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们有请汉文帝刘恒来回答!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上面有哥哥,在汉高祖去世的时候,这些哥哥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的。所以刘恒注定了只能成王不能成帝!
俗话说的好,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一个好皇子,刘恒有没有想过坐上皇位,在心里肯定是想过的!
但奈何哥哥们都在,这个想法也成为了幻想!
但是,一个女人让刘恒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这个女人就是吕后,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年幼继位造成了吕后垄断朝政,并且惠帝很快就英年早逝了,朝政更是被吕后独揽。
吕后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刘家天才差点就姓吕了,但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拨乱反正,剿灭了吕氏宗亲,刘恒也从代王成为了汉文帝!
刘恒坐上皇位之初开不开心呢?
当然开心啊!
但也有点不开心,这个不开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身处漩涡中心,各大势力都在盯着他,所以刘恒当时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如坐针毡,无时无刻不在压制着自己的欲望!
身为皇帝,我们都知道,修宫殿是洒洒水的,但在刘恒这里,不行,修宫殿需要钱啊,动用国库这么多钱会遭到非议的,于是咬咬牙,不修了,将就着住!
妻子想穿漂亮的衣服,需要钱啊!不行,会遭到非议的,所以大麻布拿去。所以我们说,问汉朝最朴素的皇帝和皇后、嫔妃是谁?就是汉文帝和他的皇后嫔妃们。
这种朴素贯彻到了汉文帝刘恒的一生,直到驾崩,他的陵墓也是最不起眼的,放在众多皇陵中,让人一瞧就是一座小山包,根本不敢相信这里埋葬的是一位皇帝!
并且,汉文帝是出了名的仁慈。
有没有具体案例呢?
有!
有一年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事儿,按照当时的大汉刑罚,是要判处了肉刑!
别问这个肉刑是什么刑,反正是不忍直视非常残忍的刑罚。
淳于意被押解送往长安,他的一个女儿陪伴他一起,到了皇城之后,淳于意就跪求汉文帝说:愿意一生为官婢,替自己的父亲赎罪!
她还解释说,肉刑会落下终生残疾,犯了罪的人一旦被施予了这种刑罚,那么就算有改过之心,以后也没有办法再为国效力了!
刘恒一听大为感动,于是废除了肉刑这个刑罚!
当然,肉刑虽然废除了,但也要有别的刑罚代替是吧,不然就把法令给弄乱了,此后此后肉刑废止了,犯了罪的人,原本应该应该被施予肉刑的,现在发配去修城墙,相当于通过劳动来抵罪!
这一下,既补充了劳动力,也给予了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相当于司法的进步啊!
所以说,汉文帝的仁慈并不是坏事儿,相反仁慈用在了合适的地方,反而能推动进步!
当然,汉文帝也有其复杂的一面,比如对待影响他统治地位的人,他绝不留情面!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属也是如此!
汉文帝有个舅舅叫做薄昭,这个薄昭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恶名,对于汉文帝而言,这个舅舅待他也不薄!
在周勃和陈平铲除了吕氏宗亲之后,首先就是迎代王刘恒入长安,在接到信之后,薄昭对侄儿刘恒说,我先去帮你瞧瞧,看周勃是不是忽悠你的,当查明周勃和陈平的确要迎刘恒为帝,这才赶忙回去劝刘恒回长安!
虽然极力维护刘恒,但在刘恒成为皇帝之后,这位薄昭却没有在涉入朝堂,反而非常低调的呆在了封侯地。
那么为什么他这么低调还会死呢?
表面上的原因是汉文帝的一个使者死在了他的家里,但真正的原因却是薄昭解救了周勃,犯了汉文帝的大忌!
史书上都说薄昭因为打死了汉文帝的使者,所以导致了被逼死,但我们想,汉文帝的儿子曾经砸死了藩王的世子,但最终啥事儿也没有,作为汉文帝的亲舅舅,一个使者的命需要用国舅爷的命来填补吗?
这是个很大的疑问!
