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建设驿站只为荔枝?唐朝驿站的作用可不止这一个

唐玄宗建设驿站只为荔枝?唐朝驿站的作用可不止这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4/2/3 21:17:23

杜牧这一句话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因为这一句话荔枝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杨贵妃更是成了荔枝的品牌代言人。但是这一句话误导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句话很多人认为唐玄宗劳民伤财,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口舌之欲修建了遗憾。唐玄宗修建驿站真的只是为了荔枝?不,历史绝非如此,唐朝的邮驿(邮政)强大到超乎你的想象,荔枝古道不过是一个衍生品罢了。

唐玄宗为荔枝而建设驿站的说法不值一驳

唐玄宗让驿站送荔枝的说法出自《新唐书》,《新唐书》原文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之后杜牧根据这一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写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蔡襄的《荔枝谱》、苏轼的《荔枝叹》、王象的《舆地纪胜》、王灼的《碧鸡漫志》均记载: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让驿站送荔枝。片面解读史书和文学作品误导了不少人,导致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唐玄宗为了荔枝而建设的驿站。

唐玄宗真的是为了荔枝而建设的驿站吗?自古至今都在坚持建设邮政事业,为什么?真的就是为了送个快递吗?不,绝非如此,历朝历代坚持建设邮政的期望都是“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就开始搞基建工程,秦始皇修驰道的初衷就是要构筑联系全国的交通体系。之后历朝历代都在这个框架上尽可能完善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邮驿事业。唐朝时期的邮驿事业是封建王朝的巅峰,巅峰时期驿卒数量高达25000多人(出自《隋唐的主要驿道与驿站》)。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知道截止1949年民国的快递员数量仅仅追平了盛唐时期的驿卒数量,都没能超越唐朝。驿站作为唐朝的重大政治遗产,绝非唐玄宗一己之力建设完成的,是几代皇帝持之以恒建设的。唐朝几代皇帝修建驿站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愿望吗?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跟脚,毫无说服力。而且北宋时期李复请求修缮荔枝古道,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给杨贵妃送荔枝吗?拜托,杨贵妃坟头草都几丈高了。(ps:李复:自洋南至达州,往日曾为驿程(荔枝古道),今虽坏废,兴工亦不难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玄宗为荔枝而建设驿站的说法不值一驳,这种说法没有历史依据。种种史料都认为修建荔枝古道是很有作用的,而这个作用绝对不是为了送荔枝,荔枝古道不过是唐朝邮驿建设的衍生品罢了。

唐朝驿站的建设法

唐朝立国之后建设了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这几条道路一直延伸到安西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幽州、莱州、福建、广州、云贵、川藏等地区。而主干道路又有很多支路,这些支路一直延伸至郡县。驿站就是建立在道路上的临时停靠点,可以为驿卒提供休息的场所。

唐朝驿站的建设法规定:

1:三十里置一驿,也就是说每隔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巅峰时期唐朝有260所水驿,1297陆驿,86所水路驿,共计1639驿站。

2:如果地势险要,那么可以适当放宽30里的限制。有一些地方有山水相隔,两个驿站有时都相隔百里。

3:驿站要优先为军事服务,所有驿站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兵部。(ps:邮驿本备军速)

4:设置观察使、刺史、御史,建立一套完善的监察体系,以便保障驿站的高速效率。(ps:敕巡传驿,宜因御史,便令校察。)

5:根据驿站的重要程度分等级,马匹、驿丁数量都有等级差别。最高等级的陆驿可以有75匹马、25个驿丁、最低等级的陆驿只能有8匹马、3个驿丁。水驿最高4条船、12个驿丁,最少2条船、6个驿丁。

6:驿站的责任:1、传递中央发放的文书、命令、通告,负责把朝廷的话传递给地方;2、边疆的驿站要负责军事通信,向周围城市发出预警信号,把敌军来犯的消息传递到长安;3、负责把中央的军事情报传递给边防将军,这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的“八百里加急”;4、向官员发放报纸(开元杂报);5:、提供过路官员的住所;6、负责官员赴任,一般都是将军或者被罢黜的官员;7、运送各地的贡品,比如涪陵的荔枝;8、边境的驿站要负责查验私自出关的人,以及一些潜逃的罪犯、逃兵。(ps:唐初期还好,后期藩镇割据,唐朝还需要派遣士兵保障驿站的安全,唐代宗时期在重点驿站周围设置士兵300人,保障驿道通畅)

