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79 更新时间:2024/1/15 22:32:30

前言:中华文明周而复始的历史难题,中国历史进程在公元三世纪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转折,那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政治分裂沉重的打击了方兴未艾的晋王朝,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内乱导致北方多个游牧民族乘虚南下,进而开了中原王国三百多年大分裂,民族大交融的时代。在此我们来分析下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看看到底能给我们世人什么样的历史启发。

八王势力范围图

西晋,历史的一个热点,人们多以负面眼光看待这个篡位而来王朝。 真正行篡位之实的是司马懿父子,曹魏政权到司马炎这一代已经名存实亡,曹操做为历史上公认杰出的政治家,他曾经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个二千年前的人物,他的眼光或许是很超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口号的提出,就已经注定将皇权踩在了脚下。何为天子?无非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人造神话,在这个口号中,天子与皇权被曹操放在了被否定的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上闪耀着人类进步思想的光芒,如果曹操想当这个皇帝,他就断然不肯祭出这个语录。曹某人仰望历史的星空,也许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处理仅仅在中国历史出现几百年的皇权,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先架空了再说吧,反正他对当不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然而司马氏在公元266年,又一次带领着中华民族重新走上了皇权集中的老路,而司马家族的最终命运也将被后人铭记,这一年公元266年。

杰出政治家曹操

司马昭的长子是司马炎,次子是司马攸,从晋书记载看出,司马攸的个人能力与品德要强于司马炎,而司马炎能上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嫡长制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身边活跃着一大批想借着依附太子能得到利益的高参,如何曾,贾充,这些人在司马昭面前变着法为司马炎好话,所以政治斗争中舆论宣传的作用非常重要。

皇帝司马衷

司马炎的长子是司马衷,司马衷智力不行,然而司马炎看自己的儿子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总是觉得自己儿子好。司马炎是因为嫡长子的原因继承了大统,因此他从心里对嫡长子有信心有好感,而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也是司马炎最终选择司马衷为太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司马衷智力不足,但是司马遹从小就表现的很聪明且成熟,这让老皇帝司马炎欣喜不已。

而皇位的继承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政治力量,司马衷的背后是皇后杨艳以及堂妹杨芷皇后,以及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贾充家族。在杨皇后家族以及贾充等政治势力的努力下,原本摇摆不定的司马炎最终决定司马衷为继承人,这一选择最终也将帝国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此看来嫡长制本身有着重大的缺陷。

八王混战开启

西晋司马氏能够从曹魏手中夺取大权并建立晋王朝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曹魏的王权不稳固,曹魏政权并没有象西汉那种凭血缘和裙带关系建立起强势的统治。曹丕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强化了门阀世族的权力,弱化了皇权,使得曹魏政权的政治力量主要集中于士大夫与门阀势力手中,真正代表皇权的曹氏宗族势力日渐微弱。因此司马氏掌权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为了巩固司马氏的统治,重新捡起了王族分封制的牙慧,对于司马家族的直系成员大加封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固江山,避免曹魏的覆辙。

司马懿本身就是门阀出身,再加上兄弟众多,一时间各地的司马王们大量涌现,这些司马同姓王,共计二十七人之多。司马炎认为这些同宗近亲血缘关系的王爷,出于同一个家族,镇守着全国各地,中央由帝国皇帝把握,江山应该自此稳固,殊不知,现实最终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代妖后贾南风

290年司马炎死后,司马衷正式登基,一场帝国内斗的风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贾南风正式成为了皇后,“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这是晋书的记载,白话就是喜欢忌妒别,生不出儿子,长相丑不堪言,身材五短,皮肤还黑,就象只黑母猪。如果仅有这些到也罢了,贾南风其人还非常淫荡,贵为皇后私下在民间寻找美少年供其享乐,这一点最终搞得朝野皆知,她和那个著名美男子潘安就有关系。从皇后贾南风的为人进一步证明司马衷确是一个白痴的君王,司马家族能人辈出却选了司马衷称帝正应了一句名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好色也只能算是个人爱好,隐私问题,但品格可就是属于社会属性,尤其是重要政治人物的品格影响巨大,贾后性格猜忌,生不出儿子不是她的错,她错在还贪恋权力,为了能稳坐皇后宝座将司马衷其他妃子怀孕所生的皇子悉数杀死,这还不算,与辅政大臣杨骏争权夺利,

