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雍为何立质燕的嬴稷为王,这不自我树敌吗,为何赵国能决定秦王

赵雍为何立质燕的嬴稷为王,这不自我树敌吗,为何赵国能决定秦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05 更新时间:2024/5/2 13:38:08

46年后,秦昭襄王发动了长平之战,由秦国名将白起指挥作战,一战就灭亡了赵国45万大军,秦国打得赵国几乎要亡国,这个时候已经去世35年的赵武灵王如果泉下有知,他会不会对当初自己拥立秦昭襄王的决定感到后悔?那么问题就来了,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干涉秦国内政,并且拥立在燕国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嬴稷为王?

[var1]

这一切还得从前一任秦王秦武王说起,公元前307年,秦惠文王嫡子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室因为举鼎而死,当时的秦武王嬴荡年仅23岁,连个儿子都没有,秦王一死,于是秦武王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王位,秦国朝政迅速变得混乱,随后朝中分为两派:

一派以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秦武王的正妻武王后拥立秦国庶长公子嬴壮为继承人,还包括朝臣甘茂等人。

另一派以秦武王父亲秦惠文王的妾宣太后、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弟芈戎等人一起拥立宣太后的二儿子公子嬴芾为继承人,还包括朝臣向寿、公孙奭以及秦国宗室秦武王叔父樗里疾等人。

秦国朝堂一下子分为两派开始争斗,从继承地位上看,前一派是有优势的,因为公子嬴壮是长公子,还得到正太后惠文后与武王后的支持,但是从力量上看,后一派是有优势的,因为拥立公子嬴芾的这一派得到宗室和权臣的支持,力量更大。

[var1]

正当两派相争不下的时候,赵武灵王决定干涉秦国内政,一方面派人到燕国迎立公子嬴稷回国,一方面派人对秦国施加压力,必须拥立公子嬴稷为秦王,否则燕国和赵国会对秦国采取手段。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宣太后当时有三个儿子:长子嬴稷,在燕国当质子,也就是人质,次子就是嬴芾,也就是宣太后起初要拥立的儿子,当时在秦国,三子嬴悝,当时也在秦国,宣太后最初之所以要拥立二儿子而不是长子的根本原因就是:嬴稷人在燕国,想要把嬴稷迎回来,需要复杂的政治手段,还需要和燕国、赵国沟通此事,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就拥立二儿子嬴芾与嬴壮竞争。

赵武灵王参与此事后,迅速影响了秦国政局,最主要就是宣太后一派及时更改了战略:放弃二儿子嬴芾为继承人,改立长子嬴稷,因为都是宣太后的儿子,对宣太后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还能得到燕国和赵国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var1]

为什么赵国的干涉能影响到秦国的继承人选呢?

这是因为一国之君是一个诸侯国的根本,尤其是在新旧君主交替期间,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其他诸侯国趁此机会攻打本国,更需要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拥立,至少能让其他诸侯国保持中立也是一种胜利,赵武灵王干涉秦王人选的行为就是对秦国的一种威胁,如果秦国不答应,宣太后一派就会以赵国会攻打秦国为由对另一派进行打击,就会在秦国占据优势。

如果秦国妥协选择同意赵武灵王的要求,就会得到赵国和燕国两个盟友,如果秦国不同意赵武灵王的要求,就会得到赵国和燕国两个敌国,你说秦国会怎么选?赵武灵王的外在威胁,无意中导致了秦国内部宣太后一派的胜利,所以在燕国当人质的宣太后长子嬴稷就成为秦王。

这种一国干涉另一国国君人选的事,在春秋战国经常发生,比如秦穆公不是支持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为晋国国君,就得到秦晋之好的两国结盟吗,这在政治上是有好处的,因为赵武灵王帮助了嬴稷成为秦王,嬴稷自然要感激赵武灵王,两国就能获取政治上的利益和好处,当然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var1]

