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之所以强是因为秦朝,清朝之所以弱是因为明朝,能这样讲吗?

汉朝之所以强是因为秦朝,清朝之所以弱是因为明朝,能这样讲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2 更新时间:2024/1/26 9:17:49

自己的日子没过好,难道不该怨自己没出息,反而怨老爹没把自己生好吗?这种鬼逻辑,只能弱智来讲。因为弱智还真要怪老爹没把自己生好。

鸠占了鹊巢,后来鸠被老鹰叼走了。然后鸠却不服了,不说自己是笨鸟,而说鹊没把巢搭好。这比笨鸟不飞孵鸟飞,还要无耻。

这是气话。但,不说气话,这个道理该怎么讲?

本来政治应该分为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钱穆

汉承秦制、清承明制,继承的都是制度。但是,制度是由人所创立和改订的。于是,伟大王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做了创新。这需要制度的演化完善,但主要是靠人事来推动。

那么,汉朝和清朝都做了创新吗?

汉朝不是向前创新,而是向后退了一步。秦朝是中央集权加郡县制,汉朝则杂糅集权分封,搞了郡国并行制。

从结果上看,这种退步是有必要的。因为始皇帝这帮人太超前,从宗法分封直接干掉了集权郡县。这是政治上的早熟。

民情大于法制、法制大于地理环境。政治必须与社会民情配套。不配套就会出问题。所以,给剧烈的质变加入一定成分的冗余,甚至搞搞倒退,也是有好处的。

秦汉之变,就是这个过程。非但秦汉如此,现代也如此。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派了一个代表团考察美国农业。代表团当时就惊呆了。咱们还在农业学大寨,而人家全是机械化,5%的农业人口养活了整个国家的人。于是,代表团给中央的报告说“靠七亿人搞饭吃的局面,应该尽快改变”、“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然后呢?中国连大寨都不学了,直接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是向前进,而是大踏步地倒退。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你能说当时的决策错误吗?

汉朝人在制度上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明清之变呢?在制度上,清朝基本照抄了明朝。但也有改变,就是用军机处和大学士取代了司礼监和大太监。仅此而已。但,这种变,不是制度之变,而是人事之变。

先说汉朝的人事之变。

所谓人事,简单理解就是:哪一拨人上台了、哪一拨人下台了。秦朝的时候,台上的都是什么人?军事贵族加知识精英。

但是,秦朝都焚书坑儒了,还哪有什么知识精英?

不用看别的,就看大秦朝堂上那七十多个参与廷议的博士,就行了。叔孙通秦二世的博士魁首。“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但是,焚书坑儒,把他坑了吗?如果把这家伙也给坑杀了,那大秦帝国早派中央军去镇压陈胜吴广了。

所以,即便有焚书坑儒,秦朝台上的那一拨人中,还是有很大比例的知识精英。军事贵族就更别说了,王氏父子、蒙氏兄弟,妥妥的军事贵族。

而大汉朝堂,又是一拨什么人?除了一个五世相韩的张良,还不被重用,清一色的平民。西汉是一个平民朝堂。

一群平民,或者说沛丰“精英”(这个精英必须打引号),在秦朝的制度基础上,开创了一个大汉盛世。

汉朝是如此,那清朝呢?清朝的人事,是八旗贵族和一群包衣奴才。

明朝的大臣,敢抬着棺材上朝骂皇帝。然后,皇帝把大臣杀了装棺材里了吗?并没有。

怂一点儿的皇帝,直接躲起来、装听不见;硬一点儿的皇帝,直接派太监拿棍子打。

但是,清朝大臣有这个魄力吗?清朝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谁敢干出海瑞那种事情来。为什么没有?

不听话是吧?不听话就杀,杀光你们也无所谓。都不用八旗集体出场,爱新觉罗家族控制的上三旗和包衣奴才,分分钟就能把大清朝堂换一遍。

这就是大清的人事。

所以,大清的皇帝,比大明的皇帝,硬气多了。张居正搞一条鞭改革,成功了吗?没成功。但是,雍正搞摊丁入亩,为什么成功了?

