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繁荣的宋代出版业:宋代出书数量之多,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

繁荣的宋代出版业:宋代出书数量之多,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20 更新时间:2024/2/8 21:00:16

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著作种类的增多,出版范围的扩大,装帧设计的精致和印刷技术的发达。特别是宋朝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迅速发展,给出版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宋代兴旺的出版业和发达的文化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逐步普及于唐末,迅速发展于两宋,特别是宋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地推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

宋时,河南、四川、福建和浙江等地印刷业最发达。河南汴梁(开封)是北宋的京城,号称“八荒争湊,万国成通”的繁华都市,是全国刻书业的中心。浙江的临安(杭州)是南宋都城,它在北宋时就成为全国印刷业的中心,有“监本刊于杭者,殆居大半”之称。当时雕版工人荟萃于杭州,刻印了经书、史书、子书、医书、算术以及文集等。浙本字体方正,刀法圆润,雕版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成都雕刻全部《大藏经》,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历时十二年才雕印完工,雕版共十三万块,是我国历史上刻印的第一部大书。

此外,浙江婺州和江苏苏州的雕版印刷术也负有盛名,据《中国史纲要》记载:“婺州和苏州的雕版印刷业也都盛极一时,两地的刻字工人常有被雇到外地去刻书的。”南宋于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王永从在湖州刊刻佛经五千四百卷,一年之内刻成,可见刻工之多和技术之熟练。当时出现了一批名刻工,蒋辉是当时最有名的刻工之一。有的书,甚至有妇女刻工参加雕版刻字,如李十娘、谢氏、徐氏等。可见当时出版业之兴旺和文化之发达。

二、宋代发达的造纸业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宋代刻书业的中心,也就是当时经济比较繁荣、文化比较发达和纸的产量比较多的地方。宋代的造纸工业有普遍的发展,当时书籍所用的纸张,一般都达到了薄、软、轻、靭、细的水平,这对书籍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宋代纸张的精美,常常被作为贡品,向朝廷进献。

据《宋史地理志》记述,宋代各地进献贡品、贡纸的有淮南路的真州,江南路的池州、徽州,两浙路的婺州、衢州,成都路的成都府等八处。而唐代进献的只有婺州、衢州两处。这说明,宋代生产的纸张质好量多,是远远超过前代的。印刷业和造纸业的互相促进,表明宋代出版事业的繁荣兴盛。

宋版书刻技优良,装帧精致,受到藏书家的极度珍视,是举世公认的珍本。其受珍视的主要原因:一是宋版书最接近于原本,二是宋版书刊刻艺术是后世的模范,对后世的书籍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三、宋代书籍装订形式上的改进与发展

宋代的书籍装订,已由卷轴形式过渡到以散叶装订成册的册叶形式。北宋时,册叶形式最初是“蝴蝶装”。

“蝴蝶装”是把印字的一面相对折叠,书叶的中缝处粘在一张裹背纸上的装订形式。书本需展开阅读时,两旁各半叶犹如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蝴蝶裝”。其优点是:大幅图画可以保持画面的完整,无隔页断面的现象。其缺点是:阅读不方便,书本读完一叶后,因书叶文字向内,必须再翻两次,方能读下叶的文字,且正面文字部分是单层薄纸、容易粘连。这样,南宋时就出现了把书叶文字向外,背面相对的折叠方法,这叫做“包背装”。印刷术进入机械化以后,书籍的装订形式又出现了今天的平装和精装。

宋时采用的蝴蝶装、包背装是册叶形式,今天书籍的平装和精装也是册叶形式。它是在宋代书籍装订形式上的改进与发展,使这种册叶形式一直沿用到今天。由此可见,宋代书籍形式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四、宋代出书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历代