唐朝驿站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上面就是驿站的作用,你还觉得只是为了送一个荔枝吗?这种工程非常庞大,但却非常重要,历朝历代都在建设覆盖全国的邮政体系。当然了,我空口白牙说几个作用也没什么具体说服力,今天我罗列一下驿站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军事作用

虽然驿卒是快递员的雏形,但是从来没有人否认过驿站的军事作用,安史之乱时驿站第一时间把消息上报给唐玄宗。河北距离西安有多远?几千里远,但是驿站加急传递消息,让唐朝能提前做准备。虽然唐玄宗无能,但是驿站的作用是发挥出来了。岑参曾经作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这首诗本身就是描述驿骑速度的,如同星流般的速度把军事情报传递给朝廷,这就是驿站最主要的作用,也是建设驿站的初衷。

2:政治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隋唐两代从中央发往地方的官方文书高达50多万张,这些文书就是通过驿卒传递的。皇帝通过驿站收集各地情报,同时向各地发号施令。驿站成了中央和地方沟通的纽带,确保中央制度推行至边疆地区。以便加强中央集权,严防地方造反和官吏腐败。同样,如果地方遇到天灾,那么也可以通过驿站火速通报朝廷赈灾。朝政赈灾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晚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农民起义。

3:经济作用

首先各地要上交贡品(土特产),比如说涪陵地区上交荔枝。这一制度保障了皇帝的需求,各地的贡品、赋税通过驿站上交至朝廷,保障了朝廷的日常需求,增加少数财政收入。

其次各地的驿丁都需要耕种,上等驿站拥有2400亩土地、下等驿站拥有720亩土地,这些土地产出用来维持驿站的日常开支,多余的钱财还要上交给朝廷。《册府元龟》记载驿站每年要上交150万贯钱,这也是一笔收入。

同时驿道沟通了两地的联系,两地商人可以贩卖当地土特产,为地方创收。荔枝古道就是陕西、四川客商的交通要道,商人的沟通让此道盛极一时,一度被视为“川陕要道”。北宋李复就提议修缮荔枝古道,明清两代都一直沿用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川陕两地的经济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只是举个例子,类似这种要道数不胜数。盘根错节的驿道便于走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驿道就是唐朝经济繁荣的基石,“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哪里都不过时。

4:文化作用

这一点其实是附带的,建设驿站的时候也没想会有文化作用。有一些诗人看到驿站,他们就会写几首诗,比如岑参的“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而且上面说了,驿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押送被罢黜的官员,这些被罢黜的官员在驿站的墙壁上随兴作诗,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流派-“唐代馆驿题壁诗 ”,白居易元稹这些大佬都曾写过关于驿站的诗词。

更多文章

  • 唐朝经典边塞诗,苍凉悲壮凸显盛世大气,短短4句成广为传唱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代著名边塞诗,唐朝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唐朝有哪些著名边塞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也是诗人王之涣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而创作的,当时唐朝正处于最为繁盛的时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都远远领先于周边的其他国家,唐朝的边塞地区也因此显得格外平静。在诗人的眼里,远远望去,黄河好像是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也是孤独的耸

  • 李存勖宠信宦官,走了唐朝老路,继任者变成了“转基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了后梁。但他控制的也就是中原不大的一块地方,其余地区都是由有实力的藩镇所控制。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与朱温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相互间成为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并不是嫡子,是他与侧妃曹氏所生。但李存勖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加上他爱读《春

  • 长安与洛阳间的最优解——浅谈唐朝的都城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长安和洛阳的关系,为什么说唐朝的都城是洛阳,唐朝的古都是洛阳还是长安

