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宦官专权为何会越演越烈?根源在于唐德宗的一个错误决定

唐朝的宦官专权为何会越演越烈?根源在于唐德宗的一个错误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4/1/25 21:09:32

宦官专权,历代皆有,但唐代尤为严重。唐代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晚期。以平定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平定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政局中宦官就占据重要位置,直到灭亡,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一个半世纪里,产生了众多位高权重的大宦官。这些人中,有号称专门“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亲手杀死皇帝的俱文珍和王守澄,前后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以及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他们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在史书上留下了无数骂名。

那么,唐代的宦官之祸为何如此厉害呢?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唐朝宦官专权的发展脉络。

一、唐朝初期,对宦官进行严格控制

唐朝建立后,李渊在位期间,宦官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身份,他们只是宫廷里的奴隶。到了唐太宗在位期间,天下承平,朝廷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在宦官的使用上,唐太宗进行了严格限制。为了防止历朝历代的宦官专权,唐太宗还下令,内侍省不得设置三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是说,一个太监最高只能当到四品,再往上就没有提拔的空间了。这一规定在太宗时期得到了严格落实。高宗在位期间和武则天当政期间,宦官的使用依旧被严格限制。武则天执政时期,宦官的职能仍旧是“阁门守御”、“内庭洒扫”。到中宗时期,宦官的数量稍有增加,约有三千人。但是品级仍旧很低,在政治上没有特殊的表现。

二、玄宗时期,宦官开始参与朝政

宦官在唐代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从玄宗朝开始的。玄宗继位初期,锐意进取,在姚崇等贤相的辅佐下,朝政蒸蒸日上,于是出现了开元盛世。但是,随着玄宗年岁渐长,玄宗的进取精神不断消退。加之玄宗在选人上逐渐出现失误,致使李林甫之流的奸相当政,宦官的权力便逐渐滋长。玄宗在位中后期,宫廷里大量使用太监,太监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对太监的限制也越来越少。玄宗对太监的选拔比较随意,史书上说,只要稍有的,就被授予三品的左右监门卫将军。时间一长,宫里的太监数量越来越多,品级越来越高。有史料记载,玄宗在位后期,宦官“黄衣以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

玄宗时期,有两个权势煊赫的大宦官。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另一个叫杨思勖。高力士的大名,因为有为李白脱靴的趣闻,因此被传得很广。而在当官上,高力士比李白成功了不知多少倍。在整个开元天宝年间,高力士恩宠不断,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权倾天下。在他的顶峰时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宰相,都得看高力士脸色行事。杨思勖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在玄宗时期也很得宠,而且是靠军功上位的。开元年间,杨思勖曾多次率军征讨安南、岭南等地的叛乱,屡战屡胜,战功赫赫,受封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虢国公。

玄宗朝的这两个宦官,形象比较好,并没有出现日后专权情形,高力士还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但是,宦官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底层走到高层,却是从高力士、杨思勖等人开始的。玄宗对宦官的滥用,为日后的宦官专权埋下了祸根。

三、唐德宗的一个错误决定,让宦官掌握了一柄利器

安史之乱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马嵬坡,禁军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后,玄宗命令太子李亨留下来,安抚当地百姓,自己则前往成都。李亨本不想留下,但是,他身边的一个宦官李辅国的极力建议下,李亨留了下来。此后,李亨又在李辅国的护送下,抵达灵武,宣布称帝。在这个过程中,李辅国与李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亨继位后,对李辅国恩宠有加,并任命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由此李辅国开始掌握兵权。在肃宗李亨的庇护下,李辅国权倾朝野。肃宗死后,他又密谋诛杀张皇后和越王李系,拥戴唐代宗李豫即位。由此更加跋扈嚣张。唐朝真正的权宦,李辅国是第一个。

李辅国掌握兵权,有偶然因素。但是,唐德宗的一个决定,却让宦官掌禁军成为固定制度,这是唐朝宦官之祸越演越烈的根源。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皇帝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对朝廷大臣、将军越来越不信任,转而青睐身边的宦官。肃宗崇信李辅国,就是因为在最危难的时候,不是大臣、将军在保护他,而是李辅国这个宦官。所以,他对李辅国恩宠有加。

唐德宗之所以会把禁军的兵权交给宦官,也和肃宗宠信李辅国如出一辙。德宗时期,爆发了朱泚叛乱。叛军占领了长安,德宗仓皇出逃。在逃跑的过程中,身边只有两个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紧紧跟随,不离不弃。此后,德宗对他们二人青睐有加。叛乱平定后,德宗对满朝文武都不信任,他在神策军中设立左右护军中尉,让窦文场和霍仙鸣两人充任,共同统领神策军。从此,由宦官统领神策军成为朝廷的固定制度,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改变。

