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亡国之前,竟然有一个皇后离奇失踪了,说法很多但却都不正确

明朝亡国之前,竟然有一个皇后离奇失踪了,说法很多但却都不正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4/1/16 17:52:13

很多人梦想的女神,明熹宗的妻子,美丽端庄的张皇后,同样也离奇失踪了。

张皇后原名张嫣,老家就是今天的河南。作为一个皇后,容貌自然不可挑剔。在那个没有化妆品,没有整容手术的时代,她的长相足以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直流口水。除此之外,能在宫中生活的女人都不傻,智商不仅非常高,还比那个错生在皇家的艺术家,国家的主人朱由校聪明了许多。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事情中看出来。

众所周知,朱由校在位时,朝堂上最大的奸臣是魏忠贤。偏偏明熹宗对他不仅非常信任,还对他扰乱朝纲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此,身为一国之母的张皇后自然看不下去了。为了国家的安定,她经常找时间向明熹宗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他能够亲贤臣,远小人,让他小心魏忠贤。

可是,朱由校此时一心都扑在了木匠活上,哪里还有时间管理国家大事。而且,除了魏忠贤,他也没有几个可以相信的人,因此,便没将张皇后的话放在心上。时间长了,发现张皇后对此仍然纠缠不休,便对她有些厌烦,使得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

除此之外,朱由校当时还非常宠信客氏,她是明熹宗的乳娘。

也许是客氏从小陪伴着明熹宗的原因,他对客氏很宽容,很尊重。这些本来没也什么,还可以看出这个木匠皇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但客氏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角色。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奶娘,发现皇上对自己特别尊重时,便有些膨胀了,更是变得恃宠而骄。

甚至,在宫里宣称自己是皇帝的母亲扰乱后宫,还经常欺负皇帝的妃子,连皇后她都敢怼。这自然引得张皇后的不满,最终,张皇后决定将她引到宫中除掉她,但可惜,客氏虽然文化不高却很聪明。她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便没有给张皇后机会。

甚至于,在张皇后怀孕时,她提前下手,将皇后身边的丫鬟都换上了自己的人,找了个机会,想在皇后怀孕期间除掉她。最终,那个给张皇后捶背的丫鬟装作不小心的样子使劲锤了几下,直接将她锤流产了。虽然,张皇后最终活了下来,但是,两人之间的仇恨却再也无法解开了。

都知道,客氏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她不仅仅满足于整死张皇后的孩子,还想将张皇后彻底废掉。于是,她联合奸臣魏忠贤,编排张皇后的老父亲张国纪是江湖上有名的杀人犯孙二。更要命的是,明熹宗竟然没有任何的怀疑,直接将张国纪送回老家养老,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然而,在处置张皇后这件事情上,朱由校并没有听客氏和魏忠贤的话将她废掉,而是保留了张嫣的皇后位置。毕竟,他是一个念旧情的人,两边的人他都不想伤害,也不想让她们继续斗下去。因此,客氏与张皇后之间保持了一种诡异的平衡,自此,皇帝与皇后两人也再没有亲密的交谈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婚后的第六年,明熹宗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后,直接病倒在了床上,全身浮肿,也没有人知道具体原因。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家的主人快不行了,甚至,有人谣传魏忠贤要篡位当皇帝。而且,明熹宗还没有去世,各大势力已经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权力洗牌摩拳擦掌。

张皇后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看着风雨飘摇的江山紧皱眉头。所以,为了防止有人加害朱由校,她起早摸黑的亲自照顾他。也许是她对朱由校的不离不弃深深感动了朱由校,他对张皇后冷漠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但是,这一切都晚了。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张嫣的政治嗅觉自不必多说,没有时间沉迷于儿女情长。

为了江山社稷不被魏忠贤和客氏彻底葬送,她必须要为帝国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他们之间唯一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便被客氏给害死了,所以,唯一的选择便是让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至少名义上是任何人都无法反对的。而且,朱由检继位的话,至少可以保证大明朝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这一次,我们的木匠皇帝难得没有糊涂,同意了张嫣的提议。当然,此时的皇宫被魏忠贤和客氏的人严密把控,因此,召朱由检进宫面圣真的难上加难。如果,光明正大的下旨,也许旨意连皇宫的门都出不去。最后,还是张皇后凭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朱由校和朱由检见面商讨传位大事。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张皇后这一次当机立断,明朝的历史到这里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在这次事件中,张皇后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她的聪明,她的智慧,她果断的执行力,使得朱由检对这位皇嫂真心的佩服和尊重。朱由检继位后,将张皇后养在了宫中。

虽然,张嫣及时补上了大明朝这艘破船的致命漏洞,但是,明朝的气数却仅仅延续了几十年。最后,李自成带领着农民起义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敲响了丧钟。朱由检无言面对祖先,提刀亲手杀了所有的公主,命令自己的所有的妃子自尽后,在煤山上吊死了。

然而,诡异的是,却没有人知道张皇后去了哪里,且史书上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引起了后世历史学家的浓厚的兴趣。有人说:她向李自成投降了,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由于她素有贤名,便没有人羞辱她;也有人说:她被起义军杀了;更有人说:她化妆逃出了皇宫,进了成国公府。

对此,人们是众说纷纭,而史书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到底谁说的对呢?个人认为都不可信,这些史书的作者其身份阵营各不相同。