赵武灵王选择干涉秦国内政,拥立嬴稷为王,不是为秦国着想,恰恰相反,他是从赵国的利益出发,为赵国着想的,当时的赵国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赵武灵王是一代明君,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灭亡秦国,他拥立嬴稷为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赵武灵王的理想分二步走,第一步:强赵,灭中山国,收复林胡、楼烦。第二步:灭秦,让赵国强大,进而统一天下。

赵武灵王即王位时只有15岁,然后魏国、楚国、秦国、燕国、齐国五国想趁赵国上任君主去世,新君年幼的机会,寻找机会灭亡赵国,或者趁机捞一把赵国的利益,五国各派出一万士兵打着为前任赵国国君吊唁的旗号云集赵国边境,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赵国极为凶险,稍微没有处理好,很可能赵国就会面临亡国之险。

[var1]

15岁的赵武灵王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用重金行贿越国攻打楚国,分掉楚国注意力,以同样的方式重金行贿楼烦攻打中山国与燕国,然后与韩国、宋国结盟,对抗魏国、楚国、秦国、燕国、齐国五国的威胁,这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国与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之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

然后赵国就在赵武灵王的一路带领下,开始渐渐强国,不断与其他诸侯国合纵连横,赵武灵王最先拉拢的是燕国,燕国自燕哙王禅让子之发生动乱后,被齐国入侵,赵国帮助并护送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国公子职,并派出与齐国交战,最后还利用政治手段联合秦国打败齐国,之后公子职成为燕昭王,感谢赵国的相助,于是与赵国联盟,赵国就这样稳定了自己北方的边境。

再经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加强,赵武灵王又把在燕国当人质的嬴稷送回秦国当秦王,有一个目的就是稳定赵国西南边的秦国,从而让赵国集中力量攻打中山国,赵国攻灭了中山国,并且收复了林胡和楼烦两个胡族,赵国的士兵中很多林胡和楼烦的骑兵参与其中,赵国强大后,赵武灵王开始了灭亡秦国的军事计划,并且以使者身份进入秦国打探消息,准备等待合适机会从秦国北边绕过函谷关攻打秦国。

[var1]

为了专心攻打秦国,赵武灵王还把赵王之位让给幼子赵何,主抓赵国军事,一心一意研究如何灭亡秦国,可惜赵武灵王走错了一步棋,就是封幼子为王后,还想把代地分封给长子,这等于是分裂赵国的行为,后来当幼子赵何主政了赵国后,赵武灵王又想拿回自己的权力,结果引发了沙丘政变,连自己也被活活饿死。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他接下来肯定会谋划从上郡和云中郡向南经河套地区绕开秦国的天险函谷关,攻打秦国,赵武灵王死的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在位11位了,赵武灵王没有想到,他亲自立的秦王,会成为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秦王,并且还是秦国的一代明君,赵武灵王没有想到会在他去世后,这个秦昭襄王就成为灭亡赵国的最大功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中魏国最强,为何魏国很少主动进攻,反而大多数时候是在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国一统三国最重要的原因,三国中为什么魏国最强,三国魏国巅峰兵力

    相对于曹魏而言,孙权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都比曹魏进攻孙权的次数多,孙权在世时主动进攻曹魏的次数一共有四次,分别是:226年,曹丕去世后,孙权趁乱攻打曹魏。228年,石亭之战中,孙权主动进攻曹魏。234年,诸葛亮去世的同年,孙权主动攻打合肥。241年,孙权三路大军分别攻打淮南、六安、樊城。[var1]

  • 陆逊为吴国鞠躬尽瘁,而孙权登基后,为何非要逼死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为什么要杀掉陆逊,陆逊是吴国最强的吗,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

    不过,随着孙吴政权在江东开始慢慢巩固,孙权必定会加强自身的权力。出于对自身权力稳定的需要,孙权开始重用在江东毫无根基的南渡士族,并且限制世代植根于江南的江东大族。孙权逼死陆逊其矛盾的根源就是孙权打压陆逊身后的江东世家大族。[var1]孙权的江山是来自于自己的哥哥孙策。孙策在进入江东以后,刚开始的时候

  • 看宋朝士大夫如何用《春秋》借古象“今”的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真的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为什么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士大夫最后的气节