西晋末年政治混乱

双方的矛盾最终在291年爆发。贾后与掌握禁军的楚王司马纬联合发动政变并彻底铲除杨氏宗族,杨太后杨芷被软禁后活活饿死。同年贾后再利楚王与汝南王的矛盾,诱骗年轻的楚王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握大权汝南王司马亮。在这两场政变被杀的司马宗室有数千人,当年高平陵政变中曹爽宗族被杀也有三千多人。贾后以以伪诏书的罪名迅速处死了楚王,至此朝中大权尽落入贾后家族。

八王之乱正式爆发

太子司马遹并不是贾后所生,贾南风妒忌心理的作用下设计陷害并毒死了太子,此事彻底激化了与司马宗族的矛盾。赵王司马伦早就想当皇帝,这次抓住了贾南风的把柄,率领愤怒的禁军攻入皇宫,诛杀了万恶的妖后贾南风。司马伦擅自称帝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最终被杀。齐王司马冏掌管天下大权,其实司马冏当上大司马也是情有可原,其父司马攸原本是帝国最佳的继承人,只是后来被司马炎玩权术给搞下去了。

八个司马王的族谱

但是,河间王司马颙与司马冏矛盾重重,司马颙联合了长沙王司马乂共同发兵进攻司马冏。司马冏被司马乂所杀后,司马颙不满权利分配,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进攻司马乂,司马乂被围困在洛阳,东海王勾结禁军发动暴动抓住了司马乂,将其送给了司马颖,最终司马乂被杀。

此时的晋惠帝成为了双方任意摆布的玩偶,东海王与成都王、河间王不和,双方又爆发反复的攻伐,最终司马顒与司马颖双双被杀,不久东海王司马越干脆处死了自己的白痴堂侄晋惠帝司马衷,这一年是306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战争以洛阳为中心,在北方展开,双方投入的兵力总数接近百万,死伤无数。这场来自国家核心层的内斗,彻底摧毁了西晋王朝原本稳固的统治,大量社会精英被消灭在这场战争中。原本在山西以及代地安身立命的少数民族趁着西晋王朝的迅速衰落而快速兴起,匈奴首领刘渊自称是刘邦的后人,于308年正式建立汉国,公元311年,归附于刘渊的石勒率军于河南苦县全歼西晋王朝主力十余万人,316年长安沦陷,曾经强大的西晋走到了尽头,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开启了。

中原八王混战

有人说八王之乱是民族的悲剧,很多人痛哭司马家族的无道统治,十几个司马之间你争我伐,才导致了汉族在西晋末期的大溃败,淮河以北成为了沦陷区,万千平民为躲避战火纷纷抛弃祖先世代居住的家乡向南方逃难。

八王之乱其实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八王之乱真正根因应该是中华文明中的封建专制,封建专制的本质就是皇权专制。

在西周开始出现了分封制,随后又演变出许多的诸侯王,自秦始皇开始到西汉,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中国历史上皇权统治说到底是依靠血缘关系的统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依靠血缘关系的专制统治有着重大的弊端,西晋八王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所谓的亲情在权利争夺中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可靠。

中国历史为什么一再的从一个皇权走向另一个皇权,三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只是在这个圆圈里转,转了多少遍,与皇权专制思想有着本质的关系。皇权体系下依靠血缘有关系维系的政治形态有着天然的缺陷,在这种皇权形式形成不了真正的社会精英治理体制,所谓的嫡长继承制,看似稳定,即便是择优继承,从本质上还是血缘统治论。

封建专制的演变

封建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相比较民主制度的优点就是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主,通过公开公平的优胜劣汰方式,人民自己选出自己满意的领导者,采用这种方式才能真正避免中国社会走入每一二百年出现一次循环的迥境。

中国的家天下制度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中国社会走入死循环,社会是所有人的社会,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不是某一个家族的国家,用家族血缘方式统治国家最终的结局不仅仅是那个家族整体的灭亡,同时整个民族也定期不定期来一次血腥洗礼,我们有幸看到现在国家和民族进步了,选举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得到执行,愿八王之乱这种悲剧不要再一次重演。

更多文章

  • 唐玄宗建设驿站只为荔枝?唐朝驿站的作用可不止这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修荔枝驿道,唐朝驿站在哪里,唐玄宗从哪里调运荔枝

    杜牧这一句话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因为这一句话荔枝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杨贵妃更是成了荔枝的品牌代言人。但是这一句话误导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句话很多人认为唐玄宗劳民伤财,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口舌之欲修建了遗憾。唐玄宗修建驿站真的只是为了荔枝?不,历史绝非如此,唐朝的邮驿(邮政)强大到超乎你的想象,荔枝古道不过