俗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无论他们想怎么写都要以自己所在的势力利益为主,怎么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就怎么写。所以,我们要从张皇后的行为性格去研究,这样一个心中充满正义,聪慧且不失勇敢的女子,面对国破家亡的景象绝对不会逃跑或者投降,要么进行激烈的反抗,要么追随先帝而去。

试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若想反抗的话,只会遭受更多的羞辱,所以,我认为她最大的可能就是:自杀!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明懿安皇后外传》、《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敢说自己养兵百万不花钱?全靠此制度,也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军事制度有多强,朱元璋分田地制度,朱元璋的政治经济制度

    究其原因,是由于自北宋以来,社会上重文轻武,中央裁抑军队,导致军人地位下降。相应的士兵待遇也不断下降,因为军户不允许从事副业,军官则把吃空额当作收入来源,无疑使得正规军的战斗力大为下降。原来地位较高的军人不仅成为处于农民之下的阶层,而且成为不务正业的反面形象。军人地位的不断下降,导致正规军的士气日益

  • 如果将建立南宋的赵构换为李世民,那么南宋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构会成为第二个南宋吗,赵构是南宋的最佳选择吗,赵构为什么能建立南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历史不存在假设,但我们可以用假设来讨论问题,证明论点。赵构是南宋最不靠谱的皇帝之一,他唯一的贡献,大致只有延续了宋朝的血脉,我们先看看赵构都干了哪些荒唐事。一、赵构南逃建炎三年,金军大举南下,想要直接覆灭南宋,赵构得知消息便一路南逃,其实当时赵构虽说直属部队不多,但大江南北还

  • 他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他,背后的原因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最小女婿赵辉,朱元璋为何杀了女婿,朱元璋女婿欧阳伦以死谢罪

    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污吏这一块儿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根据《大明律》的规定:犯有贪污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后来又降旨,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只要贪污六十两就要杀头,明朝初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多人民币,六十两就

  • 武比不上赵匡胤,文不及宋徽宗,但宋朝人民最爱戴这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和宋徽宗,宋徽宗与赵匡胤谁厉害,宋朝皇帝对赵匡胤的评价

    在他刚亲政时甚至被迫像北方民族屈辱求和,进贡岁币,他祖宗的王朝传到他这一代险些不保,但就是这样一手烂牌,在他的不懈奋斗下成为一代盛世,他就是宋仁宗,赵祯。宋朝是重文轻武的传统,对文官比较宽容,宋仁宗把这个传统发挥到最大。法律上不能打大臣,不能辱骂公卿,不是谋反不能杀戮,又有系统的言官制度,一次言官奏

  • 印度洋有一明代石碑,翻译内容后,世人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印度洋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石碑,印度洋发现明代石碑,郑和是如何穿越印度洋的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一个出现在小学课本教材里的著名人物。他在十五世纪中期,不仅对明朝,乃至世界来讲的航海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郑和也被称为十五世纪明朝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出生和户籍在史料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关于他最初的记载是,十四世纪八十年代,郑和跟随蓝玉回到京城,到达京城后入

  • 村民修房挖出南宋古墓,考古学家看到墓志铭后,大骂墓主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去世后都会在自己的墓前立一块碑,以写明去世之人一些简要的信息。而在古代,有些人去世后便在自己墓前立一块碑写自己的生平,即墓志铭。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件由墓志铭引起的事件。正文首先介绍一下墓主人洪起畏,字义立,号拙全老人,临安於潜人。他的祖父是嘉定二年的进士,曾经任过御史、尚书,“忠贤乃命脉,公道实

  • 尴尬的皇帝——宋仁宗,分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直有备胎在陪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仁宗的皇位之争,宋仁宗皇位传给谁了,宋仁宗怎么继承皇位

    尴尬的皇帝——宋仁宗,分明是自己的皇位却一直有备胎在陪跑!但其实在赵祯出生之前,宋真宗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继承人了,这个故事也许充满了心酸与无奈,这差点就成为皇帝的宗室子弟到底是谁,而其中又有一些什么事情让宋真宗差点立他为太子。这个故事还要从宋真宗五个儿子接连夭折开始说起,开始相信命运的宋真宗一度

  • 戚家军最后的悲歌:集体讨薪被朝廷血腥屠杀,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这次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在《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继光在驰援台州打了胜仗,但是戚继光感觉军队的战斗力不行,他想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对于

  •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要请卢俊义上梁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为什么逼迫卢俊义上梁山,宋江如何让卢俊义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要去帮助卢俊义

    五大汉是晁盖心里的最佳人选 晁盖很明显的并不想让宋江接班,具体的原因他没说,但我们能通过一些细节看出。比如宋江为达到目的经常会用上一些损招;比如宋江在军纪方面一向管得不严,只要兄弟们喜欢就行。这也许就是晁盖不看好宋江的原因,感情归感情,但你黑三郎真的不适合当大哥。在晁盖看来,梁山在宋江手里的发展,

  • 明朝郡王的封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郡王太多封号不够用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郡王封号是什么,明朝郡王加封过程,明朝亲王怎么管理郡王

    至于说封号不够用,这种情况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而到了后期的时候,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明朝就快要到头了。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介绍一下,古代的封王制度,以及明朝的宗室政策。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