    10—13世纪的宋朝君臣士大夫,面对着与己并立的异族政权,在自古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观念的笼罩下,普遍地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孰为“中国”之君,孰为藩夷之臣;孰为王道正统,孰为霸道僭越的命题始终萦绕着宋人。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他们通过为《春秋》作说,并为之议论,甚至依据自

  • 秦王政并没有想杀吕不韦,只是把他迁到巴蜀,为何吕不韦要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从嬴政还在娘肚子里时,吕不韦就开始在策划,童年的嬴政除了自己父母之外,就只知道这个吕不韦在为他们家的事奔走帮忙,这无疑在嬴政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深刻的烙印,当他父亲秦庄襄王成为秦王后,嬴政和母亲赵姬才从赵国回到秦国,而这一年,吕不韦已经是秦国相国。三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当时虚岁年仅13岁的嬴政成为秦王

  • 诸葛亮之死,为何被其迫害的李严哭得最伤心,甚至“激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死后李严的反应,正史中李严和诸葛亮斗得很厉害吗,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

    史书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三国志》中讲得很明白,李严得知诸葛亮病死哭得很伤心的原因是只有诸葛亮能再启用他,诸葛一死,他的仕途也真正完了,因而“激愤而死”。哭亮也是哭己李严哭得伤心,不是真心感念诸葛亮,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断绝。实际上,他二人关系并不好,是诸葛亮上奏刘禅列举他的种种过错,把他贬为庶民的

  • 曹操看了一篇碑文,走出三十里路后,对杨修说:我文学才能不如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与杨修的七个故事,曹操和杨修的碑文,曹操内心对杨修的评价

    143年的五月初五,曹盱负责这次的祭祀潮神活动,他驾驶着船只来到舜江迎接潮神伍子胥,但是很不幸的是,那一天江上有大风浪,掀翻了曹盱的那只船,他的生命留在了舜江。消息传来,他那只有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伤心不已,她不相信自己的父亲就这样死了,但事实就是这样,而且因为风浪太大,其父的尸身根本就找不到。曹娥如何

  • 三国去世最早的三位贤臣,一个可救蜀,一个可灭吴,一个可破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名将,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三大猛将,三国末期最厉害的人物

    在这些人中,魏蜀吴三国中都是拥有众多谋士和武将的,否则也不会建立各自的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魏蜀吴三国争霸。换个角度来说,魏蜀吴之间的争霸,不仅仅是各个主公的征战,更是各自谋士和武将的对决。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除去三国时期之外,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对决,也是谋士和武将的对决,没有这些人的辅佐,

  • 司马懿临死前说了四个字,让司马昭致死没有称帝,原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曹魏无疑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在三国争霸期间,无论是魏蜀吴三国中的哪一个,都是吸引天下人才的。曹魏建立之后,发布了告示,就是为了吸引天下人才。同时曹操唯才是举,更是得到了很多人才,这让曹操有了一统天下的可能。不过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实力遭受了重创。正因如此,曹魏的国力一直没有发展。赤壁之

  • 王莽篡汉和司马篡魏有何区别,为何世人普遍理解王莽,而反对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莽篡汉历史时间表,王莽篡朝全集完整版,王莽篡位后都有哪些影响

    一、篡位的手段不同王莽篡位是:道德掩盖之下的和平演变,司马懿篡位是:武力镇压之下的残酷屠杀,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虽然王莽与司马懿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手段是不同的,王莽和司马懿同为封建社会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僚子弟,但行为却有本质的区别,王莽是通过一系列的以儒家道德为掩盖,对外表现的为人恭俭、雅好儒术

  • 吕布一生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被称三国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布斩杀过几位武将,吕布斩杀的名将有哪些,吕布一生没有斩杀过名将吗

    在三国时期,显然有许多英雄的人物。虽然我们今天谈起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在众多名将中,吕布是公认的第一人。吕布年轻时被称为“飞将”,后来又被称为“飞将”。马中的赤兔,人中的吕布。吕布的出生日期不详,但他一定比刘备大,因为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他称刘备为“贤弟”。虽然这个“贤”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