除了因为雍正是皇帝,还因为雍正手里有人。这家伙完全可以甩开体制内的科举大臣,直接用自家奴才就把这事给办了。

为什么明朝有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因为明朝皇帝自己干不过大臣,只能拉着一拨太监,跟大臣斗地主。但是,能斗过吗?大臣手里面捏着俩王四个二,拆单出牌也能把皇帝怼死,你怎么斗?

看一下崇祯皇帝那个惨德性就知道了。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这家伙在紫禁城里披头散发地哭天喊地。北京都要破了、大明都要亡了,咋就没人帮皇帝出逃呢?

然后,你对比一下唐朝和宋朝。

哥舒翰兵败潼关、大唐喋血二十万,然后呢?宰相杨国忠立即组织队伍护着玄宗皇帝,出逃四川。什么大唐朝廷、什么大唐宗室,全都撇开不要了。杨国忠一心护住,保着皇帝就跑。

金兵第一次包围汴梁的时候,童贯等一众奸佞,保着宋徽宗这位官家立即开溜,把烂摊子全都留给了临危登基的宋钦宗。

而大明呢?崇祯皇帝连个护主的奸臣都没有。

这幅惨德性,清朝皇帝有吗?不管是咸丰逃承德还是慈禧逃西安,大清皇帝身边总会有一批忠臣相伴。原因就是大清的人事。有八旗在、有奴才在,不仅大臣成不了精、太监成不了精,而且皇帝一直有人保。

汉朝为什么强盛?除了制度和运气因素外,汉朝的前期人事相当厉害。这一点,看一下西汉的宰相就行了。周勃申屠嘉的确没啥文化,但相当质朴。知道自己没啥本事,那就少管点儿事。所以,西汉这个平民朝廷,他的人事特点就一个字:静;两个字:朴素;三个字:不折腾。但这是前期,到了汉武帝就相当折腾了,但前期已经打下了基础。

清朝为什么衰落了?大清皇帝的确够硬。而够硬是因为八旗的人事。但是,如果八旗堕落了呢?后期就堕落了。不用看外患,看内乱就行了。洪秀全带着一伙广西农民,竟能打到南京称帝建国,甚至这伙人搞了一次北伐,竟然打到了天津。这时候,你只能说八旗已经烂到家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大清即便搞了洋务运动,也干不过西方列强。原因是无法实现民族国家转型。民族国家的标配是普选权。但,大清能搞普选吗?皇帝可以选不下去,但是你把八旗选下去怎么办?所以,近代中国只能一直吃亏。而原因就是大清的人事设计。但大清的这种人事设计,跟大明有关系吗?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汉朝的人事却发展和巩固了这套制度,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大秦帝国没有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而大汉帝国却做到了。这是人家汉朝人的可贵之处。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而且,也有创新。对蒙古、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大清很有智慧。但大清的人事,却真心不怎么样,最后也败在了这个人事上。但这个锅只能由大清自己背,跟人家大明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更多文章

  • 汉朝最低调的皇帝,一辈子没干大事,后世却称他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最厉害的皇帝排名,汉朝的24位皇帝的排名,汉朝有哪些出色的皇帝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汉文帝刘恒来回答!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上面有哥哥,在汉高祖去世的时候,这些哥哥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的。所以刘恒注定了只能成王不能成帝!俗话说的好,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一个好皇子,刘恒有没有想过坐上皇位,在心里肯定是想过的!但奈何哥哥们都在,这个想法也成为了幻想!但是,一个女人让刘恒

  • 曹操的特殊爱好,专爱抢人妻,却因得到这个美女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生平的三大爱好,曹操,曹操的爱好是什么意思

    曹操这个人的确比较好色,家里大大小小的老婆一共有15个,这其中还有不少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所以民间也一直流传着曹操有人妻癖。历史记载流传下来的曹操所抢的老婆一共有三位,分别是吕布旧部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尹氏、张绣的婶婶,也就是张济的老婆邹氏。其他无名无姓无从考证的咱就不提了,咱就详细讲

  • 刘备称帝前,那些反对他的人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称帝一共几年,刘备为何50多岁才称帝,刘备称帝时实力有多强