宋代出版事业繁荣兴盛的另一标志是著作种类增多,著作物遍及于当时所有各个知识部门,如儒家经典、历史、地理、医药、农业、工业、天文算法、诗文集、词集、小说、民间文学以及佛教、道教经典和民间日用必需的书籍等。不仅当时的著作多付诸印刷,就是前代人的著作也陆续出版。宋代出书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历代。

据《世界图书》1981年第三、第九期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这在我国出版史上,确是兴旺的时代。

北宋初年,政府编纂了四部巨著,史称“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和《太平广记》,开创了两宋出版工作的新局面。

上述各类学科著作的大量出版,就是宋代书籍印行繁荣兴盛的佐证。

五、与宋朝同时代里,我国北方的辽和金,也都刻印了精致版本的书籍

金代的刻书中心在山西平水(现山西临汾)。金人统治,平水代替汴京,成为黄河以北最大出版中心。平水刻过著名的《赵城大藏经》(原书七千卷,现存四千九百余卷)和《萧闲老人明秀集》等。

当时,金代私人开设的书坊很多,开始雕刻出版古医书、农书和各类文艺书。据史料记载,当时平水“立局二十有七,役工五百有奇”,可见出版规模之大。平水出版的《刘知远诸宫调》,是民间文艺唱本。此书是光绪三十三年,俄国人柯支洛夫在甘肃张掖黑水城发掘西夏遗址时,出土的珍本书籍。全书原为十二卷,1958年苏联交还我国五卷四十二页,现存北京图书馆。

《刘知远诸宫调》是叙述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与李三娘的故事。元曲《白兔记》和山西北路梆子《李三娘》等剧本都出于此。被柯支洛夫盗走的文物还有平阳徐氏刻印的《关羽图》、平阳姬氏刻印的《四美人图》等。这些版画现藏苏联列宁格勒博物馆,《四美人图》即王昭君赵飞燕、绿珠、班姬。图中四位女性体态俊俏、容貌秀丽,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平水出版的书籍还有《増注礼部韵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和《新刊图解校正地理新书》等。

参考文献:

孙玉样:《平水出版事业简述》

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序》

《遣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一

王达人:《我国古籍之最》

更多文章

  • 别儿哥: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晚年却坚决阻拦蒙古大军远征非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子孙攻打欧洲,成吉思汗西征现状,蒙古成吉思汗打下多少地方

    在旭烈兀攻陷巴格达之后,曾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大屠杀,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金帐汗别儿哥的耳朵里,已经改宗的别儿哥对巴格达居民经历的灾难悲痛不已。他指责旭烈兀未和兄长和宗王商量就擅自处死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此时的别儿哥已经决定为巴格达的居民复仇,并且将复仇之剑指向了堂弟旭烈兀。别儿哥出生于公元120

  • 刘伯温病逝前,为何要给朱元璋送一筐鱼?他究竟有何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哭了,刘伯温临死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刘伯温送一筐鱼是何用意

    所以诸葛亮的晚年和结局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刘伯温的结局却让人心疼,也让人难过,他虽然也是病逝,但却有传说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同样是朝廷的栋梁之材,为何最后的下场却截然不同,难道刘伯温做了什么事激怒了朱元璋?显然不是,不管是刘伯温,还是徐达,还是胡惟庸,曾经都是朝廷的忠臣,是开国功臣,可最后都死在了朱元

  • 朱棣下令逮捕波斯使臣,却被大臣劝阻,使臣感叹:他真是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接见外国使臣,朱棣和大明使臣,各国使臣对朱棣的评价

    这支使团的人数大约在五百人左右,他们在经历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后,于公元1420年的12月24日的清晨抵达北京,由于当时的城门还未打开,负责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带着这些使团成员从正在修建的城楼豁口进入北京城。而朱棣为了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早已命令大臣以最高的规格来接待这些使臣,当使团成员抵达皇宫后,

  • 淮安王伯颜:忽必烈最信任的蒙古将领,曾用皮衣摆脱叛军的追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夫人下嫁伯颜将军,元朝伯颜简历,李伯颜

