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千年来的圣人只有两个半,而不是3个,曾国藩只是半个圣人?

为何千年来的圣人只有两个半,而不是3个,曾国藩只是半个圣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3/12/30 10:49:25

由凡入圣,超凡脱俗,是为圣人。著名编年体史书《左传》对圣人,定下了三个判定标准。需有品德,需有功绩,需有思想,三元素缺一不可。三元素兼备的人,可谓之为圣人。我国上下历史五千年,曾经出现过不少哲理大家,他们也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著作,那么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圣人?

超认为孔子,王阳明是圣人之一,曾国藩为之半个。但一千万个读者有一千万个不同的观点,后来有人把孟子老子也添加进了圣人之列,同时还有诸葛亮,但认为诸葛亮仅是半个圣人。

这几个圣人中,最没有争议的就是曾国藩了,他确实做出了不世出的功绩。但圣人的标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品德。若曾做出有损品德的事情,功绩再大,他也不能称之为圣人。就像娱乐圈的明星一般,他们虽然平时热心于公益,但许多明星就是用公益的光环来当作丑事的遮羞布。品德有亏,就不该评为圣人。

一、圣人之说

圣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我们不按照左传的标准来判断圣人,而是用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来判断的话。那么中国上下历史五千年,圣人不下五指之数。比如其中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的杜甫,有诗圣之名,再是写字入木三分的王羲之,更有书圣之名,还有那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关羽,有着武圣的称号,更是有着武拜关公,文拜孔子的说法。

这些都是普遍意义上的圣人,真正的圣人按照左传的三个判断标准,梁启超认为只有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做到了。

圣人孔子对后世影响很深,尤其是他的儒家学说影响了后世千百年,几乎已经是儒家文化一家独大的现状。孔子在55岁时因为鲁国的朝政内斗,因此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也是他圣人生涯的开始。孔子推崇的"复兴礼仪"和"诚信孝悌",以及他的诸多语录都被记录下来编纂成了《论语》一书,它深刻影响了后世人的思想。孔子简直是一个全能天才,能文能武人高马大,而且在立言方面如此之深且广,让人佩服。

出生于明代的王阳明,虽然比孔子年轻两千多岁,但他一生的德行可谓是圣人。王阳明把陆王新学,发扬光大,据说王阳明在五岁的时候还不能开口言人语,但他能够记下家里所有的书籍默写出来。王阳明核心的理念就是知行合一,这个理论甚至到现在依旧是许多人的行事原则与个人信仰。王阳明的心学传到海外的日本,甚至推动了明治维新,王阳明留下的著作颇多,例如《大学问》、《王阳明全集》等。

后世之人认为为蜀国的建立,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是一个圣人,这里判断标准是他对蜀国的发展做出了不一般的贡献。而在梁启超这里,诸葛亮尚没有被称为圣人的资格,因为他没有流传下来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无论是《隆中对》亦或是出师表,都只是文采斐然,计谋高远罢了。

梁启超之所以认为老子不是圣人,是觉得他的形象太过仙风道骨,宛如仙人一般。而对于老子的存在,至今尚没有确切的证据。同时老子的诸多理论也被儒家吸收发展。

二、曾国藩只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何许人也,他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普罗大众对他最熟悉的,便是他留下的《曾国藩家书》。其中诸多恳切富有哲思的语句,成为了普通人教育孩子的标准,更是一些人的人生座右铭。光从留下的著作来看待一个人的品德,就仿佛带上了一面粉丝滤镜看人,肮脏丑陋之处会被过滤。

如果是全面了解曾国藩为人的人,便会懂得真实的曾国藩究竟是什么面目。曾国藩看似讲道德讲仁义,其实真实的曾国藩实在难以启齿。相比于孔子,王阳明等人的功绩,曾国藩留下的拙作对后世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孔子之儒家学问,王阳明之心学文化,传播甚广。

在立功德的方面,曾国藩是完全比不上真正的圣人孔子。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曾国藩著书立说才多久,这还需要看时间长度上带来的影响。只能说和孔子等圣人,不在一个比较的层次。曾国藩到底是不是圣人,时间长度还要更长些,看他留下的拙作影响大还是不大。

许多人认为曾国藩做出的贡献是平定太平天国,为儒家文化留存作出了贡献。曾国藩的家书闻名遐迩,书中的记录能够看出曾国藩是个能够对兄弟两肋插刀,孝顺父母的人,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

其实通过文人著作来判断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实在太过片面武断了。例如曾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谁能知道后来他会选择了卧轨自杀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德行有亏,应该从一个人的整个人生经历的长度来看,从一个时间段来判断,过于片面苛刻了。

总结

圣人,君子的境界,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因为他们德行方面白净得如同一张白纸,纯粹无暇。要做到圣人境界,最重要的便是慎独,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忍耐慎独的枯燥无趣呢?这也是故夫多小人少君子圣人的原因所在。

从广义上来说,曾国藩是为圣人,不去看他做的出格事情,他留下的著作给人的印象确实是圣人无疑,在著书立说方面,留下著作丰富。但若是按照梁启超三不朽标准判断圣人,曾国藩确实只能够称得上是半个圣人,他终究是德行有亏。

这世界如果多圣人,那么世间纷争就会少上许多,和平也可能永存。说到这里,你或许也对曾国藩到底是:“半个圣人,还是一个圣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全面了解曾国藩的读者朋有,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细细进行品读,你离最终的答案也就不远了。

