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赵高和关羽,三个被高估的历史人物,作用不大却名震千古

李广、赵高和关羽,三个被高估的历史人物,作用不大却名震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47 更新时间:2024/2/15 3:53:02

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成为历史人物的,往往都不是高估而是被低估。

因为相对坐标不同,我们是以几千年的大尺度去批评;而古人则是以几十年的小尺度去战斗。所以,能战斗成历史人物的,不仅要出类拔萃,而且还得有好运气。

能留下名字的,都可以看做是历史人物。即便是小人物,如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因为裹挟进了大事件,算是运气出奇得好。

那历史人物有啥评价标准呢?

之所以成为历史人物,无外乎两个“是因为”:一个是因为建设,贡献极大;一个是因为破坏,毁灭极大。

那就从这个标准出发,找一些名望大得不得了,而实际可能却可有可无的人。

1.李广算一个,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司马迁

李广的破坏主要针对匈奴,而李广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大汉。但是,把李广拿去,大汉还是大汉,匈奴还是匈奴,只不过了少了一个飞将军。

因为李广对大汉的贡献,没有大到在某个时期非他莫属;而李广对匈奴的破坏,也没有大到在某个时期缺他不可。

不应该黑飞将军,但主要是因为李广的名声实在太大,大得已经超越了他的建设和破坏。

那为什么李广又如此出名呢?

原因是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写得实在太好了。

2.赵高算一个,之所以出名是为亡秦背了锅

始皇帝病逝沙丘,于是李斯与赵高篡改遗嘱,杀长子扶苏立幼子胡亥

后来,足够狠辣的赵高,又把李斯杀了,再把胡亥杀了。

所以,秦朝灭亡,全是因为这个死太监。

赵高的破坏力实在太大,他玩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

真得是这样吗?

真得不是这样。

始皇帝活着的时候,赵高犯了罪,差点儿被大臣蒙毅给按律杀掉。是始皇帝枉了一次法,才救了他的命。所以,始皇帝在,赵高可能很受宠,但只是受宠,敢瞎折腾,朝堂官员就能把他处死。

始皇帝死的时候,秦帝国里,谁的权力最大?当然是李斯。即便二世胡亥登基称帝,大秦的权力核心仍然是李斯。原因就是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太大,大得让后世的皇帝都羡慕嫉妒恨。

以武力定章程的战国乱世,总能看到的是:丞相动不动就把大将军给弄死了。而很少见到的是:将军造反、清君侧,然后加九锡、上位。

原因就是将军们没法做大,因为有丞相看着。即便建灭国之功的将军,也抵不过丞相。他们连朝堂都威胁不到,就更别提杀皇帝、换皇帝了。

所以,即便始皇帝死、即便二世胡亥继位,赵高也只能是配角,真正的男一号是李斯,男二号是胡亥。只不过后来胡亥把李斯给收拾了,赵高才逐渐崛起。

但无论赵高崛起与否,也无论赵高毁灭与否,都挡不住秦帝国的亡国大势。赵高的破坏性,是被严重夸大了。他背不起秦帝国灭亡这口大锅。

3.关羽算一个,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夹在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

必须得承认关羽很有个性,但是关羽的破坏力和建设性,与他的名声真得很难相称。

关羽打仗很厉害吗?

关羽打仗很厉害,这是真的。樊城之战,已经打得枭雄曹操准备迁都了。原因就是曹操没有打赢关羽的信心。

但是,樊城之战后关羽走麦城,彻底从历史的舞台消失了,也就是关羽刚刚到达人生的顶峰,就领了盒饭。

所以,关羽对曹操的破坏性,没那么大。他可能有这个能力,但没机会施展。

至于斩华雄、斩文丑颜良,斩这个斩那个,都是《三国演义》里瞎编的。真正的两军交战,根本比不了将军武功,比得是筹算和指挥。

你能带着十万大军,也就是刘邦自谓的点兵十万,你就是难得的大将。

乱军中取敌将首级,这是百夫长干的事,而且都是意淫想象。因为难度系数不是一般得大,即便拿把狙击步枪穿越到古代,也干不成这种大事情。

关羽守荆州,没守住。所以,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设计,基本破产。最要命的是关羽没有搞好与东吴的关系。