    伯颜出生于公元1236年,他是蒙古八邻部落的成员,在伯颜十几岁的时候,在蒙哥汗的授意下,宗王旭烈兀发动了远征阿拔斯王朝的战争,而年少的伯颜则和父亲晓古台一起加入了旭烈兀的西征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后来在蒙古西征军围攻木剌夷王国的“鹰巢”之时,伯颜的父亲晓古台阵亡,而伯颜在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为

  • 帖木儿的军旗上为何画着三个圆圈?学者感叹:难怪他非要远征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帖木儿为什么征伐明朝,帖木儿灭亡明朝了吗,帖木儿个人资料

    目前有关帖木儿军旗的颜色有两个版本,其中一种底色为黑色,在一些欧美出版的游戏和书籍中,黑色三圈旗一直是帖木儿帝国的象征。另一种版本底色为蓝色,大部分中亚的学者都认为蓝色才是帖木儿军旗的真正底色,就连乌兹别克斯坦国旗最上方的蓝色底色,也与帖木儿的军旗有关。而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军旗,都印画着三个的圆圈,

  • 朱元璋有欧洲皇室血统?看看这组画像就明白了,皇室遗传疾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家族世系图,朱元璋历史书上的画像,朱元璋真正的画像流传了吗

    然而,在明朝的同一时期,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皇室哈布斯堡家族,也与朱元璋的画像撞了脸。不仅如此,哈布斯堡家族的几代人都长着一个异乎寻常的下巴。而这种长相在当时甚至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人们给这种长相专门起了个名字,就叫坐哈布斯堡唇。在明朝日渐强大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也是如日中天,家族成员先后当过罗马

  • 朱元璋为何而不征讨高丽,而容忍其在明朝和北元间左右横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怎么对待北元皇族,朱元璋与高丽的关系,朱元璋是怎么打下北元的

    初期比较配合的高丽公元10世纪建立的高丽王朝,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古代政权里挨打次数最多的王朝了。辽国和蒙古帝国不知道多少次把它揍得七荤八素,元朝建立后更是直接将高丽变成了征东行省,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单位。因此高丽王朝对中原王朝有着深深的畏惧和防范心理。上图_元末农民起义到了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

  • 九儒十丐:在金朝,儒家思想是如何由繁盛走上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金朝信奉儒家吗,各朝代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战国到明清的发展趋势

    金朝建立后,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加强,与汉化同步进行的儒家文化,经过三次演变,主体地位牢固地确立起来,并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冲击。一、太祖、太宗时期,由于多种经济制度并存,政权机构初创,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具有多元共存的特征从唐以来在北方流行的巫教,为女真人所继承,又称“珊蛮”(萨满)。金初,

  • 宋朝最离谱的事:自媒体人自费赶到五国城,拿命蹭徽钦二帝热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真实历史,宋朝十大奇葩事,宋朝历史上真实的情况

    中国古代是没有新闻媒体的,自汉代就出现的《邸报》性质更接近于非正式的诏书,而不是新闻。到了有宋一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以及印刷术的发展,各种刊登着娱乐八卦、轶闻野史、商业广告的小报和杂志应运而生。小报没有固定的名字,没有固定的印刷场所,甚至没有固定的发行日期,但其因内容接地气而深受百姓喜爱。这

  • 要饭的朱元璋凭什么能当皇帝?人生低谷时的选择,将决定人生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要饭,朱元璋一生经历的坎坷,真正的朱元璋是怎样的人

    为了活着,朱元璋要过饭当过和尚,什么苦都吃过,然而这个世上,并非只要能吃苦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元末明初之际,比朱元璋还要惨的农民,一抓一大把,然而故事的最后,只有一个朱元璋脱颖而出。这其中既有像运气这样的偶然成分,也有朱元璋自己拼搏出的必然原因。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从皇觉寺出来后,四处要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