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4/2/8 21:00:56

说起儿时让人记忆深刻却极具智慧和哲理的故事,那么必然有在小学课本上记载着的这样一件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代的司马光砸缸,故事讲述的就是年幼的司马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了掉入缸中险些溺水而亡的小伙伴,司马光的智慧令人赞叹,更成为了后世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故事竟然出现了被否认的说法,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学者名为马未都,他说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因为在宋代的时候根本烧不出大缸,又谈而来砸缸一说?对于他提出的这个观点,很多人半信半疑,但到最后却被一个成语打脸,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故事和传说都是后人捏造的,或者是根据一些神话传说以及其他的小说作品,再结合一些有名的人物编撰出来的,其中很多事件的真实性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正因如此,司马光砸缸的这个小故事也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根据《宋史》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从这段字可以得知,宋代的司马光在儿时的确有砸缸救人的经历,而史书的可信度一般是比较高的,这样来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后人编造出来的。

故事的真实性虽然得到了证实,但是与之相关的细节并没有确切地描述,就比如说缸的大小是怎样的?为什么司马光在七岁的时候能够搬起石头砸破大缸呢?

要知道古代烧制的水缸是很坚固的,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力气是不可能打破的,而司马光在那个时候只有七岁又怎么可能凭借着一己之力将水缸砸碎呢?此之外还有一些说法说司马光砸的其实并不是缸,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如今,学者马未都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提出质疑,他说司马光砸的可能不是缸,而是瓮,因为在宋代的时候是没有制作水缸的这种技术的,人们普遍使用的盛水的工具也不是水缸,而是瓮,那这样来看司马光砸缸应该叫司马光砸瓮。

或许有人好奇了水缸和瓮不是同一个东西吗?别看这两个物件都是用来盛水的,可是其形状和制作工艺却大相径庭,对于水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平民百姓家中或是在南方的一些水乡小镇都会时见到。

它的形状是上宽下窄,也是一种敞口的盛水工具,而瓮就与之相反了,它的形状更像是一个灯笼,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收口的形状,中间是圆形的,更像是我们平日里所见到的坛子,只不过是特大号的版本而已。

而这两种盛水的工具制作工艺也有着简单和复杂之分,别看水缸其貌不扬,整体看上去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技术,但是与圆形的瓮相比它的成品率却很低,因为水缸在烧制的过程中,它的形状是竖直的,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而这也会导致在烧制完成之后出现破裂或者是直接报废的结果。

可烧制瓮就大大不同了,虽然需要制作出收口以及圆形的形状,但是这样的形状在烧制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受热,是整体受热均匀,而且圆形的支撑结构以及受力也会比竖直的水缸效果要好,成品率高且经久耐用。

相较于水缸,瓮自然更受百姓的欢迎,普及程度也要比水缸更高,而且瓮出现的时间非常的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瓮的原型,随着后来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改进,瓮的制作工艺水平大大的提高,也渐渐被用于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瓮的出现要比水缸早很多年,再加上其本身的优点,所以说在宋代时期人们可能更多的会去使用瓮,而不是水缸,毕竟这才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盛水的工具,那司马光砸的难道真的不是缸吗?

对于司马光砸的是缸还是瓮这个谜题,一时间在历史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按照正常的推理或者是宋朝时期普遍使用的盛水的工具,司马光砸的还真的就不一定是缸,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岂不是要更换标题,不过也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并且还举出了相关的证据,这个证据竟然只是一个成语——醯酱千缸

说到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平日里实在是极少听见,就连在书本上也很少看到过这个成语,其实这个成语是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意思是说用来装酱油醋的水缸有成千上万个,描述的是古代人们酿造酱油和酿造醋的生活场景。

而通过这个词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水缸其实早在宋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史记》成书于汉代,那这样来说,最起码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水缸,而汉朝又比宋朝早了将近1000年,要说宋朝还有水缸的存在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成语的出现也证实了宋朝并不是烧不出水缸,只不过是当时的人们更愿意用瓮而已,水缸的普及度比较低,导致人们出现错误的认知,认为宋朝烧制不出来水缸,与此同时,这个解释也让马未都啪啪打脸,他提出的观点很明显是不成立的,那对司马光砸缸的这一故事的质疑自然也就不告而破。

通过上述这个事件也让我们认识到历史是非常有趣的,其中有着很多的谜题等待人们去解答,无论真相如何总会带给人们新的知识,很多呈现出来的答案也让人们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新的了解,更让我们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而这些扑朔迷离的真相也给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想必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独特魅力所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从《辽史地理志》入手,谈谈辽代“五京”州县人口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辽历史简介,辽宋十六州,辽代地图变迁

