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踞北方上千年的匈奴,为何西迁?

盘踞北方上千年的匈奴,为何西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4/1/18 20:34:03

匈奴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形成统一之前,是“自幼军长……然莫能相一”。(《史记·匈奴列传》)直到战国后期匈奴才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匈奴在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生存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南下进攻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农耕文明,在与华夏文明战争中一步一步消耗掉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加上自然环境影响,为了生存这个盘踞北方千年的民族不得不西迁了。

战争只是匈奴西迁的原因之一

1.商周王朝与匈奴的战争

甲骨文的出土确确实实的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同时也为研究商朝提供了一手资料。甲骨文中记载了许多商王与匈奴先辈混夷、鬼方战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商王武丁发动了上万军队与土方、鬼方等部落的战争。

周朝时的猃狁已经成为了周朝的心腹之患,西周末年有宣王中兴,其中的一件大事就是打败了猃狁,后来西周的灭亡更是与戎狄直接相关。

进入东周之后,春秋时期的戎狄在中原地区十分的猖獗,从齐恒公的“尊王攘夷”的口号便可以窥知一二。战国时,列国争霸激烈,处于北方的国家还要防范戎狄,长城也就在此时出现了。

2.秦朝与匈奴的战争

战国后期,匈奴内部取得了统一,其控制范围是南抵阴山,北至贝加尔湖,甚至一度占领了威胁关中的“河南地”,即河套地区。民间传秦始皇鉴于“亡秦则胡”的谶语,派军北击匈奴。

但无论秦始皇是出于要解除匈奴的威胁还是出于谶语警告,他都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于公元前215年收回了“河南地”,设郡县,移民屯田,还有修长城。经过秦始皇这一折腾,匈奴确实收敛了不少,《过秦论》是这样描述的“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3.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秦末农民起义及其之后的楚汉之争闹了好几年,中原无力抵抗匈奴,匈奴借此做大,此时匈奴也崛起了一位铁腕领导者——冒顿单于。冒顿压服了匈奴各部,建立有序的统治并带领族人南下开疆扩土,夺走了“河南地”,再一次威胁到了汉庭的腹心。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刚刚建立大汉王朝不久,正是人生得意之时,根本不把冒顿放在眼中,于是趁冒顿进攻马邑之时,刘邦御驾亲征,结果被冒顿包了饺子,有了白登之围,最后用和亲之策才得以逃出。

这次失败,让西汉统治者认清了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差距,所以汉高祖到汉武帝之间的当权者对匈奴的态度都是以修好为主,借助和亲来为维持稳定。而西汉休养生息几十年,积累大笔的财富,终于等来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武帝继位后,开始慢慢地转变汉初的“无为”之治,在外事上大刀阔斧,不再对匈奴低声下气。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定先下手为强,派聂翁壹前去诱使匈奴来设伏地马邑,结果此次伏击并没有成功。

而汉庭的这一次计划惹恼了匈奴,左贤王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开始南下进攻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派出了大将卫青、李息等人出塞北击匈奴,收回了“河南地”,解除了匈奴对王畿之地的危险,因此此役被称为“河南之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再次出塞袭击匈奴,霍去病出陇西,进攻匈奴的右翼,逼的浑邪王杀休屠王,率4万余人降汉,此役被称为“河西之战”。汉庭借此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匈奴人则是:“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第三次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再次出征,霍去病是出塞千余里,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今外蒙北部的肯特山),祭天封礼而返,成就了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耀。正是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打击匈奴,使得匈奴遭遇了重创,很久不能对汉庭构成危险,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现象。

东汉时期,匈奴内讧不断,不能团结统一。在建武二十四年(48年)时,日逐王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采用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至此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后来南匈奴在单于的带领下归附汉庭,居住于东北的边境内,助汉守边。

至于北匈奴在东汉初年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光武帝建立东汉后,国力有限拒绝了西域各国请设置都护的要求,西域一度再次受到了北匈奴的控制。