这个制度,对德宗本人来说,并没有错,培植力量,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是皇帝必须考虑的。但是,神策军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人,也可以杀人。德宗在位时间较长(27年),对宦官也有所提防,整个大唐显现出一番中兴气象。但是,宦官因掌握的神策军这柄利器,权势越来越大,当皇帝资质稍弱、年龄稍小,他们便开始兴风作浪。到文宗时,爆发了甘露之变,宦官仇士良率领神策军挟持皇帝,前后杀死一千多人,宦官之祸达到了顶点。

四、小结

宦官统领神策军,使得宦官从皇帝的附庸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体系,让他们能够“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唐代的宦官之祸,让我们看到,在设立一项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项制度带来的长远后果,而不仅仅只考虑其初衷和近期结果。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一项很好的制度也可能变成一条恶政,最终反过来吞噬设立者本人。

更多文章

  • 杜甫的两句名诗,骂人不带脏字,现在常被用来夸人,你用对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于杜甫的一句名诗,杜甫最出名的一句名言,杜甫十大名诗赏析

    杜甫虽然生活于人人羡慕的唐朝,但是,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所以,杜甫创作了很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佳作,比如有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天宝十四载

  • 杜甫有个很牛的叔叔,13岁就敢手刃仇人,结果自己也丧生于乱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

  • 古代犯人受罚,为何只打屁股不打别处,原来与李世民的经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古代犯人的惩罚,关于古代给犯人的十大惩罚,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

    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那就是官员审案,要对犯人(依现代用语,应叫“嫌疑人”)动刑时,往往会有“拉下去重打几十大板”的处理意见,衙役一听,便会将犯人拖出堂外(也有直接在堂上)扒了外裤,对着犯人的屁股就是一顿胖挨。打犯人屁股这事,朱元璋是热衷的,他所要打的,并不是普通人犯,而是朝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伦,诛灭贾南风,直接引发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为木偶老师新作《魏晋南北朝,大乱三百年》的第04篇,连载日期为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一篇,欢迎各位读者"找茬",你可以用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表达你的观点。司马遹被囚禁后,宫中怨声载道,东宫侍卫首领本想联合大臣张华和裴頠一起诛杀妖后,还政太子,但是张裴两个读书人怕兵变影响稳定。于是两人想起了握有部

  • 唐朝学历最高的诗人:风流长安50年,85岁辞官修道,86岁病逝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最杰出二十位诗人,唐朝家世最好的诗人,唐朝史上最厉害的诗人

    引子天宝三年(744年)的一天,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的村道上,走来一位鬓发斑白的陌生老者,一群村童追着他嬉闹,并好奇地询问他的来处。此情此景,触动了老者内心的诗情,即兴赋诗二首,其中之一大家都耳熟能详、过目成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头,这就是贺知章

  • 李白被誉诗仙,杜甫被誉诗圣,为何都落选“唐宋八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号称诗仙还是诗圣,李白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是诗仙,李白杜甫与唐宋八大家谁更厉害

    1/韩愈与张籍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给他的同代诗人张籍(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张籍出生于公元766年)写了首著名的长诗——《调张籍》,从诗题来看,是调侃张籍的,其实,诗的内容却是盛赞已经去世半个世纪的两位前辈诗人——李白与杜甫。作者韩愈是唐代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 武则天的乾陵有啥宝贝?重达500多万吨,难怪被人惦记了13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墓里都有哪些宝贝,武则天乾陵有多少宝藏,武则天陵墓里面有什么宝贝

    从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逝,距今已有1314年了,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一直为盗墓者所惦记。1300多年来,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大炮轰过,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就有17人之多,而小毛贼多如牛毛。但是,虽经无数次盗扰,乾陵却依旧完好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有人说,“武则天

  • 唐朝最懦弱的皇帝,不是李治,被皇后和亲生女儿玩弄于股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最伟大的皇帝李治,唐朝李治的第一个太子,唐朝皇帝如何评价李治

    据记载,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前途,在早期杀死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她女儿的死更加残酷,成为政治牺牲品。当时,武则天为了对抗她的对手王太后,毫不犹豫地掐死了她的小女儿,陷害了王太后。后来,王皇后被皇帝贬为平民,而武则天则很容易被提拔。由此可以看出,武则天对权力的追求极其过分。武则天甚至迫害自己的血肉。她是

  •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救时宰相姚崇打击皇族,迅速稳定政治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和谁的辅佐下,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姚崇,姚崇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原因

    文/冯玄一李隆基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在他之前,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挟持,成为傀儡。而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也蠢蠢欲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竟毒死中宗李显,韦后也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合,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

  • 李商隐最通俗的一首诗,让人一看就懂,却仍给读者留下难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商隐世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李商隐最有趣一首诗,李商隐很巧妙的一首诗

    引言当历史的车轮驰入盛世大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耀星空的著名诗人:诸如“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四明狂客”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时间进入晚唐,又有人称“小李杜”的李商隐与杜牧(李白与杜甫被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