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的两句名诗,骂人不带脏字,现在常被用来夸人,你用对了吗?

杜甫的两句名诗,骂人不带脏字,现在常被用来夸人,你用对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4/1/24 9:39:47

杜甫虽然生活于人人羡慕的唐朝,但是,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朝由盛转衰之际,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所以,杜甫创作了很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佳作,比如有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为躲避了战乱,杜甫先后辗转多地,并于乾元二年(759年),入川到了成都,投奔时任东川节度使的好友严武。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不久,严武离川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严武离川赴京前,推荐杜甫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回成都,就任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漂泊蜀中期间,虽然有好友严武等人的关照,但毕竟是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就连他居住的草堂,一到寒风肆虑时节,也频频遭殃,为此,他还创作了一首流传后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即使是生活得如此狼狈,杜甫心中的所感所想,并不是一家独好,而是胸怀家国天下,所以,在诗的结尾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浩叹!

杜甫漂泊成都期间,虽然自身的生活清苦,但是,却很少抱怨,心心念念的,仍是天下苍生。在成都草堂定居期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心系农事,与农民交往,但凡利民惠农之事,都会令他欣喜,那怕是一场及时而至的春雨,在他的心中也妙如仙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春夜喜雨》就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所写。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也正是在成都期间,杜甫还写了另外一首广为人知的七言绝句《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的这这首诗,没有典故和掉书袋,字面上明白如话,写的是参加一场家庭音乐会的观感体会。诗的开篇,用两句诗对当时情景进行了具体描绘: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地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乐曲如此之美,作者接着又禁不住地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实写音乐会的效果,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尤其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二句,更是成为后人用来赞美他人演唱技艺的金牌用语了。

依杜甫的个性文品,在国事沧桑、生活离乱之际,漂在成都的杜甫,怎么会对一场家庭歌舞如此“奉承”呢?杜甫是不是穷疯了,想捧人臭脚,好讨些好处?如果你这样想,那可是真真的冤枉杜甫了。

为了弄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目的,我们先得了解两件事,其一,花卿是谁?其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称卿,在当时非常普遍,是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花卿就是姓花的年轻人,只是这个姓花的年轻人,并不简单,他的名字叫花敬定,职业是军人,身份是武将,这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下。当时,杜甫是节度使严武的座上宾,花敬定充其量是个稍有名气的晚辈,杜甫怎么低下身段去“阿谀奉承”?

另外,花敬定的人品更是不值一推。花敬定曾随成都府尹崔光远参与平定段子璋叛,并小有战功。但是,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平叛过程中,他纵兵大掠,甚至断妇人手腕,以掠取金钏,死于官军刀下的百姓数百人。段子璋残部逃至丹棱境内竹林寺铁桶山(今四川丹陵县境内),花敬定一路追剿,因兵力疲惫,未能成功,最后反被叛军斩杀。就是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混混嵬,杜甫就更不可能为他的家庭音乐会“锦上添花”了。

花敬定为人如此不堪,杜甫为何还要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来“赞颂”花敬定的家庭音乐会呢?原来,杜甫这是在刺讽花敬定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人间”,其实都是双关语,“天上”虚指天宫,实指皇宫。“人间”是指皇宫之外的民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有“明代三才子之首之誉”的杨慎在《升庵诗话》就说:“(花卿)蜀之勇将电,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时含蓄不露。”讽刺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用杨升庵的话,就是“含蓄不露”。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时也说过类似的话:“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已成为千古名句,在如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经常被用来夸耀他人唱歌、弹奏乐器好听。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明了杜甫创作此诗时明夸暗讽的苦心呢?你在引用杜甫的这两对佳句赞美他人时,是否也想起过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呢?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杜甫有个很牛的叔叔,13岁就敢手刃仇人,结果自己也丧生于乱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

  • 古代犯人受罚,为何只打屁股不打别处,原来与李世民的经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古代犯人的惩罚,关于古代给犯人的十大惩罚,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

