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风靡一时的马球运动,为何在明朝开始没落,在清朝消亡

唐朝风靡一时的马球运动,为何在明朝开始没落,在清朝消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4/1/25 9:35:25

唐朝,十八位皇帝都是马球狂热粉丝。

宋朝,《宋史·礼志》载:“打球本军戏”。

元朝,打马球作为一种日常活动甚至被写入了藩属国高丽的汉语教科书《朴氏通谚解》。

到了明朝,马球渐渐衰落。特别是到明朝中后期,衰落势态格外明显。帝王不再亲自打马球,百姓也较少打马球,到了清朝,竟然走向消亡。

上图_马球俑

为何风靡一时的马球,会在明朝后慢慢衰落呢?这得先从马球的性质说起。

马球,也称打毯或者击鞠。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资治通鉴》载“凡击毯,立毯门于毯场,设赏格。各立马于毯场之两偏以俟命。神策军吏读赏格讫,都教练使放毯于场中,诸将皆駷马趋之,以先得毯而击过毯门者为胜。”也就是说参赛者要将球用球杖打入对手球网中,则得到一筹,也就是一分。最后,得分高者获胜。

可见,马球胜负分明,对参赛者反应、策略和马术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极易激起人的胜负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唐宋元的统治者和明朝统治者对马球的性质特点有不同的侧重。

总体而言,在唐宋元时期,马球竞技性、军事性特点更加突出。而在明朝,马球却慢慢变成了一种纯粹只有娱乐观赏性质的运动。明朝统治者对马球性质异于前代的认知,是马球衰落的重要体现。

上图_唐代《马球图》

笔者主要选取马球最盛的唐朝与明朝对比,得出明朝马球衰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唐和明是否重视冷兵器的军事训练首先,唐朝骑兵主要处于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作战牲畜就是马。

《新唐书》载“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

可见,有唐一朝马匹数量异常充足,而且“天子”目的明确,就是要兴盛“武事”。这跟唐朝的战争状况有关。据陈高傭等《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隋唐历代仅内乱次数多达974次。

扩张中的唐朝同时面对内在和外在的危机,自然需要练马练人来应对挑战。马球作为一种鼓起斗志,训练马上技术的运动得到推广也不足为奇。唐人阎宽《温汤御球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击鞠之戏者,盖用兵之技也。”

上图_唐朝骑兵

而明朝骑兵处于冷热交替期,既继承传统“柄长十五尺,其法初出马”的方式,又有意识使用火铳等热兵器。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提到对外扩张,有“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看法,于是后来明朝统治者侧重于安内。明人没有唐人那般的扩张野心,所以也不甚重视军事训练,士兵的斗志就有所下降。

所以可以看到,《明宣宗行乐图》里,马球已经变成了设立球门参赛者逐个击入球的运动,没有攻防之分,已然失去了根本的对抗性。

而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军边塞异动,马政松动,马匹质量差,热兵器普及速度慢。在马差人乏斗志的情况下,马球作为一种竞技性的训练方式自然也衰落了。

上图_明朝的跑马骑射

二、马球在唐和明是否是重要的“国俗”一种运动要成为国俗,主要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皇帝喜欢并乐于推广,二是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典型案例就如乾隆皇帝《皇朝通典》“冰嬉虽戏意诘武”。当然,社会观念也是重要因素。

(一)皇帝是否喜爱

唐朝方面,《资治通鉴》载“上(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通俗相尚。”

比如说中宗的后继者中,唐僖宗就沉迷于打马球。他甚至在黄巢起义军来势汹汹时,留下了“击球赌三川(节度使)”的“佳话”。

唐朝皇帝还乐于举办马球表演,促使马球更好进入民间。

一个国家,是容易“上行下效”的。皇帝喜欢打马球,自大臣到百姓,就都会想要打马球,甚至把打马球当成自己的日常。

明朝皇帝喜爱马球程度远不及前代。宣宗时,马球尚且还是一种宫廷行乐工具在《行乐图》里出现。到了明朝中后期,马球成了节日特色娱乐活动,虽还存在,但少有和“皇帝的偏爱”挂钩。

