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穆公时期,一张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人,改变了这个尴尬的局面,也让秦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十分可悲的是,秦国东方就是国力强大的晋国,终秦穆公一生都被牢牢锁在西方无法东出。
秦国虽然经过变法一度强盛,但由于地处偏远,国力不强,自百里奚死亡之后,秦国人才后继乏力,最终不得不在时间中慢慢沉沦下去。
[var1]
时间来到秦孝公时期,彼时已经是战国时期,强大的晋国已经不在,但是分裂出的魏国经过变法之后,训练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刚好堵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双方注定不死不休。
商鞅入秦
秦献公即位之后面临的是各个国家企图瓜分秦国的危机,国家形势危如累卵,在这种时候,秦公向天下发出求贤令,天下学士汇聚秦国,其中就有当时还在魏国公叔痤手下的中庶子商鞅。
商鞅来秦之后,没有像其他学子草草交出答卷,而是走访了秦国的每一寸山河,每一寸土地,深度了解了秦国基层百姓,看到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var1]
几个月之后,他衣衫褴褛,都回到了秦国首都,随后为秦献公交出了自己的强国之策。不同于其他人的华而不实,商鞅所著之论,才是真真正正的王天下之法。秦献公大为触动,由此任命商鞅为变法总指挥。
在秦献公的大力支持之下,秦国开始了一场从上而下的深彻变法。商鞅城门立木之后争取民心,树立威信,很快商鞅的政策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这场由上到下的深彻变法让秦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对外秦国却犹如偃旗息鼓一般,对外毫不声张,除了一些有心之人看出秦国的端倪之外,大多数国家还处在自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
[var1]
说起来秦国也十分幸运,同一时间韩国正在进行申不害变法,由于韩国国小民弱,急于证明自己的强大,于是韩国变法之初就向各国告知,甚至军队的训练直接摆在首都城外,生怕别人不知道。
这就是弱者弱久了,稍微强大,就会彰显出无比的自信,但实际上都是空中楼阁。但正因如此,天下目光都在韩国身上,反而忽略了秦国这只沉睡的老虎。
韩国变法之后有了八万新军,首先便拿小国开刀,魏国见到韩国已经壮大,知道摘取果实的时机已到,于是派兵进攻韩国,由此就有了桂陵之战,几年后,魏国进攻赵国又有了马陵之战。
[var1]
两场战役之后,魏国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彻底死伤殆尽,而此时秦国变法大成,无敌于天下的秦锐士已经诞生,正是攻打魏国的最好时机。河西之战,秦国屠了魏国八万守军,魏国一蹶不振,沦落为了朝秦暮楚的二流国家。
张仪入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不弱齐楚,成为了当时雄踞天下的存在,秦献公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即位。刚一开始便车裂了商鞅以平息各方之间的矛盾,随后,他深入蛰居三年,三年之后,王者回归,开始大力整顿朝堂。
[var1]
这时候,张仪也刚好从鬼谷子毕业,前来秦国谋得一官半职,他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纵横家,合纵连横也是由他首先提出的,并且由犀首公孙衍与张仪分别完成。
张仪提出连强齐以自保,攻打三晋以强身,同一时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也是大大增强,普天之下可以用来攻打的地盘,只剩下处于四战之地的韩国与魏国。
公孙衍回到魏国之后,对国家局势感到绝望,于是联合五国以攻秦,然而却在作战中被秦国主力击溃,就连合纵的关系也被张仪找到了燕国作为突破口。正所谓合纵知易行难,连横树敌于天下。
[var1]
张仪很快瓦解了各国合纵的态势,各国徒耗国力,秦国却抓住良机快速发展。
范睢入秦
范睢本来是魏国中大夫的门客,后因受到迫害逃到秦国。他见到秦昭王之后,很快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攻打三晋,结交齐楚,与张仪的合纵连横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范睢的帮助之下,秦王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去除了四大贵族,使得秦国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var1]
范睢深知粮钱对于国家的意义,于是他积极修栈道,使得天府之国巴蜀与三秦之地连成了一片,由此,秦国几乎取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钱,这也为“天下皆畏秦”打下了基础。
后来秦赵之间因为韩国的上党郡,爆发了战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两国交战,双方对峙三年。
这期间拼的就是国力消耗,后勤实力稍弱的赵国很快支持不住,无奈之下赵王不得不撤下廉颇换上了主张进攻的赵括,而秦国则是秘密换上了人屠武安君白起。
[var1]
白起开创性地实施了等量围歼战术,这可是兵书上从未有过,也是兵行险招。
这场战争中,双方不计人力物力在战场上投入,秦国更是把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召,每凑够5000人就送到长平战场,同时,甚至是不计成本的从巴蜀之地运粮。
赵军被围困失去了后勤,储存粮草的大梁山也被拿下,赵军坚持了45日,最终粮食彻底断绝,至此45万赵军剩下的20万人向秦国投降。
[var1]
赵国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抵挡秦国进攻的国家,经此一战彻底断送争霸天下的可能。
商鞅,张仪,范睢,三人全部出自魏国,每一个人都是能够扭转乾坤之辈,但是却不得魏国的重用,反而到了秦国开始发光发热,一步步推动了秦国王天下的事业。
由此魏国也被后人戏称为秦国的人才输送基地。三人接力在秦国朝堂效力,最终把秦王抬到了天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