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纵横捭阖》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纵横捭阖》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4/2/6 14:14:06

东周五百年,一半儿看《春秋左传》,一半儿读《战国策》。《春秋左传》前文已表不再赘述,《战国策》嘛,与其说是史书倒不如说是纵横语录。“舌客”们的尔我诈虽有悖儒家“主旋律”,却惟妙惟肖地记录了一个纵横捭阖的战国。咱就来看看这《战国七雄,纵横捭阖》。

先看文言:

[var1]

再看详解:

五霸既灭,战国谋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春秋时小国林立,虽乱却总有个霸主,“尊王攘夷”是时代主题。可到了战国,权威无存,七雄并立,国际上就只凭实力说话。于是破旧立新、变革图强成为这二百四十年的大势。诸侯思变激发了诸子思辨,几乎与古希腊同时,战国上演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

《战国策.赵二》云“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七国中的秦、楚、燕是老队员,韩、赵、魏、田齐是新选手,而晋和姜齐两位周朝元老却out 了。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篇。

[var1]

“三家分晋”是公元前403年的头条。故事要从春秋初年说起——晋国的曲沃武公凭武力夺位,坏了宗法规矩。临死前告诫儿子晋献公:自家人要提防,外姓人更可靠。结果晋国公族被杀了个干净。谁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姓公族凋敝,外姓“六卿”崛起。

到了春秋末期,赵、韩、魏、智四家权倾朝野,甚至可以废立国君。公元前455年,四家之首的智伯率韩、魏攻赵氏,引汾水围灌晋阳城。晋阳“沈灶产蛙,民无叛意”。《资治通鉴》记载智伯视察水情,得意道:“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此话一出可吓坏了旁边牵马驾车的魏桓子韩康子,桓子肘了一下康子,康子碰了碰桓子的脚,二人会意:没准儿下一个被灌就是自家城池呀。站在一旁的谋士絺疵看出二子叛意,提醒智伯,智伯刚愎自用不听劝。于是剧情反转,韩、魏与赵襄子合谋,反灭智氏,共分其地。此战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var1]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智伯惨死,脑袋被赵襄子做成了酒壶。智家的死士豫让忠心不二,不惜自毁面容“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去刺杀赵襄子为主报仇。几次三番行刺未遂,倒是把赵襄子给感动了。于是把自己的衣服给豫让扎了几个窟窿,成全其一片忠心。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卒,晋地尽入三卿之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前375年,三家灭晋,战国七雄的历史格局形成了。

[var1]

公元前379年齐国股权转让,田氏鸠占鹊巢,取代姜姓做了BOSS,史称田氏代齐。其中原委还要从陈完说起。陈完,陈厉公的儿子,避祸投奔了齐桓公,做了齐国“工正”管理工程建设,芝麻大点儿官。此后陈氏改为田氏,经历了四五代渐成齐国重臣。

据《左传》记载,齐景公时赋厚刑重,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田乞却很会收买人心,《田敬仲完世家》说他收赋税用小斗,发福利用大斗,老百姓得到实惠,于是“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就连齐国名臣晏婴都感慨到:“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

[var1]

后来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控齐国朝政。又经田盘一代,齐国朝堂已尽入田氏囊中。齐康公即位后“淫於酒妇人,不听政”。被国相田和流放海岛,自生自灭。田和遂向天子申请成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姜齐绝祀,齐国股权转让完成。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历史的进步。晋与姜齐两个周朝元老都是保守势力,在战国这个大变局时代,对新形势的适应力不及秦楚等后发国家。所以在乱世春秋尚能勉强一霸,而在适者生存的战国时代就无法苟延残喘了。

更多文章

  • 吕不韦,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不韦是个什么样的人,吕不韦的成功之道,吕不韦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宏伟的政治抱负,使他不断向前。[var1]吕不韦他虽然出身于平民阶层,但是他有着极为博大的天下胸怀,认为大丈夫生在世间,怎么能够碌碌无为寂寂无名呢?况且在春秋战国那个大时代如果你不站在风口浪尖上搅弄风云,那么只有被滔天巨浪所淹没。正如他所说,“种田一本10利,经商是一本万利,做官可是一本巨利。