    一、《辽史》有关州县人口的记录《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记载:辽时“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志文各道分计数则为京五,府十二,州、军、城一百六十,县二百一十七。其建置时间最早始于太祖初建契丹国时,最迟为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上京升金山为静州,几跨

  • 明亡于万历:谈万历首辅的人生五阶段论,从人到行尸走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朝首辅的下场,万历皇帝时期的首辅,历史对万历首辅的评价

    张岱著有史学名著《石匮书》,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张岱(1597年—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史学家,被公认为晚明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绝代的散文家”。主要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 阿黑麻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最后一位阻挡俄罗斯崛起的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成吉思汗是俄罗斯祖先吗,成吉思汗西征俄罗斯

    关于阿黑麻汗的早年生平,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人们只知道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黄金家族的成员。直到公元1460年,俄罗斯编年史上才出现阿黑麻汗的名字,在那一年的夏天,阿黑麻汗成为了金帐汗国的第四十二任大汗,不过当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开始分裂和衰亡,正如史学家所说的一样:“汗国大乱,内战不休。”而金帐汗国

  • 锦衣卫的前身:细数明代以前的检查审理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十大锦衣卫指挥使,明代锦衣卫第一人,明代锦衣卫鼎盛时期

    一、汉代的“诏狱”据《汉书卷一九·表第七上·百官公卿上》载:“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尚书……乐府、若卢……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官令丞为属官。”其中的若卢就是本文所说的诏狱。长官是若卢狱令,相当于廷尉,主治库兵将相大臣。即使是封侯的大臣,如果触犯汉代法律,也会被被廷尉狱逮捕。

  • 繁荣的宋代出版业:宋代出书数量之多,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代出版业特点,宋代出版业是什么意思,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著作种类的增多,出版范围的扩大,装帧设计的精致和印刷技术的发达。特别是宋朝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迅速发展,给出版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一、宋代兴旺的出版业和发达的文化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逐步普及于唐末,迅速发展于两宋,特别是宋代

  • 别儿哥: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晚年却坚决阻拦蒙古大军远征非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子孙攻打欧洲,成吉思汗西征现状,蒙古成吉思汗打下多少地方

    在旭烈兀攻陷巴格达之后,曾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大屠杀,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金帐汗别儿哥的耳朵里,已经改宗的别儿哥对巴格达居民经历的灾难悲痛不已。他指责旭烈兀未和兄长和宗王商量就擅自处死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此时的别儿哥已经决定为巴格达的居民复仇,并且将复仇之剑指向了堂弟旭烈兀。别儿哥出生于公元120

  • 刘伯温病逝前,为何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他究竟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哭了,刘伯温临死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刘伯温送一筐鱼是何用意

    所以诸葛亮的晚年和结局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刘伯温的结局却让人心疼,也让人难过,他虽然也是病逝,但却有传说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同样是朝廷的栋梁之材,为何最后的下场却截然不同,难道刘伯温做了什么事激怒了朱元璋?显然不是,不管是刘伯温,还是徐达,还是胡惟庸,曾经都是朝廷的忠臣,是开国功臣,可最后都死在了朱元

  • 朱棣下令逮捕波斯使臣,却被大臣劝阻,使臣感叹:他真是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接见外国使臣,朱棣和大明使臣,各国使臣对朱棣的评价

    这支使团的人数大约在五百人左右,他们在经历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后,于公元1420年的12月24日的清晨抵达北京,由于当时的城门还未打开,负责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带着这些使团成员从正在修建的城楼豁口进入北京城。而朱棣为了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早已命令大臣以最高的规格来接待这些使臣,当使团成员抵达皇宫后,

  • 淮安王伯颜:忽必烈最信任的蒙古将领,曾用皮衣摆脱叛军的追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夫人下嫁伯颜将军,元朝伯颜简历,李伯颜

    伯颜出生于公元1236年,他是蒙古八邻部落的成员,在伯颜十几岁的时候,在蒙哥汗的授意下,宗王旭烈兀发动了远征阿拔斯王朝的战争,而年少的伯颜则和父亲晓古台一起加入了旭烈兀的西征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后来在蒙古西征军围攻木剌夷王国的“鹰巢”之时,伯颜的父亲晓古台阵亡,而伯颜在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为

  • 帖木儿的军旗上为何画着三个圆圈?学者感叹:难怪他非要远征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帖木儿为什么征伐明朝,帖木儿灭亡明朝了吗,帖木儿个人资料

    目前有关帖木儿军旗的颜色有两个版本,其中一种底色为黑色,在一些欧美出版的游戏和书籍中,黑色三圈旗一直是帖木儿帝国的象征。另一种版本底色为蓝色,大部分中亚的学者都认为蓝色才是帖木儿军旗的真正底色,就连乌兹别克斯坦国旗最上方的蓝色底色,也与帖木儿的军旗有关。而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军旗,都印画着三个的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