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谁对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最大

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谁对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1/25 15:46:20

其实都不大,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那应该是项羽火烧咸阳城的破坏更大。

秦始皇的焚书起源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论,这是发生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的事,这一年已经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8年,在一次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建议恢复分封制,而当时的丞相李斯对淳于越进行反驳,同时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和原六国史书,禁止以古制讽刺或诽谤今制,由此拉开了秦始皇焚烧古书的行为。

秦始皇都已经统一天下8年了,原东方六国已经灭亡8年以上了,秦朝国内还有大量的人建议秦始皇恢复分封制,由此可见分封制深入人心,毕竟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但秦始皇的眼光看得比较远,执意赞同李斯的建议,维持郡县制,同时开始焚烧《诗》、《书》及六国史书。

秦始皇为什么要烧书?

你得从秦始皇的眼光去考虑问题,都统一天下8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人想回到分封制的年代?根本原因就在于利益,淳于越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必然站着一大批同意恢复分封制的人,这些人既有原六国旧贵族,也是秦朝内部官吏。

这些人反对郡县制,建议分封制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郡县制是中央集权,郡县上的长官都得由秦国中央政府任命,不是世袭的,就不存在永远的贵族,而这样的政治结构就得罪了原来六国的一大批旧贵族,这些旧贵族原本在六国之中就是世袭的贵族,不需要做任何事,只看出身就能永远当贵族,现在一无所有,如果秦始皇能恢复分封制,这些旧贵族就能到所分封的封国内继续从事官职,就能有机会再次世袭,这就是问题所在。

这些人中既然有大量的儒生,也有六国旧贵族,同时还有秦朝的大部分官员,因为不能世袭官职和权力,所以这些人联合起来,共同向秦始皇施压,秦始皇明显感受到了这股势力的施压,为了维持新生的政权稳定,和统一天下的思想,秦始皇决定焚书。

因为这些建议恢复分封制的儒生都是以古书中记载的经典来反驳秦始皇现在实施的郡县制,郡县制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被人接受的几率少,于是这些被引用的古籍就成了秦始皇和李斯焚烧的对象。

如果一个刚刚建立八年的新生政权中,不断地有人建议恢复古制,放在任何一个英明的皇帝身上,都会用各种手段加以消除,秦始皇的手段就是焚书,焚的是《诗经》、《尚书》之类的讲述上古君王治理天下的书籍,对于现在秦始皇所实行的制度,完全是一个挑战,所以秦始皇要焚书。

秦始皇虽焚书,不过是烧了一些与秦国制度相驳的民间藏书,对于政府的藏书,秦始皇并没有烧,同时秦始皇也没有对儒生进行迫害,要知道淳于越本身就是儒生,一个儒生能在秦朝担任博士,本身就说明了秦始皇并不排斥儒生,他排斥的是反对他现行制度的书籍。

另外,对扶苏对秦始皇的劝谏也能看出,秦始皇并没有迫害儒生,也没有焚烧儒家经典书籍,扶苏曾劝谏秦始皇说: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意思是: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定,儒生都学习和效法孔子,现在皇帝您用严厉的刑罚处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乱。

尤其是扶苏的那句“诸生皆诵法孔子”,儒生都在学习和效法孔子,要知道扶苏的这句劝谏是发生坑儒期间,秦始皇要处死诽谤他的四百六十位术士和儒生,这在焚书之后,说明秦始皇并没有对儒生有所迫害。

况且秦始皇焚书,六经并没有因此而灭绝,大量的古籍仍然流传了下来,对古代社会和历史文化书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另外焚书对于工具类书籍,都没有焚毁,比如医学书、占卜书等等都流传下来了。

至于坑儒就更加没有影响了,坑儒不过是秦始皇杀了诽谤他的460多个术士和儒生,也许其中有儒生,但大部分都是为秦始皇炼丹的术士,炼丹这玩意本来就是骗人的,这些术士欺骗秦始皇能炼也长生不老药,最后结果练不出来,不欺骗怎么脱身,所以秦始皇杀了这些人,在当时来看,并没有影响什么,只是扶苏仁慈而已,才来劝谏秦始皇的。

相比较之下,项羽的行为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则完全是主观的,无意识地,报复性的。

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作,一把火烧了咸阳城的所有宫殿,只因为项羽痛恨秦朝,秦朝宫殿的大量物品都被烧毁,当然也包括官方藏书,虽然萧何在之前搬走了一部分,但明显不可能搬完,秦朝中央政府的藏书一定是非常大的,萧何只对其中感兴趣的搬走了,比如地图、户籍、法律之类的书籍,对于思想类书籍及古代各种工具书,未必全部搬走了,所以项羽的烧书行为非常可恶。

