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发生了一次稀奇古怪的内乱,到现在还没人能说清是为什么

秦国发生了一次稀奇古怪的内乱,到现在还没人能说清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3/12/6 22:48:31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时年仅21岁。秦宪公14岁成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去世前,已经册立长子嬴说为世子,嬴说其年年仅7岁,本来已是矬子里拔将军了,可秦宪公去世之后呢?

[var1]

三父

秦国有三个老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在宗族里有偌大的势力,秦宪公时期,就处处跟秦宪公掣肘,不过那时候秦文公余威还在,他们还不敢太过分,还肯给秦宪公帮帮忙,秦宪公之后呢?他们乘多年战争掌握了军政大权,野心就跟着权力一起膨胀起来。

秦宪公刚刚去世,弗忌等便悍然发动政变,废掉世子嬴说,夺走本该属于嬴说的君位,扶持秦宪公幼子,其时只有五岁的嬴曼继位,这就是所谓的秦出公

扶持一个五岁的幼子登基,是三个老臣大发善心,在秦宪公三个年幼的儿子当中,又选拔了一个秦宪公这样的天才吗?显然不是。

[var1]

郑庄公

秦出公继位前后,郑庄公联合齐国,假借王命,伐卫、伐宋,顺带跟周天子闹闹矛盾,搅得中原乱作一团,更是向东发展的最好时机,但秦国却毫无作为,一直到六年之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发生了。

公元前698年,秦出公在位六年,这六年,弗忌等在秦国呼风唤雨,一定是十分得意的,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谁也不知道秦国将走向何方,然而就在这样十分危急的时刻,弗忌等不知哪根脑筋搭错了弦,居然就在这一年,突然杀掉了他们控制六年之久的秦出子

弗忌等杀掉秦出子后,居然又拥立六年前,被他们赶下台的秦宪公长子——嬴说为君。对这件事情,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var1]

秦武公

秦武公,单从谥号上就可以看出,绝不是易与之辈,更何况,现在已过了六年,秦武公已经13岁,心智成熟了不少,肯定更加不好控制,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弗忌等就开开心心的扶持秦武公继位了,而且还是杀掉秦武公的亲弟弟——秦出子,以血腥的方式扶持秦武公继位。他们图什么?秦武公会怎么想?你说赶走就赶走,你说接回来接回来,秦国的事还能由你们做主。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继位,秦武公虽然年纪还小,但却跟他父亲一样能干,继位之后,当然不肯大权旁落。

而要独掌秦国,必须先除掉猖狂的弗忌等。可弗忌等在秦国年深日久,树大根深,该怎么除掉他呢?不得不说,秦武公的手段非常高明,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var1]

出征

上任伊始,就离开国都平阳,以讨伐彭戏氏为名来到华山脚下,然后假称喜爱这里的风景,驻跸于华阳宫,终年不出,过起了悠闲地日子。秦武公就这样让秦国在弗忌等手里继续衰弱下去吗,当然不是?

他表面上看起来是沉迷游乐,不理政事,事实上呢,远离弗忌等权臣的控制,暗地里训练军队,培植自己的势力,就这样悠悠等了三年,终于羽翼丰满,于是率先发难,一举清除弗忌等权臣的势力,并以杀了出子的罪名将弗忌等全部夷族,即: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

短暂的内乱就这样结束了,秦国又开始在秦武公的带领下,继续迅猛的向前发展。弗忌等因篡权乱政落了个悲惨的下场,这当然也是他们罪有应得。

可奇怪的是:他们扶持嬴曼又将之杀死,还夺回他的君位,送给以前赶走的嬴说,如此前后矛盾,究竟为了什么?

这件很奇怪的事情,史书上也只有简单的记载,至于深层次的原因,到现在都没人能说清是为什么,大约也只能算大秦洪福齐天了。

更多文章

  • 除了秦国,六国之中,谁最可能成就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秦国为啥只统一了六国,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秦国统一六国的实力

    其他六国,谁最有希望统一天下?要回答这问题,是不是可以比较各国的变法情况来做出判断呢?但是,事与愿违。除了秦国,其他六国的变法情况都不好。楚国面积最大,但变法最慢;魏韩变法最早,但变法中断,后来流于常态;赵国、齐国、燕国,甚至都查不到有明确的变法记载,只是随波逐流中常态推进。[var1]变法到底是什

