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光绪继续变法、慈禧听之任之,大清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吗?

如果光绪继续变法、慈禧听之任之,大清能够与西方列强抗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72 更新时间:2024/2/12 6:23:43

帝国就像大象,大是大,但它是吃草的。民族国家就像豺狼,大小不论,但它是吃肉的。吃草的,与吃肉的,有啥区别?前者打架,点到为止;后者打架,死磕到底。

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传统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较量。大清够大,却做不到死磕;日本虽小,却能死磕到底。结果只能是:大清屈辱求和、日本大发战争财。

假设一下,大清也急眼了:南方督抚必须出钱、蒙古草原必须出兵,皇帝到朝堂、朝堂到缙绅、缙绅到百姓,咱们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起往死里干。如果是这种情况,日本别说打赢,大清就是耗,也能把它耗死。局面只有一个,那就是先财政破产、再经济破产。因为日本举国上下已经当了裤子,钱都换成了炮弹。

但是,大清做不到。原因就是大清是帝国,而帝国是吃草的。所以,能不能赶上西方列强,就不是坚船利炮的问题,而是国家组织模式的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大清没有坚船利炮。所以,割地就割地了、赔款就赔款了。但是,洋务运动之后呢?坚船利炮可都有了,北洋舰队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然并卵,一战就被报销。

于是,康有为、梁超等维新派,开始戊戌变法了。啥叫变法?洋务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则是体用皆学。以前只学器物,现在则是连制度、化也要学。所谓改革政府机构,但改革的方和目标是谁?自然是西方列强。建立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以及训练新式陆海军,都是在向西方看齐。

但是,这么做,就能富国强兵吗?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比戊戌变法更激进的清末立宪,成功了吗?戊戌变法,虽然热闹但没敢说开国会。而清末预备立宪,则是直接奔着开国会、建内阁去的,而且省议会已经开了。

如果慈禧把实权交给光绪,让光绪继续变法,那么戊戌变法肯定不止百日,大概率就要开国会、建内阁。如果是这样,那结果会怎样?

奥匈帝国,没有国会吗?它也有。但是,奥匈却是个温柔的帝国。在一战之前,只能靠德意志给自己撑场面。

沙皇俄国,在当时俨然成了英国的假想敌。但沙皇俄国,它有国会吗?1905年革命以后,沙俄才建立了国家杜马。在这之前,这家伙则是彻底的君主专制,玩得比大清还极端。

所以,有议会,未必强;没议会,也未必弱。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内阁所代表的责任政府、议会所代表的代议制民主,只是形式。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民族主义国家。强不强,就看你有没有切换到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

民族主义国家,一种是法国式的,干掉国、建立共和国;一种是英国式的,虚化君主、议会说了算。而无论是法国式的,还是英国式的,都是民族主义国家的外在形式和运行方式。

甚至,民族主义国家,也不拒绝其他形式。比如沙俄和日本,仍旧是皇帝或国王说了算。沙俄不够典型,但日本最为典型。

1925年,日本取消了财产限制,实现了普选。那日本天皇呢?依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日本虽然是民族主义国家,却没有取消天皇、也没有虚化君主。

然后,回过头来再说大清。

即便戊戌变法成功了,改革了旧政府、建立了新学堂、新军队,还创办了报纸、发展了工商业,那么大清就能变成民族主义国家吗?如果戊戌变法做不到,那么预备立宪总能做到吧。因为预备立宪就是奔着责任政府和代议制民主去的。

如果这就可以帮助大清由帝国模式切换到民族国家模式,那你怎么解释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可是啥都有,但仍旧是传统帝国而不是民族国家。别说一直被沙俄虎视眈眈,就连撮尔小邦塞尔维亚都搞不定,海外连一块殖民地也没有。

所以,开了国会、建了内阁,大清也切换不到民族国家。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国家?

简单说,就是以民族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共同体。比如,德国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日本是大和民族的国家。

民族国家,与传统国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第一个民族国家,应该是法国。或者严谨一点儿地表述,第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法国。

但,短暂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法国就变成了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这跟其他欧洲王国有啥区别?当时的奥地利帝国,人家也叫帝国、也有皇帝,皇帝就是弗兰茨二世。

区别就在于:拿破仑这个皇帝,是靠法兰西人民;而弗朗茨二世这个皇帝,是靠血缘。对于奥地利,弗朗茨二世是天生拥有主权,跟奥地利人民没啥关系;对于法兰西,拿破仑皇帝的主权来源于人民的授予,跟法兰西人民密切相关。

拿破仑可是皇帝啊,皇帝就应该君权神授,怎么还会来源于人民?如果不理解,那就看一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诞生。

