参考资料:

《漳河疑冢》

更多文章

  • 郑成功率军勤王永历帝,将士却半路要回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真人照片,关于郑成功的历史资料,郑和与郑成功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本是横行在中国东南沿海、日本海和东南亚的海盗、海商集合体,富可敌国,在东南一带影响力极大,崇祯年间,郑芝龙被明朝招安,从此为明朝镇守福建沿海。但是郑芝龙对明朝并非忠心不二,他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清军入关之后,先后消灭了李自成和江南的弘光政权,清军继续向福建进发,郑芝龙企图

  • 郑成功父亲拥立了明朝皇帝, 上朝时想站第一位, 却被文臣斥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成功拥立的皇帝,郑成功明朝皇室,明朝皇帝指挥不了郑成功

    郑芝龙 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两个月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史称弘光帝,但是弘光政权也仅仅存在了一年就被清军消灭了。而后,朱元璋远支后裔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登基称帝,改元隆武,这就是隆武皇帝。隆武帝在登基前历经磨难,曾经坐过两次牢,在登基前一年才刚刚被弘光帝从凤阳高墙中释放出来,所以他

  • 郑成功父亲抛弃隆武帝逃跑, 用了个拙劣借口, 皇帝下旨都拦不住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成功真人照片,郑成功的父亲叛变了吗,郑成功之父简历

    南明世系表 而隆武帝本人也乐于承担这样的责任,也许是因为幼年和青少年时期遭受了较大的挫折,所以他不同于一般的明朝藩王,他有能力,也有担当,愿意在那样的乱世中成为领导大明中兴的皇帝。但是造化弄人,隆武帝虽然有着中兴的能力和意愿,却没有这样的实力,因为他没有军队,甚至连自己的班底都没有。 隆武帝 因为

  •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并非地理大发现,也不只是寻找建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建文二年,郑和为何没有第八次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哪一年开始

    郑和七下西洋 那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我们看《明史·郑和传》是如何描述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段文字简单地介绍了郑和的背景,他是燕王朱棣在藩邸时的旧人,因为跟随朱

  • 这是欧阳修的一首艳词,直接让他身败名裂,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但是其母还是竭尽所能供欧阳修读书,他没有辜负母亲,十分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常常与梅尧臣等人来往,一起做诗词文章,很快欧阳修的才名已经被众人皆知。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宋仁宗的

  • 这3人恨透宋江,上梁山之前个个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一次都没用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上梁山的全过程,宋江在上梁山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和事迹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英雄出现,随着时间流逝,都已化成记忆,散落在历史当中,但每每听到这些英雄故事时,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既然提起英雄,就要提起梁山好汉。水泊梁山中有108位好汉,各位好汉行事仗义,皆为重情重义之人,在危难之中结为至命之交。 这些真性情的好汉,对待彼此如亲生手足一样,重情重义,但历来都是有

  • 成吉思汗到底“属于”蒙古国,还是“属于”中国?终于说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古国和成吉思汗的关系,蒙古国是怎么看待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现代蒙古的地位

    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宋绍兴三十二年,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他在1206年即位皇帝,建立大蒙古国,草原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统一。随后成吉思汗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战无数,他先后灭亡了西夏、西辽及花剌子模等国家,可谓战绩辉煌。但只可惜最后这么一位天骄却在征战的路上感染恶疾,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 诗鬼李贺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可对,宋朝才对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鬼李贺深度解析,李贺断句,唐朝李贺最好的诗

    诗词要经过不断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诗歌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然说起了文学创作,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很多文学大家。李贺在历史上被称为诗鬼,他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中的这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在唐朝时期,无人可以对出,直到宋朝才有人对出下联。 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已达到那个时期的巅峰状态。在唐朝

  • 夺门之变为何会成功?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还会被轻易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祁钰之死,朱祁钰和汪美麟吻戏,夺门之变朱祁镇杀了谁

    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去,不仅他自己被俘虏,连他的皇位也被他亲弟弟给夺了去。夺门之变为何能成功?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还会被轻易夺权?朱祁镇带着浩浩荡荡的20万大军与瓦剌人决战,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带领的所谓的明朝精锐大军在土木堡竟然遭到瓦剌骑兵的突击,而这一次突击,20万大军竟然只剩一半

  • 朱元璋登基乱杀功臣,他的子孙杀了朱83个子孙,间接为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每一个登基当上皇帝的人都不简单,他们心机深沉,为了手中的权力什么都可以干的出,皇帝过河拆桥,斩杀功臣的事情,历史上有着很多的记载,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朱元璋能够当上皇帝非常的不容易,所以他就非常的看重自己的江山,他害怕别人夺走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因此他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