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清朝皇帝却勤勉如明君?

为何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清朝皇帝却勤勉如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41 更新时间:2023/12/8 14:53:45

明朝皇帝看上去各个像放飞自我,在政务上经常被臣子桎梏,但始终掌握着生杀大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明王朝哪怕到了最后覆灭之际,姿态也是非常刚硬。

清朝皇帝看似都勤勉如明君,就算并非每个都有帝王之能,但要说特别昏庸祸国殃民的也没有,可结果大家也知道,清朝统治自康乾盛世后江河日下,连个中兴之主都没有,最后唱响了一曲封建王朝的挽歌,从此后再无封建帝制。

那么到底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这跟君臣关系,以及皇帝的直接权力有关。明朝从建国初始,朱元璋就通过元朝“以宽失天下”的教训,制定了严苛的政令,对于官员约束尤其大,之后更是设立了种种特权机构。

第一个特权机构是我们最熟悉的锦衣卫,从朱元璋在位时就已经出现,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后来清朝也效仿设立了锦衣卫,同时锦衣卫的影响还辐射到了周围国家,越南的黎朝、阮朝均有设立。

很多人经常把锦衣卫、东厂、西厂混为一谈,认为都是特务机构,其实这是不对的,锦衣卫是军事情报机构,东厂才是特务情报机关,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特务情报机关,分支机构一直设立到朝鲜半岛。

公元1420年,永乐帝朱棣由于起兵之事一直饱受诟病,与朝臣之间矛盾甚大,为了培养心腹,他打破了朱元璋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政令,设立了东厂。东厂的存在不仅仅是针对朝臣而言,也是为了牵制锦衣卫,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成化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77年,明宪宗朱见深为了牵制日益壮大的东厂,也是为了拥有一个自己更为信任的情报机构,另外设立西厂。西厂建立后立刻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特务网络,立刻将东厂的“业务”抢夺一空,气焰万分嚣张。

除开直属于皇帝的特权机构两厂一卫外,自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一案过后,明朝时期军权也是收拢于皇帝一人之手,将领只有带兵权,没有统兵权,兵部只能算是个传声筒,传达下皇帝的军令。因此别看明朝的皇帝看似放飞自我,实际上权利可都是握在手中。

明武宗朱厚照沉迷于“豹房”不可自拔,大宦官刘瑾当权,甚至有了“立皇帝”之称,但朱厚照想撤了刘瑾时,还是随意就将其处死;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与万历帝朱翊钧(明神宗)都是几十年不上朝,一个沉迷炼丹,一个因为心灰意冷开始忧郁,结果佞臣如严嵩、权臣如张居正这般,还是说杀就杀,清朝皇帝则不尽然。

一方面由于满清固有文化所在,清朝宗室的力量非常强大,不能出去成为一方封王,但在宗人府搞点事,没事一同参个政,还是可以的,这就大大桎梏了皇权,最典型的就是满清中晚期,从确立皇帝,到参与辅政等,宗亲王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不同,满清入关后想要快速镇压国内反对的声音,只能采取强硬手段,拔高满清皇室的地位,皇族成了“主”,其他臣子百姓则成了“奴”。这样虽然使得清朝时期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但同时遏制了其他声音。

臣子们只会顺着皇帝的意思,而不会自己想要努力去做些什么,这也是为何清朝时期不论文官武将,名气都不如其他朝代,也就晚清时期出现的四大中兴名臣出众一些,然而为时已晚,只能强行替千疮百孔的清朝续一口气,而无法真正挽救它。

我本身是一个很爱看历史的人,多读点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还能让我们以史为鉴反省自身。但不得不说正史看起来的确相对有些枯燥,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很多时候会喜欢读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历史著作,然后再通过正史对其加以印证。这些年读了这么多关于历史的书,私以为在历史趣谈这方面,写得最成功的还是《明朝那些事儿》。

无论是老朱“开局一个碗”却夺得天下,还是朱棣对朱允炆的“念念不忘”,亦或者是作为皇帝却能坚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朱祐樘,在这套书中你都能读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对其更是高度评价:“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这么出众的一套书,当然值得更多人去读,因此原价288的全套《明朝那些事儿》九册精装版,现价只要128,让你在趣味横生中读懂明朝,还不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明上河图暗藏玄机,清明上河图中的惊天杀局,清明上河图背后的阴谋与杀局

    我国作家冶文彪也基于我国一幅非常著名的画作写过一本“密码”,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清明上河图》密码:众多人物背后暗含阴谋与杀局。从网页搜索这本书时,它的所属类别一栏写的是“悬疑推理”,因此有人认为这本书完全是作者的个人解读。可细细推究,其中还是有相对客观的部分,不是全盘否定的。那么今天,就

  • 北宋这对兄弟考霸,考生听说他俩报名参考,一半人弃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高考争议,北宋科举制度小考是什么,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