  • 蔺相如献技让和氏璧完璧归赵,一度被传为美谈,学者:愚蠢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谁顾全大局,蔺相如完璧归赵评述,蔺相如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

    外交规则中有一句箴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事实上许多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建于这个规则之上,不同的时期采取最合适的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同样也许许许多多的外交事件,譬如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等。其中蔺相如的出使秦国,把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

  • 秦国灭六国过程中,最难打的和最好打的,分别是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灭六国哪国最惨,秦国能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秦国能打灭六国吗

    [var1](秦灭六国地图)一、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赵国。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赵国在战国后期,是除了秦国以外,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却说它“本该最容易打”呢?其实,我说的是长平之战之后的赵国。长平之战,赵国一共损失了45万人,国内的青壮男子,几乎被杀得干干净净。剩下的,都是不到18岁,以及4

  • 商鞅变法为何让秦人和六国之人如此憎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变法对六国的影响,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酷刑因为刑具昂贵,使用的机会不多。可是又因为血腥残酷,威慑力极大,可以起到很好的杀鸡儆猴的作用,往往用于十恶不赦之人身上。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很快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那么,秦人为什么对商鞅如此仇恨,非要用如此残酷的刑罚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呢?商鞅变法到底为何让秦人和六国之人如此恐怖

  • 真的是因为秦始皇仁慈手软,才让六国旧贵族复辟毁灭大秦帝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不死大秦会灭亡吗,秦始皇晚年能保住大秦江山吗,怎样看待秦始皇治理下的秦朝

    虽然秦始皇对于自己的功绩百般的夸赞,甚至坚信自己所创建的帝国十分的满意,认为它会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样子持续发展壮大。可事实上在他去世15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帝国就覆灭了,对于秦二世短命而亡的原因一直也是众多历史爱好者重点关注的问题。[var1] 秦始皇为历史带来的改变 回顾历史,秦始皇的出现的确让我国的历

  • 商鞅被行刑时,为何秦国百姓都欢呼雀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统一后对商鞅的评价,商鞅在秦国是什么地位,商鞅在秦国经历

    [var1]第一法家是提倡酷刑的,商鞅当秦国国相时,用刑的手段就十分残酷。他曾亲自前往国都附近的渭水(河名)处决一大批罪犯,行刑结束后,他让人把犯人的尸体全都丢进了渭水,整条渭水的都变成了血红色。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第二任何变法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必然是会

  •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大霸主,那么越国最后又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勾践为什么灭掉吴国,越国勾践灭掉吴国后是否称霸,越王勾践灭吴国过程

    [var1]至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随后,勾践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使得越国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越王勾践在世时的作为,为越国攒下了极其丰厚的家底。按常理来说,强悍到能与齐、晋、楚等传统大国平起平坐的越国,理应在接下来的战国时代逐鹿中原,但可惜的是,越国就连战国七雄的行列都没混进去

  • 齐湣王一生:本可以带领齐国称霸,却死于自己的傲慢和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愍王的资料,齐愍悼王登基时间,齐愍王死后谁继位

    [var1]一、子承父业,与秦争霸齐湣王之父齐宣王虽然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也为齐湣王能够与秦争霸打下一定物质基础。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湣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共攻楚,联军大败楚军夺取大片土地,楚不得已向齐表示屈服,这也导致齐湣王在位

  • 如果诸葛亮选择不进攻魏国,而是养精蓄锐,会有转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在魏国会怎样,诸葛亮现在能收复魏国吗,诸葛亮能打过魏国吗

    [var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先帝刘备的承诺从外部条件看蜀国是最差的蜀国本来根基就薄弱,在建国之初,在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

  •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相比其他人,有何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信陵君和刘邦的关系,刘邦追随过信陵君吗

    [var1]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魏无忌享受到了如此待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刘邦在年轻时曾与信陵君有过一段渊源,其二则是与其他三位公子相比,信陵君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没有任何人生污点。01好友张耳是信陵君门客,早年曾一起坐而论道熟悉楚汉之争的小伙伴们对张耳这个名字一定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