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权,他能打败司马懿吗?

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权,他能打败司马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94 更新时间:2024/2/22 21:34:44

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

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

可以说,在政变的关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曹爽全占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天时

司马懿的确发动政变了。但问题是司马懿为什么不在抵抗蜀汉的关中发动政变,也不在剿灭公孙渊的辽东发动政变?抵御蜀汉、征伐辽东,司马懿可是手握重兵啊。

因为辽东和关中都不是首都。要发动政变,一定要选在首都;在关中和辽东发动“政变”,那是割据造反。司马懿割据造反,曹魏朝廷一巴掌就能他呼死。

那在首都有什么区别吗?因为首都是政治中心。只要成功,司马懿便能接管曹魏的整个权力系统和道义合法性。但这一切的关键点是曹魏皇帝曹芳。然并卵,曹芳恰恰不在首都洛阳,而是捏在曹爽手里。

春,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

别说皇帝曹芳不在首都洛阳,就是曹氏宗族的主要掌权派,也没在首都洛阳。政变,第一是摧毁旧的权力系统,第二是建立新的权力系统。因为在首都,这一切都好办。同时,还因为在首都,所以顺手也把道义的合法性薅住了。

但是,只要皇帝不在,那一切都免谈。首先是旧的权力系统没法摧毁,曹爽活得好好的,而且曹爽的骨干人马也活蹦乱跳。其次是这个道义的合法性,首都之所以是政治中心,是因为皇帝这个国家领袖和朝堂这个中央政府都在首都。但皇帝不在,你这个政治中心就要打折50%。

就天时这个因素来说,谁更有分量?肯定是曹爽,只要捏住了皇帝,曹爽便可以挟天子以令不臣。曹芳一到诏书,司马懿就是乱臣贼子。

其次是地利与人和

这两个就没必要拆着说了。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就把这两个因素全给带出来了。这个人是桓范,这件事是桓范出逃。

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

司马懿的政变操作,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因为他把同盟找错了。政变突起,立即抢权,重点是抢禁军军权。曹魏禁军分掌在中领军、中护军、中都护等几个高级将军手中。一般以中领军最重。司马懿抢权成功之后,就要把权力放在自己人手里。但他把人找错了。中领军这么重要的位置,竟给了大司农桓范。这个操作也没谁了。

司马懿凭啥政变?什么阴养死士、什么装病装死,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的手中,也捏着一支禁军。

曹爽是不是脑子有病?竟让司马懿掌握了一支禁军。他就是脑子有病,正常人都不会这么操作。曹爽当了老大之后,立即死命欺负司马懿。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向司马懿的关中军团掺沙子。但掺起来费劲。

于是,司马懿跟曹爽说:你也别费劲了,我直接把关中军团给你得了。我老了、也不想斗了,但我儿子还年轻啊,总得培养一下吧。于是,作为政治交换,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就被任命为中护军、掌了一支禁军。这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最硬底牌。

曹爽之弟曹羲任职中领军,但没啥用,因为他跟着曹爽一起出城扫墓了。然后,司马懿竟要把中领军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桓范。而桓范呢?桓范的操作也是神奇,直接抛出洛阳,向曹爽投降了。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

桓范一跑,司马懿就傻眼了。史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这是啥意思?之所以冒险发动政变,主要是因为曹爽是个二百五。但桓范不是啊,桓范不仅不是傻子,而且还是智囊,也是官场老油条。但这个智囊却跑到曹爽一边了。

桓范这个老江湖,当即就指出了司马懿的本性:这家伙要么不干、要干就往死里干,曹爽你们不会有退路。同时,他还指出了司马懿政变的致命要害,那就没控制住皇帝。所以,桓范直接建议曹爽跟司马懿死磕,而且咱们有皇帝,完全能磕得过。

这就是人和了。

桓范出逃,说明司马懿并没有百分之百地控制曹魏朝堂。而桓范完全可以辅助曹爽平定政变、夺回权力。然并卵,曹爽是个草包。一众曹氏权贵也“俱不言”,没主意了、不说话了,关键是怂了。政变这种大阵仗,以前就没见过。

但是,不要紧。桓范继续鼓动,一定要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给这群废物讲清形势。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你曹羲是中领军啊,中领军的别营在城南、洛阳典农的屯田部队在城外,咱们有军队。而许昌也没多远,那里是武器库啊,咱么有武器。关键是我桓范逃跑的时候,也没落下大司农的印章,皇帝曹芳发诏、大司农出令,咱们还有粮食。

城南别营、洛阳典农、许昌武库,以及天下粮草,这可以算地利了。或者说,这也是要害关键点上的硬实力天时。

最后,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也抵不过主公的“英明”

形势分析完了,你再看司马懿拿啥跟曹爽斗?

