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日子没过好,难道不该怨自己没出息,反而怨老爹没把自己生好吗?这种鬼逻辑,只能弱智来讲。因为弱智还真要怪老爹没把自己生好。
鸠占了鹊巢,后来鸠被老鹰叼走了。然后鸠却不服了,不说自己是笨鸟,而说鹊没把巢搭好。这比笨鸟不飞孵鸟飞,还要无耻。
这是气话。但,不说气话,这个道理该怎么讲?
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钱穆
汉承秦制、清承明制,继承的都是制度。但是,制度是由人所创立和改订的。于是,伟大王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做了创新。这需要制度的演化完善,但主要是靠人事来推动。
那么,汉朝和清朝都做了创新吗?
汉朝不是向前创新,而是向后退了一步。秦朝是中央集权加郡县制,汉朝则杂糅集权分封,搞了郡国并行制。
从结果上看,这种退步是有必要的。因为始皇帝这帮人太超前,从宗法分封直接干掉了集权郡县。这是政治上的早熟。
民情大于法制、法制大于地理环境。政治必须与社会民情配套。不配套就会出问题。所以,给剧烈的质变加入一定成分的冗余,甚至搞搞倒退,也是有好处的。
秦汉之变,就是这个过程。非但秦汉如此,现代也如此。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派了一个代表团考察美国农业。代表团当时就惊呆了。咱们还在农业学大寨,而人家全是机械化,5%的农业人口养活了整个国家的人。于是,代表团给中央的报告说“靠七亿人搞饭吃的局面,应该尽快改变”、“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然后呢?中国连大寨都不学了,直接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是向前进,而是大踏步地倒退。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你能说当时的决策错误吗?
汉朝人在制度上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明清之变呢?在制度上,清朝基本照抄了明朝。但也有改变,就是用军机处和大学士取代了司礼监和大太监。仅此而已。但,这种变,不是制度之变,而是人事之变。
先说汉朝的人事之变。
所谓人事,简单理解就是:哪一拨人上台了、哪一拨人下台了。秦朝的时候,台上的都是什么人?军事贵族加知识精英。
但是,秦朝都焚书坑儒了,还哪有什么知识精英?
不用看别的,就看大秦朝堂上那七十多个参与廷议的博士,就行了。叔孙通是秦二世的博士魁首。“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但是,焚书坑儒,把他坑了吗?如果把这家伙也给坑杀了,那大秦帝国早派中央军去镇压陈胜吴广了。
所以,即便有焚书坑儒,秦朝台上的那一拨人中,还是有很大比例的知识精英。军事贵族就更别说了,王氏父子、蒙氏兄弟,妥妥的军事贵族。
而大汉朝堂,又是一拨什么人?除了一个五世相韩的张良,还不被重用,清一色的平民。西汉是一个平民朝堂。
一群平民,或者说沛丰“精英”(这个精英必须打引号),在秦朝的制度基础上,开创了一个大汉盛世。
汉朝是如此,那清朝呢?清朝的人事,是八旗贵族和一群包衣奴才。
明朝的大臣,敢抬着棺材上朝骂皇帝。然后,皇帝把大臣杀了装棺材里了吗?并没有。
怂一点儿的皇帝,直接躲起来、装听不见;硬一点儿的皇帝,直接派太监拿棍子打。
但是,清朝大臣有这个魄力吗?清朝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谁敢干出海瑞那种事情来。为什么没有?
不听话是吧?不听话就杀,杀光你们也无所谓。都不用八旗集体出场,爱新觉罗家族控制的上三旗和包衣奴才,分分钟就能把大清朝堂换一遍。
这就是大清的人事。
所以,大清的皇帝,比大明的皇帝,硬气多了。张居正搞一条鞭改革,成功了吗?没成功。但是,雍正搞摊丁入亩,为什么成功了?
除了因为雍正是皇帝,还因为雍正手里有人。这家伙完全可以甩开体制内的科举大臣,直接用自家奴才就把这事给办了。
为什么明朝有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因为明朝皇帝自己干不过大臣,只能拉着一拨太监,跟大臣斗地主。但是,能斗过吗?大臣手里面捏着俩王四个二,拆单出牌也能把皇帝怼死,你怎么斗?
看一下崇祯皇帝那个惨德性就知道了。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这家伙在紫禁城里披头散发地哭天喊地。北京都要破了、大明都要亡了,咋就没人帮皇帝出逃呢?
然后,你对比一下唐朝和宋朝。
哥舒翰兵败潼关、大唐喋血二十万,然后呢?宰相杨国忠立即组织队伍护着玄宗皇帝,出逃四川。什么大唐朝廷、什么大唐宗室,全都撇开不要了。杨国忠一心护住,保着皇帝就跑。
金兵第一次包围汴梁的时候,童贯等一众奸佞,保着宋徽宗这位官家立即开溜,把烂摊子全都留给了临危登基的宋钦宗。
而大明呢?崇祯皇帝连个护主的奸臣都没有。
这幅惨德性,清朝皇帝有吗?不管是咸丰逃承德还是慈禧逃西安,大清皇帝身边总会有一批忠臣相伴。原因就是大清的人事。有八旗在、有奴才在,不仅大臣成不了精、太监成不了精,而且皇帝一直有人保。
汉朝为什么强盛?除了制度和运气因素外,汉朝的前期人事相当厉害。这一点,看一下西汉的宰相就行了。周勃、申屠嘉的确没啥文化,但相当质朴。知道自己没啥本事,那就少管点儿事。所以,西汉这个平民朝廷,他的人事特点就一个字:静;两个字:朴素;三个字:不折腾。但这是前期,到了汉武帝就相当折腾了,但前期已经打下了基础。
清朝为什么衰落了?大清皇帝的确够硬。而够硬是因为八旗的人事。但是,如果八旗堕落了呢?后期就堕落了。不用看外患,看内乱就行了。洪秀全带着一伙广西农民,竟能打到南京称帝建国,甚至这伙人搞了一次北伐,竟然打到了天津。这时候,你只能说八旗已经烂到家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大清即便搞了洋务运动,也干不过西方列强。原因是无法实现民族国家转型。民族国家的标配是普选权。但,大清能搞普选吗?皇帝可以选不下去,但是你把八旗选下去怎么办?所以,近代中国只能一直吃亏。而原因就是大清的人事设计。但大清的这种人事设计,跟大明有关系吗?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汉朝的人事却发展和巩固了这套制度,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大秦帝国没有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而大汉帝国却做到了。这是人家汉朝人的可贵之处。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而且,也有创新。对蒙古、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大清很有智慧。但大清的人事,却真心不怎么样,最后也败在了这个人事上。但这个锅只能由大清自己背,跟人家大明一点儿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