帝王不打球,百姓也不打球,马球从日常活动变成了只出现在端午、重阳等节日的特色活动,影响力就大幅消退了。

上图_《明宣宗行乐图卷》中的马球场景

(二)马球是否具有政治上的影响力

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吐蕃人迎娶金城公主时,和唐人比试马球连胜,于是“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以高超的马球技艺为唐朝扳回一局,挽回了大唐丢失的脸面。

可见在唐朝,马球作为一种运动和政治密切相关的活动,地位是很高的。

而在明朝,马球的政治影响力大幅衰退,再无听到马球和外交联系的消息。

上图_李白(701年-762年)

(三)尚武之风和尚文之风的差异

唐人尚武之风盛行,这突出表现在文人作品也有“硬汉精神”。高适、李白等文人身体素质过硬,在许多作品也表现出一种尚武的气魄。就连自幼体弱多病的药罐子李贺,也在《南园十三首·其五》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尚武精神也促进了马球在士人间的传播。如《唐摭言》记载:“乾符四年,诸先辈月灯阁打球之会,时同年悉集……覃因跨马执杖,跃而揖之日:‘新进士刘覃拟陪奉,可乎?’诸辈皆喜。”

而明朝统治者认同宋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的观点,又主张和平,干脆贯彻了吴自牧《梦粱录》“打球”“则非仕宦者为之”的对马球的微妙态度,对马球推广不甚上心。而明人尚文不尚武,对马球不大感冒。有明一代,少有听说热爱马球的百姓、士人。

上图_唐朝马球

综上可看,马球在唐朝满足了成为“国俗”的三个条件,而在明朝,马球只是帝王的一种普通消遣,无缘成为“国俗”。

至此,打马球这一活动,丢失了最重要的竞技军事性质,也没有像娱乐活动冰嬉那样成为国俗,衰落也就不可避免。到了清代,满人重视本民族的特色活动冰嬉等,对马球更加不上心。

文:夏祯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新唐书》《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温汤御球赋》《封氏见闻记》《唐摭言》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莫高窟发现一壁画,让人看了肉疼,专家:证实了昭君去世后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莫高窟壁画的故事,莫高窟壁画精美绝伦,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

    女人生得貌美是幸也是不幸,比如王昭君,因为颜值高被选为“和亲使者”,也因此远离故土,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王昭君为大汉赢得了60年的和平,而自己短暂的人生中,却历经屈辱,丈夫去世后,她请求回归汉朝,但皇帝的一句“从胡俗”,将她的人生推入无尽的黑暗,先是嫁给丈夫的儿子,儿子死了,又要嫁给人家的孙子,这是

  • 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只有几十年,康乾盛世为何能持续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谁厉害,汉武盛世和文景盛世,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的共同特征

    从春秋战国,经历秦末动乱、楚汉相争的长期动乱以后,汉朝又经历了反吕动乱。“文景之治"是华夏社会的修复性增长。从魏晋南北朝,至隋末动乱,至唐太宗执政,其间动乱几百年。“贞观之治”也是修复性增长。从明末农民起义到清朝顺治入主中原,其间不过几十年,华夏社会受的破坏不严重。“康乾盛世”的基础好得多,所以增长

  • 除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外,李渊还有六个儿子被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是亲兄弟吗,李渊和李元霸照片,李渊与李建成关系

    据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外,李渊还有六个儿子被斩杀。分别是楚王李智云、汉王李元昌、荆王李元景、霍王李元轨、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欧阳修雕像,拍摄于沙溪镇欧阳文忠祠。李智云的母亲,是李渊的妾室万氏。李渊太原起兵之前,李智云就被隋军抓住。李渊不顾李智云的死活,执意起兵向关中杀