让你镇守一方,你却两面树敌。刘备还不如把刘禅派过去,至少知道管孙权叫声舅舅,总不至于孙刘两家彻底撕破脸。

所以,关羽对刘备的建设性,也不大。刘备就是仁义,所以不仅不骂人反而要为关羽报仇。要是换了曹操,孟德大人肯定得说一句:云长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夏侯渊兵败,曹操就是这样评价的)。

4.总结:按照这个标准去挖掘还有很多,但不列举了,得谈问题

这些人建设上没那么大的贡献、破坏上没那么大的威力。

但是,名声咋就那么大,而且大得让同时代的人羡慕嫉妒恨。

运气,很重要。

你的业务表现,你说了算,一个打十个、一个打一百个,都可以,由你做主。

但是,你的成功、你的名声,得由我们说了算、得由群众说了算、得历史后来人说了算。

而我们、群众以及历史后来人,给你多大的名声,是因为我们的需要,而不是因为你的业务表现。

司马光就是跟李广关系好,李广很悲剧,司马迁也顾影自怜,写得是李将军、说得却是司马公。

写李广,司马迁抒发的是一种情怀: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李广只是故事,情怀才是核心。司马迁成功了,他的伤春悲秋借着李广,悲穿了千古,李广成为一种符号。这个符号不仅有飞将军,还有司马迁“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的疑问。

赵高,就得为秦亡背锅。因为总得找个坏人,没坏人怎么可能有坏事。

秦朝为什么亡了?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

但,秦人咋就不施仁义了?始皇帝横征暴敛,但他早死了;二世胡亥胡作非为,这个对,你说啥就是啥吧。

那丞相李斯呢?篡改遗诏,好像李斯也就这个罪了。至于其他,李斯可不是奸相,也不是笨蛋,道德上的瑕疵也不够大。

总得为秦帝国的灭亡找个脸厚心黑的家伙吧,也就是得找一个坏人。这个时候,赵高就是绝佳选择。

因为赵高是个太监,太监是个大坏人,于是士大夫们可以尽情抒发对太监的各种愤恨,太监都不是好东西,从古至今都如此。

但是,太监是代表皇帝的,太监之所以敢猖狂是因为皇帝撑腰,太监能干的事都是因为皇帝支持,而且就是皇帝想干的事。

而皇帝与丞相、皇帝与朝堂、国家领袖与政府领袖,是个千年死纠结。而大臣又不能直接骂皇帝,所以只能骂太监,那就从赵高开始骂吧。

关羽呢?

居庙堂之高的人,受挫折了,可以拿李广伤春悲秋了,还可以大骂一顿太监们。但是,处江湖之远的人呢?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咋办?我们也得找一个符号吧。

所以,关羽出现了。

跟曹操有交集,被曹操敬重;跟刘备有交集,刘备的拜把子兄弟;跟孙权有交集,差点儿结为亲家。关羽想不出名都不行。所以围绕关羽的点点事迹就开始造故事,于是就有了一种“义”的符号。而老百姓和江湖中人,就可以拿着这个符号,来安贫乐道和行走江湖了。

或是出于抒发某种情怀的需要,或是出于找一个坏人的需要,或是出于找一种寄托的需要,所以有些历史人物也就成了历史大人物,而且大得可怕,大得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一种隐喻情怀。而与他们的真实人生相比,确实是被高估了。

更多文章

  • 为何曹操的儿子都特牛,阿斗却是笨蛋?背后隐藏的规律现在还适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的儿子为何叫阿斗,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曹操和阿斗的关系

    一个问题:同样是枭雄,为何曹操、孙坚的儿子都特牛,刘备的儿子却是笨蛋?聊这件事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不怎么搞笑的段子。说曹操、孙坚、刘备参加家长会的时候相遇。曹操拿着曹丕的试卷得意洋洋的说:看,吾儿数学考了90分!孙坚冷哼一声,拿出了孙策的试卷:吾儿数学考了100分!刘备:云长是我兄弟!曹操又拿出曹

  • 步兵对骑兵创造的最强战绩,统帅如战神降临,却遭汉武帝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组建骑兵夺取哪两个地区,汉武帝时期骑兵装备,汉武帝骑兵