    先介绍一下唐朝时期长安洛阳为都的基本情况。李渊建唐之后先采用长安为都城,武则天篡位以后,以洛阳为都,洛阳与长安并立为二都,武则天在洛阳常住。神龙之变以后,唐朝的都城迁回长安,但玄宗皇帝还是时常巡幸洛阳。玄宗皇帝之后,唐朝的皇帝就大多常居长安,而很少巡幸洛阳了。唐朝时期,先定都长安,后又定都洛阳,其中

  • 唐朝炫富三件宝: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网友:古人真会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三件宝,新罗婢图片,唐朝四大奢侈品

    昆仑奴—忠诚奴仆的代表!在唐朝,昆仑是中国西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国家,地处亚热带,黑色皮肤是昆仑人的特征,出行在长安的昆仑人,多半是被贩卖到大唐的奴隶。他们身强力壮块头大,有明显的相貌特征,比起平常的家用的那些瘦弱小巧的奴才,富家子弟更青睐昆仑奴,出街带上昆仑奴就觉得有面子,能证明身份,他们既能当保镖护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为何还会用“布帛”来当货币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货币制度,唐朝主要货币使用及货币演进特点,唐朝拿什么做货币

    通常而言,经济发达,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往往是金属货币占据主导地位,可在唐朝布帛也能当钱用,这就是钱帛兼行制度。政府规定了充当货币的布匹种类与尺寸,主要有布帛两类,布是麻织品的统称,帛为丝织品统称。关于布帛充当货币的实例,在唐诗中也能找到例证,白居易《卖炭翁》最后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

  • 李世民的八位女婿:三位被处极刑,两位郁郁而终,三位富贵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女儿女婿,李世民有几个兄弟得善终,李世民最贤明的子女

    把这句谚语翻译一下,就是说:“谁要是敢娶李世民家族的女儿,那就是自寻死路。”五姓七望山东贵族不愿意娶公主,李世民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功臣子弟中选择东床快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高士廉的儿子高履行、萧瑀的儿子萧锐、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刘政会的儿子刘玄意,都成了李世民

  • 唐朝炫富有“三宝”,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他们都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新罗婢图片,菩萨蛮十首

    并且这个癖好延续到了现在,如今人们炫富的物品就是房子、车子,而在唐朝人们炫富则是“昆仑奴”、“新罗婢”和“菩萨蛮”。这三样东西我们可能压根都没有听说过,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三样东西只要了解唐朝上层社会便能了解。先来说“昆仑奴”。我国古代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称作“昆仑”,顾名思义“昆仑奴”

  • 李世民处决单雄信前,众多兄弟的送行酒,为什么只喝程咬金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斩了单雄信有多严重,单雄信被斩众兄弟来送行片段,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成性,由此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事件,瓦岗寨就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队伍。起初瓦岗寨内的兄弟们同仇敌忾,一心想着打败隋末的统治,救百姓们出这水深火热的局面。但是李密的加入渐渐离间了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也加速了瓦岗寨的解散。李密起先加入瓦岗寨之时还是有一点实力的,他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

  • 李渊篡位是必然的?网友:李渊有四个儿子,把名字连起来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当我们刚刚谈到太原起义时,李世民是自作主张,然后李世民也是光芒四射,所以没有人给唐高祖李渊正名了,但无论如何唐高祖也是一个人才。至于太原起义,后人在他为儿子取的名字中发现了一些线索。原来,把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联系起来,竟然得出篡夺王位是必然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说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意味着他将着建功

  • 唐朝有个剃头匠,对老百姓只收5文钱,对富贵公子却收10两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连中三元的人,唐朝银库发现少了500两银子,唐代羊角包金

    有一天,杨三刚打开剃头铺的门,就有两个人来理发,这两人一个身高马大,仪表堂堂却在脸上长了满脸的痘痘,另一个更是九尺身高,体态魁梧,满脸络腮胡加上一对牛眼。脸长痘痘的人直接坐在了椅子上说到:“听闻杨师傅剃头的本事大,你看我这脸能刮么?”这如果是平常的剃头匠,肯定没人敢做这桩生意,因为这张脸一刀下去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