  • 玄武门之变李渊没处死李世民,是因为只有一个嫡子吗?这问题好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时李渊在干嘛,玄武门之变李渊不杀李世民的原因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玄武门之变,李渊没处死李世民,最大原因是只剩下一个嫡子了吗?当然不是。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就是李世民造反。虽然李世民造反是从杀李建成、李元吉开始的,但本质上反抗的是李渊。李世民造李渊的反,是因为看不到当皇帝的希望。李世民是个野心贼大的人,因为在战争中积累了极大的势力,根本不满足于当

  • 同样都是经常打败仗,唐朝土地越打越多,而宋朝却为何越打越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怎么推翻唐朝的,唐朝和宋朝谁的兵力多,唐朝与宋朝实力

    比如唐太宗即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突然率兵杀到,此时唐朝政局还不稳定,如果颉利可汗用兵,那么李世民还真有些难受。在渭水岸边,李世民隔岸斥责他背弃定约。他哪里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不久唐军陆续到达,其军容盛大威严,令颉利可汗大为恐惧,于是请求和解。李世民同意了,接着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设盟誓,突厥退走。这场面那是

  • 杨贵妃在长安城内吃到的新鲜荔枝,真的是从广东运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吃荔枝是从哪儿来的,杨贵妃真能吃到广东的荔枝,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四川还是广东

    其实杨贵妃所吃荔枝的来源地有两处,一是岭南,二是巴蜀。杜甫在《解闷》中写道:炎方每续朱樱献,皆是岭南贡荔枝。除此之外,《唐国史补》中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由此可见,杨贵妃小时候就喜欢吃荔枝,可是后来她发现,岭南的荔枝比家乡蜀地的荔枝要好,在唐玄宗的疼爱下,

  • 武则天给自己的墓葬装了什么机关,为何盗墓者进去都没有出来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陵墓有哪些机关,武则天的墓葬发掘了吗,武则天的墓真的没被盗过吗

    武则天的陵墓叫乾陵。乾陵无字碑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女皇帝,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特殊的陵墓。《旧唐书》有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这个建造了二十余年的皇家陵墓,不同于秦始皇的封土为陵,采用因山为陵的方式,在梁山上凿山筑穴,之后用巨石堵塞入口,再用铁水浇灌留下的缝隙,这样就牢牢封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灭其满门,为何幼子薛崇简能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公主被处死李隆基灭其满门,薛崇简个人资料,太平公主儿子薛崇简

    那么,为什么薛崇简能够幸免于难呢?小编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薛崇简与李隆基关系密切。因为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的缘故,薛崇简年纪轻轻就被封为郢国公。幼年的薛崇简经常出入皇宫,跟李唐皇室子孙们一起玩耍。李隆基是薛崇简的表哥,两人因为志趣相投从孩童时代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薛崇简是李隆基一

  • 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是谁?三国?还是八王之乱?该由谁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是如何平定的,五胡乱华是在三国前还是后

    三国时期埋下的隐患: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评论,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三国时期大量的引进异族导致。东汉末年后,凉州一带受到羌族的干扰,朝廷派兵和羌族不停持续几十年的战乱,西北地区汉族人口大部分都逃亡和战死沙场,甚至出现羌胡杂半的情况!在这之后,各地爆发大面积的黄巾起义开始大混乱时代,在各种势力的斗争

  • 西汉和隋唐的皇帝们为何不在长安待着,却老去隔壁洛阳“蹭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皇帝简历,历史上的唐朝与汉朝,唐朝和西汉的皇帝

    西汉的皇帝可没跑去洛阳蹭饭,那时候关中可是人上人们待的地方,高品质生活区。生活在关中堪比现在北京上海落户指标,跟看乡下人一样瞧不起关外人。西汉武帝时期,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在秦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属于关外。硬是上书汉武帝,捐赠自己家产作为费用,以原函谷关破败,在自己老家新安修建新的函谷关。从而将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