    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那就是官员审案,要对犯人(依现代用语,应叫“嫌疑人”)动刑时,往往会有“拉下去重打几十大板”的处理意见,衙役一听,便会将犯人拖出堂外(也有直接在堂上)扒了外裤,对着犯人的屁股就是一顿胖挨。打犯人屁股这事,朱元璋是热衷的,他所要打的,并不是普通人犯,而是朝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伦,诛灭贾南风,直接引发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为木偶老师新作《魏晋南北朝,大乱三百年》的第04篇,连载日期为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篇,欢迎各位读者"找茬",你可以用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你的观点。司马遹被囚禁后,宫中怨声载道,东宫侍卫首领本想联合大臣张华和裴頠一起诛杀妖后,还政太子,但是张裴两个读书人怕兵变影响稳定。于是两人想起了握有部

  • 唐朝学历最高的诗人:风流长安50年,85岁辞官修道,86岁病逝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最杰出二十位诗人,唐朝家世最好的诗人,唐朝史上最厉害的诗人

    引子天宝三年(744年)的一天,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的村道上,走来一位鬓发斑白的陌生老者,一群村童追着他嬉闹,并好奇地询问他的来处。此情此景,触动了老者内心的诗情,即兴赋诗二首,其中之一大家都耳熟能详、过目成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头,这就是贺知章

  • 李白被誉诗仙,杜甫被誉诗圣,为何都落选“唐宋八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号称诗仙还是诗圣,李白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是诗仙,李白杜甫与唐宋八大家谁更厉害

    1/韩愈与张籍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给他的同代诗人张籍(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张籍出生于公元766年)写了首著名的长诗——《调张籍》,从诗题来看,是调侃张籍的,其实,诗的内容却是盛赞已经去世半个世纪的两位前辈诗人——李白与杜甫。作者韩愈是唐代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 武则天的乾陵有啥宝贝?重达500多万吨,难怪被人惦记了13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墓里都有哪些宝贝,武则天乾陵有多少宝藏,武则天陵墓里面有什么宝贝

    从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逝,距今已有1314年了,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一直为盗墓者所惦记。1300多年来,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大炮轰过,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就有17人之多,而小毛贼多如牛毛。但是,虽经无数次盗扰,乾陵却依旧完好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有人说,“武则天

  • 唐朝最懦弱的皇帝,不是李治,被皇后和亲生女儿玩弄于股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最伟大的皇帝李治,唐朝李治的第一个太子,唐朝皇帝如何评价李治

    据记载,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前途,在早期杀死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她女儿的死更加残酷,成为政治牺牲品。当时,武则天为了对抗她的对手王太后,毫不犹豫地掐死了她的小女儿,陷害了王太后。后来,王皇后被皇帝贬为平民,而武则天则很容易被提拔。由此可以看出,武则天对权力的追求极其过分。武则天甚至迫害自己的血肉。她是

  •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救时宰相姚崇打击皇族,迅速稳定政治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和谁的辅佐下,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姚崇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原因

    文/冯玄一李隆基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在他之前,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挟持,成为傀儡。而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也蠢蠢欲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竟毒死中宗李显,韦后也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合,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

  • 李商隐最通俗的一首诗,让人一看就懂,却仍给读者留下难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商隐世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李商隐最有趣一首诗,李商隐很巧妙的一首诗

    引言当历史的车轮驰入盛世大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耀星空的著名诗人:诸如“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四明狂客”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时间进入晚唐,又有人称“小李杜”的李商隐与杜牧(李白与杜甫被人合称

  • 唐朝这位老臣去世时,为何让杀人如麻的武则天都流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没杀的唐朝老臣,唐朝老臣为什么容忍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重用老臣

    他在虎狼出没、风云变幻的唐朝政治舞台上整整活跃了几十年,虽也几经沉浮,但最终还是得以保全,并留下了不少政绩。当他九十三岁高龄病老而死时,连性格暴虐、杀人如麻的武则天都动了感情,流着眼泪,发出感人肺腑的赞叹:从此“朝堂空矣!”狄仁杰得以善终,是否像有的封建政客那样,依靠圆滑的处世之道、奸诈的手腕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