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齐湣王

齐湣王

齐湣王的介绍

战国后期齐国君。一作齐闵王、齐愍王。宣王子。名地(一作遂)。前300—前284年在位。即位次年,遣兵联合韩、魏进攻楚之方城(今河南叶县西南),大败楚军。三至六年,再合韩、魏伐秦,攻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迫使秦割地请和。十三年,与秦昭王联好,并称东、西帝。

有关“齐湣王”的历史故事

  • 齐湣王从东方霸主到亡国之君 是野心膨胀后的悲惨下场 秦国面对多次合纵的进攻却从来没有被打垮过 为什么同样是大国的齐国却仅仅面对一次合纵就险些灭国呢?

    齐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湣王志向远大,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齐湣王一即位,便开始推行其雄心勃勃的扩张,最终秦燕韩赵魏五国联军开启攻齐之战,齐国数十座城池惨遭攻破,齐国的鼎盛之势即在这个时期被彻底削弱,齐国险遭灭国。而齐湣王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楚国武将淖齿所杀。公元前301年,掌管齐国19年的齐

  • 齐闵王是昏君吗,齐湣王死得到底有多痛苦

    齐湣王名田地,是齐宣王之子,田氏齐国第六任国君。宣王薨逝时,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大好局面,此时的齐国凭借着强大的军力、国力,在名将匡章等人的指挥下,通过桑丘之战(前323年)、灭燕之战(前314年)和垂沙之战(前301年)等一系列战役,不仅一度吞并燕国,还迫使强大的秦国、楚国称藩,成为山东六国中实力最强

  • 齐宣王的儿子叫齐什么王(齐湣王个人简介)

    齐国曾称霸天下,打得秦国割地求和,为何后来却一蹶不振?无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进入战国阶段,齐国都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依然国力强盛,甚至还要超过秦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然而,齐国却在战国后期一蹶不振,这到

  • 齐湣王怎么死的

    齐湣王是齐宣王之子,齐国第六位国君。齐湣王即位初期,便联合魏国、韩国重创楚国,使得楚国此后必须依附齐国。然后又发动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此后继续吞并宋国,西侵三晋,甚至想把周皇室一同拿下。看的出来,齐湣王是有一番野心的,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不过此景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齐国就被乐毅率领的大军攻破,齐

  • 与秦昭襄王互尊为东西二帝的齐湣王最终是何结局?

    大家好,说起齐湣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为了进一步打压三晋和楚国,秦昭襄王自称为“西帝”,怕齐国“小气”,还尊齐国国君齐湣王为“东帝”,秦、齐联手出击,横扫天下,秦取魏之上党,取楚之鄢、云梦,齐取楚之东国、下蔡。这是齐湣王一生最辉煌的时光,紧接着就走起了下坡路,先是

  • 齐湣王吞并宋国的决策为什么让齐国遭遇险些亡国的灾难?

    [var1]虽然在田单等人的努力下,齐国最终得以复国。但险些亡国的灾难让齐国实力遭受重创,再无可能与秦国单独抗衡。那么齐湣王吞并宋国的决策为什么让齐国遭遇险些亡国的灾难呢?[var1]首先,宋国的实力当时是仅次于战国七雄,也是西周时便存在的老诸侯。是战国七雄之外少数几个称王的诸侯。国力尚强的宋国就这

  • 秦齐争霸:秦昭襄王拉着齐湣王称帝的目的是什么?看战国政治角力

    其实这场称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秀,因为它并不具备实质意义,秦齐称帝是没用的,不要说称帝,称天皇都没用。因为还有一个周天子在那里呢,虽然是个摆设,但好歹还是天下共主,就像儿子和父母关系不好,但名义上、血缘上还是各个诸侯的父母吧。所以这就牵扯到当时秦齐争霸的一个时代背景。[var1]秦齐为什么要称帝——

  • 齐湣王一生:本可以带领齐国称霸,却死于自己的傲慢和嚣张

    [var1]一、子承父业,与秦争霸齐湣王之父齐宣王虽然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也为齐湣王能够与秦争霸打下一定物质基础。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湣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共攻楚,联军大败楚军夺取大片土地,楚不得已向齐表示屈服,这也导致齐湣王在位

  •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上一讲谈到,秦国搞了一场称帝的大戏,秦昭襄王自居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这样一来,秦、齐两个大国表面看上去很像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但是战国时代有自己一套国际秩序逻辑,秦国并不是要跟齐国各霸一方,而是想联起手来夹击赵国。秦国派人出使齐国,一方面献上东帝这个尊号,一方面给出伐赵的提案。穰侯魏冉亲自担任使

  • 齐国为何不愿合纵,选择中立呢?齐湣王:我的死你们不要负责吗?