  • 唐朝经典边塞诗,苍凉悲壮凸显盛世大气,短短4句成广为传唱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代著名边塞诗,唐朝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唐朝有哪些著名边塞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也是诗人王之涣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而创作的,当时唐朝正处于最为繁盛的时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都远远领先于周边的其他国家,唐朝的边塞地区也因此显得格外平静。在诗人的眼里,远远望去,黄河好像是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也是孤独的耸

  • 李存勖宠信宦官,走了唐朝老路,继任者变成了“转基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了后梁。但他控制的也就是中原不大的一块地方,其余地区都是由有实力的藩镇所控制。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与朱温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并不是嫡子,是他与侧妃曹氏所生。但李存勖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加上他爱读《春

  • 长安与洛阳间的最优解——浅谈唐朝的都城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长安和洛阳的关系,为什么说唐朝的都城是洛阳,唐朝的古都是洛阳还是长安

    先介绍一下唐朝时期长安洛阳为都的基本情况。李渊建唐之后先采用长安为都城,武则天篡位以后,以洛阳为都,洛阳与长安并立为二都,武则天在洛阳常住。神龙之变以后,唐朝的都城迁回长安,但玄宗皇帝还是时常巡幸洛阳。玄宗皇帝之后,唐朝的皇帝就大多常居长安,而很少巡幸洛阳了。唐朝时期,先定都长安,后又定都洛阳,其中

  • 唐朝炫富三件宝: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网友:古人真会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三件宝,新罗婢图片,唐朝四大奢侈品

    昆仑奴—忠诚奴仆的代表!在唐朝,昆仑是中国西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国家,地处亚热带,黑色皮肤是昆仑人的特征,出行在长安的昆仑人,多半是被贩卖到大唐的奴隶。他们身强力壮块头大,有明显的相貌特征,比起平常的家用的那些瘦弱小巧的奴才,富家子弟更青睐昆仑奴,出街带上昆仑奴就觉得有面子,能证明身份,他们既能当保镖护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为何还会用“布帛”来当货币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货币制度,唐朝主要货币使用及货币演进特点,唐朝拿什么做货币

    通常而言,经济发达,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往往是金属货币占据主导地位,可在唐朝布帛也能当钱用,这就是钱帛兼行制度。政府规定了充当货币的布匹种类与尺寸,主要有布帛两类,布是麻织品的统称,帛为丝织品统称。关于布帛充当货币的实例,在唐诗中也能找到例证,白居易《卖炭翁》最后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

  • 李世民的八位女婿:三位被处极刑,两位郁郁而终,三位富贵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女儿女婿,李世民有几个兄弟得善终,李世民最贤明的子女

    把这句谚语翻译一下,就是说:“谁要是敢娶李世民家族的女儿,那就是自寻死路。”五姓七望山东贵族不愿意娶公主,李世民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功臣子弟中选择东床快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士廉的儿子高履行、萧瑀的儿子萧锐、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刘政会的儿子刘玄意,都成了李世民

  • 唐朝炫富有“三宝”,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他们都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新罗婢图片,菩萨蛮十首

    并且这个癖好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人们炫富的物品就是房子、车子,而在唐朝人们炫富则是“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这三样东西我们可能压根都没有听说过,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三样东西只要了解唐朝上层社会便能了解。先来说“昆仑奴”。我国古代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称作“昆仑”,顾名思义“昆仑奴”

  • 李世民处决单雄信前,众多兄弟的送行酒,为什么只喝程咬金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斩了单雄信有多严重,单雄信被斩众兄弟来送行片段,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成性,由此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事件,瓦岗寨就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队伍。起初瓦岗寨内的兄弟们同仇敌忾,一心想着打败隋末的统治,救百姓们出这水深火热的局面。但是李密的加入渐渐离间了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也加速了瓦岗寨的解散。李密起先加入瓦岗寨之时还是有一点实力的,他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

  • 李渊篡位是必然的?网友:李渊有四个儿子,把名字连起来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当我们刚刚谈到太原起义时,李世民是自作主张,然后李世民也是光芒四射,所以没有人给唐高祖李渊正名了,但无论如何唐高祖也是一个人才。至于太原起义,后人在他为儿子取的名字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原来,把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联系起来,竟然得出篡夺王位是必然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意味着他将着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