但联想到,薄昭为了救周勃,不惜动用自己全族上下的关系,这就触犯到汉文帝的底线了。因为吕氏一族乱政就在前头,从文帝一朝起,对于外戚的管制就相当严苛,薄昭此举触犯到了文帝最忌讳的东西,他已经触碰到了汉文帝的底线!
并且,从来都是很低调的薄昭,如此大动干戈去救周勃,已经被军工集团所注意,当时军功集团扶持汉文帝继位,就是因为他舅家人都不是强势的人,都非常低调。帮了周勃,无疑就代表着汉文帝舅家人有着决定军功集团生死的大权,这是触犯军功集团利益的大事!
所以汉文帝不得不给军功集团一个交代,那就是自己的亲舅舅薄昭必须死!
当然,汉文帝不能自己把舅舅赐死,他玩了一手腹黑,他派人去点醒了自己的舅舅,也就是你的事情没救了,我杀你舅家面子过不去,你看看能不能自己把自己处理了!
薄昭听到这些话,知道自己完蛋了,把自己送到监狱去给狱卒折磨致死,那还不如自己了解自己算了!
想通了这一点,薄昭选择了自尽,不给汉文帝添麻烦,也不给自己的本家惹麻烦,自己也免受了皮肉之苦。
薄昭一死,自然也打消了外界对外戚的舆论,而汉文帝的地位也能坐的更牢靠,不得不说汉文帝仁慈之下也有着狠辣的一面!
现在很多人评价汉文帝,说他一生之中平平淡淡,既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傲人之功,削藩的事情是汉景帝做的,开疆扩土是汉武帝做的,但汉文帝的存在却真正让伐秦、楚汉之争给百姓留下的伤口愈合了起来!
汉文帝的一生是隐忍的一生、低调的一生,面对骄横的大臣,他只有劝慰,面对骄横的藩王,他只有安抚,就是面对屡屡进犯的匈奴,他也是委屈求全,从来都没有发起一次主动的进攻。
但这一切的小事,却让大汉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耕种一片田地,对于整个汉朝而言,他就是千古一帝,因为他给百姓们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家园!
当这种家园的概念被建立起来之后,后世的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子弟送上疆场保家卫国。因为有了家园的概念,这些子弟们知道,自己不能后退,因为自己的身后站着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身后是家园。
所以我们常说,看历史还是应该看细节的,当我们崇拜汉武大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也应该承认让汉朝强盛起来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不好大喜功,才为强汉奠定了基础!
就像我们在评价康乾盛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雍正帝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不然乾隆帝哪来的底子成就他的十全老人!
多读一些历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喜欢读历史的人往往都更有智慧和眼界!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思考。什么是眼界?眼界就是格局!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长期处于温室,让孩子们越来越缺乏思考力。并且历史这个科目在以前不重要,但现在却非常重要,比如深圳中考改革,历史就是所有科目里加分比例最高的科目,所以历史好不好,已经影响到了升学考试!
当然,对小孩子而言,选择什么历史书看非常重要,像资治通鉴这类的书非常好,但太过生硬,里面的内容是不衔接的,孩子看这样的历史书会失去兴趣。所以给孩子看的历史书,第一要史料准确,第二要有故事性!
所以在这里不二为各位读者朋友们推荐的是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是由著名的儿童历史科普家陈卫平先生出版的,整套书跟课本上的历史内容完美衔接,里面提供了很多历史延展性很强的故事。
为什么要为各位推荐这套书?因为这套书有三个特别好的特点!
第一:内容鲜活。
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
第二:内容生动。
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
第三:内容完整。
以99个单元、上千幅插画串联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将中国历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统性的呈现。
这套书可以给小学生当历史故事书看,也可以给中学的孩子当历史辅导书用。看完这套书,我们的孩子绝对是历史达人,初中的历史可以轻松拿高分。
当然,这套书不止内容美,价格也非常美!
这套书是14册铜版纸彩印,原价是335元,但现在我们的活动价是175元包邮到家!
大家可以算算单本价格是多少,所谓的物美价廉正是如此,用这14本书构建出孩子的历史知识体系,怎么算都非常值。
家里有孩子的亲们可以点下面的横条购买。现在下单明天我们就能发货,争取早点送到孩子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