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为何还会用“布帛”来当货币用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为何还会用“布帛”来当货币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41 更新时间:2024/1/9 17:47:12

而言,经济发达,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往往是金属货币占据主导地位,可在唐朝布帛也能当钱用,这就是钱帛兼行制度。政府规定了充当货币的布匹种类与尺寸,主要有布帛两类,布是麻织品的统称,帛为丝织品统称。

关于布帛充当货币的实例,在唐诗中也能找到例证,白居易《卖炭翁》最后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牛头充炭直。”,宫使通过绡和绫这两种丝织品买下了木炭,即布帛在唐代是能够当货币使用的。

众所周知,实物货币较金属货币是落后的,以布匹为例,它交割不便、携带不易,这一点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认识到了,前凉官员分析实物货币的弊端时就说:“……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

但是,为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布帛作为一种实物货币却能成为官方的法定货币,出现在市场?让唐朝的币制形成钱帛平行制度?

唐朝为何使用布帛充当货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原因也是不同的。我们将唐朝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并不是以安史之乱为界线,而是以贞观之治结束为界。在贞观之治结束之前,中国尚未从隋末战乱中恢复,唐朝面临户口锐减,经济凋敝的局面,在没有恢复经济之前,贸易不发达。其市场环境与贞观之治后有很大区别,故而以贞观之治为界。

在唐朝最初建立的四年中,政府没有发行货币,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多是隋代的私铸劣质钱币。“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入为钱。”1000五铢铜钱不到1斤,即使按1斤算,依据隋代衡制,每个铜钱也只重0.6克左右,而这0.6克还是掺杂了杂质的,并非纯铜。一枚隋代开皇五铢重为2.7至2.8克之间,货币减重近5倍。为在这样的货币环境下,实物货币能够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

唐朝建立的第四年,即唐高祖武德四年,唐朝发行了开元通宝。很多人误认为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其实不然,这只是和年号碰巧重合,开元通宝的取意为开创新纪元。在开元通宝发行后,唐政府就禁用了五铢钱,规范币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实物货币也没有被淘汰,这当中的原因有三。

南北朝时政府为盘剥民财,往往发行劣质钱币或强行提高钱币的价值。如南朝梁政府发行铁钱,东吴时,发行大泉当千(一枚钱币当一千枚钱币使用),故而百姓多用实物交易,而常见的生活必需品谷帛就能充当一般等价物。

而在唐初缺少大宗商品交易,人们用单位价值低、易于交割的铜钱完成小额商品支付,用单位价值高的、不易分割的整匹布帛完成价值较高商品的支付(贞观十一年一匹绢可折300铜钱)。因为购买的商品数量不多,即便绢帛不易携带,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种类繁多的布帛促进了小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复苏。

在贞观之治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但是唐朝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却没有相应的增长,这就形成了钱荒。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官方统计全国有5200多万人口,是唐朝人口的巅峰数值,其中没有计算各种各样的隐没人口、逃亡人口,因此实际人口数量只多不少。

天宝年间,全国铸钱量每年只有三十二万七千缗,即三亿两千七百万文,即使铜钱全部进入市场,不计损耗,平均每人每年约有6.2文钱,这明显不够使用,钱荒显而易见。即使在安史之乱以后,人口锐减,据学者估计,在元和年间平均每人每年约有8至12文钱,铜钱数量依旧不足。

铜钱数量不足的原因除了铸造数量不够外,还有铜钱被用于陪葬、贮藏、打造佛像、销毁铸造铜器牟利等,这使得大量的铜钱退出流通领域,加剧了钱荒。

按道理,金属通货不足,实物货币正好可作为补充。但是恰恰相反,唐代自从贞观以后,布帛的货币地位还要依靠政府的法令来维持,这是和初期市场自觉认同其货币地位不同的。开元年间有法令“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锦等,其市价至一千以上者,亦令钱物兼用。”这也是政府对于钱荒的对策之一。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南方经济却蓬勃发展。同时,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对茶叶、酒水开始专卖,即榷茶、榷酒,对食盐专卖也开始严格掌控。在大历末年,距离安史之乱不过二十余年,天下财政收入1200万贯,而盐利就超过600万贯,可见这些专卖品交易数目之大。

因为盐、茶主产地均在江淮,而江南地区在唐代不是绢帛的主产地,当地的人们不认同绢帛当通货,因此商人大量交易茶、盐,就不会使用绢帛。同时部分商人开始从事茶、盐贸易,便不再大量收购绢帛,即绢帛流通范围受阻。最后,盐、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百姓购买也必定是小额交易,单位价值高、不利于分割的整匹布帛就不便于交易了。

唐代的钱帛兼行在早期和经济发展形势适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商品经济发展是历史发展规律,政府即使通过法令将不合时宜的钱帛兼行政策加以维持,最终也挡不住历史潮流,在唐代之后,实物货币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没有出现。

文:老雕虫

参考资料:

【1】埏《略论唐代的“钱帛兼行”》

【2】史卫《从货币职能看唐代的“钱帛兼行”》

【3】袁英光李晓路《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

【4】魏道明《唐代货币制度杂考》

【5】朱成实《魏晋南北朝恶钱研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八位女婿:三位被处极刑,两位郁郁而终,三位富贵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女儿女婿,李世民有几个兄弟得善终,李世民最贤明的子女

    把这句谚语翻译一下,就是说:“谁要是敢娶李世民家族的女儿,那就是自寻死路。”五姓七望山东贵族不愿意娶公主,李世民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功臣子弟中选择东床快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士廉的儿子高履行、萧瑀的儿子萧锐、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刘政会的儿子刘玄意,都成了李世民

  • 唐朝炫富有“三宝”,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他们都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新罗婢图片,菩萨蛮十首

    并且这个癖好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人们炫富的物品就是房子、车子,而在唐朝人们炫富则是“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这三样东西我们可能压根都没有听说过,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三样东西只要了解唐朝上层社会便能了解。先来说“昆仑奴”。我国古代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称作“昆仑”,顾名思义“昆仑奴”

  • 李世民处决单雄信前,众多兄弟的送行酒,为什么只喝程咬金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斩了单雄信有多严重,单雄信被斩众兄弟来送行片段,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成性,由此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事件,瓦岗寨就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队伍。起初瓦岗寨内的兄弟们同仇敌忾,一心想着打败隋末的统治,救百姓们出这水深火热的局面。但是李密的加入渐渐离间了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也加速了瓦岗寨的解散。李密起先加入瓦岗寨之时还是有一点实力的,他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

  • 李渊篡位是必然的?网友:李渊有四个儿子,把名字连起来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当我们刚刚谈到太原起义时,李世民是自作主张,然后李世民也是光芒四射,所以没有人给唐高祖李渊正名了,但无论如何唐高祖也是一个人才。至于太原起义,后人在他为儿子取的名字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原来,把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联系起来,竟然得出篡夺王位是必然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意味着他将着建功

  • 唐朝有个剃头匠,对老百姓只收5文钱,对富贵公子却收10两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连中三元的人,唐朝银库发现少了500两银子,唐代羊角包金

    有一天,杨三刚打开剃头铺的门,就有两个人来理发,这两人一个身高马大,仪表堂堂却在脸上长了满脸的痘痘,另一个更是九尺身高,体态魁梧,满脸络腮胡加上一对牛眼。脸长痘痘的人直接坐在了椅子上说到:“听闻杨师傅剃头的本事大,你看我这脸能刮么?”这如果是平常的剃头匠,肯定没人敢做这桩生意,因为这张脸一刀下去非得

  • 唐玄宗晚年生活凄惨,什么都没了,他用绝食维护了帝王最后的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乃中国历史上少有之明君,历史书上也用“生性英明果断”和“多才多艺”来评价过他。唐玄宗在位期间,拨乱反正,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唐朝盛世——开元盛世由此得以开创。此外他还重视边疆地区,通过一系列任用措施,巩固了唐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然而李隆基人生割裂,他早年有多英明,那他晚年就有多昏庸。李

  • 隋末代皇帝不是隋炀帝, 是隋恭帝, 且有两位, 禅让给了不同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后面一位皇帝,隋炀帝后还有几个皇帝,隋炀帝是唯一到过西域的皇帝

    隋炀帝即位之后,前期政治还算清明,但是后期好大喜功,对外征伐不断,对内大兴土木,耗费了极大的民力,最终导致隋末各地的农民起义,喜欢南巡的隋炀帝则被困在江都(今扬州),618年3月被大臣宇文化及所害。 ?隋炀帝 洛阳的大臣们听到隋炀帝遇害的消息之后,决定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侗为皇帝,杨侗是元德太子杨昭的

  • 这两员大将遭冤杀后,唐朝无可挽回走向灭亡,不然唐朝有机会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唐朝建立后,天下可以说是无比太平,国力也是非常强盛,并且还创下两次盛世之景。只不过任何繁华落尽,紧接着就是低谷,在唐玄宗统治下的唐朝,前期相安无事,可是到后期,他就错信奸臣,并且对于朝政也非常怠慢,已经在荣华享乐中失掉初心,忘记当初的雄心壮志。 被终日享乐而蒙蔽双眼,看不到整个国家隐藏的危机,

  • 西藏史上第一战将,击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让唐朝畏惧30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对于士兵的训练,帝王也会对那些有极强统领能力的将军关爱有加。国家能够非常有秩序地运行下去,离不开那些为国奋斗的将军们,他们有能力也有胆识,懂得作战的技巧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敌人的弱点,一个国家也只有拥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发展经济和文化,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好。 除了中原

  • 杜甫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官,为何晚年会穷困潦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甫祖上是谁,杜甫以前是哪里人,杜甫一生穷困漂泊

    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祖父杜审言,曾祖杜依艺,高祖杜鱼石,天祖杜叔毗,都有出仕做官的履历。并且,杜甫的二叔杜并还是个大孝子。杜审言在吉州担任司户参军期间,遭到吉州司马周季童的诬陷而下大狱。杜并对此愤恨不已。为了替父雪耻,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卫兵的砍杀,硬是单枪匹马刺死了周季童。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