皇帝在曹爽手里,司马懿手中只有一个郭太后。但皇帝他妈也不如皇帝好使啊。司马懿手中捏着朝堂,但捏着硬权力的曹氏骨干可全在曹爽这边儿。关键是朝堂出了叛徒,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桓范都跑了,还有多少人想跑?只不过司马懿把城门封了,他们跑不出去。

但是,曹爽草包,整个权力中枢的曹氏宗族集体草包。

你这就没法玩了。任凭桓范把吐沫星子都吐干了,老曹家哥几个死活不说话。关于利弊分析,曹爽犹豫了一整夜,最后的拍板竟是我投降。

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这时候,桓范哭死的心都有了。自己本想改换门庭,然后富贵逼人,结果却改投了一群猪。而自己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司马懿这种狠人,绝不会给曹爽东山再起的机会,肯定是往死里整,而桓范自己也会跟着陪葬。

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最后,就如桓范所料,司马懿没有放过曹爽这伙人,也没有放过他,统统灭族。那么,曹爽为什么就那么蠢?他看不出形势吗?

看不出,死活也看不出。而且,曹爽的蠢,司马懿一伙人心知肚明。但史书记载出了分歧。

晋书记载:

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必不能用也。”

跟司马懿一起发动政变的蒋济立即就慌了:智囊跑了,这可怎么办?司马懿则不急不慢:驽马恋栈豆,曹爽这个蠢货一定不会用桓范这个智囊。

而《资治通鉴》的记载却完全调了个个儿: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司马懿慌了,反倒是蒋济说出了“驽马恋栈豆”。

那我们该信谁?

最好信《资治通鉴》。一个原因是司马光离晋朝更远,他没必要拍司马懿的马屁,所以更公正。另一个原因是司马光选择史料的原则是用早不用晚,应该是选了比《晋书》和《三国志》更早的史料记载。那时候,司马家还没成帝王家,所以更客观。

但,无论史料是怎么记载的,能够得出两个确定的结论:

一是高平陵之变不是司马懿和司马家的单独操作,而是整个曹魏朝堂的集体造反。

政治大形势上看,是豪族集团向宗室集团的挑战;权力微操作上看,曹爽这家伙不仅智商跌破下线,而且人设引发公愤。

桓范跟曹爽是同乡,所以才被尊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以范乡里老宿,於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但是,同乡关系只能保证桓范不被曹爽欺负。整个曹魏朝堂,全被曹爽欺负了一遍。但是,这家伙却谁也没整死,欺负你就够了,但不会欺负死你。这就拉仇恨了。所以,造曹爽的反,不是司马懿个人意志,而是大臣们要造辅政大臣的反。像蒋济这种四朝老臣都参与进来了,你就说曹爽的人设有多差吧。

二是司马懿这伙人之所以敢冒险政变,就是因为知道曹爽这家伙宗室要多蠢有多蠢。

常听的一句话:不是非要当官儿,而是不想让笨蛋管着自己。下面是一众豪族精英,上面是一群宗室蠢猪。就是这么个局面,豪族大臣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而曹爽这个笨蛋,还没事找事的各种欺负人。

如果上面是个李林甫呢?想造反也不敢造反,智商不如人家,也就不造反了。但,这伙大臣心知肚明:宗室就是一群猪,于是有恃无恐了:还打不过一群猪吗?还有司马懿这个大统领带头儿,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司马懿占了洛阳之后,朝堂立即就能派出人去忽悠曹爽。甚至,说客们指着洛水发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

所以,曹爽当时不是交不交兵权的问题,而是只要狠一点儿,那司马懿完全没有胜出的机会。但是,司马懿一伙人都是权场老油条,而曹爽一伙人则是真正的“肉食者鄙焉能谋”。

更多文章

  • 关羽的实力就是爱偷袭?看看关公徒弟的实力就知这答案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史关羽实力有多强,历史上关羽的真实实力,正史中的关羽打仗能力

    关羽被徐晃击败,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而且刘备在颜良那说起过关羽,颜良正欲问时被关羽用刀刺于马下典型的偷袭,不偷袭关羽有可能像徐晃那样二十回合被颜良击败,文丑击败张辽和徐晃联手,关羽亲自说过张辽武艺不在关张之下,以关羽狂傲的性格说得必是实情,关羽不偷袭估计和徐晃联手也会被文丑击败。要说车轮战,关羽斩