1848年,法国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本来这挺好的,干掉国王、建立共和国,主权属于人民,还实现了普选权。但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任性了,说我必须当皇帝。

然后,法兰西人民集体公决了,硬是一票一票地把这家伙选成了皇帝。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诞生过程。

所以,拿破仑和拿破仑的侄子,他们这两个皇帝,是生出来的吗?不是。可以说,就是被法兰西人民选出来的。这时候,皇帝的主权,只能来源于人民,与法兰西人民或法兰西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密切相关。

所以,啥叫民族国家也就出来了:

一是基于民族的共同想象。前提是必须有法兰西民族这个共同想象,至于是皇帝的还是共和国的,都是不重要的形式。

二是主权在民。人民必须拥有参与政治的资格,不能只是国王和贵族说了算。所以,民族国家的标配必须是普选权。

普选之后,是否真得就人民说了算了、是否能够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这不也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人民被允许或被邀请参与政治了。打个比方说:帝国的人民,还是小孩子,君主才是大家长;民族国家的人民,则在政治上完成了成人礼,而君主这个家长也就可有可无了。

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但凡出去打仗,无论命令来自于共和国还是皇帝,法国人民一定会拧成一股绳,然后大家死命干。法国大革命之后,连最底层的“无套裤汉”(形容衣不遮体的穷人)都能主动扛枪上战场。于是,拿破仑吊打了整个欧洲大陆。

拿破仑的法国是民族国家,人民集体参战;其他欧洲国家都是王国或帝国,参战的只有贵族。所以,不是法国打遍了欧洲其他国家,而是法国的人民打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贵族。

说完这些,然后再说大清?

大清能主动完成民族国家的切换吗?近代中国一直吃亏,特别是在对外战争中从来一塌糊涂,就是因为大清始终没能完成民族国家的切换。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死活也解决不了,那就是:满人咋办?

无论是一人一票地搞最彻底的普选,还是按照财产和纳税额搞一定范围的普选,甚至就在知识精英中搞普选,你总得选吧?然后,大家会选出一个什么结果?

如果把大清皇帝选下去,怎么办?如果法国人民都能把共和国选成帝国,那么,大清人民把皇帝选下去,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那咱们照抄日本不行吗?

这个可以,大清皇帝继续神圣不可侵犯。然后,把八旗给选没了,或者把满人特权给选没了,怎么办?

这种事,就不会只是慈禧老佛爷担心的事情。戊戌变法继续走下去,光绪皇帝肯定也会担心。康有为这伙人虽然没说开国会,但趋势则是必须要开,否则变法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时候,慈禧必须给立宪加上紧箍咒,即“四不变”和“五不议”。

“四不变”是: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满族统治不能变、最高皇权不能变;“五不议”是: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

即便是这样,满清统治者还是不放心。千呼万唤始出来,大清终于开国会了。然而,却搞出了一个皇族内阁。于是,汉人精英彻底不干了。

孙中山这伙革命先驱,死命搞事情,却死活也搞不成。但是,皇族内阁之后,都不用孙中山闹革命了,大清自己都能把自己给革命了。

历史证明大清王朝必须倒台、历史证明辛亥革命必须胜利,这么讲道理特别苍白。

因为这就是一种辉格史观,历史成了英雄主义的叙事。而英雄主义的叙事,实际就是一种历史成功学。你成功了,所以历史证明了。这就是倒因为果。当时情境,谁也看不清方向、谁也说不准出路。因为历史充满偶然,难以预测。但是,历史却可以事后解释。

这种解释,往往是在一个或几个因子的基础上,去做逻辑推理。现在所谓的大历史,也是这种套路。首先确定几条原则性的命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做数学证明题,最后提供一种观察历史的新视角或回答问题的新解释。这种解释,当然也不能穷尽真相,却比辉格史观更有说服力。

用民族国家的这个因子,来分析当时的戊戌变法、观察当时的时代场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解释:

戊戌变法只是照抄了民族国家的形式;慈禧交出实权、不去干涉,光绪或许可以继续变法;却仍旧是照抄形式而不是更新实质。

这个实质就是中国切换到民族国家的组织模式。但是,当时的统治集团做不到,或者说当时的历史不允许。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声遗憾。

更多文章

  • 民国影星去世,富豪男友遭粉丝迁怒,无奈之下穿破布衫逃离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海民国女明星,上海民国女明星蒋梅英被杀案,民国上海繁华影像

    阮玲玉在民国明星中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在那个时代,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忠实的粉丝。所以,阮玲玉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不仅在国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还在许多西方媒体上见了报。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中,一心一意吊唁阮玲玉时,阮玲玉的粉丝们,开始联合起来,把失去偶像的怒气,全部撒在阮玲玉去世前的