  • 春秋战国时代,天子诸侯都如何对待战场士兵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如何作战,春秋战国的军队怎么作战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纷争不断,诸侯国之间常年战争,如何管理和训练好战场士兵,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时代里,很多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子几乎都征发为兵,如果兵源不足的话甚至成年的女子也会进入战场。于是,对于诸侯国而言,往往都有很多政策激励士兵。当时的诸侯国维持庞大军队开支的主要来源,大多都是来自农业税收。

  • 韩国艺人孔刘自称是孔子后人,是第79代世孙?竟是孔孝真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刘有多高,孔刘是孔子后人,韩国艺人孔刘简介

    [var1]孔子的后人有数百万人之多,遍布两岸四地,在国外有后裔也非常正常,而韩国的曲阜孔氏,是海外唯一被载入《孔子世家谱》的孔子后裔。1349年,元顺帝将公主下嫁给在元做质子的高丽王子(后成为第31任国王),来年高丽国王驾崩,高丽王子回国继承王位,于是公主便一起去了高丽,就是李敏镐和金喜善主演的穿

  • 长平之战若不临阵换掉廉颇,赵国的悲剧能避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王派谁出征替换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廉颇守长平

    那么历史上哪一场战战役最符合这种状态呢?首选便是长平之战莫属。这场战役有四个个主角:一个是大气沉稳的秦王、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王。一个是久经沙场的战神白起、一个是年轻气盛的猛将赵括。终最秦赵两国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役,对于秦国来说结果无疑是好的,但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

  • 孙坚孙策称帝,吴国才算完整?《三国志14》的孙权原来这么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志14孙策,三国志14可以杀孙权吗,三国志武将孙权

    [var1]所以阿鸯就想在《三国志14》里尝试一下让孙坚或孙策做一回吴国皇帝,让他们还了称帝梦的同时,看看他们的政治手腕和孙权相比如何。先来看看父亲孙坚吧,孙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卓越的统率值和武力值使得其能够驰骋在战场上肆意杀敌,而且个性和战法的配置都是非常擅长在正面战场上对决的。[var1]这

  • 同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声望,为何要远高于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战国中最仁德的信陵君,孟尝君和信陵君谁厉害

    [var1]根据《史记》对这两人的记载,我们便能发现,两人之间很大的不同。虽然,史料所秉承的一直都是客观的手笔,但涉及到两人总体上的评价时,司马迁对于信陵君的评价,明显要高于孟尝君。在《魏公子列传》的记载中,西汉初立的时候,高祖刘邦每次路过大梁之墟,都要派人祭奠信陵君魏无忌公子。而且祭奠并非一次两次

  • 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却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会说什么,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有哪些过程,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怎样了

    随着战争的继续,很多国家已经走向了灭亡。也有一些国家甘愿俯首称臣,依附大国从而以求自保。因此最后中原的大国也仅剩下燕、赵、韩、魏、齐、秦、楚。但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损失惨重,一度险些灭亡,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也极为惨烈。[var1]当时中原被七个大国所割据。其中赵国最为强大,不仅有赵奢、庞煖、李牧等

  • 为什么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是铁打不动的位列“春秋五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文公和齐桓公谁先称霸,春秋齐桓公和晋文公哪个强,晋文公与齐桓公哪个好

    [var1]按照周朝天下体系的初始设计,周天子是名义地位最高(至尊)和实力最强(至强)的,以“至尊至强”统治天下。但周天子在西周灭亡后只是“至尊”而不是“至强”了,而周朝的天下体系却还存在。因此需要一个新的人代替周天子的“至强”,在名义上替“至尊”的周天子统治天下。[var1]这个代替周天子统治天下

  • 长平之战坑死四十万赵军的,不是赵括,而是赵国朝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死多少人,长平之战赵国败在哪里,长平之战赵国真实情况

    [var1]1.赵国VS秦国,从整体局势到关键局部的力量对比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成为公认强国。此时之势,楚国最大、齐国最富、秦国最强。而能建统一之功的,要么楚、要么秦。除了秦楚,其他战国根本没有染指九鼎的机会。最富的齐国也不行,原因就是金钱买不来实力。而战国实力,一个是战士,一个是粮食,这才是绝对的

  • 太平天国早期的“十大”领导人都是谁?又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平天国十大最惨将领,太平天国时期重要人物,太平天国的领袖有哪些

    天王洪秀全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国早期的精神领袖,“拜上帝教”期间,一直以神秘莫测的神灵形象出现,直到金田起义的当天才出现在众人面前,振臂一呼,领导了这场运动,但随之又退居幕后,战争的军事领导权被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夺取,在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自称天王,并对杨秀清等人加封为王,攻占南京后定都,并改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