    前期,一些人正是看中了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才汇聚到刘备身边,且这些人曾经都希望刘备能够恢复汉室,他们也根本也没有想过刘备也能僭越称帝。故而,直到刘备称帝的那一刻,他们才恍然大悟。改朝换代,一些忠于旧朝的蜀汉老臣自然不满,所以当刘备称帝时,一些人就专门站出来反对,这三位就是当时的代表。反对刘备称帝的三

  • 李广、赵高和关羽,三个被高估的历史人物,作用不大却名震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和李广谁厉害,李广历史真实评价,李广 关羽

    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成为历史人物的,往往都不是高估而是被低估。因为相对坐标不同,我们是以几千年的大尺度去批评;而古人则是以几十年的小尺度去战斗。所以,能战斗成历史人物的,不仅要出类拔萃,而且还得有好运气。能留下名字的,都可以看做是历史人物。即便是小人物,如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因为裹挟进了大事件

  • 为何曹操的儿子都特牛,阿斗却是笨蛋?背后隐藏的规律现在还适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的儿子为何叫阿斗,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曹操和阿斗的关系

    一个问题:同样是枭雄,为何曹操、孙坚的儿子都特牛,刘备的儿子却是笨蛋?聊这件事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不怎么搞笑的段子。说曹操、孙坚、刘备参加家长会的时候相遇。曹操拿着曹丕的试卷得意洋洋的说:看,吾儿数学考了90分!孙坚冷哼一声,拿出了孙策的试卷:吾儿数学考了100分!刘备:云长是我兄弟!曹操又拿出曹

  • 步兵对骑兵创造的最强战绩,统帅如战神降临,却遭汉武帝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组建骑兵夺取哪两个地区,汉武帝时期骑兵装备,汉武帝骑兵

    那么历史上,光靠步兵对战骑兵创造过的最强战绩是哪一场战役呢?时间我们得说回公元前99年,也就是天汉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出征匈奴。汉武帝亲们应该都非常熟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五位皇帝之一。汉武帝是干了所有亡国皇帝都干了的事儿却没有亡国的皇帝,当然,锅都甩给他的后世子孙了。他的后世子孙中

  • 为什么孙策死后,周瑜甘愿辅佐孙权,而没有谋权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死时周瑜在哪儿,孙权和孙策哪个和周瑜关系最好,孙权孙策和周瑜的关系

    有人说,周瑜不谋权篡位,是自身没有实力,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像周瑜这样的豪族,家底一定雄厚,若想夺权,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周瑜不想夺权,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夺权的举动,孙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实就已经认定孙权为江东之主了。其这么做,自然也就无需有僭越之心了。孙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他们二人情同手足,像周

  • 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的君主都是什么结局?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主要靠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都是哪几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维持了多久

    秦始皇在亲政后,就逐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当时,他将主要目标放在三晋身上,因为三晋与秦国接壤,且占据中原腹心之地,所以它便成为了秦国的首选攻击目标。秦国统一六国消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三晋之中的韩国。韩国势微,经过上百年战争的内耗,战国末期,韩国仅剩一郡之地。韩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韩安,此人没有韩昭侯那

  • 秦始皇祖坟发现一大堆“柏木”,专家:超前科技,价值堪比兵马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兵马俑外观,秦始皇坟墓考古图片,秦始皇坟墓构造

    那么这座古墓到底是谁呢?其实它和秦始皇嬴政有着莫大的关系,它是秦始皇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景公,而这座墓葬就是震惊国内外的秦公一号大墓。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知道1974年的时候考古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而考古专家并没有因此而甘心,还想要继续的发掘出更多的历史遗迹,比如就想找

  • 改变三国基本格局的一年,这一年开始,三足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什么时候开始三足鼎立,三国鼎立形势分析,现今的三国鼎立局势

    建安二十五年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而随着这一件大事的结束,无数的名将也纷纷离世,它就是襄樊之战。建安二十四年上半年,刘备麾下的大将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他水淹七军,俘杀庞德,大败曹操主力。不过,就在关羽志得意满的时候,东吴的孙权却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面临两线作战,最终大败亏输。襄樊之战结束后,三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