  • 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伐吴带上诸葛亮会怎样,历史上诸葛亮赞成刘备伐吴吗,诸葛亮没有帮刘备打东吴吗

    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最黑暗的一年,因为汉中大捷不久之后,关羽就兵败被杀,荆州丢失,眼看刘备有机会北伐曹魏,一统天下了,却被孙权釜底抽薪,打落凡尘,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 嫁到匈奴后,王昭君有着怎样的悲惨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昭君嫁到匈奴是今天的哪里,王昭君嫁到匈奴后过着怎样的生活,王昭君嫁单于原因

    王昭君大约在公元前54年出生,于公元前19年去世。她出生于当时属于南郡——今天属于湖北省的秭归,和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是同乡。昭君是平民出身,她的父亲王襄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亲还是尽力地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在昭君十四五岁时,她已经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天生丽质,很快就

  • 《美人心计》吕后母子比起薄姬母子到底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人心计薄姬和吕后的关系,吕后与薄姬,美人心计吕后捂死的谁的孩子

    剩下可能威胁吕后母子地位的就只剩下薄姬母子。薄姬母子虽远在代国,但是吕后却不得不妨,当年薄姬自请带儿子去偏僻的代国,甚至不惜自毁容貌。如此可怕的心计,连自己都能下得去手,吕后自然非常忌惮。实际上,薄姬的确非常有野心,就在吕后选择对她的儿子刘恒下毒手时,她与吕后就已经是血海深仇,势不两立了。至于为什么

  • 战国机会最好的列国,真不是大秦,可惜得了一种病,无缘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各个时期的列国实力大排名,战国列国的实力,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看战国争雄时期,楚国的国土面积最大,在楚国最鼎盛时期,它的疆域涵盖了现在中国华中以及华东地区大部分地方,面积远远大圆其余山东列国。这么大的领土疆域怎么来的?当然是打来的,我们春秋列国之争还是讲道义的,两个国家打架一方认输赔点款割点地,胜利者就高高兴兴吃着火锅唱着歌就回去了。但

  • 曹操为什么不能实现天下一统?人改变不了局势,只能顺势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曹操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关于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问题

    这就是大势,曹操就是再强,也无法逆天改命,只能认命。但是,曹孟德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他的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01.天下没有统一的法统法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并不是现代政治学有了之后才有的。它一直存在,且一直在发挥着作用。简单说,法

  • 来自汉朝的宦官,发明一样东西,推动人类文明百年,却饱受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的发明,汉朝宦官叫什么名字,历史上东汉的发明都有哪些

    欧美人民为什么要抢购卫生纸呢?这我们不知道,估计是为解决文明的。当然,纸除了可以用来解决文明,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记录文明。那么这样看来,纸对于文明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没有纸那么我们很可能不知道祖先他们在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时候究竟都干了些什么。那么继续按照逻辑推荐,纸对记录世

  • 为什么小时候喜欢项羽、长大了喜欢刘邦?因为你已经成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和刘邦的友谊,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项羽和刘邦谁更符合英雄气质

    所以,项羽的叱咤喑呜,撩动了那个自认为无限可能的青春期;而刘邦的委屈求全,共鸣了此时懂得世事维艰的而立不惑。01.生当人杰、死亦鬼雄,项羽尽逞英雄豪情青春期的边缘系统已经长成,但前额叶皮质还没成熟,所以总是情绪大于理性。甚至,本应供应大脑的血液总会流入那个比大脑更能制造快感的地方。于是,青春孟浪,就

  • 刘邦:我为你安排了四条活路,戚夫人:算了吧,结果被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为戚夫人留下四条后路,刘邦的妃子戚夫人下场,刘邦初见戚夫人

    跳出一身好舞,在音律方面也是特别的出色。戚夫人的音律古色让旁人无不为她折腰。出身尊贵的她,从小就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但是同其他的皇室女子完全不同。根据《戚伯著碑》不难发现,戚这个姓氏大有来历,和其祖孙林父因密不可分,在当时建功之后被封戚邑。戚夫人受刘邦宠爱长达10年之久,哪怕是战火纷飞的战场,戚夫人也

  • 诸葛亮有后人么,现在还有没有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后代有哪些,诸葛亮到现在有后代吗,诸葛亮的后人都是谁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据可查的。村子里保留着一份1947年修订的、由陈果夫撰写序言的《诸葛氏宗谱》,其中详细记载了诸葛亮后裔的迁徙情况。据这份宗谱记载,琅琊诸葛氏是秦末农民义军将领葛婴的后人,后改姓诸葛。汉元帝时期,其先祖诸葛丰为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母亲为章氏,生有三男两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