    1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有一件盛事,令人天下学子群情激动,很多人夜里都睡不着觉。这件大事,就是朝廷要举行制科考试。大宋对于前朝大唐的覆灭看的清清楚楚,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藩镇割据军阀拥兵自重的教训,实行抑武重文战略,承袭唐朝科举取士制度,并将其发扬光大。所以大宋虽然国力不如唐代,但文化繁荣胜过

  • 此人在梁山深藏不露,武功高强却不冲锋陷阵,宋江也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山最坏的四个好汉,梁山宋江不敢惹的三个人,梁山唯一能压制宋江的人

    导语: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梁山一伙人不打工挣钱,他们哪里来的钱财养活这些兄弟呢?其实他们也是有收入的,只不过这些收入都是劫富而来的。当年梁山众人之所以打仗,也是为了搜刮一些战利品回去,而城里的官府大多腐败,他们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下来的民脂民膏,最终都成为梁山的资金。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

  • 朱元璋将蓝玉剥皮后,那个蓝玉的皮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宁可挨骂也要剥皮蓝玉,蓝玉什么时候跟的朱元璋,蓝玉被剥皮是死前还是死后

    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要说朱元璋的刑罚手段到底有多狠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叫做蓝玉,他曾是朱元璋的开国大臣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最后还是不得善终,被朱元璋处以极刑“剥皮实草”。所谓的“剥皮实草”就是指把人皮剥下来然后往里面填充稻草,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刑罚,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对曾经的开国功臣

  • 崇祯死前才知:害死自己的人不是吴三桂李自成,而是他最信赖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崇祯如果不死李自成会杀他吗,李自成为什么对崇祯好,如何评价李自成与崇祯

    公元1644年,大明朝四处冒烟起火,崇祯帝对此忧心忡忡,却又毫无办法。话说这天,崇祯想起来一件事。据说当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时,把刘伯温的一个“密匣”也带入皇宫内给藏了起来。并告诫后世,“非大变不启”,莫非内藏拯救大明的方略?崇祯一下子蹦了起来,不顾“掌印内臣叩头固课”,强令必须给我打开。就这样刘伯

  • 锦衣卫发明一种酷刑,名字很文雅,却让人闻风丧胆,只盼尽快死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酷刑手法极其凶残,电视上演出来的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感到一丝恐惧,这些痛苦不是普通的人能承受之痛,所以很多奸细也更愿意说出秘密,得以不受酷刑。这里要讲的一种酷刑,听名字,是非常的文雅温婉的,而实施起来,让人闻风丧胆。这个酷刑便是“弹琵琶”。一种演奏乐器的名字被用来作为酷刑的名字,或许就是给人一种现

  • 明朝国运转折点!朱祁镇是如何葬送掉盛世大明的?原因令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普通人也想拥有这样的条件,轻轻松松“躺赢”。可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响当当的明君,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留给了他一个强盛的帝国。这么看来,他只要不做出什么乱子,也会是一个守成之君。可他偏不;他想要效仿朱棣,封狼居胥。这种骨子里流淌着的信仰是不能被磨灭的。就像有的富二代,不

  • 年羹尧被杀前,其子生病,雍正皇帝为何让其子过继给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年羹尧是雍正杀的吗,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刺死

    雍正皇帝继位后,当时清朝最显赫的大臣当属年羹尧,因为年羹尧既是雍正的舅爷,而且还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也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大臣。但后来年羹尧被雍正赐杀,关于年羹尧之死,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但年羹尧死后,他的后代也被发配的边疆。但年羹尧没死前,其儿子受到过雍正皇帝

  • 民国广州尼姑庵的秘密:表面修炼暗地敛财,达官贵人的“猎艳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京史上第一尼姑庵,民国广州的尼姑庵,历史上真实的尼姑庵

    在广州,尼姑被称为师姑,因为一些老的封建习俗,她们经常要外出念经做法,尼姑庵也就非常盛行了。到了清末,部分尼姑庵演变成风月场所,完全徒有虚名。当时甚至出现了“七大名庵”,成了富家子弟的“猎艳场”。尼姑庵里的尼姑,还分个三六九等。旧社会的底层百姓中,一些极度贫困、孤苦伶仃,或者忽然遭遇不幸、无处可去的

  • 民国冤案:富豪死在儿媳妇床上,傻儿子命丧隔壁,一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绸缎庄的老板名叫雷经天,经商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大富豪。雷经天只有一个儿子,但天生痴傻。雷家就这一根独苗,早早就给他娶了媳妇,指望着能生个健康的儿子,继承家业。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一大早,雷家就派人匆匆忙忙来报案,出人命了!几名警察赶紧来到雷家,看到现场,他们都呆住了:富豪雷经天一丝不挂地死在了儿媳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