为了夺回对西域各国的控制权和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东汉朝廷也和北匈奴有三次大战。分别是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耿忠出酒泉,北击匈奴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

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北击北匈奴,追至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返;永元三年(91年),耿夔在西域再次大败北匈奴,至此匈奴部众破散,一部分人开始融入当地的其他部落,另一部分则在单于的带领下开始西迁。

战争对于匈奴西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匈奴西迁的其他因素

1.自然因素对匈奴西迁的影响

《史记·匈奴列传》对匈奴的生活是这样描述的“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因射猎禽兽为生业”。从这些描述中可知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其活动范围和牧草的生长有着很大关系,而牧草的生长又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这一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整体比较干燥。其中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的季风和气旋。但是这些西来携带着云雨和雪云的大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的稳定,经常受到阿尔泰山等山脉的阻挡,会造成改道或者无法到达的现象。

气流一旦无法到达内陆草原,就会直接影响整个草原地区的牧草生长,进而影响到游牧民族的生存。因此降水对于匈奴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匈奴经常南下争夺“河南地”,就是想占领当时比较好的牧场——河套地区。

旱灾对于匈奴来说是常见,或许他们有着自己的应对之法,只要不太严重都能挺过去,但是当旱灾加上蝗灾那就是十分的致命了。《后汉书》记载,公元前46年,匈奴连年遭遇蝗灾,是“草木尽枯,人畜死耗三分之二”,正是这一次灾害导致了匈奴的南北分裂。

匈奴南北分裂后,如上所述,为了生存北匈奴继续和汉庭作战,但没有取得太大的优势,并且逐渐消耗着自己的有生力量,被逼在漠北地区,而漠北地区的气候在公元1世纪后期降水开始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燥,这使匈奴的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无法南下抢夺资源便只能西迁。

2.内讧进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力量

匈奴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匈奴若胜了自然可以巩固统治并加强统治者的号召力,若败了便会增加其内部的不确定性。出现了冒顿这样一位单于对于匈奴来说是幸运的,但是冒顿一死,匈奴便开始了争夺汗位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在对外战争的失败中进一步扩大了。

汉武帝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击匈奴,在今日看来有些就是劳民伤财,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这种打击加速了匈奴的内讧和分裂。在汉宣帝时期就出现匈奴内部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朝汉的事件。

进入东汉后,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为了抱住东汉朝廷这个大腿,成为了汉庭对付北匈奴的耳目,出人出力还时不时给北匈奴捣乱。

当光武帝大败北匈奴后,北匈奴也决定归附东汉,一则免去战乱之苦,二则可以向东汉要些物质,所以北匈奴曾在建武二十八年(52年)和建武三十一年(56年)派使请求和亲和开互市,但是却没有如愿,这与南匈奴的存在有着莫大关系。

在此后与汉庭的交战中,北匈奴不断有人南下归汉。《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就记载87年北匈奴遭遇蝗灾后,“屈兰、储卑、胡都须等五十八部,口二十万,胜兵八千人,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

就像挖墙脚一样,北匈奴在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之下,一步步走向了衰落,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既然打不过,那还不如走,找一个打的过,能让我生活更好地方,所以北匈奴选择了西迁,而其西迁又给亚洲中部和欧洲带来一场腥风血雨。

参考文献

1《论匈奴人西迁的自然地理原因》

2.《浅谈北匈奴西迁的原因与过程》

3《北匈奴西迁考略》

更多文章

  • 魏国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那么东吴有什么能与魏蜀相抗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与东吴,魏国哪位将领大破东吴,东吴和魏国的战争

    准确来说,东吴有三大虎将和十二虎臣,三大虎将分别是:孙策、太史慈、马忠,十二虎臣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论武力的话,五虎上将属于超一流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第一序列;五子良将属于一流武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第二序列;东吴三大虎将属于一流猛将,在三国演