更多文章

  • 教科书中不会提,太平天国中除了天父、天兄还有个“天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课本上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历史书怎么评价太平天国

    一、天国建立我们开始都认为太平天国的主心骨是洪秀全,但事实上最开始的拜上帝教的很多事物并不是由洪秀全打理的,而是由冯云山一手操办起来的。如果光看教科书中的介绍,我们一直会以为洪秀全是“反清斗士”,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个大英雄,如果你真去翻阅史料,就会发现洪秀全这个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洪秀全就

  • 老师不会说:太平天国不是为民,只是将百姓带进另一个火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了,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说明了什么,太平天国的重大影响

    大清王朝有两件值得一提的“运动”,一个是“义和团”,另一个就是动摇大清国本的——“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撑起大旗,一堆人前来呼应,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太平天国”到底如何?一、客家小子翻了天咸丰即位后的第一年,大清王朝就出了一件大事,一个名叫洪仁坤的客家小子,带头发起了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起

  • 印度被完全殖民,但大清为什么没有被完全殖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印度被殖民的历史,印度被殖民之后叫什么,印度是什么时候沦为殖民地

    然后就是大英帝国的衰落,因为殖民统治的成本太高,根本就产生不了殖民收益。英国东非公司,占领了今天的乌干达和肯尼亚,一年的统治开支是8万英镑,但是一年的殖民收益才只有3万5千英镑。你这还怎么玩?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开拓,都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运作的。公司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搞政治、学成吉

  • 斩了慈禧的心腹,慈禧还给他升官?后人用菜名纪念,他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最喜欢的心腹太监,慈禧的100道菜名,慈禧吃的108道菜的菜名

    安德海和慈禧太后的交集:安德海聪明伶俐,进宫时受到了咸丰皇帝的喜欢,而当时慈禧太后还是兰贵人,一同服侍咸丰皇帝,于是二人有了交集,咸丰皇帝去世后,安德海积极联络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訢,帮助慈禧太后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大臣,也正因此,安德海一飞冲天,成为慈禧的心腹。安德海作为慈禧太后的

  • 清朝“慎刑司”是什么地方,为何宫女太监心生恐惧,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慎刑司是干嘛用的,历史上真实的慎刑司,清朝的慎刑司在明朝有吗

    但凡进了是慎刑司的宫女和太监能活者寥寥可数,大多都是半死不活,堪称人间地狱。慎刑司为何会让宫女闻之色变?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会设立慎刑司因大清入关,当时宫内还留有不少明朝时的宫女和太监。顺治时期,因明朝灭亡是由于宦官专权,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多尔衮多次上书给顺治,顺治当时也意识到问

  • 如果光绪继续变法、慈禧听之任之,大清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光绪变法对慈禧的影响,慈禧光绪变法原因,慈禧为什么同意光绪变法

    帝国就像大象,大是大,但它是吃草的。民族国家就像豺狼,大小不论,但它是吃肉的。吃草的,与吃肉的,有啥区别?前者打架,点到为止;后者打架,死磕到底。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传统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较量。大清够大,却做不到死磕;日本虽小,却能死磕到底。结果只能是:大清屈辱求和、日本大发战争财。假设一下,大清也急眼

  • 民国影星去世,富豪男友遭粉丝迁怒,无奈之下穿破布衫逃离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海民国女明星,上海民国女明星蒋梅英被杀案,民国上海繁华影像

    阮玲玉在民国明星中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在那个时代,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忠实的粉丝。所以,阮玲玉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不仅在国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还在许多西方媒体上见了报。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中,一心一意吊唁阮玲玉时,阮玲玉的粉丝们,开始联合起来,把失去偶像的怒气,全部撒在阮玲玉去世前的

  • 三国时战斗力最强的3个省,直到清朝时,还有1个仍是精兵产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中最厉害的省,三国时期哪个州实力一直很强,三国时期哪个地方最厉害

    第一个地方是山东的青州,青州的历史很长很久,所谓的九州中原,青州便是著名的九州中的其中一个州。在三国时期著名的黄巾军其实就是青州军,当年黄巾军造反,他们的大本营就在青州。曹孟德先生当时率兵平定黄巾军口气非常大,认为黄巾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认为都是些泥腿子出生的,怎么可能会打仗啊!所以面对30万黄巾军

  • 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它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养廉银级别表,清朝正六品官的养廉银,清朝的养廉银怎么来的

    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极低,于是便产生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清朝刚刚入关时,继承了明朝所实行的低俸禄的制度,导致很多官员的俸禄都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产生了吏治不清的问题。雍正时期设立“养廉银”,希望通过提高官员收入,保证官场的廉洁。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清廉的朝廷吏治,稳定了朝政,为清朝的

  • 唐王朝的最终倾覆,唐懿宗、僖宗二帝为何要负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僖宗简介,唐僖宗是怎样的皇帝,历史评价唐僖宗

    历史上的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在中晚唐140年的时间中,绝大多数的唐朝皇帝,都希望能够重现往日的盛唐景象。因此,在中晚唐时期虽然外有边患内有藩镇,但唐王朝还是为此孕育出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等等治世。由此可见,虽然唐王朝的大势很难扭转,但中晚唐时期的诸多帝王,为了逆转困局,还是做了很大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