    那么历史上,光靠步兵对战骑兵创造过的最强战绩是哪一场战役呢?时间我们得说回公元前99年,也就是天汉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出征匈奴。汉武帝亲们应该都非常熟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五位皇帝之一。汉武帝是干了所有亡国皇帝都干了的事儿却没有亡国的皇帝,当然,锅都甩给他的后世子孙了。他的后世子孙中

  • 为什么孙策死后,周瑜甘愿辅佐孙权,而没有谋权篡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死时周瑜在哪儿,孙权和孙策哪个和周瑜关系最好,孙权孙策和周瑜的关系

    有人说,周瑜不谋权篡位,是自身没有实力,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像周瑜这样的豪族,家底一定雄厚,若想夺权,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周瑜不想夺权,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夺权的举动,孙策死的那一刻,周瑜其实就已经认定孙权为江东之主了。其这么做,自然也就无需有僭越之心了。孙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他们二人情同手足,像周

  • 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的君主都是什么结局?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主要靠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都是哪几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维持了多久

    秦始皇在亲政后,就逐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当时,他将主要目标放在三晋身上,因为三晋与秦国接壤,且占据中原腹心之地,所以它便成为了秦国的首选攻击目标。秦国统一六国消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三晋之中的韩国。韩国势微,经过上百年战争的内耗,战国末期,韩国仅剩一郡之地。韩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韩安,此人没有韩昭侯那

  • 秦始皇祖坟发现一大堆“柏木”,专家:超前科技,价值堪比兵马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兵马俑外观,秦始皇坟墓考古图片,秦始皇坟墓构造

    那么这座古墓到底是谁呢?其实它和秦始皇嬴政有着莫大的关系,它是秦始皇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景公,而这座墓葬就是震惊国内外的秦公一号大墓。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知道1974年的时候考古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而考古专家并没有因此而甘心,还想要继续的发掘出更多的历史遗迹,比如就想找

  • 改变三国基本格局的一年,这一年开始,三足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什么时候开始三足鼎立,三国鼎立形势分析,现今的三国鼎立局势

    建安二十五年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而随着这一件大事的结束,无数的名将也纷纷离世,它就是襄樊之战。建安二十四年上半年,刘备麾下的大将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他水淹七军,俘杀庞德,大败曹操主力。不过,就在关羽志得意满的时候,东吴的孙权却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面临两线作战,最终大败亏输。襄樊之战结束后,三国的

  • 若没有这三大地方势力帮助,刘秀根本没机会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登基之地,有关刘秀的资料,刘秀是怎么登基的

    汉光武刘秀麾下有三大集团,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例,这些汉初名将也多来源于这三个集团之中。云台二十八将中,河北集团的将领人数最多,其一度影响了刘秀的决策。刘秀河北集团的将领主要包括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王梁、盖延、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等十二人,像河北真定王刘扬,曾经也为河北集团成员之一。河

  • 一代贤帝王莽为何被黑几千年?没人黑他,王莽真心不算千古贤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朝王莽,王莽是长安王莽村人不,王莽算不算民选的皇帝

    所以,白居易说“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不够,你根本分不出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没篡汉的时候,王莽谦恭着呢。但谁能想到王莽成了篡汉贼子?篡汉了,野心暴露了。所以,只有时间够了,王莽才能被证明是个大坏蛋。但是,白居易的这个“辨材须待七年期”的方法论,也有问题。简单说就是“七年期”远远不够。即便再给更长的时

  • 河南古墓发现曹操遗骸,DNA检测后,专家:曹操可能不姓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的墓发现幼年曹操的尸骨,曹操的墓考古,曹操墓中的未解之谜

    那么曹操为何会姓曹呢?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说小编怎么会问这么白痴的问题,自然是曹操的爸爸姓曹,所以他也姓曹了。其实事情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曹操的身世很特殊,当年他有个干爷爷姓曹,所以他也姓曹了。关于曹操的身世和姓氏一直都是个谜。200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勘探后考古

  • 假如关羽不丢荆州、马谡不失街亭,刘备能够实现三国归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不失荆州刘备能统一天下吗,马谡不丢街亭会怎样,关羽假如不丢荆州刘备会统一天下

    三国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这时候,打仗已经不是打猛将、打精兵,而是打钱粮。简单说,谁有钱、谁能笑到最后,谁也就能统一三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的统一攻略是:派一上将军自荆州向宛、洛;刘备自益州出秦川。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