除了烧了书籍,这一把火显然把秦朝数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科学技术全部烧毁,项羽就完全没有建立政权的意识,要知道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项羽建立政权,都能用得到的,可惜全部烧毁,所以项羽的破坏性大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但说到历史上的焚书,还有两次焚书比秦始皇焚书和项羽烧毁咸阳的破坏性还要大,一次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萧绎的焚书,梁元帝战败后自杀前,据说焚烧了十四万卷古书,大多是思想类古书;另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就是清朝的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把从民间收集到的所有与清朝思想不一致的书籍全部烧毁,据说多达71万卷古书,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损失最大、破坏性最深远一次焚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是谁,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最厉害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十个最优秀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谈到有名望的皇帝,一般就会提到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等皇帝,但是论到中国历史上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是谁,其实既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而是汉光武帝刘秀。为何是默默无闻的汉光武帝刘秀,而不是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呢?其实这就看皇帝的综合

  • 秦始皇突然驾崩,原因为何?郭沫若:被人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沫若与秦始皇关系,秦始皇突然病死的真正原因,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态度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词取自三皇五帝中的皇帝。去后人们的眼中,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明朝时期,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不过对于李贽的看法,大部分人是不同意的。因为秦始皇出现了暴君的行为。在秦朝大一统的过程中,秦始皇就进行了大量的战争,不过这一点没有被后人诟病。反而是秦朝建立之

  • 匈奴善骑射,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败,分析原因后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为何打匈奴,霍去病靠什么打败匈奴骑兵

    汉朝对匈奴的印象最初来自刘邦的白登山之围,刘邦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秦末到汉初打了无数场战役,就连项羽这样的千古无二的神勇之人也败给了刘邦,所以刘邦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在白登山之围中,刘邦被匈奴40万精锐骑兵围得水泄不通,着实让刘邦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无限的恐惧。最为关键的是这40万骑兵居然是按毛色

  • 三国时期,三位谋士的死影响了三国的走势,没有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中有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十大谋士诸葛亮,老三国谋士之死

    三国时期恐怕是后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了,在历史上,三国虽然是大乱世,但是三国时期几乎到达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三国演义的出现让三国时期变得尽人皆知,不过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虚构的描写,很多内容不能够当作正史。三国演义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出现,才让后人对三国变

  • 三国时期吕布天下无敌,有谁和吕布单挑过,至少有8个人结局各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正史中吕布厉害吗,吕布在三国时期是最强的吗,三国时期吕布有多勇猛

    相比于吕布的以一敌多战绩,吕布也有不少单挑的战绩,说实话,吕布的单挑战绩其实并不耀眼,只能说表现一般,与他天下无敌的武力完全是不匹配的,为什么吕布以一敌多就表现神通,单挑就表现一般呢?先来看看吕布与哪些将领有过单挑吧。1、吕布五个回合斩杀方悦方悦是河内名将,是河内太守王匡的部将,从三国演义上来看,这

  • 道路不畅、文化差异,汉朝为何非要开辟南方丝绸之路?好处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丝绸之路成功的原因,汉朝有丝绸吗,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影响

    那么当时的汉代究竟是怎样开辟南方的丝绸之路?又因为怎样的原因去开辟南方丝绸之路?一、想要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就需要打通各个地域的文化障碍,其中修建南方丝绸之路是必行的一步1、中国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印度等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其实经常所听闻的丝绸之路大多都是从张骞走西域的故事当中听到的,所以在很多人们的

  • 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良将,让蜀汉走了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夷陵之战刘备犯了哪些兵家大忌,夷陵之战刘备到底有多厉害,夷陵之战刘备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影响。刘备颠沛流离了半辈子才建立了蜀汉,可是蜀汉最终却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不可否认的是,蜀汉在三国时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三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赤壁之战,毕竟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足鼎立

  • 以关羽的综合能力,与曹操手下的所有将领来比较,他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为什么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曹操对关羽的真实评价,曹操手下将领一览表

    整个三国之中,能被称为统帅的人只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五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将军级别的将领,关羽当然也是。曹魏群臣曾经在讨论关羽被杀,刘备会不会出兵的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话: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本来就是个小国,唯一的名将就只有关羽。可见关羽的国际地位是魏、蜀、吴三方公

  • 英布跟随项羽多年又被封王,为何要转投刘邦,分析才知这就是人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如果英布不背叛项羽能打败刘邦吗,英布投奔刘邦的真实原因,英布反叛项羽投奔刘邦的原因

    英布是秦朝末年唯一一个以囚犯身份起兵,并且成为诸侯王的人物,要说励志,英布的故事比刘邦更励志,刘邦好歹是秦朝的亭长,而英布的囚犯身份却是最低的,连普通的老百姓身份也比英布高,但只有英布成功了。英布受过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刻字,受过这种刑法的人一般不愿意见人,因为脸上刻字是一种耻辱,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

  • 权力面前无亲情,为何司马昭司马师未反目成仇,也许只有钟会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师临终对司马昭说的话,正史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啥关系

    一旦世袭了权力,就注定了将来是一定会篡位的,司马懿去世之后,选择把权力传承给自己的长子司马师,司马懿可有九个儿子,只有司马师与司马昭是嫡子,也就是正妻生的儿子,一般来说,只有嫡子才有继承权,但是,司马懿选择司马师为继承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师是嫡长子,更是因为司马师的能力超群,连司马懿本人都非常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