    周朝建立伊始,齐国便是东方大国,有海盐鱼利,土地平坦沃野千里,背靠大海东边没有敌人。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动摇国本一事发生,国势衰弱,却依旧不减东方大国的风采。秦国自商鞅变法崛起,天下人将秦军视作虎狼之师,秦国视为虎狼之国,各诸侯国纷纷选择合纵抗秦,欲重创秦

  • 齐湣王:花样作死的齐国君主

    战国时代,诸侯国虽不及春秋时代数量众多,但仍然有不少的诸侯国,其中以战国七雄为最。齐国作为七雄之一,在战国历史上它有两次亡国之战。第一次是乐毅伐齐,最后被田单复国,但元气大伤。第二次,秦灭六国,彻底玩完。齐湣王是乐毅伐齐时齐国的大王,被打的到处逃亡,最后身死,说他是战国时死的最惨的君主也不为过。齐湣

  • 如何客观评价齐湣王?

    战国中后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台,都试图压倒其余诸侯成为新的霸主。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演越烈,不够强大的诸侯王国被强国吞并,最后只剩下了最后的战国七雄。这著名的七雄中,我们基本上都了解,秦国的实力是最为强劲的。 在战国时期,秦国最为强盛的时期,除了秦始皇最后一

  • 苏秦是谋士还是真正的小人?他把齐湣王坑的好苦啊!

    苏秦,燕国谋士,师从鬼谷子,一生致力于灭齐“大业”。我为什么要在“大业”二字上大赏英豪,是因为我觉得苏秦在灭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和气质并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确切的说完全是一副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无情无义的小人形象,伟大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何如此说呢?首先说起自己的主子――燕王的态度,

  • 齐湣王称帝后为何又取消帝号?不是他有自知之明,是被苏代忽悠了

    文|飞鱼说史三十六年,王(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风云突变,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如同废纸一般,昨天还信誓旦旦约定为盟友之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兵戈相向的敌对之国,何也?是“利”,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一成不变的利益。当此之时,中原

  • 发现滥竽充数的齐湣王没发现苏秦是间谍,齐国从巅峰瞬间险遭灭国

    战国时齐国的巅峰时期,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所在的齐宣王和齐闵(湣)王时期。曾经在小学课本中的滥竽充数课文,史书记载的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齐宣王听吹竽要三百人的乐队,每个乐人也要数百人的粮食供养,所以宣

  • 燕王哙继位,丞相子之篡权夺位,齐湣王趁机灭燕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当时燕国正处在举行国丧和政权交接的时期,齐宣王见有机可乘,便出兵攻打,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主持六国合纵的苏秦感激燕文公对他的优待,就赶到了齐国,说服齐宣王把侵占的土地还给燕国,燕易王在位的时候,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便想出一计,他向燕易王提出,自己

  • 历史上齐湣王是一位什么样的君王?最后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历代帝王中横死者多矣,然而死相最难看的,大概还是要算战国时期的齐湣王。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战国中后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台,都试图压倒其余诸侯成为新的霸主。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演越烈,不够强大的诸侯王国被强国吞并,最后只剩下了最后的

  • 苏秦临死前对齐湣王说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死?

    苏秦最后是什么下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秦,战国时候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在家里是务农为生,后来不知道脑子被人敲了一棍还是什么的,脑子突然就开窍了,跑到齐国找到了鬼谷子,并拜他为师,学成后的苏秦自信满满,就开始周游列国,想着能靠自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 为了救孟尝君 淳于髡把齐湣王死去老爹搬出来

    在孟尝君生活的战国时期,江湖上有两大门派:“合纵派”和“连横派”。苏秦联合了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组成抗秦联盟,这一派力量称为“合纵派”, “合纵派”的领袖是楚怀王,CEO就是苏秦;与“合纵派”对立的另一派势力称为“连横派”,苏秦的师弟张仪代表秦国的利益担任了“连横派”的CEO,他设法离间、破坏六国联

  • 田单和齐湣王田地是什么关系?田单为何要逃往赵国?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任国君是齐湣王,也就是田地。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在列强争夺权力和土地的时代,他的血性和君王的掠夺本性显露无疑。他先后对楚国发兵,在垂沙之战中更是重创楚国,将楚国迅速从列国三强的圈子里踢了出来。齐湣王占领了楚国南阳盆地的一半土地,更是联合魏韩两国突破了秦国从来都没有被被突破的函谷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