  • 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谁对古代社会和历史书籍破坏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都不大,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那应该是项羽火烧咸阳城的破坏更大。秦始皇的焚书起源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论,这是发生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的事,这一年已经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8年,在一次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建议恢复分封制,而当时的丞相李斯对淳于越进行反驳,同时建议秦始皇焚烧《

  • 中国历史上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是谁,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最厉害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十个最优秀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谈到有名望的皇帝,一般就会提到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等皇帝,但是论到中国历史上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是谁,其实既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而是汉光武帝刘秀。为何是默默无闻的汉光武帝刘秀,而不是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呢?其实这就看皇帝的综合

  • 秦始皇突然驾崩,原因为何?郭沫若:被人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沫若与秦始皇关系,秦始皇突然病死的真正原因,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态度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一词取自三皇五帝中的皇帝。去后人们的眼中,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明朝时期,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不过对于李贽的看法,大部分人是不同意的。因为秦始皇出现了暴君的行为。在秦朝大一统的过程中,秦始皇就进行了大量的战争,不过这一点没有被后人诟病。反而是秦朝建立之

  • 匈奴善骑射,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败,分析原因后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为何打匈奴,霍去病靠什么打败匈奴骑兵

    汉朝对匈奴的印象最初来自刘邦的白登山之围,刘邦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秦末到汉初打了无数场战役,就连项羽这样的千古无二的神勇之人也败给了刘邦,所以刘邦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在白登山之围中,刘邦被匈奴40万精锐骑兵围得水泄不通,着实让刘邦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无限的恐惧。最为关键的是这40万骑兵居然是按毛色

  • 三国时期,三位谋士的死影响了三国的走势,没有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中有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十大谋士诸葛亮,老三国谋士之死

    三国时期恐怕是后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时期了,在历史上,三国虽然是大乱世,但是三国时期几乎到达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地。三国演义的出现让三国时期变得尽人皆知,不过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虚构的描写,很多内容不能够当作正史。三国演义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出现,才让后人对三国变

  • 三国时期吕布天下无敌,有谁和吕布单挑过,至少有8个人结局各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正史中吕布厉害吗,吕布在三国时期是最强的吗,三国时期吕布有多勇猛

    相比于吕布的以一敌多战绩,吕布也有不少单挑的战绩,说实话,吕布的单挑战绩其实并不耀眼,只能说表现一般,与他天下无敌的武力完全是不匹配的,为什么吕布以一敌多就表现神通,单挑就表现一般呢?先来看看吕布与哪些将领有过单挑吧。1、吕布五个回合斩杀方悦方悦是河内名将,是河内太守王匡的部将,从三国演义上来看,这

  • 道路不畅、文化差异,汉朝为何非要开辟南方丝绸之路?好处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丝绸之路成功的原因,汉朝有丝绸吗,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哪些影响

    那么当时的汉代究竟是怎样开辟南方的丝绸之路?又因为怎样的原因去开辟南方丝绸之路?一、想要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就需要打通各个地域的文化障碍,其中修建南方丝绸之路是必行的一步1、中国的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印度等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其实经常所听闻的丝绸之路大多都是从张骞走西域的故事当中听到的,所以在很多人们的

  • 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良将,让蜀汉走了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夷陵之战刘备犯了哪些兵家大忌,夷陵之战刘备到底有多厉害,夷陵之战刘备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

    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影响。刘备颠沛流离了半辈子才建立了蜀汉,可是蜀汉最终却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不可否认的是,蜀汉在三国时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三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赤壁之战,毕竟赤壁之战后奠定了三足鼎立

  • 以关羽的综合能力,与曹操手下的所有将领来比较,他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为什么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曹操对关羽的真实评价,曹操手下将领一览表

    整个三国之中,能被称为统帅的人只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五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将军级别的将领,关羽当然也是。曹魏群臣曾经在讨论关羽被杀,刘备会不会出兵的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话: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本来就是个小国,唯一的名将就只有关羽。可见关羽的国际地位是魏、蜀、吴三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