  • 三国时战斗力最强的3个省,直到清朝时,还有1个仍是精兵产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中最厉害的省,三国时期哪个州实力一直很强,三国时期哪个地方最厉害

    第一个地方是山东的青州,青州的历史很长很久,所谓的九州中原,青州便是著名的九州中的其中一个州。在三国时期著名的黄巾军其实就是青州军,当年黄巾军造反,他们的大本营就在青州。曹孟德先生当时率兵平定黄巾军口气非常大,认为黄巾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认为都是些泥腿子出生的,怎么可能会打仗啊!所以面对30万黄巾军

  • 清朝的养廉银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它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养廉银级别表,清朝正六品官的养廉银,清朝的养廉银怎么来的

    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极低,于是便产生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清朝刚刚入关时,继承了明朝所实行的低俸禄的制度,导致很多官员的俸禄都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产生了吏治不清的问题。雍正时期设立“养廉银”,希望通过提高官员收入,保证官场的廉洁。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清廉的朝廷吏治,稳定了朝政,为清朝的

  • 唐王朝的最终倾覆,唐懿宗、僖宗二帝为何要负主要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僖宗简介,唐僖宗是怎样的皇帝,历史评价唐僖宗

    历史上的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在中晚唐140年的时间中,绝大多数的唐朝皇帝,都希望能够重现往日的盛唐景象。因此,在中晚唐时期虽然外有边患内有藩镇,但唐王朝还是为此孕育出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等等治世。由此可见,虽然唐王朝的大势很难扭转,但中晚唐时期的诸多帝王,为了逆转困局,还是做了很大的努

  • “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为何英年早逝,死于乱箭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隋唐中罗成到底活了多少岁,隋朝末年罗成生平

    有关罗成之死表面看是因为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迫害,又中了苏定方的诱敌之计。然而按照徐茂公的推算,罗成本不应该英年早逝,那么这一切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又是怎样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罗成之死原因一:应誓在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相信所谓的誓言,毕竟在不少人心中这些都是应该剔除的封建糟粕,然而在过去,立誓者几乎都不

  • 秦琼病了12年,李世民派太医为其治病,太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琼患病12年为何让人把药倒掉,历史上秦琼真的病了12年吗,秦琼受李世民重用吗

    而在唐太宗李世民荣登地位之后,秦琼也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享尽无数荣华富贵。成就了一段君臣相知不相负的佳话!可后来当李世明当得知秦琼病了之后,命御医前去诊治送药,秦琼又为何将药倒掉呢?这又是为何?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英勇善战无人敌,初露头脚得重用据史料记载,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起义

  •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释放死囚的记载,李世民真的赦免死囚吗,李世民一生杀了多少亲人

    为了改变自己的名声,李世民在登基为帝之后励精图治,更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打造了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贞观之治期间,太宗皇帝还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李世民曾选择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同时也与这些囚犯定下一个约定,过年后就要接受问斩。那么,这些囚犯在几年后有多少人选择按照约定,回到大牢之中呢?今天

  • 豪族末日:安史之乱扫荡地方大族,黄巢起义屠戮两京阀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巢杀尽豪族,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黄巢与安史之乱有无关联

    春秋战国,虽然礼崩乐坏,但中国历史仍旧是贵族时代。刘邦入关中、项羽焚咸阳,终结了赢秦贵族。再经楚汉战争,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短暂的平民时代。西汉就是一个平民朝廷。皇帝是平民、丞相是平民、朝堂九卿以及郡守高官也是平民。如果不想用平民这个概念,非要把政治精英与平民区别出来,也可以用功勋集团这个标签。东汉

  • 隋文帝趁独孤皇后生病,召幸了一位美人,第二天就发生了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41年,波若寺突然红光照室,而后一团紫气浮于整个房间。凡是进来的人,就连身上的衣服都会呈现紫色,整个寺庙为之震惊。原来,这间房内新出生一个婴儿,他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出生后,哭闹不止,直到一位女尼出现,他才停止哭泣。后来,杨坚就交由这位女尼抚养了。这位女尼法名智仙,她在接走杨坚时曾与杨家约定,

  • 六千八百兵力,一座孤城,血战十八万敌军,唐朝战史中的一曲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最惨烈的守城战,唐朝军队作战图,唐朝真实的战争

    但有一个问题,这些将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攻城略地非常厉害,主要是负责攻。那么纵观大唐一朝,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守将?有的,比如说著名的睢阳之战中的张巡。张巡在元末年中进士,以太子舍人出任清河县令。亲们都知道,开元末年杨国忠当权,在当时的时代,极其讲究靠山头。张巡非常有才华,从而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